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从大势看,中国经济回暖有利于全球经济持续发展。未来5年,中国应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实现再平衡。
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那里很多人还不起债,失去了他们的房子,这说明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很多公司的财政能力。之后又发生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债务重重,无法实现经济全面复苏,全球经济随之陷于严重的不平衡态势。
如果再按照过去的经济方式发展,那只能是一个死胡同。
全球经济再平衡面临道路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发展说明,政治、经济和技术在齐头并进,技术将带来新的政治形势,也会带来新的稳定,当然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更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解决全球经济的不平衡,首先要解决货币问题。
目前,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因为美元的地位可使美国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为美国经济注资,这就关系到规则制定的问题,包括金融规则。
比如,正在制定中的新《巴塞尔协议Ⅲ》,主要由3家美国公司为全球制定新的金融规则,由他们来确定谁能获得流动性,谁不能获得流动性,这等于由欠债的人告诉债主应该如何利用资金,显然存在不合理性。还有一些经济体没有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并出现了一些泡沫。这些问题都存在道德、责任等因素,必须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需要一个更好的政治制衡,来实现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未来5年将具有决定意义,需要在两条道路中作出选择。
第一条是对抗的道路。现在,个别地区存在对抗迹象,比如一些民族主义的崛起,比如美国、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300多项的贸易壁垒。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有领土纠纷,在欧洲则存在更多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国家想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很容易进入对抗轨道,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风险。
第二条是合作的道路。以骑自行车为例,如果不想让自行车倒掉的话,就必须一直骑下去,骑得越快就越稳。在经济领域也是同样道理,为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就必须持续发展。要发展,就要进行创新,就意味着思想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要创新,要有新的思路,要进行新的变革,要发展新的知识,这都需要更为密切的经济合作。
这样看来,选择第二条道路会更有可能在未来5年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发展。过去10年中,许多国家都创造了有利机会实现快速增长,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尤其是中国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以让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全球经济平衡至关重要。
对中国自身而言,也只有“全球化”才能稳定和延伸改革的红利。而短期的经济收缩,恰恰会带来世界范围的“中国输出型经济”的腾飞。
中国引领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要实现更进一步合作,需要西方国家给新兴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更多的空间和更高的位置,需要在贸易、投资、交易方面有更加平衡的国际体系,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应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还要以一种合作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如果都能实现,将给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带来光明。
中国已经出现了积极的迹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银行系统的国际化。
此外,全球区域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强安全合作。各国国防部长等安全方面的官员应该通过定期会面,来共同讨论全球安全问题,世贸组织、全球统计组织等各类全球性组织也应加强合作。
近些年来,中国在东盟、G20集团、金砖国家等区域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参与下,这些区域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层面,都形成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影响的合作联盟。
同时也应看到,过去10年中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区域内的文化融合等问题就是难点,现在欧盟的共同货币并没有使其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经济管理。
另外,在非洲新伙伴计划中,他们制定的一些目标都没有实现。包括亚洲10+3计划、上合组织、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计划,都面临着领土争端、成员国不满情绪等各种问题,需要一些新的推动力来进一步提升区域治理能力,需要实施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区域组织发展,需要落实一些具体项目来增强区域的团结与合作。
建立一些新的机构及加强原有机构的能力很有必要,可进一步实现全球的共同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以英镑、美元、人民币、欧元等货币篮子为基础的全球货币;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以及创新方面的保护;第三,加强全球劳工保护方面的合作。
刚刚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透露出中国正在努力朝金融放开、贸易放开等领域进行更加有益的探索。可以预见,中国引领的区域合作将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世界经济实现平衡发展。(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那里很多人还不起债,失去了他们的房子,这说明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很多公司的财政能力。之后又发生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债务重重,无法实现经济全面复苏,全球经济随之陷于严重的不平衡态势。
如果再按照过去的经济方式发展,那只能是一个死胡同。
全球经济再平衡面临道路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发展说明,政治、经济和技术在齐头并进,技术将带来新的政治形势,也会带来新的稳定,当然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更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解决全球经济的不平衡,首先要解决货币问题。
目前,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因为美元的地位可使美国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为美国经济注资,这就关系到规则制定的问题,包括金融规则。
比如,正在制定中的新《巴塞尔协议Ⅲ》,主要由3家美国公司为全球制定新的金融规则,由他们来确定谁能获得流动性,谁不能获得流动性,这等于由欠债的人告诉债主应该如何利用资金,显然存在不合理性。还有一些经济体没有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并出现了一些泡沫。这些问题都存在道德、责任等因素,必须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需要一个更好的政治制衡,来实现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未来5年将具有决定意义,需要在两条道路中作出选择。
第一条是对抗的道路。现在,个别地区存在对抗迹象,比如一些民族主义的崛起,比如美国、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300多项的贸易壁垒。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有领土纠纷,在欧洲则存在更多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国家想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很容易进入对抗轨道,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风险。
第二条是合作的道路。以骑自行车为例,如果不想让自行车倒掉的话,就必须一直骑下去,骑得越快就越稳。在经济领域也是同样道理,为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就必须持续发展。要发展,就要进行创新,就意味着思想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要创新,要有新的思路,要进行新的变革,要发展新的知识,这都需要更为密切的经济合作。
这样看来,选择第二条道路会更有可能在未来5年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发展。过去10年中,许多国家都创造了有利机会实现快速增长,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尤其是中国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以让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全球经济平衡至关重要。
对中国自身而言,也只有“全球化”才能稳定和延伸改革的红利。而短期的经济收缩,恰恰会带来世界范围的“中国输出型经济”的腾飞。
中国引领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要实现更进一步合作,需要西方国家给新兴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更多的空间和更高的位置,需要在贸易、投资、交易方面有更加平衡的国际体系,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应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还要以一种合作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如果都能实现,将给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带来光明。
中国已经出现了积极的迹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银行系统的国际化。
此外,全球区域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强安全合作。各国国防部长等安全方面的官员应该通过定期会面,来共同讨论全球安全问题,世贸组织、全球统计组织等各类全球性组织也应加强合作。
近些年来,中国在东盟、G20集团、金砖国家等区域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参与下,这些区域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层面,都形成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影响的合作联盟。
同时也应看到,过去10年中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区域内的文化融合等问题就是难点,现在欧盟的共同货币并没有使其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经济管理。
另外,在非洲新伙伴计划中,他们制定的一些目标都没有实现。包括亚洲10+3计划、上合组织、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计划,都面临着领土争端、成员国不满情绪等各种问题,需要一些新的推动力来进一步提升区域治理能力,需要实施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区域组织发展,需要落实一些具体项目来增强区域的团结与合作。
建立一些新的机构及加强原有机构的能力很有必要,可进一步实现全球的共同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以英镑、美元、人民币、欧元等货币篮子为基础的全球货币;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以及创新方面的保护;第三,加强全球劳工保护方面的合作。
刚刚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透露出中国正在努力朝金融放开、贸易放开等领域进行更加有益的探索。可以预见,中国引领的区域合作将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世界经济实现平衡发展。(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