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两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方法

选择广州市海珠区439名满足入选排除标准的儿童进行临床研究,200名受试者单独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239名受试者联合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在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前和免疫后35~42 d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脑中和抗体,比较两组的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加强免疫前,接种乙脑疫苗组和联合接种水痘及乙脑疫苗组的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78%和6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7, P<0.001)。接种乙脑疫苗组的乙脑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水平高于联合接种水痘及乙脑疫苗组,分别为1∶19.117和1∶7.129(t=6.618, P<0.001)。免疫后,接种乙脑疫苗组和联合接种水痘及乙脑疫苗组的乙脑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774%和97.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 P=0.755)。接种乙脑疫苗组的乙脑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水平高于联合接种水痘及乙脑疫苗组,分别为1∶453.693和1∶285.692(t=3.548, P<0.001)。按非易感人群(免疫前乙脑检测抗体滴度≥1∶10的个体)和易感人群(免疫前乙脑检测抗体滴度<1∶10的个体)进行分层分析,两个人群中加强免疫后两组的乙脑中和抗体阳转率以及乙脑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安全性方面,接种乙脑疫苗组和联合接种水痘及乙脑疫苗组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1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5, P=0.121),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单独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同时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与水痘减毒活疫苗,均能获得良好的乙脑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鸡眼和肼胝是最常见的足部病痛.常常由于穿不适合的鞋或生物化学的关系诱发角层增厚从而形成致密的角化过度团块而发病.过去应用手术切除、电烙、强酸或其他破坏组织的方法来治疗这种良性角化过度疾病都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而且常可导致一个永久性的痛性疤痕及其他并发症.作者等从1965年至1970年间,应用液体硅(Dimethicone 350)治疗29个病人共71个鸡眼,结果有77%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自Korting等(1965)报告了应用Gestagen治疗泛发性硬皮病有效之后,Rau等(1972)及本文作者等也曾应用此药治疗泛发性硬皮病,获得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转未明。本文就Gestagen用药前后,检查尿中粘多糖量及其电泳分带情况,根据所得结果,探讨治疗机理。对象及方法:6例泛发性硬皮病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浮肿期2例,硬化期4例。用药方法:初次每日10毫克(1例为20毫克
期刊
瘤型麻风是个系统性疾病,内分泌系统亦会受累。瘤型麻风睾丸受侵害很常见,肾上腺很少见大的变化,但束状带、网状带和髓质静脉周围常见小结节变化,因此,可能产生肾上腺功能不全,引起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减少。瘤型麻风肝损害亦很常见,Shivda等报告40%、Camain等报告90%有特异性改变,它可使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减少。因此,作者对瘤型麻风尿17-酮类固醇与肝损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病例共29例
期刊
作者选择25例中度至重度的泛发性斑块型、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银屑病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抗代谢类药物阿扎利宾(Azaribioe)治疗。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年龄16~73岁。平均为47岁。大多数病人按125毫克/公斤/天之剂量,分3~4次口服给药,持续8周。服药前作血、尿常规,胸片,肝功,肾功等检查,服药时每周一次检查全血常规,停药后重复服药前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之变化。
现代放射疗法的新技术是应用合成放射性同位素铱192和采用无放射性的沟导向器。铱为一种半衰期74天的同位素,放置期间可产生相当恒定的放射剂量。分二种类型,一种为直径0.5毫米的单排或双排铱针,另一种为直径0.3毫米的铱丝。铱针疗法适用于很多皮肤病。具有疗效快的特点。为了给予6000拉得(rad)的剂量,接触放疗需要二周,电子加速器疗法约需6周,而铱针治疗仅需3或4天。
瘙痒性红皮病伴掌?角化过度;因皮损呈湿疹样变化而住院治疗。检查时见特异性的Wilson-Brocq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下肢轻度水肿,无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3万,白细胞44,000(中性多核:17%,淋巴:60%,单核:16%,正幼红细胞(原文如此)7%);血沉:100/115;骨髓象:骨髓有淋巴组织变形;皮肤活检:皮肤血液病型红皮病。疾病演变: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皮肤
瘤型麻风病人的复发被认为和治疗中断、耐氨苯砜杆菌的出现有关。相隔一定时间作皮肤涂片查菌,当在过去皮肤涂片已阴转或只有颗粒状菌的部位出现一或多条染色完整的杆菌时可及时发现复发。作者以往主张对制止期瘤型病人,规则地每隔6个月作皮肤涂片查菌,部位为两耳垂及面、躯干或四肢原来有皮损或过去查菌的4~6个部位。
期刊
眼、口腔粘膜、外生殖器综合征的病因和治疗仍在探索中。目前,对本病有3个主要的病因学说,即病毒、自体免疫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缺陷。病毒病因得到某些作者的支持。1945年有作者用本病患者的脑脊液注射到兔子鞘内,产生了脑炎、视神经炎、眼色素层炎、角膜和结膜炎。
例1,男性,83岁。左下肢渗出性和增殖性肿胀10年。局部为菜花样增殖性损害。主要位于足背、踝、小腿中1/3部位,呈斑状浸润,直至膝部。某些损害表面较脆,易出血,带脓性,散发一种特殊气味。直接检查见棕色孢子,培养阴性。活检示多形性炎性肉芽肿和小脓肿,其内可见真菌孢子。口服5-氟胞嘧啶100毫克/公斤/日。
期刊
银屑病化学疗法的历史开始在1/4个世纪以前,首先报告了白血宁对银屑病的应用,此后关于白血宁及氨甲喋?`(MTX)在治疗中各方面问题的报告详述了不同投药方法所增加的效果以及与毒性的关系。MTX仍为严重银屑病全身化学疗法的主要药物。作为MTX治疗成功的副产品,很大地促进了对银屑病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在银屑病病人的表皮观察中,注意到有极为大量的核分裂,用同位素测量方法发现细胞周期加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