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再平衡中的中国作用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从大势看,中国经济回暖有利于全球经济持续发展。未来5年,中国应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实现再平衡。
  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那里很多人还不起债,失去了他们的房子,这说明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很多公司的财政能力。之后又发生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债务重重,无法实现经济全面复苏,全球经济随之陷于严重的不平衡态势。
  如果再按照过去的经济方式发展,那只能是一个死胡同。
  全球经济再平衡面临道路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发展说明,政治、经济和技术在齐头并进,技术将带来新的政治形势,也会带来新的稳定,当然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更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解决全球经济的不平衡,首先要解决货币问题。
  目前,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因为美元的地位可使美国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为美国经济注资,这就关系到规则制定的问题,包括金融规则。
  比如,正在制定中的新《巴塞尔协议Ⅲ》,主要由3家美国公司为全球制定新的金融规则,由他们来确定谁能获得流动性,谁不能获得流动性,这等于由欠债的人告诉债主应该如何利用资金,显然存在不合理性。还有一些经济体没有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并出现了一些泡沫。这些问题都存在道德、责任等因素,必须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需要一个更好的政治制衡,来实现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未来5年将具有决定意义,需要在两条道路中作出选择。
  第一条是对抗的道路。现在,个别地区存在对抗迹象,比如一些民族主义的崛起,比如美国、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300多项的贸易壁垒。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有领土纠纷,在欧洲则存在更多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国家想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很容易进入对抗轨道,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风险。
  第二条是合作的道路。以骑自行车为例,如果不想让自行车倒掉的话,就必须一直骑下去,骑得越快就越稳。在经济领域也是同样道理,为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就必须持续发展。要发展,就要进行创新,就意味着思想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要创新,要有新的思路,要进行新的变革,要发展新的知识,这都需要更为密切的经济合作。
  这样看来,选择第二条道路会更有可能在未来5年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发展。过去10年中,许多国家都创造了有利机会实现快速增长,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尤其是中国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以让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全球经济平衡至关重要。
  对中国自身而言,也只有“全球化”才能稳定和延伸改革的红利。而短期的经济收缩,恰恰会带来世界范围的“中国输出型经济”的腾飞。
  中国引领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要实现更进一步合作,需要西方国家给新兴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更多的空间和更高的位置,需要在贸易、投资、交易方面有更加平衡的国际体系,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应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还要以一种合作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如果都能实现,将给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带来光明。
  中国已经出现了积极的迹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银行系统的国际化。
  此外,全球区域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强安全合作。各国国防部长等安全方面的官员应该通过定期会面,来共同讨论全球安全问题,世贸组织、全球统计组织等各类全球性组织也应加强合作。
  近些年来,中国在东盟、G20集团、金砖国家等区域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参与下,这些区域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层面,都形成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影响的合作联盟。
  同时也应看到,过去10年中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区域内的文化融合等问题就是难点,现在欧盟的共同货币并没有使其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经济管理。
  另外,在非洲新伙伴计划中,他们制定的一些目标都没有实现。包括亚洲10+3计划、上合组织、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计划,都面临着领土争端、成员国不满情绪等各种问题,需要一些新的推动力来进一步提升区域治理能力,需要实施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区域组织发展,需要落实一些具体项目来增强区域的团结与合作。
  建立一些新的机构及加强原有机构的能力很有必要,可进一步实现全球的共同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以英镑、美元、人民币、欧元等货币篮子为基础的全球货币;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以及创新方面的保护;第三,加强全球劳工保护方面的合作。
  刚刚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透露出中国正在努力朝金融放开、贸易放开等领域进行更加有益的探索。可以预见,中国引领的区域合作将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世界经济实现平衡发展。(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其他文献
经过40小时的舟车劳顿,拖着行李出现在会场的Peter Wells并未显得疲惫不堪,倒是有些惊魂未定。就在几个小时前,这个英国人刚刚体验了一次中国版的“速度与激情”。  Peter Wells是卡迪夫商学院汽车工业研究院教授。为了参加在中国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他从伦敦搭乘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上海,再打车从上海的一个机场赶往另一个机场,搭乘去武汉的航班。凌晨3时的上海,出租车跑到了时速160
期刊
编者按:阅读一人,如读一史,如读一国。要读懂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有必要读懂保罗·沃尔克。他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其半个世纪的公职生涯,为我们了解美国和世界经济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向读者娓娓道来他是如何成功驯服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怪兽而创造“沃尔克奇迹”的。  美国20世纪初伟大的货币学家欧文·费雪曾提出警告:“不能兑换成
期刊
编者按:“以房养老”又称为房屋“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从明年开始,“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即将启动。这种“倒按揭”的“以房养老”模式,在国外曾取得一定成功,在中国能被老百姓和金融机构所接受吗?为何先前多地的试点叫好不叫座?作为公共养老的一种新的补充模式,“以房养老”需要跨越哪些障碍?  “这房子当然得留给孩子们,
期刊
“喂,最新时尚冬装”,当你对着手机向微导购说话,各类冬装立即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众多商品任你挑选,下单更有惊喜多多,还有精彩的“每日一元拍”活动让你怦然心动……  微导购,这种能按照用户的需求推荐商品的新购物模式,带来了全新购物体验。但他究竟是一个噱头还是将引领新一轮电商革命?不少电商并未对此有肯定的回答,而是提前展开渠道的布局。  便捷的微导购  接连几个月来,多家电商开始在微信中推出导购服务,包
期刊
城镇化可以由政策驱动,也可以由市场驱动,而这两种驱动方式,会对地区城镇化发展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新德里为例,它的主要街道都十分宽阔、建筑十分宏伟,这是在权力主导下发展出的城市特征。但这对于商业而言,不一定是多好的选择,因为这种形式的城镇化带来的交易成本太高,不利于市场化发展。  另一类是市场交易催生出的比较符合商业形态的城镇化,就像苏州,哪怕是最大的街道也不一定有多宽,建筑物之间也相对比较紧
期刊
武汉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长江和汉水把这座城市分割成三镇,造就了引人入胜的独特风貌,也随之带来了大难题——交通不便。  长江自古称“天堑”,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水与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相比,恐怕也不逊色,两条大河的阻隔对三镇民众出行曾带来的困难,非外人所能想象。数千年间都靠船,不要说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的凶险,就是有了机器作动力行船的年代,一遇风高浪急雾锁大江的情况,也只能隔江兴叹,徒唤奈何。因此,改
期刊
曾几何时,诺基亚几乎就是手机的代名词,是雄踞全球第一的手机厂商。在手机市场上,诺基亚拥有无可置疑的定价权。每一款新手机都是高价推出市场,随着新品的上市再逐渐降价,而手机种类也覆盖了高中低几乎所有的细分人群。  但在2013年9月3日,诺基亚不得不宣布把手机部门以72亿美元出售给微软,想想不过数年前,诺基亚还是一个市场高达千亿美元的国际巨头。  是什么造成诺基亚的衰败, 是老大心态还是视野狭隘?或许
期刊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依然存在下行风险,一系列新挑战摆在眼前。这很容易让人回想起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以及80年来的历次经济衰退与金融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说,病毒总在变异,它重新出现时,以往的抗生素都失效了。但是,我们回望1929年大萧条的来龙去脉,对眼下迎接新挑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危机的种子在繁荣之中悄然破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代表作《双城
期刊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极大刺激了中西部各省市发力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  继今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贵阳综保区后,武汉近期又计划将正在申报的临港综保区扩容:在原有的阳逻港、沌口出口加工区两个园区的基础上,将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加入,升级为内陆最大的武汉江北综保区。与此同时,合肥也在加速申报综保区,并拟在未来把合肥作为出口加工区和综保区的叠加区域。  新一轮综保区申报热正在中西部诸城拉开
期刊
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革命老区”概念十分抢眼。  扶助革命老区的呼声,自改革开放伊始就没断过。一些老红军、老干部,目睹了革命老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反差,通过各种渠道,发挥影响力,希望能“把水端平”。  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前,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也没有得到特殊照顾。同时,无数来自老区的劳动者正奔赴沿海,加入经济建设大军,也享受了经济腾飞的果实。但仅从地域上对比来看,反差是悬殊的。  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