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城市大建设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用关键词总结滨湖新区的发展,就是前瞻的理念、系统的规划和高效的执行。踏在时代的节拍上,一座“产·城·湖·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必将成为安徽的新中心。
  
  “鲲鹏志”,位于合肥南淝河畔的寿春路桥西北侧,这座曾经名动一时的雕塑,以其努力向上的姿态,寄托着一座城市崛起的祈盼。
  合肥,曾经是江淮小邑。眼下,正阔步迈向区域性特大城市。在这个进程上,2006年是一个关键年份,大拆违、大建设和滨湖新区建设的启动,吹响了一座城市奋力崛起的号角。
  如果把合肥的发展看做一个大棋局,我们不得不佩服合肥的决策层胸有全局:大拆违、大建设、大招商,舆论准备、城市营销、干部队伍、制度创新、执行力重塑,这些后发城市经济增长必备的要素和必须要走的每一步棋,合肥走得环环相扣。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在城市发展中,对自身定位的高低和空间格局的大小,至为关键。
  格局大变
  在合肥大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2007年8月,曾有人向时任合肥市主要领导发问,“从大接访、大拆违、大招商,到大发展、大环境、大建设,都被冠以一个‘大’字。在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进程中,又该如何看待这个‘大’字?”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来看,一个“大”字,就是对合肥发展空间的把握,也是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必然选择。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处长凌宏彬认为,合肥发展首先是以思想大解放破除“小、慢、旧、庸”,确立了合肥发展的大战略,进而提升发展境界。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曾经做过一个调研报告,这份报告称,合肥老城区5平方公里土地上,平均楼层高度只有4.2层,人口密度已达到3万人/平方公里,这个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东京。彼时的合肥,确实只是一个县城的格局,环城路以内5平方公里集聚了全省最优质的资源,诸如政务资源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一中、六中、八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安医附院、省立医院,最优质的购物场所鼓楼、商之都,最高端的居住区琥珀山庄等等,合肥能拿得出来说的都在这5平方公里以内。
  “这种格局与一个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是完全不相称的,合肥作为省会城市,过去的城市欠账很多。”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宁波是城市规划科班出身,在他看来,城市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不前瞻,势必带来之后成本高昂的拆建和重新规划。
  合肥的决策层想得更远,他们不是把合肥作为一般省会城市来建设,而是要与武汉、南京比肩,在泛长三角西翼打造一个新的中心城市,合肥要成为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
  如何建成这样一个大城市?从之后一系列的动作来看,合肥决策者们一开始就有系统思维和高端规划。从拆违的保障到城市功能区的重新规划,从大建设、大招商到大发展反哺城市建设,还有各类软环境的塑造,如效能革命带来的执行力提升、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的重塑、各类体制机制创新等,建立起了一个良性的系统循环。
  美好的城市发展战略都要落到具体的城市规划上来,在城市规划中,合肥的前瞻视野和长远眼光让人印象深刻。对于发展中城市的规划来说,核心有两条,一是如何避免“摊大饼”,二是如何在规划中兼顾产业、生态布局。
  无论是“141”还是“1331”城市空间规划,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是合肥城市规划的核心关键词,依托有实力的城镇和城市新区,形成环绕巢湖的组团结构,各个组团都有自己相应的中心,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对主城区的依赖,同时促进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这种模式使得城市发展有着足够的弹性和包容性,使城市成为“可生长的城市”。
  在合肥市规划局副局长闫雷雨看来,对于合肥这样一座基础不足、急需做大总量的城市来说,规划师的作品不是给城市画饼充饥,而是要能吸引产业进驻,增强产业潜力。规划人要研究合肥城市增长的边界,从而最大程度布局基础设施。这种观点在“1331”战略规划中得到了完美印证。
  当然,规划再好也只是平面蓝图,如何把蓝图变成立体化的现实,最终靠的是高效的强有力的执行,而制度创新则是执行力的最好保障。
  制度创新“组合拳”
  从投融资体制改革到招投标体制改革,从大建设“六分开”制度到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制度,从创新拆迁安置办法到整合工程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合肥先试先行,在诸多领域“第一个吃螃蟹”,提高了执行力,也为后来者趟出了路子。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处处长李煜认为,合肥的实践表明,后发地区实现跨越赶超,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用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统筹推进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合肥大建设的成功推进,就是在于城市建设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同步展开,打出了制度建设“组合拳”。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创新红利的惯性下,改革不断增量,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城市建设首先面对的是“钱从哪里来?”合肥在投融资领域,用体制创新化解了资金难题。
  2006年5月,合肥对投融资平台进行整合,将原有的城建投资控股公司、建设投资公司、交通投资控股公司合三为一,组建集中统一的合肥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融资能力从当年的20亿元提高到目前的600亿元,而且融资成本大大下降。合肥还建立起政府债务预警和动态管理机制,归口统管政府债务,有效避免了财政风险。2013年,合肥市本级负债率为56.03%。
  在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合肥建立了“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机制,重点是构建金融产品和信贷结构。比如,合肥兴泰控股公司的金融产品创新,为合肥城市建设贡献了新力量。“十一五”以来,通过运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工具,2013年合肥直接融资424亿元。
  在合肥的诸多改革中,招投标体制改革在全国的影响最大,也最具可复制性。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是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的“合肥模式”,则从源头上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合肥招投标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交易平台。2007年初,合肥市出台第126号政府令,把全市原隶属建设、财政、工商等7个不同部门涉及招投标业务的114项执法权,集中委托合肥市招投标管理局统一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招投标集中委托执法。
  “集中进场”之前,社会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交易大多分散在各个部门、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权力寻租空间极大。合肥的招投标改革就是要建一座“无菌室”,让大家在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下同台公开竞争。合肥市大建设以来,完成投资近2000亿元,工程项目多,使用资金量巨大,却未见一个干部倒下,实属少见,招投标管理功不可没。
  招投标体制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大建设”期间,通过各类工程招投标,合肥市共节约建设资金192亿元,节约率30.8%。2013年,招标投标中心完成招投标项目4577个,实现交易金额1433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485亿元。招投标“合肥模式”因其可复制性,外地考察团纷至沓来,“合肥模式”走向全国。
  滨湖新区的张力
  如果要在合肥1.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找一个地区来透视大建设以来合肥的生长力,滨湖新区无疑是最好的样本。
  2006年11月启动以来,滨湖新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弹赞有加。历经7年多建设,滨湖没有重蹈其他新城区变为“睡城”、“死城”的覆辙,成为中国城市新区中发展最好的样本之一。滨湖成功的背后是什么?
  2006年10月20日,合肥市党政代表团赴郑州、洛阳学习新区建设,两市的城建经验给合肥代表团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合肥市决策层深刻认识到,合肥不能再重复摊大饼式的老路。25天后的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滨湖新区是在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背景下上马的重大建设项目,“该不该建、能不能建、是不是能建成”这三个问题引起了争议。但决策层最终还是搁置争议、冲破阻力,启动了滨湖新区建设。
  “滨湖新区开发是系统思维,合肥市主要领导,在城市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以人为核心等问题上,思考的比较早,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中国新城的发展。”宁波告诉《决策》。
  “钱从哪里来”是每个新区都要面临的问题。记者从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得知,建区伊始从合肥建投公司借了5个亿,2007年就偿还了。撬动起来之后,就开始自我运营。7年以来,滨湖新区没花财政1分钱,还上缴合肥市近200亿元税收和土地款,同时为省市建成了一系列大型的重点项目。
  总结来看,滨湖新区的自我运营,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即“好的规划、好的基础设施、好的配套、好的品牌(大项目)”,好的规划让人看到美好的前景,好的基础设施和好的配套吸引好的品牌过来,同时吸引优质的就业人口和常住人口,土地因此增值。这些看似很简单,也是常识,但扎扎实实做好,却并非易事。
  如何“扎扎实实做好”?滨湖新区在管理体制上有独到之处,实行建管分离,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建一项交一项,成一片交一片,真正做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协调解决新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理顺了滨湖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
  新区的生命力在于能提供持续的就业、消费和税收,滨湖新区没有成为“空城”和“睡城”,主要归功于前瞻的产城一体规划。根据合肥总体城市功能的布局,滨湖新区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定位于金融商务、行政办公、会展旅游、文化体育、研发创意和商业服务中心。
  金融业是高端产业,其高端首先体现在效益上。以落户滨湖新区的中国工商银行后台中心一期为例,占地不到200亩,税收1个亿,解决了近1万人就业,人均月工资近7000元。如果发展工业,解决1万人就业,没有3000亩土地是不可能的,而且人均收入也低得多。据介绍,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入驻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提供近10万个就业岗位。
  金融业的高端还体现在就业人口的优质上,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有创新能力、高收入、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群。如果一个新区集聚了这样的优质人群,没有理由不发展壮大。
  可以说,在滨湖,人口与产业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的大趋势下,优质的就业人口成为滨湖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要用关键词总结滨湖新区的发展,就是前瞻的理念、系统的规划和高效的执行。“大湖泊、大生态、大都市”,宁波认为,这些就是滨湖新区的核心概念,踏在时代的节拍上,一座“产·城·湖·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必将成为安徽的新中心。■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石材数控加工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回转曲面的加工介绍了切机数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鉴于JGJ-94-2008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先于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发行,我们在进行预应力管桩设计时,一般选用10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苏G03-2012《
平拉辊磨辊砂带机的改进王树秋,任玉友德州晶峰集团总公司总工办平板玻璃平拉机组中,成型部位的转向辊和平拉辊的光洁度直接关系到玻璃成品的质量。对使用一段时间换下的平拉辊
《社会观察》2011年第12期发表了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一文的上半部分,本期继续刊出下半部分,以飨读者。辛亥革命是一个创造了连续性的革命,对于现代中国而言,如
加强工艺管理实现玻璃熔窑节能崔保玉(秦皇岛耀华玻璃厂)我国平板玻璃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单位产品的能耗很高。国外平板玻璃单位热耗比较
新型结构扬料板的应用杨连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300400)单筒冷却机具有工艺流程及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投资费用少、运转率高等优点,为了更高地提高效率,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仍在研究
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不论是“下派”的还是“选拔”的,都有各自的苦与乐:苦的是想做事但不一定能成事,有时位置比较尴尬;乐的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肯定,感觉心里很温暖。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热播时,正是何峰、郑涛与陈为选派下乡的时候,吴德勤和童凯恰好也从大学生村官选拔成为第一书记。  马向阳是剧中的第一书记,而何峰等人则是现实中的“马向阳”。一批“选派”,一批“选拔”,让两拨年轻人在第一书
我们对于自己的真实实力一定要有个比较准确的把握,既不夸张,也不缩小。从而给国人和外界一个较为令人信服的介绍,采用购买力平价也有利于纠正现在统计中的一些偏差,从而避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