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岁尾央视《等着我》播出一期节目,一位农妇讲:1999年的一天,她家来了一个“热心”女人,说带她儿子出去买糖果,可把孩子抱走后再也没回来。夫妇俩为找儿子耗费了16年的心血,花光了全部积蓄,累病了身体,终于在警方帮助下找到儿子。可儿子离家时仅1岁,历经16年后对亲生父母一点印象也没有,与养母关系却很好,故不愿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综合分析节目提供的材料,养母应与偷孩子的事无关)。2017年孩子生父的肝癌到了晚期,因家贫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只好放弃治疗回家“养病”,唯一的希望就是临死前能和失散的儿子再见上一面,这才联系到央视《等着我》栏目,希望通过该栏目见到儿子。
  当这对50多岁的夫妇声泪俱下地诉说完他们的经历后,伸出颤抖的手打开央视大厅的“希望之门”,在渴望的目光下,走出来的不是他儿子,而是警方“打拐”工作者。警察遗憾地告诉他们说:“你儿子不愿意见你们,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不满16周岁被拐卖的儿童,我们有义务把他送到你们身边。但你儿子已18周岁,有了选择是跟着亲生父母还是跟着养母的权利,做了好多思想工作,他还是不愿意来。”夫妇痛哭失声,央视工作者又切换镜头到第二现场,记者找到他們的儿子。这个小伙子不敢面对观众,低着头说了一句话:“我不认识他们,更不想见他们,因为他们给我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我承受不起。”央视工作人员劝道:“孩子,这可是你生命垂危的亲生父亲啊,就是你的一个同学对你说,他爸快要死了,临死前想见你一面,你也该去啊。”他没答应。他的亲生父母含着眼泪,相互搀扶着,一步三回头地退出央视大厅。老伴儿含泪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话说到此,又让我想起身边一个真实故事:一对六旬老夫妻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并倾全部心血给他们娶妻盖房,可两个儿子谁也不愿让二老住自己的新房,二老只好在自己的养鸡棚度日。届时老翁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老妪一人照管,两个儿子很少到此走动。倒是老妪娘家侄子常来看望,看到姑姑的困境,追问两个表弟尽孝的情况。姑姑开始不肯说,经再三追问,才哭诉出实情。侄子说:“我找他俩去。”出门后不久又因事返回时,听到姑姑正给表弟打电话:“你哥找你们去了,你哥心眼好,脾气不好,吃软不吃硬,你向他认个错就没事儿了。要和你哥吵起来,对你们的名誉不好。”侄子无语。
  是夜,两个故事在我脑海里交替萦绕。先说那位老妪,明明是两个儿子没尽孝道,侄子要为自己撑腰出气,为什么她还打电话,让儿子“演戏”给侄子看?啊,明白了。就是血浓于水,即使自己对孩子有满腹怨言,也抵消不了亲生骨肉的浓浓亲情。家丑不可外扬,宁肯自己把苦吃到肚里,也不能让外人知,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儿子背上不孝的名声。
  再说被拐孩子的父母,倾16年心血和全部积蓄,累病了身体,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儿子后,为什么容忍儿子又回到他养母身边?啊,明白了。不仅仅是孩子不愿认他们,而且还是他们知道孩子和养母关系很好,生活条件也比他们强得多。孩子跟着养母不仅比跟着他们更幸福,而且还能继续其学业,他们却不具备这个条件。事关孩子一生前途命运,他们只能忍痛割爱,把撕心裂肺的痛苦留给自己,把前途光明的幸福送给儿子。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胸怀啊!
  两年后明知儿子不认他们,为什么还拖着生命垂危的病体跑到电视台,仅要求和这个令人遗憾的孩子见一面?啊,明白了,尽管十八年来儿子一直没在亲生父母身边,但却一直在亲生父母的心里。父亲临死前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个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儿子。尽管儿子对父母没有感情,但是父母对儿子却一往情深。正因为这样,仅见一面的要求遭到儿子拒绝后,才有悲痛欲绝之举。事虽至此,设若有人想替他们出气,对其子严厉制裁或无情鞭挞如何?答案更明确,他们肯定不答应。因此,我忍不住再感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又想如果这两家的儿子有一天老了,也遇到这样的儿子,会怎样?
其他文献
十年不遇的一场大雪,让整个城市银装素裹。雪后初霁,街道两旁、公园里一下子出现了很多赏雪的人,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欢快地堆着雪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2010年在德国时遇到的那场大雪。德国每年的冬季都很漫长,那年更是遭遇了一场号称百年不遇的大雪,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地面一个多月,柏林等一些地区的积雪甚至达40厘米。德国的城市和上海不同,高楼大厦很少,森林面积却很大,林子大了鸟也多。在这
期刊
阿栩、阿秀两口子,带着女儿和老爷子,来欧洲旅行。  一个工薪家庭,做出欧洲四国游决定,是要动力的。老爷子已70出头,还没出过国,女儿完成中学苦读,高考刚结束。  老爷子珍惜这次机会,网上功课,做了一整天,编辑了16页配套文字,一式四份,供一家子随时查对。参观罗浮宫、凡尔赛、卡纳瓦……欣赏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石雕……老爷子对历史人文隋有独钟。  小女儿年轻、单纯,她的旅程始终轻
期刊
除了先天缺陷的人,每个人都会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懂艺术。演员是从事艺术行当的,但有的演员却不能用声音表演,念台词也要用“替声”。应该说,人的声音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的演员是不适宜某些声音表演的,但总有适宜的个性。但有些演员,不是没有可用的声音,而是懒得背台词,以至于要“替声”。这样的演员,是不合格的,連台词都懒得背,还当什么演员啊。  用声音表演,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比如歌唱演员就是用声音表演的
期刊
一篇采访文章评述晚年杨振宁,“盛名之下重回故乡,遇到的并不全是温情和善意”,相当的含蓄委婉。依我看,直白些说,某些场合近于动辄挨骂。  即如近年他呼吁高能所推迟建造大型加速器,科学探讨,建言献策,碍着甚了?可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都行,轮到杨振宁这一家,又是不行,一鸣就挨骂。且诸多网友,习惯牵二挂五翻旧账,什么当年不回国啦,入美国籍啦,得诺奖属“给老外见面礼”啦……老谱袭用,信手即来。  动辄“
期刊
“世界自有其原则”一语出自“2018年上海春考作文题”:“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  毋庸讳言,该作文题是值得点赞的好题:含蓄蕴藉,言近旨远,颇有海派特色。三句论断看似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极具内在的逻辑性。  “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几乎一言点中自古以来人们惯性思维的穴位:即凡遇彼此间的矛盾与争执,几乎一律地指责对方的
期刊
一位忘年交来电话说他的一位同学给他寄来点好茶,让我去品尝,并顺便聊聊天。刚到忘年交家门口,正巧碰见他出门送一位来客。进屋后他跟我说了句俏皮话:真是蚊子叮菩萨——认错了人。  原来那位来客是为自己的私事来求已是某部门领导的忘年交来帮忙的。忘年交的一句俏皮话道出了他的态度,在让我称道的同时,又让我从那句俏皮话中生发出一番感慨来。  菩萨不是有血肉的人,蚊子叮他是白费力,讨不到便宜的。人叮人就不一定了,
期刊
一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那些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无利有害事情的人,不要以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玩物养志,目前还不是成语,缺乏为人们广泛认识、熟悉的“知名度”。它温馨、宁静,含情脉脉,像受到孔子称赞的兰花一样“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我们有必要掀起它的盖头,让它卸去娇羞,春风满面,快步登堂入室,扬名立万。  二  雪,下在煤炭堆上,才愈加显出煤炭之黑。  让我们
期刊
下象棋,是我多年的爱好。数十年来,我不仅沉醉于棋盘上博弈的快乐,也热衷于从棋盘中悟出经验,从经验中探寻人生。在我看来,象棋就是模拟的袖珍战争。小小棋盘,风云变幻,是纵横驰骋,来回冲杀的战场。弈者那种惬意与兴奋不亚于统帅千军万马。快乐之余,我也常常为万变的棋局、无定的棋势而感叹:人生如棋!人生之理,人生是非,棋中何尝没有此意?  人生如棋,许多棋理与人生事理相通。  人生如棋。棋要一步一步地走,谁也
期刊
前些年我曾走访了广东从化市的一所学校,这是全国乃至广东较早出现的一家大型私立学校。这次是我第二次走访该校。别的不说,单说随处可见的标语就让它显得格外鹤立鸡群。  其中一则标语尤其让我认同。只见在学校一进门的左首墙壁上一个特大型标语——聪明的人恨自己,愚蠢的人怨别人。不是吗,环顾我们的周围,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许多人在不停地抱怨:怨自己学历不高,怨自己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怨自己身上的钱不够
期刊
兵书上讲骄兵必败,我为何讲骄“病”必败?  这要从我生病说起。  在下一介农夫,体力劳动使我身体不错,年逾古稀,除一次车祸住院外,基本无病,感冒都很少。有了这点资本,便骄傲起来,看不起病人。老伴常年吃药,笑其“药包子”,見到病人,有居高临下之感。  退休回老家,单位让办异地医保,我说,我还会生病吗?当医生的弟弟说:“您永远没病吗?”  这使我想起当年“永远健康”的口号,也没人吹捧我,为何如此狂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