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竹编的新应用探析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苏轼对竹的评价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代表着文人墨客对竹的热爱,当代文人爱竹、画竹、赞竹,艺人爱竹、编竹、制竹,也说明竹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竹编技艺在中国渊源流传,技艺精湛,而当前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对竹器使用低频,致使流传上千年的竹编技艺慢慢失传。竹文化是重要中式精神组成部分,竹器是生活的物化,精神的载体。传扬是赋予手工艺竹编强大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传”有保留,“扬”有创新,该论文重在讨论传统手工艺竹编的新应用探析。
  关键词:手工艺;竹编;设计;创新
  一、手工艺竹编现状分析
  竹编之乡:中国是一个竹编编织大国,编制地区多集中在中国南方竹木资源丰富的地区,贵州省三穗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均为竹编编制产地,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不少的竹编之乡,以浙江嵊州、四川道明、青神县、渠县为代表;竹编工艺:工业社会物质资源丰富而又冰冷,竹编工艺技术发展停滞,手工艺产品单一,不成规模,;手工艺竹编市场:产品延续着过去的形式而生,生命力不强,急需通过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二、手工艺竹编新应用探析
  1.竹编产品功能创新
  功能属性是产品的最基本属性,是价值的载体,一件有价值的产品,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才能“物尽其用”,无论是精神需求,还是实际应用,唯有被赋予了特定的、为人所需的功能,才可被称之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而现代竹编产品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功能的缺失和种类的匮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竹编产品在功能、种类方面的推陈出新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
  以竹编斗笠为例,曾经的它为我们遮风挡雨,是生活中卫士。其实现在也还是有不少人在使用它,虽然更多的人在下雨天会用雨伞,通过设计,我们其实可以赋予斗笠新生,以灯罩的形式出现。竹灯造型古朴,质地自然有亲和力,无论是家里使用还是公共场所都能够博人眼球,惹人喜爱。
  再以鱼篓为例。我们把鱼篓变成花瓶,可以点缀房间,也可以提升生活品味,自己装点的小景观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趣味与惊喜。
  2.打破常规,“破镜重圆”
  起源于中国的日式竹编在不断的尝试之后开创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糙编法”和“平行编法”。“糙编法”由三世早川尚古斋创造的一张十分前卫的编法,整体造型夸张,富有张力,突显竹子刚柔共济的本色;平行编法”是五世早川尚古斋对“编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去繁就简,结构稳固其所传达的信息是竹依靠自身的弹性与张力等物理特性自然成形;日本的竹编工艺技法着重把握竹材的特质,与之相比,我国的竹编工艺技法更重视对技艺精湛的追求。
  3.编织与重组
  编织方法无外乎就是线条之间的穿插,以往的作品往往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开,而工艺大师苏素任与设计师周玉润共同设计制作的一款竹编沙发(“泡泡沙发”),它以最简洁的竹编小球为基本元素,采用模块化的重复连结的方式构建出沙发的形态结构,充分的利用了竹编小球结构简单、轻盈、中空的特质,使得这款沙发不仅形式简洁,而且易于生产制造,成为一款适于半机械化生产的现代竹编家具。这件作品中,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被充分运用其中,以简洁的竹编单体为元素,通过重复连结来建构新的产品形态,这一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手工制作成本,而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为现代竹编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通过重复运用基本造型元素来构建新的产品造型的方式并不罕见,但首先这一基本造型元素必定是简洁、洗练的,通过这种对基本造型元素大量重复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对于竹编产品而言,可以有效的简化其造型过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因此,这一设计手法尤其适用于竹編产品的工艺革新。
  4.竹编形式的多样化
  竹编的穿插丰富多彩,可以组织成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我们可以借鉴到其他设计上去,让竹的精神存在,例如做一个隔断,我们就可以用编织的技法来设计,通过穿插、尺寸的改变来达到审美需求;同样汽车的轮胎也可以用这种穿插关系来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用竹编来制造机理效果,或者用其他材料来做出竹的编织效果,然后再印到墙上去;上述都指的是竹编技法的不变,只是换做其他材料,并且还可以为其它再设计提供启发。
  三、结论
  笔者尝试运用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探讨竹编产品再设计的方向与方法,从四个方面简析了竹编传扬的方向,主要包括功能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以及竹编元素的转化,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竹编工艺及其产品的设计探索,做出一些可行性分析以及方向上的启发,其次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手工艺,关注竹编,倡导低碳绿色。
  作者简介:
  岳子皓(1994—),男,四川巴中,西南民族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工艺美术设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艺术创想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力求不断推进其进步。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创想;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已经不再限制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转而向精神层次发展,所以工艺美术品也逐渐开始获取人们的关注.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
期刊
摘 要:舞台美术是舞台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各种表演和成熟的艺术形式的技术条件发展越来越好,体现了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在文中,概述了从戏剧的最初诞生到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简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变迁,戏剧的发展,舞台美术设计在戏剧中的位置越来越为重要。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戏剧;创作  引言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
期刊
摘 要: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秦腔的独特艺术特点颇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美的享受。秦腔的题材多样,传统剧目大部分出自民间文人,并随着时间的演变显得“愈久弥香”。而秦腔演奏中节奏的运用是秦腔演奏的核心,也是一名秦腔演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秦腔的艺术表演中,必须重视秦腔的演奏与节奏关系的发展。本文在秦腔演唱概念的基础上,对秦腔演唱中节奏的把握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琵琶在地方戏曲中的发展、演奏技巧入手着重介绍豫剧的伴奏中旋律中含三度、五度的装饰音及大度的上滑音、下滑音的演奏技巧,越剧的左手的吟、揉、打、绞弦的技巧特点。希望对伴奏中琵琶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琵琶 地方戏曲 伴奏  一、地方戏曲中琵琶音乐综述  (一)琵琶发展简介  刘熙在《释名·释乐器》写道:“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
期刊
摘 要:舞蹈艺术是民族地区风俗人情,文化传统的有形表现。更是各民族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艺术繁荣的一种象征。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了新时期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在不忽视各民族固有的文化的同时,对舞蹈文化传承,交流、融合与创造,并发展各民族舞蹈文化是其途径之一。在组织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活动时,要正确把握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真正内涵,结合各民族地区的原生态舞蹈文化资源,通过民间舞蹈艺术活动、传统节
期刊
摘 要:传统的中国艺术以视觉艺术为主线,强调烘托细节美感,制作复杂有层次,重视材料的加工与装饰,而现在的美术动画在该方面出现滞后现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发展水平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术动画选择将制作亮点放在水彩艺术方面。本文为了分析美术动画中水彩艺术的特质、审美特征,分别从水彩艺术机制的建设和培养出发,解析如何在当前局势下扭转水彩艺术的地位。  关键词:水彩艺术;魅力;美术动画;内在机制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我国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育。根据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这些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1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充足的教
期刊
摘 要:江苏戏曲的发源地是江苏扬州,故简称为“扬剧”,其是当地一个非常独特的剧种。从服饰上来说,传统戏曲在服饰设计方面也是非常独特,且拥有完美的魅力,其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站在广义的文化层面进行分析,也延续了长期不变的素质,其属于戏曲艺术内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戏曲服装是传统戏曲标志性因素,其颜色、图案、工艺都有自身的就讲究和规范,可以说戏曲服饰自身也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扬州戏曲;戏剧服饰设
期刊
摘 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元素则是其形式上和精神上的综合体现。在动画中中国元素被广泛使用,并发挥了其独特的魅力,使观众能够更加强烈的感受到动画的视听效果和文化体验。  关键词:中国元素;动画;独特性  绪论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动画相对于世界水平来说发展较慢,继《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之后,中国极少出现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经典动画。中国的民族类的动画在国际动画中风靡一时
期刊
摘 要:清朝时期,诸多书家开始摒弃统治中国书法一千多年的帖学思想,转而奔向具有拙朴之美的碑书刻石,随着碑学思想萌生和发展,中国书法界兴起了尊碑学碑之风。  关键词:清朝;碑学;金石学家;逆反心理  一、碑学思想的发端  早在清朝初期,金石碑学在此之际已初露端倪。一方面,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汉族知识分子,在武装反清复明失败的大势下,潜心学术,继以维护汉文化的传统地位;另一方面,康、雍、乾等都实行禁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