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五年前的风光无限相比,现在的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四面楚歌’。一方面,整个行业产能依然高居不下,又面临创新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正在制造业回流,而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追赶步伐。相比最高峰,整个行业规模缩水近70%,这种断崖式的下滑,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场灾难。”
面对自2011年以来的行业低谷,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还要多久才能走出困境?路在何方?”
是守株待兔,坐等行业回暖?还是积极谋变,寻求逆境突围?
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工程机械行业积淀了诸多病灶与沉疴,诸如激进销售、非理性扩张等等带来的恶果,以为癣疥之疾,实为附骨之疽。当市场急速“降温”,风险叠加累积之下,酝酿发酵成一场彻骨寒冬。危机一时间集中爆发,企业措手不及,身陷困境。
当危机来临,有两种选择:坐以待毙与主动出击。“即使面对危机,伟大的企业也总是能把不确定转化为各种机会。”三一重工决策层有着如此的认识和自信。
危机是对所有工程机械企业的考验,但结果却会大不相同。
市场如战场。一场检阅工程机械行业战斗力的战争已经打响!
重回增长轨道,引领行业回暖
5月15日,记者走进三一重工长沙产业园,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人资部门正“招兵买马”,忙得“不歇气”。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三一各地产业园、事业部纷纷“纳才”,招聘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大规模招人。
在生产一线,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18号厂房是三一重工总装车间,有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工程机械领域内颇负盛名的智能工厂。记者在车间内看到,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器械,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据记者了解,由于生产任务重,路机生产线的工人主动开始12小时制的“打大班”作业;泵车生产线工人忙不赢,加班加点赶进度;港机生产线上半年任务已排满,工人实行“三班倒”,保持满负荷运转;而最火爆的挖机生产线,单个班组单日生产任务就达到70台,即使这样的生产强度,仍跟不上销售的速度,客户直接来车间“催单”。
如此红火的生产景象,实在是久违了!
三一重工总裁助理、总裁办主任陈静介绍,今年销售订单接踵而至,全公司上下开启了“忙碌”模式。车间生产加速运转,往年降产能,去库存,现在忙“保供”。“目前三一产销两旺,工厂保供紧张,工人干勁足,工资快速增长,人平均工资7、8千。晚上车间灯火通明,企业订单激增,证明整个经济基本面上有很大活跃度。”
从去年8月开始,低位运行的工程机械行业终于企稳回升。进入2017年,行业有爆发之势。在这一轮行业强势复苏中,作为业内“第一品牌”,三一重工表现尤为强劲。
以挖掘机为例,去年三一重工在国内销售了13000台,是行业里销量唯一“破万”的企业。今年挖掘机销售势头则更为强劲,2月挖掘机销量超过3600台,创公司2月份销量的历史新纪录;在传统销售淡季1、2月,挖掘机累计销售台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行业数据显示,三一挖掘机市场份额20%以上,居行业首位。陈静认为,三一重工通过自身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过去5年的调整,经历一轮行业的优胜劣汰,挖掘机厂商由原来的100多家,下降至20多家。当市场回暖复苏时,三一的挖掘机引领行业,实现了销量的加速增长。当前,整个行业的经营环境与生态都变得更好了。三一的这一轮增长,是站在更好的经营质量上的增长。”
市场热度正从挖掘机向后端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其它品类设备传导。三一重工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2月,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都超过100%;底部需求回暖,开工率全线提升,今年2月,挖掘机累计同比增长超过50%,泵车、搅拌站、搅拌车、汽车吊、履带吊、桩机等同比增长均超过90%,摊铺机同比增长超过60%,正面吊同比增长约20%。
产品开工率是衡量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这项数据由连接在众多工程机械设备上的传感器等收集而来,显示设备是不是真的在“干活”。三一重工自主建设的“终端+云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对132类工程机械装备的6143种状态信息进行低成本实时采集,实现了全球范围内20多万台工程机械数据接入,至今积累了1000多亿条的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
在长达5年的行业洗礼中,三一重工始终保持了“优于行业、优于大势”的良好态势,并率先进入了发展新常态,行业地位不断加强,市场份额不断增加。2016年,公司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95.03亿元,稳居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械销售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22.10%,国内市场上已连续六年蝉联销量冠军;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产品继续稳固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履带起重机250吨级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仍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汽车起重机50吨及以上产品市场份额居于行业前三位。三一重工正引领行业强势回归增长轨道。
4月27日,三一重工发布2016年年报,经过近5年的深度调整后,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回暖,经营质量显著提升,业务转型取得实效。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32.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增46.81%。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收购普茨迈斯特与近年来推进国际化转型,三一重工2016年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到40%以上。
同一天,三一重工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季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93.76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暴涨727%,仅一个季度就实现了去年净利润的366.51%。
转型效果超过预期,盈利能力行业第一
2016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大幅转正,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更是亮眼,三一重工迎来了“春天”!这不仅因为行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也离不开公司蛰伏期“瘦身健体”,转型蜕变,夯实“第一品牌”。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近五年的行业下滑低谷期,“与其人云亦云,抱怨几句行业‘不行了’,不如撸起袖子,齐心协力把蛋糕做大、把企业做强、把行业地位做牢实。”三一重工领导层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董事长梁稳根所言:现在大家都在水里泡着,竹杆总会出现,问题在于谁先抢到,谁就先上岸,比的就是谁更耐得住、谁更有体力。
怎样才能“耐得住”?如何才会更有“体力”?三一重工通过技术创新、智能转型、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布局、海外拓展等等战略部署,苦炼内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既为未来发展蓄积了内力,也成功实现逆境“突围”。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的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么多年来,三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来不受企业预算限制,可以说是需要多少就花多少,三一把研发作为核心能力打造,把企业的发展归结于创新。”在去年9月举行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如此表述。
正因如此,三一重工的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SY245H型履带式挖掘机,有效解决了国产挖掘机重载工况下油耗高、效率低、可靠性差三大共性难题和电喷发动机国内燃油适应性问题,结构件寿命突破10000小时。该产品2015年7月上市,截至2016年12月累计销售654台,在24~27吨级市场占有率20.1%,2016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國产中型挖掘机重载工况大范围成功应用的标志性产品;荣膺“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2017)”最高奖项金手指奖。
在智能制造上,三一重工已经抢占先机。2012年全面投产、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的18号厂房,是当时行业内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记者现场看到,每一次生产过程、每一次质量检测、每一个工人劳动量都记录在案,各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等几大主要功能区域都是智能化、数字化模式的产物。18号厂房, 更像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加上传统的操作工具、大型生产设备的智慧体。2015年,三一集团成为行业首批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企业。
与此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三一对目前已售出的23万台工程装备“如今在什么位置,是什么运行状态”等都一目了然。维修等售后服务由原来的数天大幅度缩短到一天之内,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而企业自身也分享到更多的价值。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表示,物联网云平台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而现在每年创造的生产性服务收入就超过30亿元,利润占到公司的15%以上。
来自各地生产一线的工程装备通过云平台实时反馈的海量大数据,最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生产运行的变化。现在,闻名业界的三一重工“挖掘机指数”已被国家相关宏观经济部门作为观察制造业运行状况的重要参考。
三一重工还率先在国内市场创建ECC企业控制中心,建立了一套“天地人合一,一二三线协同”的服务体系,力求售后服务的尽善尽美,这在无形中拉动了设备销量的增长。依托ECC,三一重工将同样的服务体系拓展到了国际市场,在与国外对手的比拼中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在着力重塑业务体系,优化产业链的同时,三一集团积极寻求工程机械业务之外的成长点,在筑工、军工、举高消防车、环保智能渣土车、风电领域等进行多元化布局,新业务转型上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三一集团发起成立的中部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于去年12月26日正式开业;目前三一已开展创业孵化器、保险、互联网、融资租赁、投资基金等金融业务,实现产融结合。新业务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冲了主业下滑的周期性影响,这也是公司继续领跑行业的重要原因。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一直被董事长梁稳根视作第三次创业。梁稳根认为,企业必须要依托大项目,借船出海、抱团出海,通过海外直销、海外投资加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依托国家战略,借势“一带一路”,从而向海外转型,为三一重工在行业回暖时的爆发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公司实现国际销售收入92.86亿元,收入占比达到40%,领跑行业;海外各大区域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印度、南非、欧洲、中东等区域实现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南非总统祖玛会见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埃塞俄比亚总理会见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双方共商国际产能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行业快速下滑,呆账坏账节节攀升,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现象。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三一重工,不再以市场占有率为主要考核指标,理性面对市场竞争。三一集团总裁助理、财务总部马路告诉记者,公司自2013年开始推行价值销售、一户一策等策略,严控成交条件,强化逾期和存货管理,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成功应对了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纯粹依靠价格战竞争的方式对谁都没有好处,拼到最后,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多败俱伤。为了避免价格战,三一选择客户,对客户资质考察更严格,还把首付比例提高了,没有达到相应的付款条件,我宁愿不卖给你。”马路说,这样做也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公司的现金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现在,公司业绩猛增的同时,产品毛利率、现金流大幅提升;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盘活资产,资产负债表正在逐步改善,三一重工的盈利复苏能力将是行业里最强。
多管齐下,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转型升级,效果超出预期。穿越熔炉,三一打造了健康、高效的运营模式,变得更理性、更成熟、更强大,开始迈入新的发展时代。
面对自2011年以来的行业低谷,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还要多久才能走出困境?路在何方?”
是守株待兔,坐等行业回暖?还是积极谋变,寻求逆境突围?
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工程机械行业积淀了诸多病灶与沉疴,诸如激进销售、非理性扩张等等带来的恶果,以为癣疥之疾,实为附骨之疽。当市场急速“降温”,风险叠加累积之下,酝酿发酵成一场彻骨寒冬。危机一时间集中爆发,企业措手不及,身陷困境。
当危机来临,有两种选择:坐以待毙与主动出击。“即使面对危机,伟大的企业也总是能把不确定转化为各种机会。”三一重工决策层有着如此的认识和自信。
危机是对所有工程机械企业的考验,但结果却会大不相同。
市场如战场。一场检阅工程机械行业战斗力的战争已经打响!
重回增长轨道,引领行业回暖
5月15日,记者走进三一重工长沙产业园,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人资部门正“招兵买马”,忙得“不歇气”。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三一各地产业园、事业部纷纷“纳才”,招聘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大规模招人。
在生产一线,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18号厂房是三一重工总装车间,有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工程机械领域内颇负盛名的智能工厂。记者在车间内看到,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器械,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据记者了解,由于生产任务重,路机生产线的工人主动开始12小时制的“打大班”作业;泵车生产线工人忙不赢,加班加点赶进度;港机生产线上半年任务已排满,工人实行“三班倒”,保持满负荷运转;而最火爆的挖机生产线,单个班组单日生产任务就达到70台,即使这样的生产强度,仍跟不上销售的速度,客户直接来车间“催单”。
如此红火的生产景象,实在是久违了!
三一重工总裁助理、总裁办主任陈静介绍,今年销售订单接踵而至,全公司上下开启了“忙碌”模式。车间生产加速运转,往年降产能,去库存,现在忙“保供”。“目前三一产销两旺,工厂保供紧张,工人干勁足,工资快速增长,人平均工资7、8千。晚上车间灯火通明,企业订单激增,证明整个经济基本面上有很大活跃度。”
从去年8月开始,低位运行的工程机械行业终于企稳回升。进入2017年,行业有爆发之势。在这一轮行业强势复苏中,作为业内“第一品牌”,三一重工表现尤为强劲。
以挖掘机为例,去年三一重工在国内销售了13000台,是行业里销量唯一“破万”的企业。今年挖掘机销售势头则更为强劲,2月挖掘机销量超过3600台,创公司2月份销量的历史新纪录;在传统销售淡季1、2月,挖掘机累计销售台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行业数据显示,三一挖掘机市场份额20%以上,居行业首位。陈静认为,三一重工通过自身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过去5年的调整,经历一轮行业的优胜劣汰,挖掘机厂商由原来的100多家,下降至20多家。当市场回暖复苏时,三一的挖掘机引领行业,实现了销量的加速增长。当前,整个行业的经营环境与生态都变得更好了。三一的这一轮增长,是站在更好的经营质量上的增长。”
市场热度正从挖掘机向后端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其它品类设备传导。三一重工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2月,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都超过100%;底部需求回暖,开工率全线提升,今年2月,挖掘机累计同比增长超过50%,泵车、搅拌站、搅拌车、汽车吊、履带吊、桩机等同比增长均超过90%,摊铺机同比增长超过60%,正面吊同比增长约20%。
产品开工率是衡量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这项数据由连接在众多工程机械设备上的传感器等收集而来,显示设备是不是真的在“干活”。三一重工自主建设的“终端+云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对132类工程机械装备的6143种状态信息进行低成本实时采集,实现了全球范围内20多万台工程机械数据接入,至今积累了1000多亿条的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
在长达5年的行业洗礼中,三一重工始终保持了“优于行业、优于大势”的良好态势,并率先进入了发展新常态,行业地位不断加强,市场份额不断增加。2016年,公司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95.03亿元,稳居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械销售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22.10%,国内市场上已连续六年蝉联销量冠军;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产品继续稳固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履带起重机250吨级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仍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汽车起重机50吨及以上产品市场份额居于行业前三位。三一重工正引领行业强势回归增长轨道。
4月27日,三一重工发布2016年年报,经过近5年的深度调整后,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回暖,经营质量显著提升,业务转型取得实效。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32.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增46.81%。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收购普茨迈斯特与近年来推进国际化转型,三一重工2016年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到40%以上。
同一天,三一重工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季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93.76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暴涨727%,仅一个季度就实现了去年净利润的366.51%。
转型效果超过预期,盈利能力行业第一
2016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大幅转正,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更是亮眼,三一重工迎来了“春天”!这不仅因为行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也离不开公司蛰伏期“瘦身健体”,转型蜕变,夯实“第一品牌”。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近五年的行业下滑低谷期,“与其人云亦云,抱怨几句行业‘不行了’,不如撸起袖子,齐心协力把蛋糕做大、把企业做强、把行业地位做牢实。”三一重工领导层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董事长梁稳根所言:现在大家都在水里泡着,竹杆总会出现,问题在于谁先抢到,谁就先上岸,比的就是谁更耐得住、谁更有体力。
怎样才能“耐得住”?如何才会更有“体力”?三一重工通过技术创新、智能转型、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布局、海外拓展等等战略部署,苦炼内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既为未来发展蓄积了内力,也成功实现逆境“突围”。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的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么多年来,三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来不受企业预算限制,可以说是需要多少就花多少,三一把研发作为核心能力打造,把企业的发展归结于创新。”在去年9月举行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如此表述。
正因如此,三一重工的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SY245H型履带式挖掘机,有效解决了国产挖掘机重载工况下油耗高、效率低、可靠性差三大共性难题和电喷发动机国内燃油适应性问题,结构件寿命突破10000小时。该产品2015年7月上市,截至2016年12月累计销售654台,在24~27吨级市场占有率20.1%,2016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國产中型挖掘机重载工况大范围成功应用的标志性产品;荣膺“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2017)”最高奖项金手指奖。
在智能制造上,三一重工已经抢占先机。2012年全面投产、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的18号厂房,是当时行业内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记者现场看到,每一次生产过程、每一次质量检测、每一个工人劳动量都记录在案,各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等几大主要功能区域都是智能化、数字化模式的产物。18号厂房, 更像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加上传统的操作工具、大型生产设备的智慧体。2015年,三一集团成为行业首批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企业。
与此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三一对目前已售出的23万台工程装备“如今在什么位置,是什么运行状态”等都一目了然。维修等售后服务由原来的数天大幅度缩短到一天之内,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而企业自身也分享到更多的价值。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表示,物联网云平台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而现在每年创造的生产性服务收入就超过30亿元,利润占到公司的15%以上。
来自各地生产一线的工程装备通过云平台实时反馈的海量大数据,最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生产运行的变化。现在,闻名业界的三一重工“挖掘机指数”已被国家相关宏观经济部门作为观察制造业运行状况的重要参考。
三一重工还率先在国内市场创建ECC企业控制中心,建立了一套“天地人合一,一二三线协同”的服务体系,力求售后服务的尽善尽美,这在无形中拉动了设备销量的增长。依托ECC,三一重工将同样的服务体系拓展到了国际市场,在与国外对手的比拼中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在着力重塑业务体系,优化产业链的同时,三一集团积极寻求工程机械业务之外的成长点,在筑工、军工、举高消防车、环保智能渣土车、风电领域等进行多元化布局,新业务转型上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三一集团发起成立的中部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于去年12月26日正式开业;目前三一已开展创业孵化器、保险、互联网、融资租赁、投资基金等金融业务,实现产融结合。新业务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冲了主业下滑的周期性影响,这也是公司继续领跑行业的重要原因。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一直被董事长梁稳根视作第三次创业。梁稳根认为,企业必须要依托大项目,借船出海、抱团出海,通过海外直销、海外投资加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依托国家战略,借势“一带一路”,从而向海外转型,为三一重工在行业回暖时的爆发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公司实现国际销售收入92.86亿元,收入占比达到40%,领跑行业;海外各大区域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印度、南非、欧洲、中东等区域实现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南非总统祖玛会见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埃塞俄比亚总理会见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双方共商国际产能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行业快速下滑,呆账坏账节节攀升,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现象。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三一重工,不再以市场占有率为主要考核指标,理性面对市场竞争。三一集团总裁助理、财务总部马路告诉记者,公司自2013年开始推行价值销售、一户一策等策略,严控成交条件,强化逾期和存货管理,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成功应对了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纯粹依靠价格战竞争的方式对谁都没有好处,拼到最后,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多败俱伤。为了避免价格战,三一选择客户,对客户资质考察更严格,还把首付比例提高了,没有达到相应的付款条件,我宁愿不卖给你。”马路说,这样做也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公司的现金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现在,公司业绩猛增的同时,产品毛利率、现金流大幅提升;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盘活资产,资产负债表正在逐步改善,三一重工的盈利复苏能力将是行业里最强。
多管齐下,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转型升级,效果超出预期。穿越熔炉,三一打造了健康、高效的运营模式,变得更理性、更成熟、更强大,开始迈入新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