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中,很多父母为了挣钱,进城打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使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人们高度关心的话题。对于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而言,几乎都缺少亲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心。本文介绍留留守儿童的含义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56-02
目前,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农村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农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与时俱进,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留守儿童主动的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留守儿童的含义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指的是孩子的一方又或者是双方外出,去其他的地方打工、经商,或者学习等,将孩子放在农村,通常,由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或者其他的亲属进行监管。在农村中,年长的人们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的教育观念也比较陈旧,很难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管教。不管是感情方面,还是思维等方面,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如此,就一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留守儿童而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因为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未能得到正确的导引,很多留守儿童都沾染了诸多的不良习惯。在当今社会中,留守儿童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他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下社会中一个重点的问题,留守儿童应该与其他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因此,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重中之重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有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层面的需要。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学习中,能够持续的存在,并且,会受益终生,为以后的高效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是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具体关键作用。反之,如果在小学教育阶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时孩子的生活处于落后状态,还会降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可见,农村教师应该重视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履行的任务。
二、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问题和原因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学习,主要表现在学习缺少积极性,未能主动的学习,也没有预习的习惯,很对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等。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意识方面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主动学习的内涵,也没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另外,个别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也没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习惯于别人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仅不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规划,也不能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而实施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在小学课堂中,往往缺乏认知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总而言之,学生在主动学习方面的能力是不足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究其原因,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不仅是独立性较差造成的。家庭教育也占有很大的影響因素。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是不完善的,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几乎没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学习习惯方面,留守儿童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些具体独立性的孩子可以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生活在“放养”的模式下,很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不利于自己的全面成长。
三、留守儿童学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教师给予关爱
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可以说习惯能够决定着学生的为了,所以,教师要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习惯,学习有关知识。由此可见,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快乐。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能迎难而上,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答案,最终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学的前提。很多教师喜欢听话的学生或者是学习好学生,而对于一些“问题儿童”往往存在反感心理。可见,小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用心去温暖“问题”儿童,让学生树立信心,具有学习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挥引导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帮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并且,尊重学生,与他们保持平等地位,和平共处。
(二)做好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是比较特殊的群体,普遍都缺乏家长的陪伴,父母的关心也不足,他们的自律性比较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正确地引导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在根本思想上,理解父母的难处,看到家长为他们的牺牲,进而让他们学会感恩。一般情况下,在平时生活中,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非常懂事,有些孩子常常需要照顾弟弟、妹妹等,甚至会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等,还会做家务等,他们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在思想方面也比较早熟。对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这种优良品质,并且,在日常学习中得到全面贯彻,帮助留守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享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从而有助于自主学习情境的建设,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发自内心喜欢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建立留守档案
在农村的学校中,应该积极改善外在的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管理水平,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相应的档案。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的了解,并且,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建立一份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成长情况。利于这些档案,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家校联合
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所有,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合,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探索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下转95页)
(上接56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农村的小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由“教”逐渐转变成“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受益终身。为了使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仅靠教师的能力,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各司其职,特别是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定要履行有关的监护责任,小学教师应该多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苏瑶.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89-90.
[2}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7:11-1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56-02
目前,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农村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农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与时俱进,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留守儿童主动的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留守儿童的含义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指的是孩子的一方又或者是双方外出,去其他的地方打工、经商,或者学习等,将孩子放在农村,通常,由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或者其他的亲属进行监管。在农村中,年长的人们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的教育观念也比较陈旧,很难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管教。不管是感情方面,还是思维等方面,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如此,就一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留守儿童而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因为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未能得到正确的导引,很多留守儿童都沾染了诸多的不良习惯。在当今社会中,留守儿童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他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下社会中一个重点的问题,留守儿童应该与其他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因此,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重中之重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有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层面的需要。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学习中,能够持续的存在,并且,会受益终生,为以后的高效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是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具体关键作用。反之,如果在小学教育阶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时孩子的生活处于落后状态,还会降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可见,农村教师应该重视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履行的任务。
二、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问题和原因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学习,主要表现在学习缺少积极性,未能主动的学习,也没有预习的习惯,很对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等。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意识方面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主动学习的内涵,也没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另外,个别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也没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习惯于别人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仅不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规划,也不能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而实施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在小学课堂中,往往缺乏认知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总而言之,学生在主动学习方面的能力是不足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究其原因,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不仅是独立性较差造成的。家庭教育也占有很大的影響因素。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是不完善的,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几乎没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学习习惯方面,留守儿童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些具体独立性的孩子可以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生活在“放养”的模式下,很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不利于自己的全面成长。
三、留守儿童学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教师给予关爱
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可以说习惯能够决定着学生的为了,所以,教师要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习惯,学习有关知识。由此可见,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快乐。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能迎难而上,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答案,最终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学的前提。很多教师喜欢听话的学生或者是学习好学生,而对于一些“问题儿童”往往存在反感心理。可见,小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用心去温暖“问题”儿童,让学生树立信心,具有学习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挥引导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帮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并且,尊重学生,与他们保持平等地位,和平共处。
(二)做好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是比较特殊的群体,普遍都缺乏家长的陪伴,父母的关心也不足,他们的自律性比较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正确地引导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在根本思想上,理解父母的难处,看到家长为他们的牺牲,进而让他们学会感恩。一般情况下,在平时生活中,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非常懂事,有些孩子常常需要照顾弟弟、妹妹等,甚至会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等,还会做家务等,他们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在思想方面也比较早熟。对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这种优良品质,并且,在日常学习中得到全面贯彻,帮助留守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享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从而有助于自主学习情境的建设,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发自内心喜欢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建立留守档案
在农村的学校中,应该积极改善外在的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管理水平,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相应的档案。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的了解,并且,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建立一份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成长情况。利于这些档案,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家校联合
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所有,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合,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探索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下转95页)
(上接56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农村的小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由“教”逐渐转变成“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受益终身。为了使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仅靠教师的能力,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各司其职,特别是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定要履行有关的监护责任,小学教师应该多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苏瑶.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89-90.
[2}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