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课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也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习题的选择、教学方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措施来帮助学生疏导知识结构、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7-01
新课程的实施给中学教学改革吹来了阵阵清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各种化学教学模式纷至沓来,而习题课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也是落实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习题课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使他们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重视新课程下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
1 习题的选择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习题课要避免大量习题的堆砌,选的化学习题不仅要能巩固、检测双基,培养解题能力,而且习题选择要有层次性,要体现人文关怀,让后进生吃的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着眼于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习题的题型要主客观题型兼顾。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要对已有习题题型进行改造,重视习题题型的创新,尤其要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充分合作、质疑。例如,根据学生犯错的不同类型,多媒体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一起讨论每位同学的错误点,培养学生用化学语言、化学符号给予规范分析、推理、运算、准确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3)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教师在设计习题时,不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次”作业。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化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为学困生;B层次的学生为中等生;C层次的学生为优等生。其次,对习题进行分层。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将习题分为A、B、C三个部分,A部分为基本知识型,B部分为综合训练型,C部分是能力拓展型。A部分作业满足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训练,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B部分作业满足中等生,侧重综合运用;C部分作业满足优等生,培养其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发展智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B层次的学生必做A部分和B部分作业,选作C部分作业。C层次的学生必做C部分作业,可以选做其他部分作业。如学生学习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后,我是这样设计课堂习题的:
(1)下列可有金属和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
A.CuSO4 B.Ag2SO4
C.Fe2(SO4)3 D.MgSO4
(2)下列在盐溶液里的置换反应能发生的是( )。
A.Mg+CuSO4 B.Fe+AgCl
C.Cu+FeCl2 D.Cu+Hg(NO3)2
(3)在CuCl2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滤出的固体中含有。
(4)在CuCl2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滤出的固体中含有。
(5)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的假设: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我的方案: 。
习题中的第1、2两道题,主要考查学生会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这是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第3、4题是简单的综合运用,要求A层次的同学选做,B层次的同学必做。第5题属于提高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探究能力。这道题属于C层次学生的作业范围,B层次的学生选做。这样,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享有成就感。
2 习题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化学习题更能体现出化学这门学科“千变万化”的特征,只要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稍作改变,便可得到一个“题簇”。题目变了,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簇”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傻眼了,怎么这个分数!显然,试题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解法,结果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同时也能够由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例如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种装置称为多功能瓶。介绍其功能时,就不能就题目论题,而应该完成对应的习题后请同学们总结出常见的用途。①用于洗气装置、验气、尾气吸收装置。②用于防止倒吸。③用于量气、排水法、排空气法收集气体。④用作气体发生装置。
(2)教學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中化学考点众多,题目也千变万化,一份习题不可解把所有知识点都罗列进来。讲题时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而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到若干其他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解题方法。
总之,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必须做到由题海战术向习题精选转变,由“就题论题”向“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挥转变,才能发挥习题课的功效,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7-01
新课程的实施给中学教学改革吹来了阵阵清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各种化学教学模式纷至沓来,而习题课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也是落实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习题课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使他们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重视新课程下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
1 习题的选择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习题课要避免大量习题的堆砌,选的化学习题不仅要能巩固、检测双基,培养解题能力,而且习题选择要有层次性,要体现人文关怀,让后进生吃的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着眼于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习题的题型要主客观题型兼顾。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要对已有习题题型进行改造,重视习题题型的创新,尤其要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充分合作、质疑。例如,根据学生犯错的不同类型,多媒体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一起讨论每位同学的错误点,培养学生用化学语言、化学符号给予规范分析、推理、运算、准确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3)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教师在设计习题时,不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次”作业。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化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为学困生;B层次的学生为中等生;C层次的学生为优等生。其次,对习题进行分层。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将习题分为A、B、C三个部分,A部分为基本知识型,B部分为综合训练型,C部分是能力拓展型。A部分作业满足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训练,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B部分作业满足中等生,侧重综合运用;C部分作业满足优等生,培养其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发展智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B层次的学生必做A部分和B部分作业,选作C部分作业。C层次的学生必做C部分作业,可以选做其他部分作业。如学生学习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后,我是这样设计课堂习题的:
(1)下列可有金属和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
A.CuSO4 B.Ag2SO4
C.Fe2(SO4)3 D.MgSO4
(2)下列在盐溶液里的置换反应能发生的是( )。
A.Mg+CuSO4 B.Fe+AgCl
C.Cu+FeCl2 D.Cu+Hg(NO3)2
(3)在CuCl2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滤出的固体中含有。
(4)在CuCl2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滤出的固体中含有。
(5)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的假设: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我的方案: 。
习题中的第1、2两道题,主要考查学生会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这是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第3、4题是简单的综合运用,要求A层次的同学选做,B层次的同学必做。第5题属于提高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探究能力。这道题属于C层次学生的作业范围,B层次的学生选做。这样,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享有成就感。
2 习题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化学习题更能体现出化学这门学科“千变万化”的特征,只要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稍作改变,便可得到一个“题簇”。题目变了,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簇”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傻眼了,怎么这个分数!显然,试题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解法,结果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同时也能够由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例如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种装置称为多功能瓶。介绍其功能时,就不能就题目论题,而应该完成对应的习题后请同学们总结出常见的用途。①用于洗气装置、验气、尾气吸收装置。②用于防止倒吸。③用于量气、排水法、排空气法收集气体。④用作气体发生装置。
(2)教學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中化学考点众多,题目也千变万化,一份习题不可解把所有知识点都罗列进来。讲题时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而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到若干其他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解题方法。
总之,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必须做到由题海战术向习题精选转变,由“就题论题”向“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挥转变,才能发挥习题课的功效,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