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79年之恋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ly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9月,李长贵在央视《关爱老兵》系列节目中,发现了重庆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长贵找到了志愿者芳菲。随后通过全国各地志愿者接力搜寻,终于找到钟崇鑫仅存的照片和他安放在台北忠烈祠的灵位。望着志愿者PS的合影照片,张淑英流泪了。“这算是我这辈子记事以来,第二次流泪。这辈子还能与他相见,77年了,只在梦里发生过一次,当时梦见他已经娶妻生子。爱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
  得知台北忠烈祠供奉有钟崇鑫的灵位后,张淑英不顾93岁高龄,执意要去台湾。而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在知晓了她的心愿后,为她筹集了2万余元善款,帮她实现了台湾行。93岁高龄,不辞辛劳乘坐飞机往返于重庆和台北,张淑英是为了去看一个人,准确的说是去看一个名字,一个她刻骨铭心记了77年的名字——钟崇鑫。11月22日,在重庆志愿者芳菲、小儿子李长贵的陪同下,张淑英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乘飞机到台湾。
  次日上午,张淑英手捧鲜花,在供奉抗口捐躯将士的台北国民革命忠烈祠中,完成了她与爱人阴阳相隔77年后的承诺。
  老人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刻有钟崇鑫名字的灵位,潸然泪下。“这是我这辈子第三次哭,上辈子欠他的,都是为他哭的。我说,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在青春的站台相遇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电视里开始直播公祭仪式时,家住重庆市望龙门小区的张淑英老人顿时眼含热泪,93岁的她缓缓走到桌上摆放的一张照片前,上香,默哀。
  照片上的男子,一身戎装,英武挺拔,年轻的容颜定格在77年前。他叫钟崇鑫,是她的初恋,南京保卫战中,不幸以身殉国。“我很多很多事情都忘了,记不得了。但是这七十多年当中,我没丢过他,我都是想着他的。”
  无须刻意,时间的沙漏自有安排。
  1935年春天,福建福州西湖公园长堤卧波,垂柳夹道,柳丝泛绿、桃花似火,14岁的张淑英无心欣赏如画的美景,她心头如小鹿乱撞,既羞涩又忐忑,她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前来相亲的。
  “他眉毛很粗,轮廓长得很好,五官端正,1.75米左右的个子,高大却很温柔。”初见钟崇鑫,张淑英便被打动了。这个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年轻军官,英俊、和善,“一说一个笑”,之前那些凶狠、剽悍的军官印象一扫而空,她的心,有着说不出的绵密和妥帖。钟崇鑫也一样,张淑英的端庄秀丽让他一见倾心,看着刚从女子私塾毕业的她端正地写下“洋头口”三个字时,他顿时赞不绝口。在青春的站台相遇,喜悦充溢着两颗年轻的心。
  一个月后,一场盛大的婚礼在福州举行。张淑英身穿大红旗袍,头戴钟崇鑫百般周折拿到的、她最喜欢的白头纱,脚上,是钟崇鑫为她添置的最时髦的高跟皮鞋。军车来按新娘的时候,看热闹的人几乎挤破了门槛,这样的风光和浪漫让小姐妹们羡慕不已。
  不久,张淑英随钟崇鑫来到南京。闲暇,他喜欢带她逛街,虽然两人没有牵手,但距离不会超过一个拳头:她做的那些简单的饭菜,他都会满怀柔情甘之如饴;他怜惜她,不让她洗衣服,说“军装太厚了”,会磨破她的手:他的军饷也归她管,她想买什么,他一律支持。“感情好,是放在心里头的,而不是日头说说的。”美丽的初恋在张淑英的心里开出了繁盛的花。
  在钟崇鑫的熏陶下,张淑英懂得了不少国家大事,他为她买来的书,她都会认真去读,因为他说“读书才有出息”:她从来不化妆,因为他说过“阿妹不化妆就很美”:她的衣柜里,衣服只有青色和蓝色,因为那是他最喜欢的颜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平淡的生活,不知不觉中,让彼此融入了对方的生命。
  他的好,她无法忘记
  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8月,淞沪会战爆发。那一天,是传统的七夕节,钟崇鑫匆匆忙忙赶回家中,他要随部队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是回来向家人告别的。
  钟家三代单传,母亲希望他脱下军装,回老家种田,过踏实的小日子。张淑英也预感到这次离家和以往不一样,她想喊他“你别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他一直鼓励她做有知识的女性,她不能枉费他的一番苦心。
  “生是国家的人,这副身躯也应该报效国家。”钟崇鑫就这样离开了。她送他到汽车站,他大步向汽车走去,她背转身子,不敢看他离去的背影。突然,他跑上来从背后抱住她,说:“阿妹,我会回来的。”她轻轻回头,他脸上的泪清晰入目。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这次离别,成了张淑英一生的痛。
  作为军官家属,张淑英要随师部转移到武汉,途经扬州时,接到了钟岽鑫从南京打来的电话,此时,他已升任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马上就要上前线了。电话里,他叮嘱她:“阿妹,让你担心了,我现在请不到假,没办法回来看你,你要照顾好自己。”
  11月,南京保卫战打响了,他在前方生死未卜,她在后方颠沛流离,战斗机一架架飞过,巨大的轰鸣声令她恐惧、担忧。在武汉师部,张淑英到处打听钟崇鑫的消息,然而,得到的回答是:259旅很多人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生死不明。武汉待不下去了,1938年春天,张淑英和婆婆辗转回到老家重庆荣昌,她牢记着离别时他说的话,“阿妹,我会回来的。”然而,寄去的信如泥牛入海,消息就此中断了。被巨大的悲伤笼罩着,张淑英像傻了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黑夜本身,就是一个噩梦。
  1944年,张淑英突然在街上遇到了钟崇鑫的战友,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可是,那足以让人悲痛欲绝——“兄阵亡,无法函告,军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
  7年的等待、期盼、煎熬在顷刻间化为灰烬,张淑英一路哭着跑回家。第二年,婆婆因悲伤过度病逝了。孑然一身无处可去,她只好投奔父母和弟弟。战事不断,父母准备带张淑英去台湾,可她选择留下,“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她要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他的,她也一定要弄清楚: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究竟是怎样以身殉国的?   尽管,回忆带给张淑英绵长的痛苦,但她愿意携带着这深深的思念,为他活着。那几年,她拒绝了所有前来说媒的人,“钟崇鑫”三个字已经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好,她无法忘记。
  最美好的陪伴
  1949年,张淑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李自清在公安部门做文书工作,对她非常好。家庭的温暖渐渐抚平了张淑英曾经的伤痛。经历过世事的无常,张淑英更懂得珍惜手中的幸福,为了不影响现在的家庭,她把往事尘封在心底。
  1983年,李自清去世了,压在心底数十年的思念重又泛上心头,但孩子们有的才刚成家,她不能给他们带来困扰,寻找钟祟鑫的想法再次搁浅。直到5年后,她才把埋藏了半个世纪的秘密告诉三个孩子。“他是名抗日英雄,又没有后人,而且对我这么好。如果我走了,谁还会知道他的名字?”
  可是,事隔几十年,要打听一个战乱中殉国的国民党普通军官,无异于大海捞针。“钟崇鑫,重庆荣昌人,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南京保卫战阵亡”,凭着这仅有的线索,儿女们终于在时任87师少校师部参谋仇广汉写的《淞沪抗战暨南京失守纪实》一书中查到如下内容:“城外部队苦守三日,打到12月12日上午,第71军第87师三个旅已伤亡殆尽,259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于雨花台阵地……”
  张淑英哭了。他殉国的原由找到了,可他的灵位在哪里?随着张淑英身体开始变差,她的心愿成了全家人的心病。2014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儿子李长贵在央视《关爱老兵》系列节目中,发现重庆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团队,于是,他试着找到了志愿者芳菲。
  尘封79年的故事感动了志愿者,寻找钟崇鑫的消息被散布到了全国各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群,很快,江苏志愿者查到了钟崇鑫的资料,并把照片翻拍下来:湖南省志愿者找到了相关的内容:紧接着,台湾志愿者也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钟崇鑫的灵位。志愿者送来了为钟崇鑫和张淑英PS的合影。摩挲着照片上他年轻的容颜,张淑英失声痛哭。
  她迫不及待要去见他,不顾93岁高龄,不顾一只眼睛失明,“没有什么比见到他更重要的了,如果我在去台湾的路上走了,就带着我的骨灰去见他。”最美好的陪伴,她要延续到最深的永远。
  2014年11月22日下午,在志愿者和小儿子的陪伴下,张淑英飞抵台北。在飞机上,她的唇边一直挂着浅浅的、羞涩的微笑,就像79年前那个走在西湖公园的14岁的少女。
  今生,他是她的初恋;今世,他是她的爱人。
  “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开。”台北忠烈祠,一捧鲜花献在钟崇鑫的牌位前,落款是:妻张淑英。
  只要有人记得你,你就是不朽的。
  董岩据《莫愁》整理
其他文献
爸爸遭遇意外瘫痪后妈妈又离家,那年她才6岁,就开始学买菜、做饭、照顾爸爸。为了给爸爸做饭,学校与家20分钟步行路程,15岁的钱运星每次不到10分钟就跑完,每天要跑8趟。问她还要“跑”到什么时候,小女孩想了想,“等我读了大学,找到工作了,可能就不用这么跑了吧!”  每天早上6点,钱运星起床给父亲洗脸后上学;早自习结束,去食店买一个饼子送回家;中午回家做饭;下午放学做完晚饭,还要摸黑回校上晚自习。3月
期刊
老人先后参加了著名的武汉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以及贵州的独山战役,目睹了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全过程。老人告诉记者,抗战结束时,他到辽宁锦州见证了日本受降。“日本鬼子是最坏的人,欺负我们的同胞,不打败他们不能太平。”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九一八”事变后弃商从军,到见证日本受降,七十余载过去,如今已110岁高龄的董济民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仍因身为“抗战老兵”深感
期刊
何超琼是澳门赌王何鸿燊的长女,名门之后锦衣玉食,天资聪颖又美丽动人。人生的前几十年,她的一切幸运都可以说是因为她是“赌王之女”。这是光环,也是压力。但她终于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天赋与能力,使父亲缔造的传奇得以延续,2012年,她以283亿港元的身家成为香港女首富,2014年,她又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300亿港元。  含着金钥匙出生  1957年,何鸿燊娶了蓝琼缨为妻。1962年,蓝琼缨生下何超琼,英文名
期刊
3月初,内江市永安镇万家乡黄先生一家人迎来了新年最为惊喜的一件事,失散近16年的儿子黄凯在当地公安机关与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的帮助下,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参与帮助黄凯的是成都铁路局成都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内江综合工区的一名普通职工。  红线这头  黄凯1999年从内江家中走失,多年来生活在福建。他送血样到公安部门,发布个人信息到了网上。一名热心的志愿者牵起了团聚的红线。  失踪多年,从福建回到了亲生
期刊
这是一场特殊的慈善接力。一笔善款在三个贫困的家庭中流转,让这份爱心不断叠加:  在温州务工的安徽人王海波,妻子身患尿毒症,曾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7万元,换肾手术后还剩下8万元。  王海波不顾妻子以后每年两三万元的后续治疗费用,也不管自己还背着6万多元的债,1月24日,将8万元捐给3个月大、患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婴向宏彬。  有了这笔钱,向宏彬得以接受心脏手术,手术很成功,无需后续治疗,8万元善款还剩余1
期刊
每天早晨八点过,在宜宾洞子口,一位爱穿绿色军大衣的老人会骑着他的三轮车准时出现,一首首老歌从他胸前的录音机里响起。“谢老辈来了。”一听到音乐,人们就知道80岁的谢光均骑着他的三轮车来卖菜了。对于谢光均,洞子口的居民都不陌生。“他在这里好多年了,”洞子口的王先生说,“80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跟啥子人在一起都能摆几句,就跟个‘老顽童’一样。”在他们眼里,这个老人爱说爱笑,菜卖得便宜又不计较斤两。他们
期刊
老母亲是94岁高龄时离世的。在她老人家生前的最后几年里,我经常推着轮椅上的老母亲去遛早。老母亲爱美,出家门前她对着墙上的大镜子精心打扮自己:穿上新衣服,把皮鞋擦得亮亮的,带上她心爱的手表,拎上小巧的手提包,把银白色的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无论到哪里遛早逛街,她都高高兴兴地对邻居和路人说:“老儿子推着我看看美景,我好幸福!”轮椅发出的“吱吱”声仿佛一支动听的“孝”之歌。
期刊
2014年11月8日,罗布泊钾盐厂女工首佳君的女儿出生了。从5年前甘肃一位怀揣梦想、家境优越的文弱女生,到如今的“罗布泊妈妈”,她在罗布泊腹地的硫酸钾厂整整工作了5年。罗布泊是“生命禁区”,许多探险者在此踏上了不归途,是什么力量让她投奔罗布泊,并成为在罗布泊举行婚礼的第一女子?  漂流瓶来袭,大学女生闻“禁区”  2008年11月23日晚,甘肃金川技术学校女生首佳君的QQ收到一只漂流瓶:“你到过罗
期刊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火车司机薛军拥有4种共5本机车驾驶证。5本驾驶证摞在一起只有20毫米,却是近年来铁路快速发展的见证。  从烧煤到“开大奔”  薛军1985年通过社会招工进入济南铁路局,1987年考取了蒸汽机车驾驶证;5年后的1992年,他拿到了内燃机车驾驶证;2006年,他拥有了驾驶电力机车的资格;动车兴起的2008年,他拿到了动车组列车驾驶证。  薛军的火
期刊
我们老两口虽然都是老北京,但京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遗产,众多的名胜古迹,这辈子也没逛够。我俩决定趁着现在身体还行,抓紧再把咱北京看个够,来一次京城自助游!古老又现代化的北京就好比一本“百科全书”。我们有生之年会继续游览,永不厌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