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周有光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64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评价称,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之后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
  他的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周有光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
  50岁前,他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之后,他花费三年时间,用26个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基础,主持编写了今天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58岁以后,他将关注的目光从语言文字学扩大到世界史、文化学和人类历史演化规律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
  周有光的人生,其实是一个“错位”的人生。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因為经济原因不得不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和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了,他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他却被指定去研究语言;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周有光先生却很坦然,他说:“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周老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和成就,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如是评价道。
  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称呼为“汉语拼音之父”不好。他的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舅舅觉得,汉语拼音很早就出现苗头,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的确,周老一生不仅淡泊名利,而且,面对人生的困境也是乐观豁达。
  上世纪50年代周有光调到北京工作后就住在位于沙滩的文改会宿舍了,那是民国时期给北京大学德国教授住的小洋房。“当时人家听说我住在德国教授的洋房里,以为一定是很好的,想不到这个房子破烂得不得了。”“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使尽吃奶力气,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周先生这首戏仿的《新陋室铭》乐观豁达地描述了生活环境的窘迫,其健康智慧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遇到难题,周有光就搬出古人的话来应对。他说:“遇到困难,你要找一个缝缝,从这个缝缝里面可以走出去。‘文革’時,下放‘五七’干校,只许带一本书,可我带了不同文字的《毛主席语录》一共20本,开始做比较文字研究。”周有光八九十岁高龄仍著述颇丰,许多人感到奇怪,他解释说:“其实我一早就开始研究了,材料早弄好了,就差整理了。”
  1969年被下放宁夏,一般人都非常忧愁。“我觉得很有趣味,假如不是‘文革’,宁夏这个地方我可能不会来。而且体力劳动竟把我的失眠治好了,所以看似不好的事也有好的一面。”周有光如是说。当时,65岁的周有光和71岁的教育家林汉达被派去看守高粱地,两位老先生仰望星空,热烈讨论中国语文大众化问题……他们高声交谈,好像对着几万株高粱在演讲。当此情此景被定格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一代知识分子的高远追求以另一种表情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中,正像周有光老人喜欢说的,“很有趣味”。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复一日,周有光抓紧时间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一直坚持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国际化、普及普通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名人传记》2015年第10期、人民网《“四朝元老”的传奇人生》、周有光《百岁新稿》整理)
其他文献
社科类文章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分别属于“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级。面对此类文章和考点,我们建议用整体阅读的思路来阅读或解答问题。  许多同学面对社科类文章阅读题,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整体阅读,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认知的阅
期刊
梁衡的作品是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最多的,他的《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篇章通過教材而广为人知,他的不少作品还不断被各种语文试卷选作现代文阅读的语料。因此,对梁衡其人其文,我们并不陌生。  《吴县四柏》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丁玲说:“散文可以偏重于写风景,但必须有思想。”郁达夫说:“写到了风花雪月,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抒怀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期刊
阅读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板块,可让学生亲近母语、实现个人素质能力的发展。如何在语文课堂内外将儿童阅读与优秀作品、作家解读结合起来,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要点。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都面临着如何面向历史书写的问题。在这个和平年代,如何将以抗日战争为代表的民族历史自然地推向儿童,是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一直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与时代关系密切。抗日战
期刊
12月8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帖子刷了屏。这位中关村二小的家长自述,儿子长期受到校园欺凌,今年11月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但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导致的“偶发事件”,而并非校园霸凌。  多次沟通但无法消除分歧后,12月1日,该家长向海淀区教委投诉。12月5日,该家长开始发帖,文章获得1
期刊
我认为,微型小说虽曰微型,但对作者来说却是很难驾驭的一种文体,因为它要在极为有限的篇幅之内,完成对情节的叙述、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意蕴的暗示。我们阅读微型小说,首先得对它的文体特点有一点粗略的认识。一般说来,好的微型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它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如一段对话、一个偶然事件、一幕生活场景、两三位人物的活动等,来表达对生活的认知、感悟、感受与体验,所谓以小见大,尺幅之中有
期刊
读现代传记文,有两法——按文法读和按考法读。  所谓“按文法读”,就是遵循文章的脉理读。虽文无定法,但不同文体仍有其相对固定的写作形式、内容和手法。《云淡风轻说废名》为评传。评传者,以叙述传主生平事件为经,以作者议论评价为纬,经纬交错。读文时,顺乎文理,圈点勾画,精简高效地把握文章内容,是为“按文法读”。  所谓“按考法读”,就是参照考纲标准有的放矢地读。考纲之于传记文考查能力的表述简言之为“概括
期刊
细雨斜丝,鸟啼空谷。  青年人一路跋涉,来到这片山野。  静默的山空,漫着青白的雾,丛丛林峰,巍然裹胁着这片山野,隐没了远方的路。他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湿软的泥泞缠着鞋底。山的那边又会有什么,青年人不知道。但他内心渴望到山外去,山那边有五彩的光,这是他刚才透过白雾看到的。也许有、、、、说不定呢。  携着一路风尘,忽见一片村落。青年人热切的寻访去。  老宅里树影婆娑,佝偻着的老人在宅院里缓缓生着炊
期刊
2016年济南中考作文: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大胆选择最能駕驭的文体,写最熟悉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这个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心灵感悟。文题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选材广泛;学生有内容可写,也容易写出优秀的文章。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期刊
这是一篇一千四百来字的微型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开头写“我”送女儿上学,中间回忆了母亲在世时对我的“虐待”,最后写“我”在母亲墓前明白了母亲打“我”的真相。主要人物也比较少:“我”、母亲、李姨。然而,就是这么一篇短小的文章,却凸显了作者构思的精妙、描写的高妙,立意的巧妙,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文章开头没有任何铺垫,一句“望着女儿……绞痛……滚落下来”便迅速抓住了读者的心:母亲
期刊
11月25日,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写道,今年9月8日,他5岁的女儿罗一笑查出白血病,并在微信公众号上记录一家人与白血病“战斗”的历程。罗尔称,由于女儿身患白血病,他和一家公司商定,自己写的文章转发一次,公司就为他女儿捐赠一元钱。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心捐款,从11月30日开始,各种质疑声开始发酵,事件被指系公司营销炒作,同时也有质疑声称,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