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双喆热爱绘画,她的作品曾在日本入选画展;她热爱思维的碰撞,在维多利亚大学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旁听让她意外捕捉到了许多灵感;她热爱游历,在皇后镇挑战极限运动和在海曼岛与原始生态亲密接触的经历更让她对梦想充满敬畏。因此,林双喆决定在毕设作品中融合她绘画、旁听和游历经历,亲手打造出一座她心中的生态度假岛。
对是任何其他的商业化海岛没有的,真是太舍不得离开。”
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林双.准备将当初海曼岛带给她的灵感化作现实:“我想做一个像海曼岛这样的生态度假岛,我理想中的度假岛不仅仅是风光秀美,更要做到环境与文明的和谐统一。 ”在毕业设计中,林双.最终选择了海南省三亚市的蜈支洲岛作为设计的目标海岛,通过对整体色彩、功能、景观结构、交通流线等诸多方面的分析调研,她最终完成了对海岛度假区整体的各级道路、公共社区绿地、生态景观、绿色基础设施、建筑物材料等方面的景观设计。
好设计要突破常规
在漫步海曼岛的那个假期,林双.也在澳洲学习,她会去维多利亚大学和墨尔本皇家艺术学院旁听一些建筑设计的相关课程。虽然学了将近20年的绘画,自己的专业又是艺术设计,林双.却难掩对建筑学的一腔热情。对于这三个不一样的领域,她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绘画、设计、建筑,这三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是交融的,我一直都在寻找这三者交融时最平衡的点。”
在墨尔本皇家艺术学院的一节建筑设计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在闹市之中设计出一个小广场,设计要求是除了实现基本的生活需求外,还要尽可能地追求美。林双.当时坐在课堂上听到这个要求时着实有些吃惊:“这个设计要求也太奇怪了!
澳洲地这么大,居然还要在夹缝中建一个小广场,建广场也不只是简简单单划出一片空地,还要满足吃喝玩乐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在这么挤的闹市里怎么追求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林双.还历历在目,“虽然不知道这位外国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当时真的是毫无头绪,只能硬着头皮上。空间不足自然要省着用,我把那一小块区域分割为9份,我把两份分给了餐馆,两份作为便利店,还有大约一份半作为卫生间,半份是报刊亭,另外三份我规划建个喷泉或者小花园,但是整个空间不管怎么排布都显得非常拥挤,毫无美感。”后来大家在课上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听了林双.的讲解后,开玩笑地评价说:“你这个小广场比闹市还要拥挤!”
而在同学们的作品中,有两件设计吸引了林双.的注意。一件作品是完全用废弃的石头堆积建筑物的广场。“设计者把各种大小,各种形状的石头,堆成有创意的造型,然后分别作为餐馆,便利店等等,将这些基础设施有机地堆积在一起后就不用花费空间再去建造那些所谓‘美’的东西了,因为这些石头的造型就很美,而且很自然很环保,这个想法很独特。”另一个作品是将便利店,卫生间,餐馆等设施建全都在一座楼上,然后留出一大片空地,做设计同学还特别介绍说,他认为的美就是自由。这些设计都带给了林双.别样的触动:“其实做设计并没有所谓的标准,我做的分区设计是最理性最固有的方式,后来老师的总结点醒了我,他说设计是一门美的艺术,我们要从那些条条框框里挑出来,要做一些能够突破常规的设计,不按照原有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可能很冒险,但那些奇妙的新颖的展示告诉我,这个冒险很值得。”
也因此,在毕设作品中,林双.也充分考虑了“突破常规”这四个字,她在对生态度假岛某一处的景观设计中提出用现如今一种新兴的塑木复合材料去代替原有的人们经常使用的木材,“这种复合材料是用木纤维或植物纤维填充在塑料之中的,既可以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又可以防水防潮,无污染无公害,还可以循环使用。在度假海岛使用这样的材料,就好像是赋予了木材或者塑料第二次生命。”
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
在维多利亚大学旁听景观设计课程时,林双.对马修教授在课上提到的“让雨水流过城市”这一理论产生了极大兴趣。马修教授在课上以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为例,说这两个城市终年雨水充沛,让城市设计师们最费脑筋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才能使城市的排水功能加强,才能使波特兰和西雅图即使是在雨季也不会有大量路面积水,可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让这些雨水统统被排入下水道未免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时马修教授提到了“让雨水流过城市”这一生态理念,而这一理念的实现就要依靠“雨水花园”这个可以实现雨洪控制和加强雨水利用的新设计了。
“简单来说,雨水花园就是地表面的一些凹槽,有的自然形成,也可以是人工挖掘,当雨水充沛时这些地面凹槽可以汇聚地面的雨水,然后再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这些净化过的雨水可以渗入土壤被吸收利用,也可以作为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总之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设施。”课上,马修教授还介绍了“让雨水流过城市”在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应用实例。波茨坦广场占总面积 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可收纳雨水约
1.5万立方米。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以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马修教授这个雨水利用和净化的设计思路,正好与林双.要建造一个生态小岛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她决定把类似的设计体现在自己的毕设中。
林双.毕业设计的对象是立足于海南省的生态度假小岛。“我回国后查了很多资料,这才知道类似这样的设计思路在中国早有构想,它被叫做‘海绵城市’,而且近年来我们国家海绵城市的设计发展已经非常迅速,加上海南雨季雨水丰沛,我将海绵城市作为一个设计理念应用是非常有可行性的。”在后来的设计中,林双.为生态度假小岛构建了海绵式生态,在地表面建造下凹式绿地,在绿地两侧建造渗滤带,在建筑物屋顶建造雨水收集系统……林双.指着模型向我们讲解:“在花园两端的台地部分,当降雨量小于雨土壤饱和量时,我们希望雨水能够尽可能多的下渗回补地下水,当降雨量过大形成地表径流时,两侧雨水汇入中间的滞留区缓缓下渗,多余部分则通过溢流口进入到地下贮水池以备回用。”
绘画功底助设计
除了想要打造心中的生态海岛,林双.还希望这个海岛是纯度假性质的。“我去过国内的一些海滨城市,像青岛和三亚,但这些城市里游客、居民,还有工作人员都是混在一起的,人很多,也很嘈杂,我心中的度假海岛是安静不被打扰的,游客们可以躺在海滩上静静地沐浴阳光,困了可以睡上一觉,游泳的人不会很多,起码彼此不会碰到。”可介于国内现实的海边环境,林双.只能退一步考虑:“人很多,完全不被打扰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推出一些 VIP服务,保证一部分人尽量不被打扰。”在植被的种植设计中,林双.也采取了分区设计的原则,在 VIP区和普通区内分别种植不同的植物,植物种植的疏密程度也不尽相同,“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质感,就算是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疏密程度也让人的感受不同。”
在毕业作品中,林双.将近20年的绘画功力虽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学绘画带给她的对空间和对色彩的敏感和把握却无时无刻不在操控着她的作品。“我对VIP专区的定位是针对性的私密空间,在这处私密空间中,我希望可以让游客独享精致的自然景观,在这一个区域内,我重点考虑选择的植物主要是阴度大,质感细致的乔灌木,再选择一些当地特色的果树,最好果实有鲜艳的色彩,最后的种植以乔灌木为主,当地果树兼种,烘托一种闲情雅致的气氛。”当问到乔灌木和果树具体应该怎样穿插种植才最宜人时,林双.想了一会儿,笑着回答说:“乔灌木种4棵,果树种1棵吧,具体还要看乔灌木和果树的高度围度等情况,如果让我在纸上画,我觉得这样的比例最合适。”而对于普通观景区,林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升整个海岛的观景品味。“就像绘画一样,疏密搭配可以起到视觉空间上的隔离作用,与平面绘画是类似的,三维立体的植物的疏密搭配也同样可以起到视觉空间的隔离作用,并且疏密搭配的这种柔性会形成公共和私密空间的格局,在这个区域内可以选择种植一些树形高大的热带乔木,最好是对称种植,这样会起到视线引导和烘托氛围的双重作用。”
对是任何其他的商业化海岛没有的,真是太舍不得离开。”
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林双.准备将当初海曼岛带给她的灵感化作现实:“我想做一个像海曼岛这样的生态度假岛,我理想中的度假岛不仅仅是风光秀美,更要做到环境与文明的和谐统一。 ”在毕业设计中,林双.最终选择了海南省三亚市的蜈支洲岛作为设计的目标海岛,通过对整体色彩、功能、景观结构、交通流线等诸多方面的分析调研,她最终完成了对海岛度假区整体的各级道路、公共社区绿地、生态景观、绿色基础设施、建筑物材料等方面的景观设计。
好设计要突破常规
在漫步海曼岛的那个假期,林双.也在澳洲学习,她会去维多利亚大学和墨尔本皇家艺术学院旁听一些建筑设计的相关课程。虽然学了将近20年的绘画,自己的专业又是艺术设计,林双.却难掩对建筑学的一腔热情。对于这三个不一样的领域,她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绘画、设计、建筑,这三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是交融的,我一直都在寻找这三者交融时最平衡的点。”
在墨尔本皇家艺术学院的一节建筑设计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在闹市之中设计出一个小广场,设计要求是除了实现基本的生活需求外,还要尽可能地追求美。林双.当时坐在课堂上听到这个要求时着实有些吃惊:“这个设计要求也太奇怪了!
澳洲地这么大,居然还要在夹缝中建一个小广场,建广场也不只是简简单单划出一片空地,还要满足吃喝玩乐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在这么挤的闹市里怎么追求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林双.还历历在目,“虽然不知道这位外国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当时真的是毫无头绪,只能硬着头皮上。空间不足自然要省着用,我把那一小块区域分割为9份,我把两份分给了餐馆,两份作为便利店,还有大约一份半作为卫生间,半份是报刊亭,另外三份我规划建个喷泉或者小花园,但是整个空间不管怎么排布都显得非常拥挤,毫无美感。”后来大家在课上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听了林双.的讲解后,开玩笑地评价说:“你这个小广场比闹市还要拥挤!”
而在同学们的作品中,有两件设计吸引了林双.的注意。一件作品是完全用废弃的石头堆积建筑物的广场。“设计者把各种大小,各种形状的石头,堆成有创意的造型,然后分别作为餐馆,便利店等等,将这些基础设施有机地堆积在一起后就不用花费空间再去建造那些所谓‘美’的东西了,因为这些石头的造型就很美,而且很自然很环保,这个想法很独特。”另一个作品是将便利店,卫生间,餐馆等设施建全都在一座楼上,然后留出一大片空地,做设计同学还特别介绍说,他认为的美就是自由。这些设计都带给了林双.别样的触动:“其实做设计并没有所谓的标准,我做的分区设计是最理性最固有的方式,后来老师的总结点醒了我,他说设计是一门美的艺术,我们要从那些条条框框里挑出来,要做一些能够突破常规的设计,不按照原有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可能很冒险,但那些奇妙的新颖的展示告诉我,这个冒险很值得。”
也因此,在毕设作品中,林双.也充分考虑了“突破常规”这四个字,她在对生态度假岛某一处的景观设计中提出用现如今一种新兴的塑木复合材料去代替原有的人们经常使用的木材,“这种复合材料是用木纤维或植物纤维填充在塑料之中的,既可以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又可以防水防潮,无污染无公害,还可以循环使用。在度假海岛使用这样的材料,就好像是赋予了木材或者塑料第二次生命。”
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
在维多利亚大学旁听景观设计课程时,林双.对马修教授在课上提到的“让雨水流过城市”这一理论产生了极大兴趣。马修教授在课上以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为例,说这两个城市终年雨水充沛,让城市设计师们最费脑筋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才能使城市的排水功能加强,才能使波特兰和西雅图即使是在雨季也不会有大量路面积水,可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让这些雨水统统被排入下水道未免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时马修教授提到了“让雨水流过城市”这一生态理念,而这一理念的实现就要依靠“雨水花园”这个可以实现雨洪控制和加强雨水利用的新设计了。
“简单来说,雨水花园就是地表面的一些凹槽,有的自然形成,也可以是人工挖掘,当雨水充沛时这些地面凹槽可以汇聚地面的雨水,然后再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这些净化过的雨水可以渗入土壤被吸收利用,也可以作为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总之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设施。”课上,马修教授还介绍了“让雨水流过城市”在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应用实例。波茨坦广场占总面积 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可收纳雨水约
1.5万立方米。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以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马修教授这个雨水利用和净化的设计思路,正好与林双.要建造一个生态小岛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她决定把类似的设计体现在自己的毕设中。
林双.毕业设计的对象是立足于海南省的生态度假小岛。“我回国后查了很多资料,这才知道类似这样的设计思路在中国早有构想,它被叫做‘海绵城市’,而且近年来我们国家海绵城市的设计发展已经非常迅速,加上海南雨季雨水丰沛,我将海绵城市作为一个设计理念应用是非常有可行性的。”在后来的设计中,林双.为生态度假小岛构建了海绵式生态,在地表面建造下凹式绿地,在绿地两侧建造渗滤带,在建筑物屋顶建造雨水收集系统……林双.指着模型向我们讲解:“在花园两端的台地部分,当降雨量小于雨土壤饱和量时,我们希望雨水能够尽可能多的下渗回补地下水,当降雨量过大形成地表径流时,两侧雨水汇入中间的滞留区缓缓下渗,多余部分则通过溢流口进入到地下贮水池以备回用。”
绘画功底助设计
除了想要打造心中的生态海岛,林双.还希望这个海岛是纯度假性质的。“我去过国内的一些海滨城市,像青岛和三亚,但这些城市里游客、居民,还有工作人员都是混在一起的,人很多,也很嘈杂,我心中的度假海岛是安静不被打扰的,游客们可以躺在海滩上静静地沐浴阳光,困了可以睡上一觉,游泳的人不会很多,起码彼此不会碰到。”可介于国内现实的海边环境,林双.只能退一步考虑:“人很多,完全不被打扰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推出一些 VIP服务,保证一部分人尽量不被打扰。”在植被的种植设计中,林双.也采取了分区设计的原则,在 VIP区和普通区内分别种植不同的植物,植物种植的疏密程度也不尽相同,“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质感,就算是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疏密程度也让人的感受不同。”
在毕业作品中,林双.将近20年的绘画功力虽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学绘画带给她的对空间和对色彩的敏感和把握却无时无刻不在操控着她的作品。“我对VIP专区的定位是针对性的私密空间,在这处私密空间中,我希望可以让游客独享精致的自然景观,在这一个区域内,我重点考虑选择的植物主要是阴度大,质感细致的乔灌木,再选择一些当地特色的果树,最好果实有鲜艳的色彩,最后的种植以乔灌木为主,当地果树兼种,烘托一种闲情雅致的气氛。”当问到乔灌木和果树具体应该怎样穿插种植才最宜人时,林双.想了一会儿,笑着回答说:“乔灌木种4棵,果树种1棵吧,具体还要看乔灌木和果树的高度围度等情况,如果让我在纸上画,我觉得这样的比例最合适。”而对于普通观景区,林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升整个海岛的观景品味。“就像绘画一样,疏密搭配可以起到视觉空间上的隔离作用,与平面绘画是类似的,三维立体的植物的疏密搭配也同样可以起到视觉空间的隔离作用,并且疏密搭配的这种柔性会形成公共和私密空间的格局,在这个区域内可以选择种植一些树形高大的热带乔木,最好是对称种植,这样会起到视线引导和烘托氛围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