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主要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剩余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出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在转移中还可能出现许多障碍,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有积极地对策,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促进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状是由我国农村人口多、耕地少、资源匮乏等基本国情决定的。
  2.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历史前提和几年来的政策失误有关。
  3.它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及农业现代化程度加深有关。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加深 ,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农业现代化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把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加入剩余劳动力队伍的行列,出现了机械排挤人的现象。而在现代,随着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以及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科技不断向农业生产过程渗透,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加深,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推广,农业生产愈来愈多地呈现出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等特点。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9年增加766元,实际增长10.9%,增速比2009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833元,比2009年增加306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增加243元,增长12.2%。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增加370元,增长17.9%。在工资性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增加165元,增长19.4%。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增加35元,增长21%。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增加55元,增长13.8%。这些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有力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 资金。
  (2)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消极方面的影响
  (1)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2)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多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体力较好的青壮年农民,而留下来的多为老弱病残和妇女文育,导致该地自身人口结构相对劣化,有效劳动力资源不足,农业劳动力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会降低。
  (3)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引发了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
  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1.农民总体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
  2000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万人,其中3/4在农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将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
  2.乡镇企业增速下滑
  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亿多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已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3左右。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增密,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内涵式生产,因而简单农业劳动力的吸收力越来越小。
  3.户籍屏蔽现状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从目前我国法规制度看,我国目前仍是一个有限度的劳动力流动体制。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总之,身份制度作为一种基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的就业,无法形成统一开放的城乡劳动力大市场。
  4.非正规就业的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
  粗粗估算,我国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大约为7.3亿,其中,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口就超过5亿,其中,流人到城市中来的农民工大约1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属于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的工人享受不到一般正规就业者的社会福利,就连最基本的劳动标准也难以达到比如工时,周薪,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耕地上所需的劳动力大大减少。据估计,面对西方各国现代化农业的竞争,我国农业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将占用更少的劳动力而释放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加。
  四、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坚持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的重要作用。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增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开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一体化进程,尽可能地吸纳农村劳动力。
  2.依靠工业化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通过工业化的推进,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产业都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3.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
  大力发展小城镇,进一步扩大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和能力。从产业结构上看,要特别强调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逐步理顺产业结构,以改变乡镇企业与城市 工业结构上的趋同现象;从地区布局上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应重点扶植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促进其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增强乡镇企业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改变其布局分散,外部不经济和规模效益低下的状况,通过关联企业的乘数效应使现有乡镇企业的小城镇就业容量扩大。
  4.调整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通过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和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实现适度的规模经济,增强土地的经济功能,并实现由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与跨越。 政府要积极地、渐进式地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合法地、自由地迁入到城市中,这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说,具有战略作用。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方面,需要逐渐将进城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下岗职工与农民工就业竞争的劣势地位。
  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扩展职业教育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要加大農村教育投资,完善农村教育政策,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在普及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全面启动以传授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的职前、职后教育。同时,还要各地根据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现代化要求,有效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的强化培训。
  总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创新实践形式,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工作,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2011(1).
  [3] 阳俊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调研世界》,2004(5).
  [4] 熊启泉:民工荒的成因及现实意义,《改革》,2005(7).
  [5]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报,2007(8).
  
其他文献
名字是文化的载体,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在文学作品中,透过人名的中介,可以看到文化在社会心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反映。在我们写作文时,常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风正起,花未败,岁月如歌几多潇湘。看今日,想明朝,人生如曲何其激昂。我们的人生,恰似乐章;唯有奏响其间的三重奏,方能梦想在左,成功在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乐章的开端是前奏,而在“成功”这曲乐章中,“目标”即为前奏。成功的前奏,需奏得坚定,奏得嘹亮。蝉眠尘土,以期夏鸣;鲲鹏展翅,志在南冥。物尤如此,人则亦然。童话诗人顾城以黑色眼眸寻找光明,不曾废离;中国首批航天员张晓光自小立志梦圆飞天
期刊
[摘 要] 广西中越边境非口岸地区已经成为广西边境安全与发展的桥头堡,其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是各级各界政府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课题组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收集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越边境非口岸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影响、人口素质、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政府兴边富民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广西中越边境 非口岸地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油井措施风险预评价图版》是锦州采油厂经济评价中心研究出的一种适合本厂生产实际的措施前预评价方法,一年来采油作业一区通过应用该固版,对不同区块单井大修、侧钻、压裂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在《九宫大成》所收【会河阳】曲牌曲文句式研究基础之上,将曲牌板式运用与元代古调进行比对,并探讨【会河阳】曲牌之衍变规律。 Based on the study of Qufu sentenc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