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结合提高实效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是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专業能力。幼儿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提高自身专業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讲述区域内一支教师团队进行观察力培养的研修故事,以及开展基层教师培训、研修的几点启示,试图为区县教研、培训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教师观察力;培养;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32-02
  【作者简介】浦月娟(1978-),上海人,女,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室教研员。
  一、缘起
  (一)来自一线教师专業发展的呼声
  观察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業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五条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如何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前提是观察,因此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的观察行为存在着诸多问题:(1)随意性强:表现为观察目标的确立随意、观察对象的确立随意,今天观察这个区,明天观察那个区,无计划性。(2)持久性差:表现为教师仅凭1次~2次活动的观察就给幼儿下定论,一个学期的观察记录无重点。(3)方法单一:教师不会根据观察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方法千篇一律,不利于对幼儿行为的分析。由此可见,教师观察力还比较薄弱,亟待培养和提高。
  (二)来自一支队伍研修工作的思考
  2011年10月,嘉定区教育局启动了嘉定区学前教育“新雁计划”项目,该项目是针对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群体开设的一个培训项目,是嘉定区“新园丁工程”的延续。“新雁计划”将一批基层优秀管理者和教师分为新手园长组、新手業务园长组、骨干教师组和潜力教师组四个大组,潜力教师组的带教工作就由我来负责。此项目与以往教师培训项目的不同之处是除了教研员的带教外,教育局还为每4名~5名学员配备了区学科带头人或区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形成了“教学研究人员——教学实践精英——教学潜力教师”的层递式培训结构。这样的培训结构,对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十分有利。但是我必须要找到这三类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来作为研修的重点,并且尝试让每一位参与在其中的人都有所收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前期在教研员岗位上积累的研究经验,我通过调查访谈与现场的教学观摩,认真分析了潜力教师们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确定以“幼儿行为观察”的内容作为研修专题,引导教师们学会关注幼儿,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
  二、关于教师观察力培养的研修故事
  (一)一本书的惊喜
  在调研中,我发现,教师们都明白观察幼儿的意义,但在观察前缺乏明确的目标,记录的内容不够客观,记录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让教师们掌握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技术是首要任务。为了让教师们掌握观察方法,我向他们推荐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这本书行文通俗易懂,章节安排步步深入,能够带领教师逐渐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除此以外,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这些练习将会使教师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当这本书第一次出现在我给学员们做的专题讲座中时,大家都被它实用的内容所吸引。待到第二次研修活动时,我惊喜地发现每一位学员和导师手里都捧着一本《观察儿童》。当我讲到书中的章节时,他们已能熟练地翻到相应页面。之后的每一次学习,这本书始终伴随着我们。即使后来不再讲述书中的内容,教师们也会在研讨、争论时翻开书来参考、求证。
  在潜力教师组的活动中,看书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到的东西也被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运用起来。
  (二)两个“变”的推动
  当第一阶段的研修告一段落时,我发现潜力组的教师已能根据不同的活动与观察目标,选择并运用较为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观察。但由于每次活动都由导师牵头制定观察目标、确定观察方法,观察记录由小组合作完成,导致学员们在研修过程中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通过与导师们讨论,我把对“学习、游戏、生活、运动”四类活动观察研讨的综合组织形式,变为以小组专题为核心,每个学员选择具体内容的伞状聚合型形式。如导师A根据组内学员的研究兴趣将“在集体学习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思维”作为观察研究重点,而组内学员则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确定了诸如“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思维”
  “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思维”
  “在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思维”等观察重点,记录每次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身的行为。
  为了便于教师们作观察记录,我为他们设计了观察记录的初表。在学期结束前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中,每个学员呈现了各自的观察记录。从他们的记录中,我看到了教师们对观察技术的灵活运用,看到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思考。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持续的观察记录中看到了教师们点点滴滴的思考与改进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们的成长轨迹。
  第二个变动是根据导师的要求,将四小组组合成两个分组,围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小专题研究。目前,四个小组组合为“游戏活动中的儿童行为观察”和“学习活动中的儿童行为观察”两个分组,每个分组各自开展活动,然后定期进行大组的交流。每次参加分组活动,都能看到教师们对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的认识逐步加深,也更能有目的地关注此两类活动中幼儿的发展。
  三、研修带来的启示
  (一)平等对话是研修的起点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研员,我深深感到:平等对话是实现多方共赢的最佳举措。在一年多的研修过程中,我教给教师们科学的观察技术,带领他们开展真正贴近教学的研究;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们奉献自己积累的精湛的教学经验,给学员们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建议;学员们一次次大胆实践,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收获,促进教研员对研修活动实效f生的思考。三种人员都在平等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不断学习是研修的支点
  这里的学习专指教师阅读专業书的习惯与能力。专業理论书籍学习的过程也许是比较枯燥的,但是缺少了理论支撑的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不仅仅是看一本书、两本书的问题,而是事关教师们科学、客观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将看透一本,甚至几本专業书籍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参与与体验是研修的关键
  目前,幼儿教师需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名目繁多,培训内容大都能够关注教师的需要,但形式上多采用讲座、案例研讨等方式,教师虽能理解培训内容,但由于大部分培训缺少实践体验环节,造成“听”与“做”之间的脱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提出的:“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虽然,
  “做中学”理论目前主要被运用于学校教育中,但这一理念完全可以渗透在同样存在着“师生关系”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在“新雁计划”潜力教师组的研修活动中,教师们普遍感到通过多次的参与、体验与实践让他们真正领会了一些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四)持续性的实践反思是研修有效性的有力体现
  持续性的提出问题、关注教师实践改进过程,使实践教师能逐步形成一种“针对第一次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根据改进策略进行二次实践——根据二次实践继续提出改进策略——根据二次策略进行三次实践”的循环式问题解决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教师深入地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玩转纽扣  虞 芬    玩纽扣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认知、分类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秩序感和美感。1,“印”纽扣。纽扣的图案和形状千姿百态,孩子在玩橡皮泥时可以用纽扣来做模具。将橡皮泥捏成一个“饼”,然后将各种形状的纽扣印在上面。于是,装有“草莓”、“葡萄”等各种水果的精美“水果拼盘”就出现了。2,“穿”纽扣。用细线把各种颜色的纽扣穿成一长串项链;或在分类基础上,按颜色、大小、形状、图案、扣眼数目或
活动目标    1 学习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方向蜘蛛爬的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 能愉快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共同收拾场地。    活动准备    积木、大地垫、小地垫、球、雪碧瓶、推车、魔棒、手套、小沙包、海绵球、小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戴上手套热身活动,在老师扮演的蜘蛛妈妈带领下听音乐做《大家一起来运动》。    二、基本部分  1 尝试蜘蛛爬行的方法。  (1)你
近日,某自媒体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不再讀(cuī),而读(shuāi)了;“远上寒山石径斜(改读xié)”,“一骑(改读qí)红尘妃子笑”……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堂而皇之地取而代之?对此,《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假消息”,网上流传的标准
2012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刘慧和她的团队的最新专著——《寻找失落的游戏精神》。专著从头到尾保持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论证的相对严谨性,以及论述的深刻性。但又不失幼儿园的特点,通篇洋溢着理想的光彩与诗意的深情。这本专著的出版,对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其他幼儿园,我认为也具有标本意义。  其一,专著表达了张家港实验幼儿园对教育主旨的认识与追求,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同,教师资源贫乏,能力参差不齐,流动较快,而且日常工作强度较大。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我园初步建立了“让‘同本研训’融入教师的曰常工作”研训运行机制,努力将教师从枯燥的纯理论学习和大量的集中培训里解脱出来,充分利用工作中的各环节和自南支配时间,有计划地落实各项研训内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多练中求扎实  1.会议前讲故事巧用时间。每周的教师会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努力让自己上出一节节好课,应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现结合幼儿喜欢的一节科学课《寻找两片“相同”的树叶》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经意与不经意之間  《寻找两片“相同”的树叶》中的相同,是基于幼儿的理解水平的“模糊性”相同。这个活动的产生,是因为吴老师发现当今幼儿对身边的自然资源关注不多,更少深入观察。本次活动选用幼儿常见的
曲终人散,旧梦难寻,蓦然回首,终愿归处,灯火阑珊。  ——题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既然迈上了生活的船,何不坚定地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忘却凡庸小城,决心去魂牵梦萦的大都市,找寻梦之所在。  循着梦,直抵“魔都”。梦中渴望的繁华喧嚣,霎时涌现于眼前,青春的骚动于此得到释放。俗话说“花花世界迷人眼” ,更醉人心,难以言语的感受皆溢于言表,全然忘却了那个熟悉的小城,在梦中麻醉。  几日,忘乎所以地
为了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生活习惯,每天摄入合理均衡的营养,我班开展了“餐前营养播报”节目。根据每天每餐食谱中的主副食,我有计划地安排家长和幼儿一起查阅相关资料。每次就餐前,我请幼儿将相关食物的特征、生长过程以及营养成分等告诉同伴。这种形式不仪激发了幼儿的食欲。而且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瑞瑞是刚人小班的一名小女孩,活泼可爱。但每到吃饭时间,她就让我非常头痛,因为她一口菜不吃。一个偶然的发现
写在前面(“幸福教育俱乐部”发起人,南京市第一幼儿园陆娴敏园长)  幸福,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幸福,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由南京、苏州、杭州三地五园联动,结成的幸福成长共同体——“幸福教育俱乐部”,尝试将这种幸福具体化,将园所管理、教师发展和孩子的成长作为共同话题,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都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处处开放。  201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