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以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

来源 :农场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教育部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新政策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新媒体营销课程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例,调研总结了黑龙江垦区稻米生产经营现状,分析了垦区大米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垦区大米网络营销的对策.
其他文献
乡镇政府因处于直接服务群众,推动中央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地位,所以作用极其重要,乡镇政府层面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推进步伐.但是乡镇政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又严重制约了其自身的治理能力,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深圳农批行业融资现状及融资困境,提出涉农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偏高是造成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基于深圳农批行业的流通模式,提出分别针对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农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最后,本文总结了农批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建议.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究其原因无外乎此种模式既能弥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缺口,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又能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解决项目所在国劳动力就业难题;同时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内和国际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新机遇,最终提升全球资本配置效率.PPP模式的优点不言而喻,但争端也在所难免.究其原因即为沿线国家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及对本国国家安全的考虑.然而,当前的单一性争端解决机制和多元兼容性争端解决机制因为相关条约和法规制定滞后、双边和多
“十四五”时期,是北大荒集团完成体制改革和公司制改制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三大一航母”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五年.本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推动十个方面发展的总体构想、总体要求和总体任务,以期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工作,加强合作社会计核算,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以下称原制度)进行修订,制定印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财会〔2021〕37号,以下称《制度》),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近日,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制度》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期刊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源泉.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发挥着创新理念、规范行为、提高素质、提升效率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加强农业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科学理念转化为企业行为,用文化带动企业管理,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就当前农业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农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本文针对国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环节中的秸秆收集过程,分析传统收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作物秸秆不落地收集模式,解决农作物秸秆在收集过程中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为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创造更有力的发展空间.
牡丹江分公司隶属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在鸡西、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四市境内,南接兴凯湖,毗邻俄罗斯,辖区面积85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0.6万亩,下辖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总人口19.4万人,是以现代大农业为主、三产融合发展的农场群.分公司紧紧围绕集团“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和“32366”任务体系,以建设优质稻米产业、优质农牧业种质、融城经济、高效畜牧养殖、林业经济增长五大功能区为统领,扎实推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实现粮食总产75.13亿斤,实现产业增加值69亿元、
期刊
第二轮承包期满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即将开展,按照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不变不换”的原则要求,未来各地均有换发相关证书的实际需求.换发证书究竟是继续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是颁发不动产权证,关系到两种证书颁发的法律依据和功能定位,也关系到稳定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法律规定和实践看,继续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符合农村实际.
期刊
产业振兴是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核心所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升级版”.文章在综合相关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特征和构建逻辑,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凸显系统运作,具有构成多样性、内容综合性、要素整体性的鲜明特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