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和每股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比较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iw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2009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其他综合收益相关规定,文章以2010—2014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探究与每股收益相比,每股综合收益是否更能影响股票价格,对投资者决策是否更具参考价值。研究结果与预期相反,每股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基于上述结果,文章尝试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每股收益; 每股综合收益; 股票价格; 价值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14-04
  2009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要求上市公司在利润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及“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并详细披露其具体内容[ 1 ]。会计准则提出的综合收益报告方式可以规范企业业绩报告体系,减少上市公司利用“利得交易”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从而抑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会计盈余在会计信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包含的信息含量通常要高于其他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票价格。由此可见,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相关性。
  会计计量一直是财务会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01年证券市场的“监管风暴”之后,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规范证券市场的制度,但由于会计计量本身的缺陷,即使上市公司提供了真实可靠且公允的会计信息,有时也难以为投资者决策所利用[ 2 ]。除此之外,资本市场存在有效市场假说难以解释的现象,逐渐使人们对这个假说产生了怀疑。据此,人们开始研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也逐渐形成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计量观。
  一、传统会计收益、综合收益和股票价格的关系
  (一)传统会计收益
  传统会计收益衡量的是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已耗费的历史成本差额,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成果,例如,营业利润、净利润等。
  传统会计收益反映了企业投入和产出的配比情况,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不考虑资产、负债市价的变化;第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第三,以历史成本为基础,遵循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稳健性原则;第四,依赖于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合理配比。
  (二)综合收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将综合收益定义为:“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3 ]。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相加后的合计金额。”
  综合收益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突破了收益表的局限。它很好地结合了“当期经营利润观”和“满计当期损益观”[ 4 ]。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综合收益”的概念,就是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的决策信息,以使投资者可以更好地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
  (三)综合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的区别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综合收益比会计收益包含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它打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局限,能够同时囊括会计收益中已实现收益以及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地位。综合收益相比于传统会计收益,具有以下优点:
  1.综合收益突破了收入费用观,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基础,突出收入和费用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的收益是上述两者相配比的结果,还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在收益核算时的重要影响,如只能确认已经实现的收入和费用。而资产负债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突出资产和负债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的收益是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相比较的结果。综合收益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它确认的不仅包括企业已实现的经营收益,还包括企业未实现的资产收益,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情况。
  2.综合收益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在进行初始计量时,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没有差别的。但在后续计量过程中,由于现行价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差异就会表现出来。净利润是以历史成本原则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无法反映这些差异,不能迅速地预测企业潜在的风险及不确定性。综合收益包含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这部分差异,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3.综合收益不仅顾及决策有用观还兼顾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并认为会计是为了向企业各利害关系人进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随着会计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会计界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导致很多没有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但传统会计收益只确认已实现的收益,并没有把这部分利得和损失包含在内,虽然体现了受托责任观,但没有体现决策有用观。综合收益比传统会计收益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列示,使收益表不仅提供了净利润信息,满足所有者的受托责任需求,还可以让所有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注意到企业未来的潜在风险,满足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需求。
  4.每股收益、每股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按照上述综合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对比分析可知,综合收益的提出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净利润、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体现的是收益费用观。在传统的收入费用观中,会计的核算计量要遵循固有的规则,仅能得到基于历史信息算出的企业账面的业绩,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相比之下,资产负债观则更加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尽可能降低了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在资产负债观及决策有用观下的综合收益,相比于其他会计盈余具有更多优点。   二、实证研究模型的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本文以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会计数据源自2010年度至2014年度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度报告以及Wind数据库,并对数据作了相关调整。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价格模型来分析每股收益、每股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所以选取股票价格(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作为被解释变量,原因是考虑到财务报告的时滞性,且上市公司被要求在4月30日前披露年度报告。如果4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没有发生交易,则依次向前推。
  2.解释变量
  本文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选取的解释变量是每股收益(NI/S)和每股综合收益(CNI/S)。
  3.控制变量
  在研究价值相关性时,为了排除其他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使回归结果更具说服力,选取了每股净资产(BVE)、公司规模(SIZE)、流通股比例(TSP)作为控制变量,力求更好地研究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
  4.模型建立
  在衡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时所采取的模型是价格模型,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股票价格,它体现了净资产、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范围包括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基于此,以O-F价格模型为基础,构造了符合研究目的的两个不同价格模型: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在利用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前,需要检测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下面就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来观察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度,表1表示模型1变量间的相关性,表2表示模型2变量间的相关性。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最大的相关系数是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0.791,其次是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综合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0.772,这两个相关系数小于0.8,其他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大,本文由此认定模型1和模型2中所用到的变量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不用对某些变量进行剔除。
  (二)回归分析
  1.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对模型1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房地产企业的多元回归结果和分析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可知,模型1的拟合优度为0.462,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还是很好的。由表4可知,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公司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对股价的显著性都小于0.05,说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公司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分别对股价影响显著。
  2.每股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对模型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房地产企业的多元回归结果和分析如表5和表6所示。
  由表5可知,模型2的拟合优度为0.431,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由表6可知,每股综合收益、每股净资产、公司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对股价的显著性都小于0.05,说明每股综合收益、每股净资产、公司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分别对股价影响显著。但与模型1相比,模型2的R2比模型1的R2要小,这说明每股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
  通过以上两个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每股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这与本文当初的预期相反。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第一,综合收益从2009年开始披露,至今才8个年头,我国上市公司及信息使用者对综合收益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投资者在企业业绩评价中仍然选择净利润作为主要指标。第二,我国综合收益的列报形式简单,还没有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
  四、建议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比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漏洞,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并且大多数投资者对综合收益的概念也不甚了解,致使综合收益报告在我国重视度不足。因此,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一)加大对综合收益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其计量和披露的培训和指导
  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传统净利润指标一直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综合收益的系数很小,其披露并没有明显提高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信息使用者对综合收益不了解或者不关注,其他综合收益的信息也很少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出现,即使出现也仅使用综合收益信息做一些计量分析的辅助工作,没有发挥它的实质作用,因此,要加强对综合收益披露的宣传力度[ 5 ]。
  (二)不定期检查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的列报情况
  对于不按照要求列报的企业给予一定惩罚,对于积极列示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会提高上市公司高管对其他综合收益及综合收益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6 ]。假以时日,上市公司对于两者的列报就会日趋规范化,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三)细化其他综合收益的列示,区分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和损失
  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使用者对传统收益比较熟悉,对综合收益不太关注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综合收益报告模式不完善,传统收益在利润表中占据很大的位置。因此,建议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可以将其他综合收益的各项明细内容在利润表中列示,这样可以让信息使用者更加关注到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内容,对其进行投资决策有帮助。把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和损失分开列示,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一目了然。
  (四)改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考核和评价系统
  不论是在企业申请上市还是在后续的交易过程中,监管部门都有相对完备的考评标准来考察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所以建议在此考评体系中加入综合收益这一重要指标[ 7 ]。除此之外,信息使用者在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大多以净利润为基础,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建议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尝试用综合收益代替净利润,借此强化对综合收益的理解和认识。
  (五)投资者要重视树立综合收益的观念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从企业的综合收益以及其他综合收益方面入手,敢于创新投资理念,细化投资标准,这样才能在新的资本市场上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葛海霞.其他综合收益与公司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报数据检验[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13.
  [2] 刘雪倩.我国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每股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3] 彭胜志.从“综合收益”谈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J].会计之友,2015(12):26-28.
  [4] 蒋珩.稳健性视角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2(12):175-178.
  [5] 邵金霞.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3.
  [6] 杜兴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基于会计准则视角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8(10):106-111.
  [7] 薛超,武彰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176-177.
其他文献
可信的不可能之事比不可信的可能之事更为可取。  ——亚里士多德《诗学》  在虚构小说几乎成为文学代名词的今天,谈论文学虚构意义自不待言。将文学虚构作为视点,让我们得以同时管窥当代文学内部与外部危机的症候。作家余华接受采访时坦言,“发生在身边和新闻中的事情不需要收集就会跑到跟前,而这些现实比小说更荒诞。”在一个文学边缘化的时代,叙事小说不再是社会与文化评论的工具,自媒体与新闻媒体每天都在生产各种更加
汤养宗,1959年白露出生,福建霞浦人。曾服役于舰艇水兵部队,从事过剧团编剧、电视台记者等职业。写有长诗《一场对称的雪》《危险的家》《九绝或者哀歌》《寄往天堂的11封家书》《举人》等。出版诗集《水上吉普赛》《黑得无比的白》《尤物》《寄往天堂的11封家书》《去人间》五种。曾获得人民文学奖、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诗刊年度诗歌奖、储吉旺文学奖、滇池文学奖。部分诗作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表。  祷 告 书  
【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遵循度量化方法,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A H股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与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A H股公司与A股公司会计准则执行水平总体逐渐提高,但也存在某些共性问题和部分差异的结论,通过分析差异的成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 A H股; A股; 遵循度; 公允价值; 职业判断  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布至今,实施范
【摘 要】 文章利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实证结果验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控制权竞争与企业的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但不显著;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对公司的绩效没发挥应有的作用;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中小企业板    随着2004
【摘 要】 文章研究了公司诉讼对审计师变更和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后,公司诉讼分别与审计师变更和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审计市场存在普遍的低价揽客行为,但是针对被诉公司,即使更换审计师后,其审计费用也显著增加。这表明审计师会利用公司诉讼的信息,修正审计风险判断。  【关键词】 公司诉讼; 审计师变更; 审计费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印度文化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印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以一种“友善方式”追讨回“光之山”钻石。印度副检察长兰吉特·库马尔表示,这颗巨钻并非被英国“盗走”,而是19世纪锡克王国的国王兰吉特“自愿”把钻石送给英国,以报答英国在锡克战争中帮助他。    印度文化部说,总理纳伦德拉·莫迪2014年执政以来,已经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要回三件历史文物,此次印度政府依旧希望讨回这件“与印度历史紧密相连的艺术珍
【摘 要】 事业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筹划目前研究比较少。文章以云南省某事业单位为例,列举了在工资、薪金和全年一次性奖金薪酬纳税筹划上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在纳税筹划的薄弱环节提供一些帮助。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单位应采取科学的筹划方法,对职工的薪酬作出合理安排。这样可以有效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增加职工的实际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发挥薪酬激励作用,间接地减少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的
【摘 要】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快速发展也导致钢铁行业近年来出现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我国宏观政策进行调控。税收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一种,能够对引导并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钢铁行业的税收负担问题,对于政府制定
【摘 要】 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决定精神,文章就新三板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并就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出进行顶层设计的建议。认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旨在为非上市的高成长性、高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与高效便捷的股权交易平台,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孵化器”,是我国主板、
【摘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决策众多考量因素的首选。中小企业在融资之前需要对选择哪一种融资方式,把握怎样的融资规模以及所选融资方式的融资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作出融资效率最优的融资决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在融资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