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豆蟹(Pinnotheres sinensis Shen)的繁殖、早期发育、幼体变态的研究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摘要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的两年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人工养殖的危害情况,着重探讨描述了中华豆蟹的繁殖、早期发育和幼体发育变态及其生活特点: 1.中华豆蟹的繁殖期是6月下旬到10月下旬,繁殖盛期是在7月下旬~9月上旬,正值全年的高温期。雌雄蟹的特征主要靠腹部的形态来区分。雌性亲蟹在抱卵前已交尾,排卵时即已受精,受精卵附着于雌蟹腹部4对附肢刚毛上进行早期发育。中华豆蟹有14~25%的个体具有在一个生殖季节进行两次繁殖的现象,按不同大小的个体,第一次散籽量为817~11533尾,两次合计散籽量为1588~16378尾不等。雌蟹参加繁殖的最小个体一般为5毫米以上,个别曾发现有4.5毫米的个体也参加繁殖。 2.中华豆蟹的早期发育是指自受精卵到破膜成为第一期溞状幼体阶段,这阶段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渡过的,时间约需一个月左右。卵裂方式为完全均等分裂类型。胚胎发育经过2、4、8、16……多细胞期,再经过囊胚、原肠,逐渐形成原潘状幼体,最后破膜离开母体到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3.中华豆蟹的幼体变态发育是指从溞状一期到幼蟹阶段,这个阶段需经5次蜕皮后才能完成。每蜕皮一次就变态一次,也就分成一期。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幼体发育阶段: (1) 溞状幼体:前部宽大,后部细长,外观呈“逗号”状。有头胸甲,头胸甲上无刺,有一对复眼,出现口器和消化器官,靠外界摄食生长。体躯分6节。各对附肢先后出现。共分三期,以两对长附肢末端的刚毛数目为各期形态的主要鉴别特征。有极强的趋光性,靠附肢及腹部的尾节运动在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2) 大眼幼体:已初具豆蟹的雏型,体型扁平,头胸甲近梯形,一对螯足和4对步足已经出现,眼大。腹部平时伸出,且可以卷曲。这时已降至底栖生活,有弱趋光性,靠腹部各节卷曲,各对附肢及步足的摆动偶而可脱离容器底在水体中游动。 (3) 早期幼蟹:已具豆蟹趋型。头胸甲近方形,额部稍突。一对步足和4对螯足增长。腹部不再伸出或卷曲,紧贴于头胸甲的腹面。已营底栖生活,靠各对步足爬行。有时受水流冲击可在水体中游动,腹部呈锐三鱼形,性别不能区分。再蜕一次皮,成为幼蟹,雄性腹部的附肢伸长成为交接器,雌雄性征出现。
其他文献
本试验研究表明,用蚯蚓代替鱼粉饲养肉鸡,不仅对肉鸡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不良影响,而且可使肉鸡加快增重,减少鸡球虫病及鸡白痢的发生. The experimental study shows that t
档案作为一个企业或单位的重要资料与信息,其对企业或单位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出于保证企业或单位良好发展的考虑,应当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落实档案管理,
近年来,我分局经常发生蒸汽机车在九号道岔上脱轨事故。冬运期间,更为频繁,仅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份,就发生七件。这些事故的共同点:(1)百分之九十以上发生在严冬季节;(2)绝大部
栉孔扇贝是制做“干贝”的一个优良品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海产品。但生产不稳定,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方法不适宜,成本太高。为了寻求一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收
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之后又一部文化历史散文力作。正如
可变性状的变异性的研究是形态学和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牡蛎分类学和养殖学中,变异性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形态特征的鉴别价值以及选择的养成场或肥育场。本文是对褶牡
作为生产海产鱼种苗的初期饵料而广泛采用的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从来是以海产小球藻为饵料培养的(小球藻轮虫),随着种苗生产量的增大,最近大多用面包酵母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质量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怎样提高设备维修质量,把握设备漏检、失修和生产工序中的薄弱环节,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是长期以来人们十分关注
海水中溶解氧的研究已有许多的报道.Redfield(1942)建立了海水表观耗氧量(AOU)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过滤物理的效应而突出生化效应.Stefansson和Richar-ds(1964),Thoms(1966),P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