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国对埃及的政策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连接欧亚地区的地中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和轴心国就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国境内拥有苏伊士运河的埃及自然成为两大集团谋求的战略要地。埃及是英帝国的运输神经中枢,同时也是轴心国妄图占领北非的重要步骤。一战之后,埃及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又风起云涌。面对埃及复杂的情况,大英帝国为获取战争的胜利,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损害英帝国利益的前提下,灵活地调整了对埃及的方针。正是在这些方针的帮助下,使埃及一直没有落入轴心国之手,从而使盟国占有优势的地理位置,为取得二战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国 ;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中,北非战场是仅次于欧洲的一个战场,它更多的与欧洲战场相互制约。埃及不仅地扼地中海,而且其国内的苏伊士运河也极大缩短了欧亚之间的距离,是盟国和法西斯国家各自实现其非洲乃至最终战略目标争夺的重点和关键。为了争取有利的地理位置,获得战争的胜利,英国对一战后沦为自己保护国的埃及根据战争态势的发展进行了政策调整,使其不至于落入轴心国之手,从而使盟国能一直控制战略要地。
  一、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下英国对埃及政策
  (一)一战后埃及的政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民族意识觉醒,进行了民族起义,在战争中实力有所衰退的英国不得不于1922年承认埃及获得形式上的独立。此后埃及的历史进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在政治舞台上存在的主要的三股力量及其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一股力量是埃及的华夫脱党。华夫脱党原义是代表,1924年以札格鲁勒为代表的华夫脱参加独立后的第一次大选,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党而易名。代表中产阶级的利益,主要政治主张是:对外要求英国撤军,收复国家主权,实现埃及完全独立,对内则是利用宪法的某些条款,坚持内阁向议会负责,国王须经议会大臣施政,来阻遏国王的专制集权。该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实现独立为己任,有一定的进步性。
  第二股力量是王室。被视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一大胜利的1923年宪法原是埃及境内各个阶级妥协的产物,仍然赋予国王很大的权力。如:他有权任免首相,解散下院,钦定上院五分之二议员。尽管如此,王室还是不满足已获权利,将威胁自己实现专制统治的华夫脱党视为最大劲敌,想尽办法阻止他们组阁。他们拼凑保皇党,拉拢少数党,践踏宪法,并甘心在英国的庇护下。他是埃及传统的、带有落后意义的代表却影响埃及政局的走向。
  第三股力量是英国。战后,英国想尽办法维护自己在埃及的利益。虽有时根据需要满足埃及民族主义的要求,多不妨碍与英国利益最休戚相关的部分。英国驻埃代表依然保留了保护时期“高级专员”的名称;在埃及独立时附有的“四点保留”〔 “四点保留”:一是“卫护”大英帝国的交通线的安全;二是“保卫”埃及免遭外国及其代理人的入侵和干涉;三是保护外国在埃及的利益,保护埃及的少数民族;四是独占苏丹。实际英国对埃及的保护制犹存。〕也给英国种种特权;埃及宪法的制定也是在英国插手下制定的。札格鲁如是说“宪法中的一些词句仍然是由保护当局的一名英国官员拟定的”〔 陈启能,《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方志出版社2007年4月,转引自萨拉赫•札基•艾哈迈德,《埃及民主思想发展和议会生活研究,1978—1952年》,贝鲁特出版社,1987年,第181页〕 战后埃及的政局被称为是“英国的智慧,埃及的手”。
  (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及其英国的政策
  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对意大利打击很大,为摆脱危机,墨索里尼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企图建立一个东非殖民帝国,将整个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海。要获得北非这些殖民地,英国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意大利将首选的目标定位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埃塞俄比亚。它既可以将原来意属非洲殖民地连成一片,又可以扼住欧亚行道的咽喉,对英法生命线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还可以控制苏丹和埃及整个灌溉体系,对英国在非洲的重要殖民地构成威胁。面对意大利野心勃勃的殖民计划,英国认为在埃塞俄比亚没有“生死攸关利益”,甚至以为即使能实现吞并,对英国利益的威胁也是“遥远将来的事情”。这个短浅的认识成为英国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基本态度。因而在埃塞俄比亚向国联提交报告时,主导国联的英国并没有对意大利进行实质的制裁,反而通过外交照会的方式主动提出,愿意以支持意大利取得在埃塞俄比亚境内铺设和经营自厄立特里亚至索马里之间的铁路的权利,并承认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西部的“特殊经济影响”为条件,换取意大利对英国取得塔纳湖水坝修主权。这个建议,“实际上就是英意两国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瓜分”。〔 〔苏〕维戈兹基等,《外交史》第3卷,三联出版社1982年版,第637页。〕这样,向国联求助未果的埃塞俄比亚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很快落入了意大利之手。
   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国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危险,只是想稳住意大利,以免他和德国接近。30年代后期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1935年,不仅意大利拥有埃塞俄比亚,而且德国和日本也开始向埃及进行经济和思想的渗透。不仅英国的战略意义受到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埃及国内再次组阁成功的华夫脱党来说也不利。介于形式需要,英国决定暂时稳住埃及政府,一定程度上支持民族主义者的要求。双方经过谈判,在1936年签订了《英埃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中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占领,承认埃及独立以及取消了外国的领事裁判权。看似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巨大胜利的背后实际仍是英国控制局面。条约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规定对英国十分有利。
  政治方面:英埃之间建立同盟,双方不得与第三国缔结任何与本条约不相容的政治条约。在以防受到战争威胁时,双方共同协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遇战事,埃及仍需对英国提供港口、飞机场、交通和通讯工具。这些规定预示着英国将其他国家势力排除在外,而单独掌控埃及。 在军事上,埃及允许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驻扎1万军队和四百名飞行员,以保证英国船只安全。亚历山大港在8年内仍保留为英国军港。埃及为英军在运河区修建营房和道路。英国政府有义务为埃及武装部队提供装备和技术指导。这样,英国军事力量仍在埃及也占有极大的优势。通过条约形式英国将埃及绑住,并带上战车。
  面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此时的英国并没有真正清醒过来,这与一战之后英国所受的损失有关,人们普遍希望和平,战后英国国内每家评论都希望“没有战争,至少是不列颠帝国本身不参与的战争”〔 Willson, David Harris, A History of England,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Canada, p607.〕;也与《凡尔赛条约》签订后英国民众的普遍心态有关,一战后,从英国的议员到普通的民众都认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共产主义,所以在外交总是“以谈判来解决”〔 Willson, David Harris, A History of England,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Canada, p608.〕。总之,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外交和殖民政策被认为是缺乏远见的。从事英联邦研究的历史学家韩卡克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政策描述为“将主要的精力侧重于过去的成就,而缺乏创新的政策,是一种被动的和传统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在富有想象、创造力和自信心方面存在普遍的失败”〔 Ronald Hyam , Britain’s declining empire — the road to decolonization 1918— 196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84-85.〕。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和思想侵入在某种程度上是引起了英国的一丝不安和对埃及进行防范保证大英帝国利益的做法。《英埃同盟条约》是很好的一个证明。但是英国的重点,即使是在中东地区,对埃及的防务依然没有在首位。
  二、二战中欧战爆发后英国对埃及政策
  随着战事的发展,埃及的地理位置对英国和盟国显得越来越重要,经过英国派员亲自到中东调查,英国开始逐步改变其在埃及的政策。具体做法,总体来说:扶植埃及国内既亲英又有一定威望的集团来稳定局势,使其能为英国服务。但在根本上威胁英国利益的时候,也不排除武力干涉。
  (一)意大利的宣战与法国地中海的失败后英国对埃政策
  1、1940年6月迫使埃及内阁辞职
  1940年6月,意大利宣布参战,在海战中,主要参加战斗的法国在地中海地区舰队的损失惨重,这一事件意味着地中海地区迟早要被封锁,事实如果果真如此,中东将成为世界上从英国获得供应品最遥远的地方(取道开普敦航线相距约一万二十英里)。
  地中海的形势告急,埃及的情况也令英国感到担忧。1939年,当德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发挥其凌厉的攻势,横扫欧洲战场时,德意两国就在埃及进行了积极的宣传。这两国对埃及采取的主要政策是:尽量劝其不要参战,保持中立。极力鼓动埃及利用欧洲战局对英国不利的影响来修改1936年条约,这种宣传得到埃及很大程度的共鸣,在青年埃及协会中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埃及的王室更是不愿意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借此来扩大王室的权利。国王的顾问、内阁首相阿里•马希尔打着使埃及免遭战争的幌子,与法西斯势力秘密接触。在欧战爆发后,宣布埃及进入紧急状态,实施新闻检查法,允许英国使用港口和交通设施,同德国断交,但拒绝英国驻埃及大使对德宣战的决定。一直到意大利宣战时也是如此。阿里•马希尔利用王室对他的支持又进一步宣布开罗为没有英军的“开放城市”。两国关系紧张。英国无法容忍埃及国内政策,加大对埃及的压力,在1940年6月29日阿里•马希尔辞职。
  2、1942年2月英国以武力再次更换埃及内阁
  英国对埃及的政策是适时进行调整,极力拉拢国内的亲英势力使其能够帮助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埃及的政府历来实行的是“双重保护”的政策,也就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以形势对埃及有力为标准既而制定方针和政策。
  独立派在英国强权换下上届内阁后,仍实行这种政策。1940年9月,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发起突然袭击,侵占了埃及西部的边境城市塞姆鲁和西迪•拜拉尼。意大利的宣传机构立即提出意大利是要帮助埃及驱逐英国军队,以实现埃及的独立。英国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要保卫本土基地以防入侵;另一方面,对中东的韦维尔将军进行增援。艾登在10月给首相的备忘录上,请求派遣更多的船队去中东,以下列部队的运送:(1)第二装甲师的留英余部,即:两个巡逻坦克团,一个轻型坦克团,支援部队,师部总共一万一千人(2)一个澳大利亚旅,并且结合此时德意两国有结合的趋向,说明这些增援的装甲部队可以起到挽救战局的作用。〔 〔英〕安东尼•艾登,《清算》,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245—246页〕这一意见虽被英国当局接受,但援军的到来问题并未立即解决。英国希望埃及政府能够宣战,面对英国的政策,埃及国内针对是否参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主张实现民族独立的党派要求同仇敌忾与英军作战,以增加日后谈判中的砝码。在埃及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不参战)战争结束时,我们以何以对盟国?现在就让我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吧”〔 〔英〕乔治•柯克,《战时中东》,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0月,第316—317页,转引1940年9月20日埃及各报〕埃及政府并不认为盟国可以获胜,因而表示既忠实1936年条约,又同所有国家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拒绝参战。这时英国的战场的胜利使得埃及政府在左右摇摆中倒向了英国。埃及重新考虑两国的友谊。然而,希腊的战局使英国从埃及调集大量军队,使英国在对德进攻时失利。埃及政府立即宣布中立,德国对埃的政策是“除非必要,无意为埃及的此项政策造成麻烦”〔 〔英〕乔治•柯克,《战时中东》,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0月,第323页,转引1941年5月《现代东方》〕。然而埃及的局势并没有因此而平静。
  1942年,埃及宣布同英国的交战国断交,法国的维希政府也在断交之列。维希政府煽动国王与法断交时的不知情的不满情绪,在阿里•马希尔的劝导下,要求撤换外交大臣。埃及王室利用日本在远东的胜利和德国最近在北非的鼓吹,鼓动学生于1942年2月1日上街举行游行示威。英国外交大臣谒见埃及国王,力陈埃及受围之势,希望能够与英合作,积极寻求在埃及能够稳定形势又能亲英的政府,他们主张让纳哈斯组阁。而国王则提议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英国政府直接给其通牒:“倘若在当晚(2月6日)六时前尚未受命纳哈斯组阁,一切后果由他负责”。〔 〔英〕乔治•柯克,《战时中东》,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0月,第338页,转引1941年5月《现代东方》〕旋即,英国军队和坦克开赴阿比丁广场,包围王宫。拆除了王宫的铁栅栏,在英籍将军的陪同下直接闯入王宫,迫使国王就范,纳哈斯走马上任。纳哈斯政府上任后与英国政府积极合作,在北非战场上和欧洲战场相配合。为消灭法西斯做出贡献。
  (二)战时英国对埃及的经济政策
  在第一次更换内阁之后,由独立派领导人哈桑•沙布里接任,刚刚经历了强力政策使得埃及政府采取了支持英国的政策,英国也见于这届政府的合作,作为“报答”英国决定对埃及进行及时的经济帮助。自从意大利封锁地中海地区后,红海通道出现了问题,埃及1940年当年的全部棉花因为交通而无法脱手,损失浩大,对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并对英国驻埃及的英军不断增加的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有效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此,英国政府答应收购全部棉花按议定价格购买,所出价格,按照国际形势来讲是慷慨的。如若亏损,则由英国全部承担,如若收益,其纯利由英埃两国政府平分,条件是纯利用于埃及农民的福利政策,当时埃及各界如释重负。虽然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国没有在整个战争阶段坚持按一定价格收购棉花的做法,但是这一政策在当时对于缓解经济,还是起了作用。之后为了解决中东部队的粮食补给和本国因战争带来的粮食不足的问题,英国对埃及实行了战时的管制经济的试验。如将埃及大量种植棉花的土地该种小麦等。由于英国的驻中东补给中心设在埃及和埃及政府的配合,埃及的战时管制经济取得了较有成效的成果。
  三、英国埃及政策作用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东西方的最短航道,而争夺埃及也是事关中东安危的重要战场。在阿拉曼战役之前,轴心国曾经反复侵入埃及,正是因为在英国的政策变化,使埃及始终处于自己的控制下,为北非战场的盟国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战时埃及的地位是其他中东国家无法比拟的,英国的常驻中东大臣官邸、盟国中东补给中心总部都设在开罗。正是由于埃及对于轴心国的钳制,使得盟国的物资能够畅通,保证了战时盟国的物资补给。同时也打乱了轴心国对北非和全球的战略计划,使得二战越来越像盟国的方向发展。
  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获得了发展,在阿拉曼战役取胜后,纳哈斯说:“每一个埃及人对祖国、对盟国都尽了责任。”〔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401页〕他认为埃及应该在战后获得她应该获得的至少是独立的地位。虽然这条独立之路在战后依然充满艰辛,但是埃及人民为自己的民族解放事业继续努力。
  在经济上,为解决战时的物资问题,英国对其殖民地的经济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管制经济的实施,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这些经济措施政策也为以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英〕乔治•柯克,《战时中东》,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0月.
  〔2〕〔英〕安东尼•艾登,《清算》,商务印书馆1976年.
  〔3〕Willsion, David Harris, A History of England,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Canada.
  〔4〕Ronald Hyam ,Britain’s declining empire — the road to decolonization 1918— 196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苏〕维戈兹基等,《外交史》第3卷,三联出版社1982年版.
  〔6〕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7〕赵文亮著《二战研究在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8〕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五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
  〔9〕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
  〔10〕陆庭恩,《非洲与帝国主义(一九一四—一九三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0月.
  〔11〕雷钰、苏瑞林,《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商务出版社2003年12月.
  〔12〕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出版社.
  〔13〕〔美〕西•内•费希尔,《中东史》,商务出版社1980年1月.
  〔14〕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非洲通史》编写组,《非洲通史》,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12月.
  〔15〕林胜,《简论北非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山西师大学报第21卷第1期,1994年1月.
  〔16〕徐济明,《略论二次大战中非洲战场的若干问题》,西亚北非1995年第四期.
其他文献
对不良社会现象实施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新闻官司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如何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在新闻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新闻侵权发生的机率,也就成为当前新闻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应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
摘 要:分析了汽车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  关键词: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行业特征;检测手段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
期刊
电视发射机图像制度的测试,在电视发射机的测试中至关重要。图像调制器的制度对发射机播出的电视图像质量影响极大,由于图像调制度的变化引起的故障也很多,因此图像调制度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图像信号调制度为87.5%。为标准的视频锯齿波(幅度为1VP-P,同步头为0.3VP-P,锯齿波为0.7VP-P)调制的图像中频信号波形。  调制度的定义为:调制度=A-B/A×100% 
期刊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产生与保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手工记账中的纸质凭证和档案也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由传统意思上的档案变为了信息化档案。   一、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特点   1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多样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 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形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水源污染使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饮用水的水质也日益关注。人们担心,由于受水源污染、管网老化和“二次供水”设施的影响,自来水的终端水质会降低,不符合《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损害身体健康,于是广大消费者便青睐于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各种纯净水、矿泉水,其实高价买水也未必健康,鉴于此,想探讨一下改善水质的方法。  一、城市供水的战略重点应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艰苦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已初露端倪,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的力度,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五项具体措施,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这一切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任何现实的生产力都是对以往生产力的继承,任何地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原有的基础。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经济发展起点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期刊
摘 要:本文对GPS测量技术中影响GPS测量的质量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就GPS测量技术方法提出了解决的完整方案。   关键词:GPS测量;精度;观测时段;起始点     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性和点间无需通视等优点,使测量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得益于它无可比拟的工作方式。GPS测量一般可分为GPS工程设计,数据采集,基线向量解算和GPS基线向量网与地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建设相比,我国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建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并落实可行性措施,抓好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落后     目前,在党的十七大精
期刊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它是雷云(带有大量电荷的云层)之间或雷云对大地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是发生在自然界中危害巨大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它具有范围广、强度大、频度高和隐性强等特点。据了解,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因此,“防雷”已成为当今世界中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的一门课题,防雷减灾成为国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越来
期刊
摘 要:旗县图书馆由于其职能经费等因素所限,藏书以用为主,注重通实用及加强地方文献的收藏和农村图书室的建设。   关键词:旗县图书馆;藏书;地方文献   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地方志、专业史编写工作的广泛进行,地方文献在省图书馆工作中越来越突出,地方文献在藏书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作为信息资源存储和提供中心,图书馆一直面临着信息的供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