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治疗前后Cobb角、Frankel分级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患者平均Cobb角(21.1±0.5)°,平均Frankel分级(2.8±0.3)级,术后半年患者Cobb角(7.0±0.2)°,平均Frankel分级(4.8±0.2)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后随访1年5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复位固定良好、操作简单、重建脊柱稳定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 椎弓根钉;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5-0143-03
近年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频繁发生,导致胸腰椎骨折呈现较高病发率、较高致残率等特点[1]。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若治疗不当轻者导致功能障碍,重者瘫痪,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及经济负担[2]。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的不断升级,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手术适应证:骨折后凸成角在25°以上,椎体高度小于50%,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异常等患者[4]。男38例,女17例,年龄21~54岁,平均(40.2±3.1)岁。骨折原因:车祸15例,高处坠落30例,重物砸伤10例。骨折类型:骨折脱位型11例,压缩型骨折11例,Chance型骨折3例,爆裂性骨折30例。骨折节段:L1 25例,L2 5例,L3 5例,T11 4例,T12 16例。手术适应证:本组患者骨折处后凸成角超过30°;CT扫描下骨折碎块入椎管30%~50%。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在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前均行X线、CT等检查,了解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大小、Cobb角等情况。并经MRI检查了解患者脊髓损伤程度。
本组患者均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手术操作方法如下:帮助患者选取俯卧位,注意让患者腹部悬空,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从损伤椎体开始,后路正中入路切口,把骨折椎体及其上下椎体的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充分暴露。对经CT检查骨折碎块入椎管的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要减压损伤椎体椎板,彻底有效清除碎骨片、韧带、血肿等影响脊髓及神经根的相关因素,同时检查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如果存在脱位现象,手术医师要适当提拉脱位上下位处脊椎,而助手要配合进行上下对抗牵引工作,复位脊椎解剖序列。根据脊椎棘突、椎弓根及椎体平面的关系确定椎弓根钉进钉点。对于胸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小关节面下缘距离关节面中线外侧3mm处,对于腰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横突中心水平线与上关节突纵轴线的交点。先把一些骨皮质给咬除,用0.5克氏针稍微敲打,若存在对抗感,则要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将克氏针打进椎弓根3cm处时,若仍然存在对抗感的坚质骨,表明进针正确,C型臂下顺着克氏针钻孔,深度为3.5cm左右,然后利用细克氏针探索椎弓根孔壁周围情况(如果是骨质,说明位置正确),按照钻孔方向把椎弓根螺钉拧入,且固定于棒上,复位并固定脊椎。C型臂X线机下检查椎体复位情况、螺钉长度及方向等,保证椎弓根钉进针深度及方向正确,复位固定良好。手术完成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创口。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药物、脱水、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术后1~2d内拔掉引流管。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半年对患者行X线、CT等检查,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复位丢失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手术治疗前后Cobb角、Frankel分级等情况。其中Frankel分级有五个等级:A级:患者损伤水平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B级:有部分感觉,但不能随意运动;C级:有感觉,但残留部分运动没有实用价值;D级:存在感觉运动,伴有神经损伤表现及体征;E级: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1年,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随访到,无一例失访。术后半年患者平均Cobb角、平均邻椎前间隙高度及平均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t值分别为82.80、-13.21、-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访期间本组患者没有出现螺钉弯曲、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这主要是因为脊柱胸腰段分布在相对固定胸椎及相对活动腰椎转折处,同时它还是后凸胸椎及前凸腰椎的连接部位。目前临床上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类型主要有四类[5]:①压缩性骨折。此类骨折一般比较稳定,且没有伤害到神经功能,大多数压缩性骨折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畸形或神经功能障碍,则建议行手术治疗。对于椎体高度丧失超过50%、后凸伤椎超过20%或连续多发压缩骨折患者来说,一般存在后柱韧带结构破坏等症状,则最好行手术治疗。②Chance型骨折(即屈曲牵张性骨折)。手术适应证:腰椎后凸在12°及以上,提示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腰椎后凸在19°及以上,提示存在绝对不稳定因素;棘突间距超过20mm(包括20mm),提示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棘突间距超过33mm(包括33mm),提示存在绝对不稳定因素[6]。③爆裂性骨折。对未出现神经损伤的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当椎体后凸超过20°、椎体高度丧失超过50%或椎管内占位超过50%,则要采取减压复位固定手术治疗[7,8]。④骨折脱位型。此类骨折形式最不稳定,经常引发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采取手术治疗[9]。本组患者压缩性骨折11例(20%),Chance型骨折3例(5.45%),爆裂性骨折30例(54.55%),骨折脱位型11例(20%)。 目前临床上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手段为椎弓根钉治疗,且治疗关键在于纠正后凸成角畸形及接触骨折块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这与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特性有关——不同程度后凸畸形、椎体部分骨折块进入椎管或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等。若不处理上述问题,会出现代偿性曲度变化、加重脊髓损伤等病变,严重时致残,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此采取脊柱重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修复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随着椎弓根钉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之对手术操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术技术高超且熟悉胸腰椎解剖结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易合并其他损伤,相关文献表明伤后72 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椎弓根钉固定术入路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本组采取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主要优点如下:①固定融合一个节段便可,尽可能减少脊柱运动节段丢失率、相邻节段椎体不稳率及退变率。②把椎弓根钉准确拧入损伤椎体中,纵向适当撑开,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③纵向连接距离相对较短,能减少螺钉应力负荷,严格控制术后矫正丢失率。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在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充分暴露损伤椎体及相应部位(上下椎体的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后,重点做好椎弓根钉进钉点选择工作:对胸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小关节面下缘距离关节面中线外侧3mm处,对腰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横突中心水平线与上关节突纵轴线的交点。若伴有脱位,助手和主刀医师合力完成上下对抗牵引及提拉脱位脊椎工作,复位脊椎。该做法不仅可以解决器械力量不够问题,而且便于确定钻孔点及方向。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要充分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进钉位置,尽可能保证置入椎弓根钉一次性成功。
莫长勇[11]对6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ASIA分级中A级患者9例(13.85%),B级患者10例(15.38%),C级患者12例(18.46%),D级患者19例(29.23%),E级患者15例(23.08%),术后1年A级患者5例(7.69%),B级患者6例(9.23%),C级患者7例(10.77%),D级患者7例(10.77%),E级患者9例(13.85%)。刘涛等[12]对13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经椎弓根系统治疗,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无一例失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从术前的45%上升到术后的95%,Cobb角从术前的20°下降到术后的1°,植骨融合率为98.4%,断钉、螺钉松动发生率为1.50%(2/133)。本研究对我院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半年平均Cobb角、平均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结果与莫长勇[11]、刘涛等[12]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具有复位固定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宏钢,薛渊. 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J]. 中国医疗前沿,2010,23(8):8,28.
[2] 齐志亭.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3例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0,50(26):97-98.
[3] 杨伟光,翁永前,欧志峰,等. 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J]. 当代医学,2010,16(24):89-90.
[4] Ertuer E,Tezer M,Ozturk I,et al. Evalution of vertebralfractures and associatedinjuries in adults[J]. Acta OrthopTraumatol Turc, 2005,39(5):387-390.
[5] 高辉,陈庆真.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2009:4.
[6] 彭东升.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6(5):1135-1136.
[7] 郑晓勇,侯树勋,李利,王华东,史亚民.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疗效观察[J]. 创伤外科杂志,2009,39(6):324-326.
[8] 纪福利,王树海,于海芳,等.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 河北医学,2014, (4):662-664.
[9] 孔维清,徐建广,周蔚,等.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椎体内植骨与非植骨病例2年随访疗效比较[J]. 脊柱外科杂志,2010,8(1):7-10.
[10] 林卫挺.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D]. 福建医科大学,2010.
[11] 莫长勇.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 10(6):344-345.
[12] 刘涛,李永胜,王毅,等. 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S8):111-112.
(收稿日期:2014-04-09)
[关键词] 椎弓根钉;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5-0143-03
近年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频繁发生,导致胸腰椎骨折呈现较高病发率、较高致残率等特点[1]。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若治疗不当轻者导致功能障碍,重者瘫痪,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及经济负担[2]。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的不断升级,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手术适应证:骨折后凸成角在25°以上,椎体高度小于50%,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异常等患者[4]。男38例,女17例,年龄21~54岁,平均(40.2±3.1)岁。骨折原因:车祸15例,高处坠落30例,重物砸伤10例。骨折类型:骨折脱位型11例,压缩型骨折11例,Chance型骨折3例,爆裂性骨折30例。骨折节段:L1 25例,L2 5例,L3 5例,T11 4例,T12 16例。手术适应证:本组患者骨折处后凸成角超过30°;CT扫描下骨折碎块入椎管30%~50%。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在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前均行X线、CT等检查,了解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大小、Cobb角等情况。并经MRI检查了解患者脊髓损伤程度。
本组患者均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手术操作方法如下:帮助患者选取俯卧位,注意让患者腹部悬空,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从损伤椎体开始,后路正中入路切口,把骨折椎体及其上下椎体的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充分暴露。对经CT检查骨折碎块入椎管的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要减压损伤椎体椎板,彻底有效清除碎骨片、韧带、血肿等影响脊髓及神经根的相关因素,同时检查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如果存在脱位现象,手术医师要适当提拉脱位上下位处脊椎,而助手要配合进行上下对抗牵引工作,复位脊椎解剖序列。根据脊椎棘突、椎弓根及椎体平面的关系确定椎弓根钉进钉点。对于胸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小关节面下缘距离关节面中线外侧3mm处,对于腰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横突中心水平线与上关节突纵轴线的交点。先把一些骨皮质给咬除,用0.5克氏针稍微敲打,若存在对抗感,则要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将克氏针打进椎弓根3cm处时,若仍然存在对抗感的坚质骨,表明进针正确,C型臂下顺着克氏针钻孔,深度为3.5cm左右,然后利用细克氏针探索椎弓根孔壁周围情况(如果是骨质,说明位置正确),按照钻孔方向把椎弓根螺钉拧入,且固定于棒上,复位并固定脊椎。C型臂X线机下检查椎体复位情况、螺钉长度及方向等,保证椎弓根钉进针深度及方向正确,复位固定良好。手术完成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创口。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药物、脱水、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术后1~2d内拔掉引流管。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半年对患者行X线、CT等检查,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复位丢失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手术治疗前后Cobb角、Frankel分级等情况。其中Frankel分级有五个等级:A级:患者损伤水平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B级:有部分感觉,但不能随意运动;C级:有感觉,但残留部分运动没有实用价值;D级:存在感觉运动,伴有神经损伤表现及体征;E级: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1年,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随访到,无一例失访。术后半年患者平均Cobb角、平均邻椎前间隙高度及平均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t值分别为82.80、-13.21、-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访期间本组患者没有出现螺钉弯曲、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这主要是因为脊柱胸腰段分布在相对固定胸椎及相对活动腰椎转折处,同时它还是后凸胸椎及前凸腰椎的连接部位。目前临床上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类型主要有四类[5]:①压缩性骨折。此类骨折一般比较稳定,且没有伤害到神经功能,大多数压缩性骨折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畸形或神经功能障碍,则建议行手术治疗。对于椎体高度丧失超过50%、后凸伤椎超过20%或连续多发压缩骨折患者来说,一般存在后柱韧带结构破坏等症状,则最好行手术治疗。②Chance型骨折(即屈曲牵张性骨折)。手术适应证:腰椎后凸在12°及以上,提示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腰椎后凸在19°及以上,提示存在绝对不稳定因素;棘突间距超过20mm(包括20mm),提示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棘突间距超过33mm(包括33mm),提示存在绝对不稳定因素[6]。③爆裂性骨折。对未出现神经损伤的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当椎体后凸超过20°、椎体高度丧失超过50%或椎管内占位超过50%,则要采取减压复位固定手术治疗[7,8]。④骨折脱位型。此类骨折形式最不稳定,经常引发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采取手术治疗[9]。本组患者压缩性骨折11例(20%),Chance型骨折3例(5.45%),爆裂性骨折30例(54.55%),骨折脱位型11例(20%)。 目前临床上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手段为椎弓根钉治疗,且治疗关键在于纠正后凸成角畸形及接触骨折块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这与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特性有关——不同程度后凸畸形、椎体部分骨折块进入椎管或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等。若不处理上述问题,会出现代偿性曲度变化、加重脊髓损伤等病变,严重时致残,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此采取脊柱重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修复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随着椎弓根钉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之对手术操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术技术高超且熟悉胸腰椎解剖结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易合并其他损伤,相关文献表明伤后72 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椎弓根钉固定术入路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本组采取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主要优点如下:①固定融合一个节段便可,尽可能减少脊柱运动节段丢失率、相邻节段椎体不稳率及退变率。②把椎弓根钉准确拧入损伤椎体中,纵向适当撑开,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③纵向连接距离相对较短,能减少螺钉应力负荷,严格控制术后矫正丢失率。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在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充分暴露损伤椎体及相应部位(上下椎体的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后,重点做好椎弓根钉进钉点选择工作:对胸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小关节面下缘距离关节面中线外侧3mm处,对腰椎骨折患者来说,进钉点为横突中心水平线与上关节突纵轴线的交点。若伴有脱位,助手和主刀医师合力完成上下对抗牵引及提拉脱位脊椎工作,复位脊椎。该做法不仅可以解决器械力量不够问题,而且便于确定钻孔点及方向。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要充分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进钉位置,尽可能保证置入椎弓根钉一次性成功。
莫长勇[11]对6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ASIA分级中A级患者9例(13.85%),B级患者10例(15.38%),C级患者12例(18.46%),D级患者19例(29.23%),E级患者15例(23.08%),术后1年A级患者5例(7.69%),B级患者6例(9.23%),C级患者7例(10.77%),D级患者7例(10.77%),E级患者9例(13.85%)。刘涛等[12]对13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经椎弓根系统治疗,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无一例失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从术前的45%上升到术后的95%,Cobb角从术前的20°下降到术后的1°,植骨融合率为98.4%,断钉、螺钉松动发生率为1.50%(2/133)。本研究对我院5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半年平均Cobb角、平均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结果与莫长勇[11]、刘涛等[12]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具有复位固定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宏钢,薛渊. 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J]. 中国医疗前沿,2010,23(8):8,28.
[2] 齐志亭.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3例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0,50(26):97-98.
[3] 杨伟光,翁永前,欧志峰,等. 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J]. 当代医学,2010,16(24):89-90.
[4] Ertuer E,Tezer M,Ozturk I,et al. Evalution of vertebralfractures and associatedinjuries in adults[J]. Acta OrthopTraumatol Turc, 2005,39(5):387-390.
[5] 高辉,陈庆真.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2009:4.
[6] 彭东升.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6(5):1135-1136.
[7] 郑晓勇,侯树勋,李利,王华东,史亚民.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疗效观察[J]. 创伤外科杂志,2009,39(6):324-326.
[8] 纪福利,王树海,于海芳,等.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 河北医学,2014, (4):662-664.
[9] 孔维清,徐建广,周蔚,等.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椎体内植骨与非植骨病例2年随访疗效比较[J]. 脊柱外科杂志,2010,8(1):7-10.
[10] 林卫挺.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D]. 福建医科大学,2010.
[11] 莫长勇.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 10(6):344-345.
[12] 刘涛,李永胜,王毅,等. 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S8):111-112.
(收稿日期: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