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院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对策探讨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iuuffuuyyaa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医学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临床医学院作为医学院校二级培养单位,在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以及当前形势下临床医学院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75-04
  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战略资源 [1],结合国内外形势、依托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立足我国现有教育条件现状,不断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摸索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育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特点改变,原来的一级集中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医学背景下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育需要,而临床医学院作为二级学院,在其教育、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3]。因此,本文结合当下临床医学院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管理效能、提高教学培养效率、深化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对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展开讨论。
  一、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的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异,美国的“4+4”模式、欧洲的6年模式、英国的“5+X”模式和日本的“6+4”模式大多是以大学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加上实验室训练及临床实践的渐进式医学培育模式。而我国主要是通过高考统招5年本科医学教育后再经过考试或推荐就读3年制医学硕士,之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与高考统招的“5+3”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并存  [4]。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经过50余年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培养质量也逐步提高。1998年,为了更好地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需求,我国将医学研究生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学术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专业型)两种模式,学位层次逐渐完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侧重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而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更侧重于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 [5]。目前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国际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明显脱节、医学人才转化率低、医学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等相关问题有逐渐加重趋势。
  近年来,我国医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新增的执业医生数量远远不够,国家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并没有换来预期的医学人才转化率,医护人才资源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进医学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医学研究生培养逐步向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体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研究生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发展,专业方向多样化和人民对身心健康服务需求的提高,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研究生的管理、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基于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特点,目前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逐渐下移至二级临床医学院。但由于未完全脱离一级学院研究生院的统筹,临床医学院大多无培养管理自主权,对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相应地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養架构本身的矛盾
  2015年以来,全国逐步推行的“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双轨合一”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研究生临床技能,增加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减轻了用人单位的培养负担,但在近6年的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此种培养模式在教学与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就现状而言,“双轨合一”模式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医学院在建立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规章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方面尚不完善。部分导师科研项目多且精力有限,忽略了专业型和学术型培养目的的区别,经常“召回”在其他科室临床轮转的研究生,造成“重科研、轻临床”的问题。
  另一方面,导师自身的临床科研任务繁重,难以定期对在外轮转的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指导,培养过于简化,导致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脱离了“双轨合一”的培养初衷,最终甚至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相差无异 [6]。同时,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在外科室临床轮转质量不高,培养时间与培养目标冲突,很多科室对轮转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重使用、轻培养,出科考试“形式化”,轮转质量评价和监督作用失效。就高等医学院校一级学院层面而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缺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国家层面的培养考核标准,各个学校自成一套考核标准,导致全国培养的临床医生能力不同 [5]。以上培养架构本身的矛盾导致“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优势难以体现,甚至出现临床技能不及规培生、科研能力不及学术型研究生的“两不像”局面。
  (二)临床医学院管理结构的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大多的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采取的是研究生院统一负责、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两级培养模式。临床医学院主要在研究生院的宏观指导下根据下发的相关通知要求开展具体的教育培养工作,这种单向的管理模式很难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研究生培养管理由学校监督转变为二级临床医学院具体管理,但是临床医学院管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监管缺位的现象。再者,同一院校附属的二级临床医学院间管理系统的平台和权限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教学资源不同,部分医学图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科研仪器设备等条件不能及时有效地改善,制约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2,5]。   (三)导师队伍师资薄弱、导师责任制管理模式单一
  导师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专业教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行的新时代,也是培养合格、同质化住院医师的重要保障 [7],但部分导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主动性和自觉性。“双轨合一”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因培养目标的需要,长期在不同的临床科室轮转,师生双方互动性有限,甚至有少数导师懒于进取、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导致招录的研究生长期处于“放养”状态 [8]。虽然各大院校完善了研究生导师资格的遴选制度,但入选后缺乏定期考核和监督,导致部分导师入选后逐渐淡化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身份意识和责任感,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此外,当前绝大多数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管理采用单一的导师第一责任制培养模式,而相应的学院管理职能部分只是辅助和传达一级学院的通知要求,而临床科室缺乏对本科室研究生统一管理的责任人,以上诸多因素均不利于研究生培养的监管 [9]。
  三、临床医学院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解决“双轨合一” 模式壁垒,优化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架构
  临床医学院应深刻把握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者、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及区别,明确培养目标,积极汲取这两种医学人才培养的有力经验,充分发挥“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优势;引导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独立思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创新,兼顾临床技能培训和科研思维训练,避免“重科研轻临床”或“重临床轻科研”问题;充分发挥医教协同的培养特点,提高临床轮转质量,加强基地带教师资培训,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应联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掌握导师培养状况和带教老师教学情况,完善临床科室对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带教培训及考核机制,构建规范有效的带教教师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10];同时统一规范各个轮转科室对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考核标准,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建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等,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可通过延长学制、增加专科化培训来缓解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在时间方面的冲突 [5]。
  (二)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完善临床医学院管理机制
  临床医学院应深化医教协同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主动性,建立适合自身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体系。首先,临床医学院应在学校和学院、导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上主动作为,为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创造育人条件,做好每项教学科研保障工作,实现全方位、全服务的培养模式。其次,临床医学院要兼顾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坚决杜绝“一把抓”“一刀切”,助力PBL、TB等医学教育方式的推行,搭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工文等多学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导师组”平台,培养思维发散、努力创新、独立思考、积极作为的新医科多学科复合型人才 [11]。
  与此同时,临床医学院在医学图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保障方面也需逐步加强,可建立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研讨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沙龙、鼓励支持参加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活跃而严谨的科研氛围 [6]。
  在日常的培养教育工作中,面对研究生集体观念淡化、群体结构复杂、思想学习生活特殊等问题,院级管理层面上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重要抓手 [12]。同时,面对“医学+人工智能”的新医学教育模式,临床医学院要立足自身实际条件积极探索创新“医疗+”的学科融合,使医学教育更有活力和弹性 [11]。
  (三)加强导师队伍师资建设、创新导师为主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践行者,因此,导师队伍的师资建设尤为重要。二级临床医学院应结合一级学院的政策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导师培养遴选长效机制,遴选研究生导师时杜绝论资排辈恶习;同时配套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力争做到培训与考核常态化;完善和推行导师培训制度,在临床医学院管理部门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资深导师对新任导师的传、帮、带作用。临床医学院要特别结合自身软硬件条件成立导师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管理的作用,对于懒于进取、缺乏科研成果和创新主动性的教师应及时取消导师资质,严重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申请 [13]。另外,临床医学院管理职能部门应做好学术道德修养的培养监督,完善惩戒机制、净化学术风气,对于学术抄袭、剽窃等行为绝不姑息,引导研究生克服学术懒惰和学术浮躁,坚决杜绝学术不端事件 [14]。
  导师并不是研究生的唯一责任人,临床医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应牵头创新以导师为主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将科室、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等各方管理力量融合在一起,调动各个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形成机关管理部门、培养科室及责任导师齐抓共管的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临床医学院还可以利用合作的国内外机构资源,创建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区、跨国界“联盟式”培养平台。
  四、结语
  医学研究生培育是满足“健康中国”建设现实需要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院应当顺应时代对医学发展的新要求,主动对接国家卫生健康战略,努力探索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特点创新培养理念、优化培养模式、重塑人才评价标准,为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大师潜质、创新精神和交叉融合思维的新时代高层次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1):15-34.
  [2] 许凤锐,江泽飞.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1):129-130.
  [3] 刘倩,杨炎. 传统型及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劣势比较[J]. 广西医学,2019,41(10):1336-1337.
  [4] 刘涛,何婀妮,苑媛. 中外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 北京医学,2017,39(08):882-883+894.
  [5] 牛玉堃,黄宗海.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09):1412-1414.
  [6] 夏中华,葛波,蔡孟会,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思考[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8):141-144.
  [7] 方颖,郭雪琪,赵世勇,等. 基于“双导师制”的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例[J]. 高教学刊,2020(14):137-140.
  [8] 崔立晶,吕颖,陈玉丙.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导师的作用发挥[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01):189-191.
  [9] 高媛,刘明亮,沈永良.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 现代经济信息,2019(19):382+384.
  [10] 邓婉君,夏欧东,黄卫.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01): 9-12+35.
  [11] 尚丽丽.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0):1078-1081.
  [12] 宋芳,苏燕,霍东升,等. 二级学院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6):85-86+94.
  [13] 顾丽娜,刘家骥,蔡继红. 研究生导师遴选体系构建与实践——天津大学基于学术自治的改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6):27-32.
  [14] 盖红肖,冯琳,冯彦成,等. 从医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谈高校学风建设[J]. 中國医学教育技术,2018,32(02):143-145.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党委认真贯彻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围绕“抓党建、强基础、谋发展、保增长”工作主线,聚精会神抓基层打基础,从严从实强堡垒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情况不一,不适用统一管理标准的问题,以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差异化和专业化管理为目标,提出了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举措,从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类分级、风险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实验室安全分类和风险分级的办法,并提出了相适应的管理要求。  关键词:危险源;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
摘 要:大学作为向社会定向输送人才的教育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高校不仅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养、高品格的爱国型人才。在高校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培养契合国家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每一所大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新的社会发展形态,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
摘 要:高校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之一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为培养优质人才的精髓及本质。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针对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的核心展开分析,其次针对高校教育在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希望借此为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方向,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使其顺利成长。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高校教育;核心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摘 要:随着勘察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展现建筑遗产病害现状的勘测手段逐渐兴起,并将取代之前的人工测绘模式。本文拟将该勘测技术与建筑遗产测绘课程进行对接,选取徐州徐海道署照壁为参照实例,从准备流程、摄影取像、软件建模、注意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且探讨该勘测技术在建筑遗产测绘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也为该门实践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遗产;病理现状;勘测技术;教学创新  中图
本篇文章将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定参考。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过渡时期。市场需要不仅熟悉传统的国内金融服务,而且对国际金融服务的运作有充分了解的人才,这类人才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很强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具有金融行业所需技能的基层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文重点聚焦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跨学科理
摘 要:当前动漫产业迅速崛起,对高职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就业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培养出能为当地经济、文化做贡献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课程设置不仅要满足企业岗位人才要求,更要发展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知识理论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从高职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提出课程体系创新路径,以期通过多元化、模块化、混合式教学提高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促进
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养鱼,也称“跑道式养鱼”,即将传统池塘“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该项目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通过美国大豆协会引进,其原理是通
本文就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方式展开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