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成为课改模式的设计者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校长近来很烦恼,区教研室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布置各学校因地制宜创新总结出本校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要推荐出来公开教学。上学期轰轰烈烈发动了一个学期,这学期需要进行汇报了,各学校着急了,纷纷抓来本校的名优教师进行研制,他们学校也行动起来了,可是几番轮回,总结出来的所谓的模式无非就是将平时教学的几个流程进行了罗列,根本谈不上特色。某校长有些上火。要说这两年学校没少出钱送老师出去培训,省外的、市外的,官方的、民间的,讲座、公开课、座谈会,甚至驻点学习,都参与过,可是回来后的课堂还是老样子,没多大改变,某校长能不恼火吗?
  某校长的烦恼可能是目前很多校长的烦恼,他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是新课改进入纵深阶段后,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之初,从理念普及到方式的研讨,大家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回过头来一看,发现新课改也十多年了,年年都在喊改革,人人都来做改革,但课堂并没有真正发生多大的改变,课堂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本质没有多大的改变。这种现状与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财物相比不成比例,校长惊诧恼火也是必然的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话曾经在一次校长研讨会上出现过,当时,校长们不假思索地发出“教师素质跟不上”的判断和感慨。
  真是教师素质跟不上吗?十多年前江苏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联办初中,师资可想而知,学生都是就近入学的农民子弟,学校硬件设施也是最落后的。这样一所学校教学成绩自然是长期垫底,几年下来洋思中学的学生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但是转机来了,1987年蔡林森校长痛定思痛,大胆创新,确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讲台不见了,教师不讲了,学生自学了,课堂全活了,短短几年教学质量突飞猛进,80%以上的学生升入高中,被当地人赞誉为“三个‘三流’创造出一个‘一流’”,即“三流的学校,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创造出了一流的成绩”。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只是因为课堂模式发生了改变,课堂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出现了质的变化。从某种角度说,教师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创新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那么,课堂改革该由谁来创新呢?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必须把课堂教学改革当做自己工作的重点,甚至作为毕生攻克的堡垒。
  从资源条件上相比,校长与教师各有千秋,校长则相对具有更多的资源条件。首先,教师的优势是长期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具有长期实践的经验,有利于总结,同时也便于新模式的长期探索检验,校长在此问题上略显弱势,虽也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如果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则可能成为短板,另外在时间精力上因校务牵累,不及教师专注。其次,从教育教学理念看来,普通教师自不如校长见多识广,但随着各层级的继续教育培训增多,尤其是当前媒体信息渠道畅通,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好学者见识多。校长与教师因为都是教育者,以身垂范,理论上讲都应是好学上进的人。最后,教师受约束多,从言行到思想由于身份受限,思维不够开阔,创新缺乏胆略,偶尔尝试不敢擅越雷池,有些新的思想新的经验但又不够自信,常常缺乏坚持下去的恒心,相比而言,校长掌握着管理权、评价权、决策权,比起教师更能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有魄力有胆略,这一点又恰恰是改革创新所最需要的资源条件。校长作为管理者,在要求教师如何工作时,其实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理想的课堂模式,他经常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和衡量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此,校长完全可以将理想的课堂模式加以提炼和固化,提出草案供一线教师进行实践研讨。所以,从上述分析看,教师和校长从优势上看则各有利弊,但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人人都有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责任和义务,校长则更应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积极作为,发挥独特的价值作用,不应将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草率地推给老师。如果教师、校长能形成合力,分工协作,则能形成课堂教学的创新团队,使学校推进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并探索出科学高效的路径。
  回顾当前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些探索长期处于修修补补的状态,缺乏实质性的推进,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实质没有改变,所以高耗低效的状态也不会改变。而这些问题的形成,笔者认为,校长的不作为是最主要的根由。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蔡林森校长的主张,而使得课堂发生根本改变;无独有偶,山东杜郎口中学因为崔其升校长带头研制的“六三三”模式而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安徽铜都双语学校、江苏灌南新知学校、山西区域性教育改革和江苏如皋县域范围内的整体改革等,其课堂教学的模式大都是由校长亲自参与,或者是校长转引其他名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加以革新完成。事实证明,由于校长的重视,积极参与研制高效课堂模式,大力推广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蔚然成风,并卓有成效。这些最近声誉鹊起的改革名校给了我们每一位校长以深刻的启发和生动的诠释:一所学校要想真发展,必须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所学校要想课堂教学改革成功,校长必须深入参与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反思传统的学校管理,一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本身在管理过程中过于粗放,无法管理到课堂教学的细处,鞭长莫及,因此畏难之下反倒认为,课堂只是教师自由努力的领域,管理者不需要涉足;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管理者过分相信教师的能力,认为教师有足够高明的教学艺术,有足够自觉的主动意识,有锐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但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操作有效性方面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是存在严重差异的,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不可能整齐一致。有优秀的名师,长期致力于新课程的研究,而使得课堂教学高效,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更多的教师则是安逸于教书匠的生活,是知识的搬运工。这与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优质教育,渴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形势是不相适应的。
  
  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用一种教学模式统一全体教师的教学,是否会抹杀了教师个性自由和创新?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只应该是有限创新的行为,而不是也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完全信任教师放手给教师自由发挥。事实上,课堂教学与创新的自由对少数优秀教师来说是需要的,也是可能实现的。一位教师足够优秀,他的认真投入也许可以实现课堂的自主创新。但是,对于广大的普通教师来说,自我创新的意识是不强的,能力是匮乏的,说是有备课,其实在复制别人的教学形式流程,这种现象很普遍,其中即使有创新改造的成分也是少的。而从普通教师的实际来看,凭借一个人来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流程的构思、师生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中闪现教育机智,还需要及时的评价,看到学生调皮游离于教学活动还要去提醒帮助,中间生成新的问题还要机智应对,巧妙利用。这样一个丰富复杂的教育活动,要求在40分钟内编织成功,并能顺利高效地付诸实施,还要不显得教师主导,尽量体现学生主动,这确实太为难教师了。从事过一线教学的教师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此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至少存在这样几个弊端:一是教师整合不过来,挂一漏万的事常有,所以美其名曰“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二是教师必须强力主导,否则难以完成预期的流程,但学生则常常被牵引,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实际上成了教师教学表演的道具;三是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时空,常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去思考问题,记忆结论,学生的心智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心智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课堂何谈有效高效呢?事实上,即便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偶尔倾尽心力打造一两节公开课,尚能实现教学各因素的充分整合,教学有效;但如果每节课都这样准备,时间精力上不允许,实际上也无法实现。这也就是很多教师公开课上得很精彩,可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稀松平常的原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创新其实只是有限的,在具体细节上存在创新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问题上,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研制的过程,惟有如此,才可能真正解放教师,让教师回归本位,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运行中,尽量花费时间精力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激发上(而不是控制),花费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上,因为这是教学活动得以运行的保障;花费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上,充分利用教师作为权威者的威信,通过评价激励鞭策学生。若不如此,教师一直被宏大繁杂的任务所束缚,一直被无限拔高的要求所捆绑,最终屡试不达,长期挫败,必然放松懈怠,消极应付,最后出现假备课应付备课的普遍状况。使得课堂教学长期低效,难得改变。
  那么,应该研制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呢?谈论新课堂模式之前,我们不妨先从课堂对于学生的适应来分析对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生表现欲强烈,实际上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这个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因此,教师既要多提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又必须教给必要的规范。同时,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尚弱,虽有热情,但缺少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这时就必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适量的练习,包括必要的奖惩来组织和维持课堂。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引领为主,利用了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影响力,注重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到了中高年级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阅读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所增强,这时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师讲授,自己静听的课堂了,他们更渴望表达,渴望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这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由于要讲授的知识点多,随意解答学生的问题会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当然,也为了控制课堂,不至于太乱太嘈杂,于是选择了控制为主的课堂组织方式,“要说话先举手”,学生的表达权被圈引到教师手里了。这时的学生学习热情被压制,思维和行动必须顺应教师的指挥,否则将遭到批评,课堂气氛因此变得压抑。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随着年级升高而举手变少”这一现象的原因了。因此,必须破除旧有的课堂体制,创新课堂组织机制,让新的课堂模式成为肯定、鼓励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和助力器。
  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端,笔者认为,新课堂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1.放手让学生学习
  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具体行动上,教师要切实做到放手让学生学习,不把学习权还给学生,他们的学习就不可能主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压力和责任感。惟有放权给他们,他们才会找回学习的主体意识,也才会重新建立起学习的意识和方式。
  2.要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学习
  鉴于学生学习能力尚弱的事实,完全放任的学习或者只给目标缺乏过程督促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以学习重点和核心问题作为内容的导学案,以导学案作为支架,一步一个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抵及学习成功的顶峰。
  3.要提供展示的舞台,并及时激励
  独学则无友,交流催生智慧。课堂原本就应该是“学”堂,是学习交流的专门场所,因此,课堂充分提供交流的平台,才是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威作用,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和鞭策,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热情,鼓舞学生迈向新的成功。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当以此为指引,建立起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模式来。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地名师名校长以锐意创新为己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无论是杜郎口中学的“六三三”教学模式,还是安徽铜陵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亦或者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以及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些模式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解放学生”、“方案导学”、“个性展示”的核心思想,都将学生推到学习的最前线,将教师从专门讲授的角色改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案的设计者、学生个性展示的评价者,必要时才做疑难问题的解惑者。正因为教师这样的“放”,才使得学生呈现出如此的“活”。叶澜老师很多年前就曾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句话是教学的原理,是先进的理念,更是号召和期待,但一直缺少实际的操作模型和路径。今天,我们则可以欣喜地发现,无论是“六三三”教学模式,还是“活动单导学”、“自学交流”等,这些课堂都可以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目前这样的活力课堂在全国的中小学里还只是少数,是星星之火,但是,如果每位校长都能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都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来,参与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中来,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星星之火也可以成燎原之势。而且不只是课堂,由课堂革命带动的基础教育界的创新行动,一定会蓬勃兴旺。因为,最艰难的课堂教学都有了卓越的创新进步,还有什么教育问题不能克服呢?
  
  (作者单位:江苏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其他文献
<正>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开始逐渐渗入课堂教学,班主任以及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已经成了重要内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与学
本文用配装新功能增进器的JP-1A型示波极谱仪,研究了在2.5%H_2SO_4—31%NaCl—0.2%K_4Fe—(CN)_6&#183;3H_2O—1.7%HCOOH-0.004%TritonX-100—8.6&#215;10~(-6)mol/LRe(Ⅶ)体
炉渣中需分析的元素较多,采用化学方法分析大批试样需要花费大量的试剂和人力,并且分析速度慢。鉴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XRF)具有速度快,不破坏试样,重现性好,精度高,可对高低含量元素同
论述了金属及合金中铬的分析方法新近发展状况。
<正> 由于钨铁合金中基体钨的干扰,通常采用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锡时需要进行硫化氢和二氧化锰两次分离,而铅则采用硫代乙酰胺分离后,以铁盐为载体再经氨性分离后用极谱法测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羧基偶氮氯膦与镁的反应条件。在pHl0.5NH_3&#183;H_2O-NH_4Cl缓冲浪中试剂与镁生成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615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9&#215;10~4L
碘化物-碘-孔雀绿苯溶液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硫化物石志圣(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长沙,410083)作者曾进行了碘化物-碘-孔雀绿络合物的形成、特性及其在光度法中应用前景的研究,并根据络合
在pH10.5硼砂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下,镍与邻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MDAA)生成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7x10^5,镍含量在0-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本法用于人造奶油和
现在,学生大都处于家境较好、生活优越的社会环境中,自我意识比较强,但自主意识不够,且长期受家长呵护,造成组织能力、自我调控和管理能力不够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
本文叙述了研制不锈钢中析出物标准样品的工艺及技术关键。对该标准样品和日本同类标准样品进行了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