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预警延迟时间算法及其对预警盲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sj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预警系统的预警步骤来探讨影响获得预警时间的因素,并与瑞士地震台网预警延迟各步骤进行对比,得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为7.6s。提出地震波到台站所需时间的算法,较震中假设在台站中间的传统算法更为准确,在此算法下采用双台法和四台法计算接收地震波所需时间,得到中国地震预警延迟时间。讨论双台法和四台法在不同震源深度和台站密度下对预警盲区大小的影响,在台间距小于20km时,2种方法预警盲区差异不大。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在台站到达一定密度时,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缩短比台站加密对预警盲区的缩小更有效。
其他文献
判定震前出现的形变显著异常是否与地震相关,是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及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一些显著形变异常特征,发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异常较少,而外围则较多。针对其中一些距离震中较远的异常,借助前兆异常与地震震中距、震级间物理统计模型,提出了远距离形变异常与地震关联的判别准则,给出了红柳峡跨断层水准短期异常等与汶川地震之间的联系。最后,结合构造特点讨论了远距离前兆存在的意
基于对2020年1月新疆伽师地区3次地震的年、月预测结果,计算震中在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3日时间范围内的潮汐变化,并以引潮力周期为时间背景指示,利用NOAA提供的中国大陆范围夜间射出长波辐射(OLR)遥感辐射数据资料,分析17°N~55°N、72°E~135°E的空间范围内长波辐射连续日增量分布变化。结果显示:在潮汐连续4个低谷—高峰—低谷的周期变化中,地震发生在潮汐的高峰时段,
为克服地震测氡仪野外校准氡气固体源监管严格等工作环境问题,引进东华理工大学新研制的豁免级微型氡室开展地震测氡仪野外校准实验,分析该微型氡室应用于地震测氡仪定期校准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52个固定台站和天山地区新布设的11个流动台为期1年的观测数据,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天山及邻区(41°~48°N,79°~91°E) 10~50s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使用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沉积盖层南深北浅,最厚处可达15km。在天山造山带北部和南部的盆山交界附近,地壳内部存在明
罗丽萍正在做橱窗展示本文主人公罗丽萍  身材娇小,体重不足90斤,走在路上常常被误认为是中学生的罗丽萍,你能相信她是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的老师吗?没错,罗丽萍就是这么优秀,因为诸多不甘心,曾是打工妹的她用执着和汗水实现了最华丽的转身,也谱写了自己的人生传奇。趁年轻放手一搏:不要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  罗丽萍1998年10月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大城镇的一户普通农家,爸爸罗建华是货车司机。从罗丽萍记事起
许平平和胡学平许平平和胡学平的毕业照  从校服到工作服,从大西北到西南边陲,许平平和胡学平这对年轻的硕士夫妻相知相伴14年。自985名校毕业后,两人选择走进四川大凉山,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  202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立50周年。这50年里,“嫦娥”从这里奔月,“北斗”在这里组网,“风云”自这里升空……许平平和胡学平的故事不是传说,“月亮城”记录下一代代航天
李梦鸽和张敏  因为共同的抗疫愿望,来自江苏扬州的援鄂护士张敏,和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援鄂护士李梦鸽,相遇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安置医护人员的酒店。张敏对李梦鸽一见钟情,她不顾4000公里的距离,远赴克拉玛依勇敢追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只因为多看他一眼  2020年1月底,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来自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的女护士张敏一有空就要拿出手机看一下工作群,心里不断地想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核心要义是“人民性”。《讲话》中主要涉及的两个核心问题分别是“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人服务”。从《讲话》是怎样体现人民性的、为什
我在新疆的一个老朋友,已年近九秩。他每天都要给我发不少信息,他不聊天,专门发些热点新闻、历史掌故以及生活常识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其实,对这些“八卦”我是深恶痛绝的,我从不关心也无暇顾及。换作他人,我早就发出“警告”或“怒目相向”了。  但对于这位老先生,我不能,也不忍。老先生现在独居,虽然他有三个儿子,但身体尚健的他不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家务事雇用钟点工打理。他独守空巢,难免心里寂寞。玩手机发信息是
稳定可靠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是台站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基本要求。对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是中国地震局近年来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全国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致力于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系统的优化改造,使其适应和满足现代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重点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自2001年开展实施的相关情况,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测震仪器的防震加固设计、地磁观测室无磁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