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里的母亲味道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许多名贵食材菜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餐桌上的菜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是我还时常回忆小时候吃过的“韭茄”,时常想起这些小菜里的温馨母爱。
  小时候,我家的日子相当清贫,甚至可以用窘迫二字来形容。黄面窝头一直在我家占据主导地位,偶尔是红薯或者高粱面窝头。这些粗粮现在成了生活中的开胃食品。那时,却是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吃的主食。母亲此时总为我们腌制些家常小菜来调动我们的味蕾。每年秋末,母亲都要腌制“韭茄”,将茄子洗净,切成长条,在锅里蒸到八成熟,晾凉后和韭菜段放在一起,撒上适当的食盐,装在容器内盖好盖子,第二天就可以吃了。母亲做这些的时候仔仔细细,一道道工序下來,从不嫌麻烦。她看到我们兄妹几个围着饭桌狼吞虎咽的样子,笑了。笑得是那样地温馨,那样阳光,那样幸福。我们兄妹感受到温馨的母爱,幸福地长大。
  如今,物质丰盈,鸡鸭鱼肉不缺,我还是偏爱母亲腌制的“韭茄”。每年秋天,我都会央求母亲做点“韭茄”,有时也自己制作。这样的小菜无论配米饭、粥饭、馒头、面条,都很下饭,让人胃口大开。多年来,我在母爱里长大、娶妻生子。我默默地在心中祝愿母亲不要老去。《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的父母为抚养我们可谓呕心沥血。孟郊在《游子吟》中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尤其像我这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的孩子,无论怎样去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都不为过,即便如此,也是难报父母养育恩情之万一。
其他文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每个年代,都有一个独特的烙印;每名老党员,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爱党、爱国之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本刊推出“老党员忆初心·我的入党”专栏,撷取老党员的入党故事,回忆入党情景,感受心路历程,用他们朴素真挚的情感点燃我们心中的那份红色记忆
前几天,几位老年藏友请我去为他们淘古钱币 “掌眼”,结果在众多的藏品交流中,我发现了好些“套牌币”,使藏友们避免了经济损失。这些“套牌币”系现代技术下电脑机制的古钱币——严格地说,这种现代机制的古钱币属于假币、伪币,毫无收藏价值,不仅坑害了收藏者,还扰乱了国内古钱币收藏市场的运营秩序。  所谓“电脑机制古钱币”,就是指造假者在制作古币时,将真品古钱币的图文信息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再以存储的这些图文
期刊
走进北京旧宫新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二楼针灸科等候处,只要是针灸科王贺令大夫出诊,总有许多患者候诊。他每天的门诊量35~45例,通常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去,时间已经是下午6点多钟。  社区小医院,同样有作为  几年前,王大夫从山西来到北京,兜兜转转几处后,来到了旧宫新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曾迷茫,追问自己,人生的价值如何实现?社会普遍的认知是好医生在京城的大医院,社区医院无法有所作为。
期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我不由想起了一件往事。那年,我和妻子去岳父家看望他老人家,无意中在岳父的枕头下面看到了一本鲜红的缴纳党费的证书,这件事情令我陷入了沉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岳父坎坷的一生。  1925年10月,岳父出生在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时,年纪轻轻的他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四川谋生去了。  年轻时的岳父,正直、善良、勤奋、刻苦,除了肩负起自己的生活重担外,还负
86岁的席国良老人曾是北京市月坛中学的副校长,他曾获江苏省劳模,桃李满天下。他的老伴曹志英是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提出了“放心粮油”“光盘行动”等涉及粮食安全的重大建议与意见,被评为商业部“三八”红旗手。两位老人不但事业成功,还携手击退了癌症的袭击,一起走过了54年的婚姻历程,在“病魔”面前,他们用乐观演绎“最浪漫的事”。  曹志英老人白发如雪、精神抖擞,面带慈祥的笑容。看到她的状
期刊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很大程度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只有被赋予伦理属性,才能获得更多的合法性认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导权蕴藏着深厚的政治伦理意蕴,即理论上的先进性、价值取向的正当性、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行为的示范性,正是这些政治伦理意蕴的外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执掌者才可以有效、有机、有序地管控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科学地驾驭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最终推动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作为军工企业的一位老新闻宣传工作者,在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又想起那些情系三线厂的共产党员们。  当时,在我们国营红山机械厂有位青年共产党员。他姓赵,大伙习惯地叫他“顺子”。1970年从北京军区转业时,赵顺子完全可以留在首都工作,可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毅然来到这个地处中条山深处的军工厂,参加了肩挑人扛、风餐露宿的三线厂建设。记得在我第一次采访他时,他光着膀子,正在山根底
作家赵树理的故乡与我的家乡不过百里之隙,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去过。起初,我并没有将他视为写作样板,甚至觉得他的作品“土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的磨练,我卻越来越敬仰他。敬仰他的文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拉大旗扯虎皮,用农家话写农家事,趣味丛生。敬仰他的为人,情系底层农民,始终如一,从故土出发时是什么样子,到了省城京城还是什么样子。这种文格和人格并驾的高度,绝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抵达的。终于有机会,我
在很多人印象中,九旬老人应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子孙环绕,身边片刻离不开人”的生活。然而,今年99岁的陈南昌不仅玩微信、练书法,偶尔还会写写古体诗,“新潮”程度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1923年,陈南昌出生于江苏,1951年,他举家迁来上海发展,筹建一家小五金厂。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陈南昌和老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用毕生心血,将孩子们全部培育成栋梁之才。  年过耄耋,陈南昌依然头脑灵活、
自从二宝上幼儿园以后,婆婆的闲暇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谁知她反而不适应了,她总是焦虑不安地盯着客厅里的挂钟,整个人看起来也衰老了许多。  我和丈夫暗暗着急,轮流陪婆婆聊天、逛街,却都没有让婆婆提起精神来。没想到婆婆反倒安慰我们说:“你们都去忙自己的事,不要担心我,过一阵子我自己能调整过来。”  一天,婆婆浏览网页,看到国外一个艺术家用青苔作画。婆婆是退休教师,教过美术,她一下子来了兴趣,决定自己也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