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故事点滴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士们慷慨激昂的歌声如同那狂风在怒吼,如同那骏马在嘶啼,如同那黄河流水在咆哮。一字一句如巨雷般滚滚涌入我的心田,是那么有力,那么雄壮,那么激昂,那么震撼人心!”
  这是我班安鹏宇同学在《老山界》读写结合小练笔后关于《黄河大合唱》歌声的描写。虽然只是两句话的点染,但慷慨激昂的歌声被小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深知作文教学质量提高不易,可是作文的重要地位却又让它成为不可绕行的堡垒。迎难而上,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在读写结合之路上见蓓蕾红艳,灼灼其华。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我觉得《老山界》中描写声音的这一语段颇有特色,就安排课堂练笔环节:“陆定一先生在《老山界》中描摹声音手法独特,展开联想,虚实结合。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描摹一种声音。”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发挥示例的引领功能,我请学生思考作家陆定一先生怎么写夜晚在山中听到的声音。学生认识到,句子的前面部分属于写实的内容,后面部分展开联想、虚实结合,还用了排比、比喻的手法来生动地表现。请接着看两位同学的语段:
  天上的雷声轰隆隆地响着,像是妈妈的责骂,也像老师的批评,更像是同学的嘲笑……雷声依然轰轰作响,而我的心却很失落。(石青青)
  《黄河大合唱》的歌声洪大而又悲壮,浑厚而又铿锵,像春雷唤醒沉睡的生命,像夏日河水拍击着松软的堤岸,像秋风在呼啸,像冬雪在狂舞。(杨志强)
  学生的灵性与才华在小小的语段中可见一斑。但日常教学就像过日子,不是一朵春花就能绚烂整个生活的,作文教学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默默努力。
  学习课文《背影》,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练笔:请同学们借鉴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爱的方法,写一个表现亲情的事例。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朱自清先生刻画的细节,再进行品读欣赏。
  生1:父亲戴的是“黑布小帽”,穿的是“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一穿着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家试想,本来父亲也算个有点身份的人,世道不景气,家道败落了,差事也交卸了,可父亲却给“我”一件紫毛大衣……父亲的穿着让儿子辛酸,以致这一印象难以磨灭。
  生2:父亲走路的姿势是蹒跚而行,爬月台的动作用上“探”“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来表现父亲艰辛地过铁道、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这样写特别细致、感人。大家想想,“我”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爬月台买橘子应该是一件多么轻松容易的事,可是“我”在父亲眼里,好像只是一个小孩子,只有看行李的份,而父亲自己蹒跚着努力攀爬月台去买橘子,父亲的这一身影体现他对“我”细致入微的爱。
  ……
  师:朱自清先生善于进行细节描写,通过对穿着、动作、神态的细化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这样的方法大家可以学习借鉴……
  学生先找语段进行分析欣赏,然后老师小结方法,接着再实战练笔,学生作文有章可循,自然会出现不少佳作。
  奶奶生病了,我和妈妈去了奶奶家。舅舅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妈妈刚下车,就大踏步地走进堂屋,快到奶奶房间时,妈妈的脚步放轻了,她走过去,握着奶奶的手,问道:“妈,你还好吗?药吃了没有?以后有事要打电话给我!”奶奶脸色苍白,嘴唇干裂还翘着皮,可能是因为疼痛,眉宇间有着一丝皱痕。看着憔悴的奶奶,妈妈的眼中闪出了泪花,我的心也不由得疼痛起来。(方雅)
  学生是多么敏感,多么善于学习与创造啊。语段虽然短小,但事情交代清楚,中心明确,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在学习《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多收了三五斗》一组小说后,我设计了通过环境描写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文训练。写作前,请学生回顾这一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挑选自己喜欢的描写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然后让学生选择前几次做过的一篇作文,通过融进环境描写,增添文章的神韵。
  学生周艳的作文《再看一次日出》中融进了这样的环境描写:
  树木刚刚苏醒,鸟儿在繁茂的枝叶间翻飞,潮湿的泥土味里夹杂着略带着咸味的海风,将木门吹开。一位青年走出门,脚步惊落了草叶上透亮的露珠。他久久地站在树木旁,直到那最鲜艳纯净、最令人激动的第一缕晨曦照在他的脸庞。此时,他浑身上下散发着阳光的气息和味道。
  学生的作文虽然稚嫩,但有成长拔节的脆响,听着学子们心灵的乐音,品着它们的灼灼光华,我常会沉醉其中……
其他文献
说到作文讲评课,一般是念几篇范文,概括说说优缺点,然后把作文发下去。而发下去的那篇作文往往最后不知所踪,多么可惜!于是我想,不如每一篇都指导学生修改到位,然后结集,作为指导学生读写实践的一个个性化平台。北京五中的庭院中,有几棵老槐树,每逢五月就氤氲飘香。这些集子,就得名《槐苑文存》。从2008年12月到今天,我们已经为学生修改作文并坚持编写了91辑。平均每辑要修改三到四稿,一篇修改到位,比低水平写
期刊
“高山景行,惟精惟一”是我师傅梁捷老师为我们班拟的班训。这两句话与其说是给学生定的人生目标,不如说是师傅对自己、对我们几个年轻老师教育生涯的期许。“高山景行”是说做人要有崇高的德行,“惟精惟一”是说用功精深,用心专一,学问上一丝不苟,并不断创新。我有幸于2004年听了师傅整整一年的课,一节不落。  “高中语文老师就是班里的中等生”  最初听师傅的课,她对学生们说:“你们都会比我优秀啊,语文老师就是
期刊
印象中,不久前我还是一名坐在课堂上的学生;一眨眼,走上讲台已将近两年的时间了。角色的转换,让我感受到了新的责任。上学的时候老师曾说过,教育是一门能“上天入地”的学问:既有高深的理论支持,也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初当教师,我每天也在这理论与实践间摸索、转化。每次走上讲台,都怀着一份忐忑,但更怀着一份期待。  一、入职之初的困境与摸索  刚入职时的讲台生活依然如在眼前,那时候常常是喜忧参半,一切都那么
期刊
教师的文本解读不到位,往往让学生觉得上课“没意思”,由这种“不到位”又衍生出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拿到课文后信马由缰,不断挖掘文本所谓的“微言大意”:杨绛的《老王》是一篇叙述自己与一位人力车夫交往的叙事散文,文章写得简约清淡,作者对底层劳动者永远不失善良纯朴的感叹及沉思,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底层的光芒”。有教师教此文从中赫然解读出“本色老王于悲惨中坚守善良,大穷亦独善其身;至真杨绛善良中坚持反省,
期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四篇课外文章均出自《世说新语》,大家都预习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好的。待会儿,老师想让大家按“读——说——创”的方式来秀一秀自主学习的成果。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来商量一下如何进行展示,小组内成员各自的任务是什么。(四则故事,分别是《王戎识李》《潘岳妙容》《管宁割席》《雪夜访戴》)  师:好了,下面就请各个小组来为大家进行展示!(生分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按“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团活动,树人文学社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与那些热闹的社团相比,文学社的活动一直很安静,像是周五下午图书馆一角一个小小的文学聚会。学生社团一般都追求新鲜,文学社却有不少老社员,有些甚至是几个学期的老社员了。高三可以不上社团课,但他们还常常回来,有时还带上自己的一二好友。也偶有毕业离校的老社员回来,大家围坐倾谈,真有家的感觉。  曾有学生问我,树人文学社的宗旨是
期刊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过多关注技能训练,缺乏对学生内在写作需求的激发,缺乏写作过程全程指导,再加上对学生作文的评价相对单一,造成学生作文中虚构、造假、矫揉造作之现象泛滥,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就是“作”教师要求之“文”,仅仅是一种“作业”。  如何转变写作教学的现状,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关注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用文字自由、负责任地表达实践中,发现书面表达的特点,提高运用书面语的能力?这是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也
期刊
师:大家已经阅读完文章,对孔乙己最终的结局有何看法?  生:觉得特别悲惨。  师:“特别悲惨”,你的用词很准确,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孔乙己的悲惨会引起共鸣?  生:没想过。  师:“我”是鲁迅先生吗?  生:当然不是,这是小说。  师:那“我”到底是谁?为什么作者要用“我”做叙述者呢?  生: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用第一人称,感觉真实可信。  师:这篇文章人物众多,可做“我”这个叙述者的人物也很多,如
期刊
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将课堂上基于教育理念变化而产生的教学方式变革称为“静悄悄的革命”,而我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也为“静悄悄的革命”注入了生机。  课程基地的建设,目的是通过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课程实施的转型升级,为学校创设良好的课程改革新机遇和课程建设空间。三年来,我校诗歌教育课程基地在物化的课程环境和动态课程实施两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实践证明,新型学
期刊
王安忆说,一个故事就包含了一个讲故事的方式,那故事是唯一的,那方式也是唯一的。作为一个有明确追求而且成功的作家,是有理由这么说的。因为唯有这样,故事才以最完美的或是最独特的形式讲述出来。而作为影响叙述方式重要因素的叙事视角自然更值得关注。创作如此,阅读也如此。正如杨义先生所说:“依据文本及叙事视角,进行逆向思维,揣摩作者心灵深处的光斑、情绪和疤痕,乃是进入作品生命本体的重要途径。”换而言之,从叙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