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她是“花瓶”,她不是天姿国色;说她是“才女”,她并非旷世奇才;说她是“淑女”,她挑战很多传统观念;说她是“熟女”,她又温文尔雅——“我就是平均分高。”徐静蕾自己如是说。
三十岁,仿佛是女人的一道分水岭,有些女人,因为在前几十年的生命里,茫然混沌,白白耗尽了光鲜的青春,之后开始走下坡路,无所事事,只得无可奈何也是顺理成章地嫁人生子外加混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自己也知道没什么建树,打发日子而已。加以时日,诞下“龙儿”,在男人那里自然有了地位分量,人到中年,再无成就,也可以抓过子女,念叨“为娘”的如何辛苦地将你养大。对这整个人生,心虚自然是,心虚的,但到底有个“活物”可以佐证那么多年的时光没有全部虚掷。而另一些女人,断然不肯如此糊弄自己。她们尊重这一缕气息,越活越开阔,越风格鲜明。
徐静蕾当然是后者。
她在博客里写下:“结婚?请给我一个理由。稳定?谁说结婚就稳定?感情没有,什么也束缚不了自己。人家许巍都说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婚姻多多少少变得多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带着一点疑惑的自省,但观点坚定。
三十岁后的徐静蕾,开始一改多年来柔顺温婉的形象,语言犀利,作风泼辣,但并不咄咄逼人。你仍然可以说她是玉女,因为她的气质除了不减的纯净,还添了风情。你也可以叫她“才女”,因为她不但继续当演员,还做起了导演,有条不紊慢慢拍,也积累了三部之多。她甚至还给北京某杂志拍摄图片,并渐渐得到大家的欣赏。她在新浪的博客“老徐一扫眉耷眼”,访问量长久的高居新浪博客排名榜首,并结集成书。
但是她说她的演艺生涯整个的充满了意外,多年来为自己的容貌自卑,从未想过会成为一个演员,甚至“花瓶”。是否在生命初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狂妄地幻想他日光芒万丈?但是因为积累得足够多,机会莫名其妙地纷至沓来,终于圆满了一个又一个不敢做的梦。
不为人知的“才女”——从小的理想就是可以不再听爸爸的话
徐静蕾成名之后,人们知道,北京赛特商场与中央电视台梅地亚宾馆霓虹灯上的题字,是出自她的手笔,尤其是“赛特商场”几个大字,每个都有两米见方,遒劲有力,足见徐静蕾的书法功底。可她羞于提起:“没出什么成绩,真的不是谦虚。其实写得很一般,当然比没有练过的人要强一点,但跟我的同学比,我差远了。一个练了十年书法的人,才写成这样,有什么可炫耀的啊?如果我再热爱一点,再勤奋一点,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徐静蕾的父母一直是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要求她,教育她。尤其是父亲,对她的严厉到了刻板的程度,以至于长大后的徐静蕾还说:“我畏惧他。”两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已经开始教她认字、写字。为她认字做了几千个卡片,开始是用铅笔学写,后来用毛笔写。其实写字还只是她学前生活的一小部分,小学前她的数学就是三年级的水平了,还背古文、古诗。
因为毛笔字还闹出过笑话。徐子建(即徐静蕾的父亲)原来做广告制作,在做室外广告的时候需要请人给大厦题字,“某某大厦”、“某某中心”。请名人题字需要花很多钱,客户当然希望少花钱也能把事办好,正好徐静蕾的字不就是现成的吗?爸爸就把她写的字送过去,对方的一个业务员还说:“写这字的人得五十多岁了。”那个说:“不,我看得六十三了。”徐子建心想,“什么六十三呀,十三。”后来徐静蕾导演的两部电影里,片头的字都是她自己写的。徐静蕾古文背了不少,徐子建每天叫着她散步,路上顺便检查她当天背的文章。为了培养女儿对艺术的兴趣,只要北京有美术展览,徐子建就骑自行车驮着她去看,光中国美术馆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虽然徐静蕾埋怨过父亲对自己的严厉,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但是后来走上演艺的道路后,当时所学对她的帮助太大了。她的学识,多方面的才能,以及知性的区别于其他明星的气质,都是她在演艺圈里屹立不倒的因素。她自己也承认:“如果说我的审美能力和分寸感还不错的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爸爸的培养。”
众所周知的“花瓶”——装纯是曾经的路子
有谁能相信样貌如徐静蕾者会自卑,可这不但确有其事,而且自卑很多年。自卑的人当然没可能主动从事演艺这种需要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她不但是背着家里人偷偷报考的北京电影学院,而且高考时她一心想考的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系以及工艺美院,虽然之前学了多年的画画,结果却名落孙山。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化妆专业时,楞是被拒之门外。从中央戏剧学院的门出来后,没想到被一个导演错认为表演系的学生,问她想不想拍电影,才使她动了报考电影学院的念头。可就是在考试当天,还差点临阵脱逃,要不是觉得众目睽睽下逃跑也很丢人,就没了今天成就非凡,自信从容的徐静蕾了。
考试的时候,老师让徐静蕾跳一段舞,可是她连舞都没跳完,因为跟不上节奏,老师无奈地让她绕着大教室跑一圈!跑完了,居然就考上了。简直是徐静蕾跟她的家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惊喜。可能从电影学院老师的角度来看她,她瘦瘦的小脸,虽然不会让人惊艳,可是格外上镜,并且耐看。后来她在影视里的形象证明的确如此。从此,开始了多年的“花瓶”之路。
她不但做了大家心目中多年的“花瓶”,甚至在2002年还当选了“北京市花”。
今天大家看到的徐静蕾,总是显得优雅,一切尽在把握的样子,可是刚上电影学院那会,除却最初被录取的狂喜,接下来很长一段日子仍然痛苦不堪。她在博客里写:“一个完全没有表演欲的黑黑瘦瘦的同学进了全国唯一的个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这个学校里人才济济,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师是这个黑黑瘦瘦的同学的校友,这个同学是够风光的了。可实情是,在这些风光背后,这个同学过着诚惶诚恐的日子,小品永远编不出来或者编得差强人意,朗诵永远感情不够充沛,唱歌永远上气儿不接下气儿,舞蹈永远也跳不了一个完整的,最可笑的是这个同学还要表演说相声,穿着大马褂摆着大扇子,完全是把台下的老师同学气乐的。黑瘦同学常常无地自容,想,怎么了,怎么我就跑到这儿来了,有种走锚了时空隧道的感觉。但无论如何,已不见了来时的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她的这个“继续”却完全不是文章里所透露的无可奈何,而是出乎意料的转折与辉煌。大三那一年,被赵宝刚导演选中饰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的女警官吕月月,一举成名。
此后片约不断。至今《将爱情进行到底》里的文慧仍然是很多男人向往的情人。镜头下的徐静蕾,清丽、纯情、乖巧、活泼。这样的形象被定格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然而徐静蕾并不满意一直如此。在她最新执导的电影《将梦想照进现实》里有一句台词:装纯不就是你曾经的路子么。很多人说这是《将梦想照进现实》的编剧王朔借台词调侃当年的徐静蕾,她自己也坦率地承认这种影射跟自己 的个人经历特别相似:“我看到剧本时就挺感动的,有很多东西触动到我的心灵。在2001年到2002年间,我确实演了很多那种角色,其实我本来不是那种人,但找来的却都是那样的戏……我就特意拿这话来嘲弄了一下自己……”
她不是这种人,那她是哪种人呢?其后,她尝试了写剧本、做导演、摄影。也从当初的自卑茫然长成自信,独立的女性。
只是做一名“纯情”的演员的确不能满足如此丰富的内心需求。
才女+花瓶——我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花瓶
徐静蕾不承认自己是才女,她说论才女,张爱玲林徽因等女子才称的上。可是徐静蕾第一部执导电影《我和爸爸》就获得了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此部电影徐静蕾集编剧、导演、女主角于一身。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她仍然宠辱不惊,也许是从小就被家人用大家闺秀的风范来教育,对于自己的成就,她总是谦逊低调的。但做人的态度则越来越明确。
跟早年的清纯柔和相比,如今的她,眉宇之间从容自在与倔强交替隐现,倔强是力求自己的作品完美,从容是不在乎流言蜚语的大气与无畏。她不介意别人说她跟著名80后作家韩寒“姐弟恋”。也不避讳在公开场合提及多年的“绯闻男友”王朔。她认为婚姻多余,秉持“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的爱情观。“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是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女主角说的话,在书里,那是因爱之不可得后,女主角对自己的自怜之意。但到了徐静蕾这里,是对自己感情的掌控,是种主动,不苛求对方的回应,没有了普通恋人之间的斤斤计较与束缚,是比较“女权”的观念。她也不认为一定要自己生孩子一世上的孤儿那么多,收养一个也不错。观点铿锵有力,但对他人不具备攻击性,独立,坚定,豁达。
三十岁后的她,再也不见了当初自卑的痕迹,一面对镜头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更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才女向来不愿别人称自己“花瓶”,希望时刻以“才”示人,可是她全然不在乎:“我也不是小孩了,如果到了我这把年纪,还有人愿意称我为花瓶,我也不介意,我就是一个30多岁的老花瓶!”
才女加花瓶加勤奋,以后的徐静蕾,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期待的女人。
三十岁,仿佛是女人的一道分水岭,有些女人,因为在前几十年的生命里,茫然混沌,白白耗尽了光鲜的青春,之后开始走下坡路,无所事事,只得无可奈何也是顺理成章地嫁人生子外加混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自己也知道没什么建树,打发日子而已。加以时日,诞下“龙儿”,在男人那里自然有了地位分量,人到中年,再无成就,也可以抓过子女,念叨“为娘”的如何辛苦地将你养大。对这整个人生,心虚自然是,心虚的,但到底有个“活物”可以佐证那么多年的时光没有全部虚掷。而另一些女人,断然不肯如此糊弄自己。她们尊重这一缕气息,越活越开阔,越风格鲜明。
徐静蕾当然是后者。
她在博客里写下:“结婚?请给我一个理由。稳定?谁说结婚就稳定?感情没有,什么也束缚不了自己。人家许巍都说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婚姻多多少少变得多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带着一点疑惑的自省,但观点坚定。
三十岁后的徐静蕾,开始一改多年来柔顺温婉的形象,语言犀利,作风泼辣,但并不咄咄逼人。你仍然可以说她是玉女,因为她的气质除了不减的纯净,还添了风情。你也可以叫她“才女”,因为她不但继续当演员,还做起了导演,有条不紊慢慢拍,也积累了三部之多。她甚至还给北京某杂志拍摄图片,并渐渐得到大家的欣赏。她在新浪的博客“老徐一扫眉耷眼”,访问量长久的高居新浪博客排名榜首,并结集成书。
但是她说她的演艺生涯整个的充满了意外,多年来为自己的容貌自卑,从未想过会成为一个演员,甚至“花瓶”。是否在生命初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狂妄地幻想他日光芒万丈?但是因为积累得足够多,机会莫名其妙地纷至沓来,终于圆满了一个又一个不敢做的梦。
不为人知的“才女”——从小的理想就是可以不再听爸爸的话
徐静蕾成名之后,人们知道,北京赛特商场与中央电视台梅地亚宾馆霓虹灯上的题字,是出自她的手笔,尤其是“赛特商场”几个大字,每个都有两米见方,遒劲有力,足见徐静蕾的书法功底。可她羞于提起:“没出什么成绩,真的不是谦虚。其实写得很一般,当然比没有练过的人要强一点,但跟我的同学比,我差远了。一个练了十年书法的人,才写成这样,有什么可炫耀的啊?如果我再热爱一点,再勤奋一点,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徐静蕾的父母一直是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要求她,教育她。尤其是父亲,对她的严厉到了刻板的程度,以至于长大后的徐静蕾还说:“我畏惧他。”两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已经开始教她认字、写字。为她认字做了几千个卡片,开始是用铅笔学写,后来用毛笔写。其实写字还只是她学前生活的一小部分,小学前她的数学就是三年级的水平了,还背古文、古诗。
因为毛笔字还闹出过笑话。徐子建(即徐静蕾的父亲)原来做广告制作,在做室外广告的时候需要请人给大厦题字,“某某大厦”、“某某中心”。请名人题字需要花很多钱,客户当然希望少花钱也能把事办好,正好徐静蕾的字不就是现成的吗?爸爸就把她写的字送过去,对方的一个业务员还说:“写这字的人得五十多岁了。”那个说:“不,我看得六十三了。”徐子建心想,“什么六十三呀,十三。”后来徐静蕾导演的两部电影里,片头的字都是她自己写的。徐静蕾古文背了不少,徐子建每天叫着她散步,路上顺便检查她当天背的文章。为了培养女儿对艺术的兴趣,只要北京有美术展览,徐子建就骑自行车驮着她去看,光中国美术馆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虽然徐静蕾埋怨过父亲对自己的严厉,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但是后来走上演艺的道路后,当时所学对她的帮助太大了。她的学识,多方面的才能,以及知性的区别于其他明星的气质,都是她在演艺圈里屹立不倒的因素。她自己也承认:“如果说我的审美能力和分寸感还不错的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爸爸的培养。”
众所周知的“花瓶”——装纯是曾经的路子
有谁能相信样貌如徐静蕾者会自卑,可这不但确有其事,而且自卑很多年。自卑的人当然没可能主动从事演艺这种需要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她不但是背着家里人偷偷报考的北京电影学院,而且高考时她一心想考的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系以及工艺美院,虽然之前学了多年的画画,结果却名落孙山。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化妆专业时,楞是被拒之门外。从中央戏剧学院的门出来后,没想到被一个导演错认为表演系的学生,问她想不想拍电影,才使她动了报考电影学院的念头。可就是在考试当天,还差点临阵脱逃,要不是觉得众目睽睽下逃跑也很丢人,就没了今天成就非凡,自信从容的徐静蕾了。
考试的时候,老师让徐静蕾跳一段舞,可是她连舞都没跳完,因为跟不上节奏,老师无奈地让她绕着大教室跑一圈!跑完了,居然就考上了。简直是徐静蕾跟她的家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惊喜。可能从电影学院老师的角度来看她,她瘦瘦的小脸,虽然不会让人惊艳,可是格外上镜,并且耐看。后来她在影视里的形象证明的确如此。从此,开始了多年的“花瓶”之路。
她不但做了大家心目中多年的“花瓶”,甚至在2002年还当选了“北京市花”。
今天大家看到的徐静蕾,总是显得优雅,一切尽在把握的样子,可是刚上电影学院那会,除却最初被录取的狂喜,接下来很长一段日子仍然痛苦不堪。她在博客里写:“一个完全没有表演欲的黑黑瘦瘦的同学进了全国唯一的个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这个学校里人才济济,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师是这个黑黑瘦瘦的同学的校友,这个同学是够风光的了。可实情是,在这些风光背后,这个同学过着诚惶诚恐的日子,小品永远编不出来或者编得差强人意,朗诵永远感情不够充沛,唱歌永远上气儿不接下气儿,舞蹈永远也跳不了一个完整的,最可笑的是这个同学还要表演说相声,穿着大马褂摆着大扇子,完全是把台下的老师同学气乐的。黑瘦同学常常无地自容,想,怎么了,怎么我就跑到这儿来了,有种走锚了时空隧道的感觉。但无论如何,已不见了来时的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她的这个“继续”却完全不是文章里所透露的无可奈何,而是出乎意料的转折与辉煌。大三那一年,被赵宝刚导演选中饰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的女警官吕月月,一举成名。
此后片约不断。至今《将爱情进行到底》里的文慧仍然是很多男人向往的情人。镜头下的徐静蕾,清丽、纯情、乖巧、活泼。这样的形象被定格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然而徐静蕾并不满意一直如此。在她最新执导的电影《将梦想照进现实》里有一句台词:装纯不就是你曾经的路子么。很多人说这是《将梦想照进现实》的编剧王朔借台词调侃当年的徐静蕾,她自己也坦率地承认这种影射跟自己 的个人经历特别相似:“我看到剧本时就挺感动的,有很多东西触动到我的心灵。在2001年到2002年间,我确实演了很多那种角色,其实我本来不是那种人,但找来的却都是那样的戏……我就特意拿这话来嘲弄了一下自己……”
她不是这种人,那她是哪种人呢?其后,她尝试了写剧本、做导演、摄影。也从当初的自卑茫然长成自信,独立的女性。
只是做一名“纯情”的演员的确不能满足如此丰富的内心需求。
才女+花瓶——我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花瓶
徐静蕾不承认自己是才女,她说论才女,张爱玲林徽因等女子才称的上。可是徐静蕾第一部执导电影《我和爸爸》就获得了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此部电影徐静蕾集编剧、导演、女主角于一身。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她仍然宠辱不惊,也许是从小就被家人用大家闺秀的风范来教育,对于自己的成就,她总是谦逊低调的。但做人的态度则越来越明确。
跟早年的清纯柔和相比,如今的她,眉宇之间从容自在与倔强交替隐现,倔强是力求自己的作品完美,从容是不在乎流言蜚语的大气与无畏。她不介意别人说她跟著名80后作家韩寒“姐弟恋”。也不避讳在公开场合提及多年的“绯闻男友”王朔。她认为婚姻多余,秉持“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的爱情观。“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是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女主角说的话,在书里,那是因爱之不可得后,女主角对自己的自怜之意。但到了徐静蕾这里,是对自己感情的掌控,是种主动,不苛求对方的回应,没有了普通恋人之间的斤斤计较与束缚,是比较“女权”的观念。她也不认为一定要自己生孩子一世上的孤儿那么多,收养一个也不错。观点铿锵有力,但对他人不具备攻击性,独立,坚定,豁达。
三十岁后的她,再也不见了当初自卑的痕迹,一面对镜头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更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才女向来不愿别人称自己“花瓶”,希望时刻以“才”示人,可是她全然不在乎:“我也不是小孩了,如果到了我这把年纪,还有人愿意称我为花瓶,我也不介意,我就是一个30多岁的老花瓶!”
才女加花瓶加勤奋,以后的徐静蕾,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期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