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探索与创新”为活动主题,旨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类活动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支架式教学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发出的较成熟的教学策略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利用学习支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有用的帮助。笔者认为,要充分体现“探索与创新”的活动主题,教师需要借助该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架。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所需要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支架也就拆除了。支架式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进行的。它把学生的学看做是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能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形成新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水平,真正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源于此,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辅导中小学生进行电脑网页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同学习阶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支撑条件,从而形成系统、全面的学习支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意义建构。该学习支架由一系列子支架组成,包括作品赏析、关键主题讨论、主题探索、技术指导、完整的活动档案记录、作品成果展示交流等。
以作品赏析支架激发创作思想
在电脑作品创作的初始阶段,教师通过搭建赏析优秀电脑网页作品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根据活动需要,首先将一些全国性优秀网页获奖作品按创作主题分类,供学生欣赏。这些精彩的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将探索、生活、艺术和技术联系起来的新思路,让学生眼前一亮。
例如,在欣赏《我创新
我快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支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特点。在精神上,体现学生积极动手、乐于动脑的向上心态。在内容上,以展示学生的创新点子、创新实践作品(图1)为主,针对性强,原创成分高。在艺术设计上,作品不仅画面设计精美,还对素材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处理,增强了感染力。在栏目构思上新颖独特。
这些高起点的创意电脑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作品的创意,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等,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这些优秀网页作品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为学生创作经验的建构搭建了支架,也为他们即将开始的创作提供了思路上的借鉴。
以关键主题讨论支架明确创新主题
在欣赏了优秀的电脑网页作品后,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教师适时提出了电脑创作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构思创新的主题。教师抛出如“这些优秀电脑网页作品的选题来自哪里”、“这些作品从哪些角度切入展开了探索,解决了什么问题”等问题,通过系列引导,让学生逐渐获得了构思自己作品的方向和框架。这时,教师分别引导各小组确定电脑作品的创作主题,组织各小组就各自选择的主题开展讨论,帮助学生分解任务,使学生下一步的探索任务得以明确,最终完成一个与技术相整合的探索作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搭建关键主题的讨论支架,以形成明确的创作主题。本活动中,合作较为关键。什么是“小组合作”,什么是“与技术整合”,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理解,是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起点,也是他们在项目创作过程中需要把握和加深体验的。
以主题探索支架深入开展科学探究
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科学探索是电脑创作活动的最大亮点。在这个生态化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加工活动素材,教师以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对学生施以指导。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既依赖于教师的支持,也依赖于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和影响。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协作、分享,正是形成学习共同体、展开有效交流和社会互动、提供问题解决交互支架的有利策略。活动中,学生可充分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知识,或纪实,或思索,或动手探究,或形成结论,所有这些体现着自然的气息,为学生走进社会、亲近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
例如,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锈蚀不仅浪费资源,也经常对安全构成威胁。学生探究小组展开调查,探究生活中的“锈”现象,讨论防锈机制。第一步,探究小组深入生活,找出学校和自己家居中存在的铁锈现象。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调查准备,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第二步,他们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对铁生锈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个人知识领域,增强了防止铁生锈及回收利用锈铁的意识。第三步,学生从资源浪费、结构损坏、安全威胁、生活卫生等几方面探索。第四步,学生开展防锈方法调查、防锈机制讨论,并开展校园除锈大行动,用实际行动教育人们自觉学习和提高保护铁的意识,提高铁的使用效率。第五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防止金属腐蚀,任重道远。学生一起搜索、学习防锈的前沿科技。学生搜集、评估、整理、利用素材,结合艺术设计,形成《探锈》网页作品(图2)。
以技术指导支架开展电脑创作整合
从技术整合的角度来看,电脑网页体现了对多种电脑应用技术的综合运用,如版面设计艺术、网页制作技术、图片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动画设计技术……创新技术的整合,是学生面II缶的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教师在对个别学生关注和指导的过程中,或观察,或检查,或询问,或倾听,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指点和帮助。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二是提供有关技术解决方案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三是引导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影响,如当一位学生在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遇到困难时,教师提示:“也许××同学可以告诉你,他是怎样处理这些图片的,他甚至可以把几幅图片融合在一起。”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告知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亲历和操作,能够将有关信息技术从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能力结构的一部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从接受到操作,再到内化,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在这种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交往和影响过程中,最终自主完成了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建构。
以完整的活动档案记录支架协助作品创作
网页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全过程。活动中,探究合作小组成员对活动探索过程以文字、照片、录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记录,并对包括作品在内的多种文档使用方式和作用进行了探索。如通过记录学生创作过程及他们在过程中的对话,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重温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历程,发现他们互相交往和学习、影响的轨迹等。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作品照片、关于作品的自述和相互评论,帮助教师分析和发现每位学生在表现技术、水平、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肯定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思索每位学生可能需要的特殊帮助,寻找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同时,也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想法和建构的意义世界,进而促成家长对活动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教师自我回顾和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以作品成果展示交流支架帮助学生发展
为使活动更有效果,教师在学生的创作项目结束后,举行社会开放活动日,邀请学生家长以及与学生探究作品主题有关的社会公众一起参观。学生带着家长通过交互电子白板展示和欣赏各小组的作品,彼此分享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描述和评论,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教师通过适宜的开放性问题加以引导,如“你想对自己的作品说些什么吗”,鼓励学生向家长表达他们的想法。在这种开放式的小组分享中,不同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的小组成员互相欣赏和提供建议,在分享他人经验、想法,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完成对一定创作经验、想法、做法的意义建构。
例如,《鼓动华厦》网页作品(图3)是一个以鼓文化为主题的网页,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国鼓使网页充满传统气息。在活动日,我们当地文化局的专家也来到现场与学生一起交流点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个参与和影响社会生活的机会,也从中体验到被他人认可和赞誉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增强了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肯定。
通过电脑网页创作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了受益者。在这种温暖、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在教师搭建的支架支撑下,学生作为被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发展主体,不仅自主建构着他们的信息技术创作经验和能力,还体验着与教师、同伴交往的快乐,获得更多的自信和交往经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广东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所需要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支架也就拆除了。支架式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进行的。它把学生的学看做是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能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形成新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水平,真正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源于此,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辅导中小学生进行电脑网页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同学习阶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支撑条件,从而形成系统、全面的学习支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意义建构。该学习支架由一系列子支架组成,包括作品赏析、关键主题讨论、主题探索、技术指导、完整的活动档案记录、作品成果展示交流等。
以作品赏析支架激发创作思想
在电脑作品创作的初始阶段,教师通过搭建赏析优秀电脑网页作品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根据活动需要,首先将一些全国性优秀网页获奖作品按创作主题分类,供学生欣赏。这些精彩的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将探索、生活、艺术和技术联系起来的新思路,让学生眼前一亮。
例如,在欣赏《我创新
我快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支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特点。在精神上,体现学生积极动手、乐于动脑的向上心态。在内容上,以展示学生的创新点子、创新实践作品(图1)为主,针对性强,原创成分高。在艺术设计上,作品不仅画面设计精美,还对素材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处理,增强了感染力。在栏目构思上新颖独特。
这些高起点的创意电脑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作品的创意,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等,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这些优秀网页作品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为学生创作经验的建构搭建了支架,也为他们即将开始的创作提供了思路上的借鉴。
以关键主题讨论支架明确创新主题
在欣赏了优秀的电脑网页作品后,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教师适时提出了电脑创作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构思创新的主题。教师抛出如“这些优秀电脑网页作品的选题来自哪里”、“这些作品从哪些角度切入展开了探索,解决了什么问题”等问题,通过系列引导,让学生逐渐获得了构思自己作品的方向和框架。这时,教师分别引导各小组确定电脑作品的创作主题,组织各小组就各自选择的主题开展讨论,帮助学生分解任务,使学生下一步的探索任务得以明确,最终完成一个与技术相整合的探索作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搭建关键主题的讨论支架,以形成明确的创作主题。本活动中,合作较为关键。什么是“小组合作”,什么是“与技术整合”,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理解,是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起点,也是他们在项目创作过程中需要把握和加深体验的。
以主题探索支架深入开展科学探究
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科学探索是电脑创作活动的最大亮点。在这个生态化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加工活动素材,教师以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对学生施以指导。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既依赖于教师的支持,也依赖于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和影响。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协作、分享,正是形成学习共同体、展开有效交流和社会互动、提供问题解决交互支架的有利策略。活动中,学生可充分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知识,或纪实,或思索,或动手探究,或形成结论,所有这些体现着自然的气息,为学生走进社会、亲近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
例如,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锈蚀不仅浪费资源,也经常对安全构成威胁。学生探究小组展开调查,探究生活中的“锈”现象,讨论防锈机制。第一步,探究小组深入生活,找出学校和自己家居中存在的铁锈现象。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调查准备,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第二步,他们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对铁生锈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个人知识领域,增强了防止铁生锈及回收利用锈铁的意识。第三步,学生从资源浪费、结构损坏、安全威胁、生活卫生等几方面探索。第四步,学生开展防锈方法调查、防锈机制讨论,并开展校园除锈大行动,用实际行动教育人们自觉学习和提高保护铁的意识,提高铁的使用效率。第五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防止金属腐蚀,任重道远。学生一起搜索、学习防锈的前沿科技。学生搜集、评估、整理、利用素材,结合艺术设计,形成《探锈》网页作品(图2)。
以技术指导支架开展电脑创作整合
从技术整合的角度来看,电脑网页体现了对多种电脑应用技术的综合运用,如版面设计艺术、网页制作技术、图片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动画设计技术……创新技术的整合,是学生面II缶的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教师在对个别学生关注和指导的过程中,或观察,或检查,或询问,或倾听,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指点和帮助。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二是提供有关技术解决方案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三是引导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影响,如当一位学生在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遇到困难时,教师提示:“也许××同学可以告诉你,他是怎样处理这些图片的,他甚至可以把几幅图片融合在一起。”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告知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亲历和操作,能够将有关信息技术从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能力结构的一部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从接受到操作,再到内化,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在这种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交往和影响过程中,最终自主完成了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建构。
以完整的活动档案记录支架协助作品创作
网页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全过程。活动中,探究合作小组成员对活动探索过程以文字、照片、录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记录,并对包括作品在内的多种文档使用方式和作用进行了探索。如通过记录学生创作过程及他们在过程中的对话,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重温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历程,发现他们互相交往和学习、影响的轨迹等。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作品照片、关于作品的自述和相互评论,帮助教师分析和发现每位学生在表现技术、水平、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肯定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思索每位学生可能需要的特殊帮助,寻找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同时,也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想法和建构的意义世界,进而促成家长对活动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教师自我回顾和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以作品成果展示交流支架帮助学生发展
为使活动更有效果,教师在学生的创作项目结束后,举行社会开放活动日,邀请学生家长以及与学生探究作品主题有关的社会公众一起参观。学生带着家长通过交互电子白板展示和欣赏各小组的作品,彼此分享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描述和评论,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教师通过适宜的开放性问题加以引导,如“你想对自己的作品说些什么吗”,鼓励学生向家长表达他们的想法。在这种开放式的小组分享中,不同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的小组成员互相欣赏和提供建议,在分享他人经验、想法,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完成对一定创作经验、想法、做法的意义建构。
例如,《鼓动华厦》网页作品(图3)是一个以鼓文化为主题的网页,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国鼓使网页充满传统气息。在活动日,我们当地文化局的专家也来到现场与学生一起交流点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个参与和影响社会生活的机会,也从中体验到被他人认可和赞誉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增强了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肯定。
通过电脑网页创作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了受益者。在这种温暖、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在教师搭建的支架支撑下,学生作为被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发展主体,不仅自主建构着他们的信息技术创作经验和能力,还体验着与教师、同伴交往的快乐,获得更多的自信和交往经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广东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