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后余生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76680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是一个癌症病人,结肠癌3期B。手术之后,做过半年化疗。写下这些内容,是需要一点儿勇气的。
  前些日子,太太偶遇5年前的一名护士,她说同期病友中只剩下我一人了。这两年,熟人圈子里,只要有亲友得了癌症,都会辗转向我打听治疗细节。
  癌症与其他病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准确分期,给你从容的时间思考死亡。苏珊·桑塔格说,在癌症中,“濒死”要比“死亡”更能体现疾病的本质。
  还记得在治疗的过程中,我的指标忽上忽下。科主任对我说:“你的病是3期B,45%的复发率,什么时候复发,为什么会复发,在什么部位复发,通通是未知的,只能看运气。”
  手术之后,我的化疗计划是8期。第一期的第一天,主治医生说:“化疗药物的剂量标准是美国人制定的,中国人的体质不同,你酌减吧?”我斩钉截铁地说:“不不不,按标准来,我没有问题!”
  结果,问题如期出现。化疗当夜,我坐在马桶上,怀里再抱个桶,边狂泻边狂吐,呕到眼珠都快掉出来了。次日,医生又问:“药量减一点吧?”我雄心不再,想要点头如捣蒜,可惜浑身乏力,点不动头,也捣不了蒜。事后回想,这是一位好医生,他跟病人的沟通方式,平等而且巧妙。
  化疗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我而言,最严重的是对神经末梢的损害。
  先是手指变得像个极佳的导热体,任何金属物体都会迅速带走指尖的热量,只要一两秒,指尖就会感到刺痛。这在乘公交车时尤其让人尴尬,如果没有空座位,又没有塑料吊环,手握在金属扶杆上,于我便是一个小小的刑罚。如果坐在座位上,我这大个子见了妇孺不让座,也很不像话。
  现代医学让化疗成了对付癌症的撒手锏。1956年,有一位叫李敏求的医生,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一个垂危女患者进行了4轮化疗,救了她一命。按照当时的标准,已算治愈,但李医生执着于一项化验数据,非要把这个数据降下来。他不断用药,几乎是在治疗数字,最后终于把它降到了零。
  对“痊愈”的病人进行如此治疗,这一行为激怒了专家委员会,他们一致同意开除李医生。几年后人们才发现,只有李敏求医生治愈的那个病人再未复发。李敏求以职业生涯为代价,催生了首个成人以化疗治愈的病例。他发现一个深刻而基础的肿瘤学原理:癌症在一切可见表象消失后,仍必须保持系统治疗。
  很多人的化疗只做两三期,就因痛苦而放弃。我的8期化疗,坚持到第7期,副作用已影响到大脑、心脏、呼吸系统和四肢。医生叹气说:“好吧,就让你毕业吧。”回頭看,是这位医生救了我,也是当年的李敏求医生救了我。“额外的化疗”,必不可少。
  苏珊·桑塔格曾感叹:“死,是抽象的;我,是具体的。”桑塔格一生得过两次癌症。1980年,她这样写道:“我的身体微微闪烁着幸存的光芒。”这个句子,确实应该属于她。1975年,她患上乳腺癌,治愈之后她写下了名作《疾病的隐喻》。只是命运戏弄了她,2004年,她再次患癌后去世。
  1978年,她在《疾病的隐喻》中论述道:“对那些希望发泄愤怒的人来说,癌症隐喻的诱惑似乎是难以抵御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把犹太人比喻成癌症组织。她预言,未来有关癌症的话语会发生变化。当治愈率大幅提高,癌症隐喻必将发生重大改变。
  可惜过了40年,癌症的隐喻还是隐喻。比方在中国,当人们大骂“直男癌”“懒癌”,自称“尴尬癌”时,并没有考虑我们癌症病人的感受。
  即使癌症病人本身,也把自己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化疗期间,我的一个好朋友喜得贵子。我跟太太前去道喜,到楼下我犹豫了一下,说:“算了,就你进去送个红包吧。”我打了个电话给朋友:“我这个倒霉蛋,就不上楼啦。老婆全权代表我。”对方似乎也接受了这种忌讳。深秋时节,寒风吹来,我站在车边,想到新生命就在这幢楼里,自己却像旧世界的麻风病人,着实有点悲凉。
  我家餐桌上方的天花板上,呈一字形挂着3盏灯。中间那盏因接触不好总是闪烁不定,或者干脆熄灭。有时伸手一弄,就亮了。生病化疗时,中间这盏灯,被我当成了自己的象征。有时候,折腾很久也不亮,我就无比沮丧和紧张,认为自己就要完蛋了。尽管过去多年,那盏灯还是我的痛点。我也不敢换掉那一排灯,那是对生命的一种掌控感。
  昨天家里的晚餐,是一只武夷山烧鹅。5年多前的一个夏夜,我在武夷山公路边的大排档里,吃的也是它,而且连吃了3盘炒田螺。山高月小,路边车灯不时闪过。喝着大瓶啤酒,我比平时更响亮地碰杯。
  记忆如此清晰,是因为当时自知大事不好。就像一个清醒的囚犯,在人监的那个时刻,或接到生死判决时,他会自动记住当时的所有细节。
  从那一天开始,癌症改变了我和所有人的关系,改变了我和世界的关系。它把我和家人,把身边的所有事,都拖入癌症轨道。整个家庭的运转,所有社会资源的动用,夫妻之间的一切互助,都以癌症治疗为中心。
  病后5年多,我一直带着别致的“护身符”:上班的背包里,始终插着一本“输液港维护手册”,那是当年化疗时用过的。把遭遇过癌症的证据留着,似乎是一个免疫式的安慰。
  癌细胞有多强大?《肿瘤传》的作者在实验室里研究白血病细胞,已经30年了。这些癌细胞,一直在疯狂地分裂、复制,增殖从不停歇。要知道,这些细胞的源头取于30年前,那些病人已经死去30年了。这就是癌细胞骇人的力量。
  从技术上看,这些癌细胞是永生的。不死的癌细胞,是生命的最佳样本。
  大半年前,我做了第5次全面检查。在做肠镜之前,麻药尚未起效,我听到那位端庄的中年女医生,突然对身边的实习医生说:“已经5年了,今天没有发现问题,他就算治好了。”声音依然冰冷,但我听出了一丝欢愉。
  抗癌战争还在继续,癌症发病率还在增长。对中晚期患者来说,幸存率依然很低。
  医学家的建议值得所有人认真参考:“我们应该专心于延长寿命,而不是消灭死亡。赢得这场抗癌战争的最佳方法,是重新定义胜利的含义。”
  身为癌症患者,每多活一天,都是一种胜利。
其他文献
“我感觉好像已经在这工作了很多年”  非常感谢大家的热烈欢迎,在上海黄浦江上的这个舞台,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做这次演讲。  我在2016年离开了德交所,在德交所工作24年后,在2017年我被任命为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的秘书长。在4月1日,我来到了上海,开始了我的工作。有人问我第一天在这上班的感受,我必须说,是非常正常的一天。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所有的东西都正常运转,电脑可以运行。我办了一张健身卡,开了
期刊
永远想要逃离土地  1958年,阎连科出生于中原的一个偏穷的村落,河南嵩县田湖村。在这个情感紧密的家庭里,有他的父母,两个姐姐,还有他的哥哥。  父母是农民,这让阎连科从童年时期起就体会着乡村和土地带来的滋味,那是无趣与疲惫,单调与乏味。上学之余,他下田割草、喂猪、放牛,生活中的一部分被“永不间断的饥饿和疲惫”缠绕。  但阎连科又庆幸,田湖村比更偏远的山区好,因为这里是方圆几十里的一个集市中心。处
期刊
隆冬时节,查干湖畔的道路上覆盖着皑皑白雪。路上的行人都被棉衣、棉裤、棉鞋、棉帽包裹得严严实实。  家在河南的生意人老杨踏雪而来,装束和其他行人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他心里藏着一团怒火。怒火化成动力,让他不顾风雪非要去到苏克玛村。_=年前,那里发生的事让他丢尽脸面。  那年盛夏,老杨在烈日下赶路,身体快撑不住了。他停下来抹了一把布满汗珠的前额,一粒汗珠落到唇边,渗到舌尖,又咸又涩。前方路边有户人家,
期刊
高效的成长都源于你对自己的压榨  对于职场人来说,他所经手的工作,他在职场社交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他的脸面,会被很多有心人看在眼里。  羞耻心越强的人,做事越好,成长越快。  比如知名商业教练刘润,曾经讲过跟罗胖合作的故事,罗胖对刘润最紧要的要求竟然是:你必须把自己的名字加在产品前面,这是招牌。这样,爱惜羽毛如生命的你,才绝不会敷衍,你丢不起这个人。  工作上得過且过的人缺失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没有意
期刊
关中人吃饭喜欢端大碗,大碗口粗如人头,俗称大老碗。吃饭不在家里,喜欢端个老碗去大门口,三个一团五个一堆,人手一老碗,一边吃饭,一边穷聊,人称老碗会。老碗会能聊的话题自然很多,张家长李家短,婆娘歪汉子软无所不能聊。热天堆在大槐树下,你一碗我一碗,很是和諧。冷天圪蹴在地上,你一说我一笑,好不热闹。  外地人不解,吃饭为何要去街道门口!乡里传说,旧时多土匪,夜里庄户人防得紧,土匪难下手。白天下地干活,也
期刊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当建三江管理局党委书记刘相增介绍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时候,总书记亲切地说:“咱们这里女同志很多啊,荣誉很高!”  她们将青春融入黑土地。16名女职工撑起了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半边天,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中彰显力量。  她们用科技反哺农业。她们忙碌在农业科研一线,用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完成一个个试验;用坚定的信
期刊
汉字书法的形式美,正是汉字象形特征带来的。汉字的形拥有大量信息,这是记音文字难以替代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曾著《施氏食狮史》一文,116字全部一个音,因为使用汉字,故其义一目了然。  我们小时候练书法,常常体会到汉字的结构美、笔画美、神韵美。如,看到唐朝颜真卿的书法,你能感觉到他的字中有股刚正不阿的正直感,这种内在气质的流露是中国书法所独有的。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  汉字书
期刊
电视上看到喜剧明星乔治·柏恩在庆祝他90好几的生日,旁边仍然围绕着美女,手里拿着他的注册商标雪茄炯。他说自己活得太老了,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看报上的讣闻版,如果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就放心地去洗脸刷牙刮胡子。他是个最会开“老”玩笑的老人。他到如今还没有退休,仍然乐在工作中。他认为公司内强迫65岁退体是最莫名其妙的事,他说:“我65岁时,脸上还长青春痘呢!”  能老得像他这样乐观的人真不太多,最近
期刊
跑步机曾是用来惩罚犯人的刑具  19世纪的英国工程师丘比特爵士发明了一种刑具:犯人得不停地踩着踏板,来带动滚轮转动,再把制造出的动力用来抽水或者研磨谷物。在惩罚犯人的同时,又能创造一定的生产力,这种刑具乍听之下还真是挺有创意。  这就是现代跑步机最主要的雏形,也解释了为什么跑步机(treadmill)的英文会由脚踏(tread)和磨坊(mill)两个词组合而成。  不过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神话所暗示
期刊
在刚入冬的那些天里,我所在的北方城市意外地有了长达半个月的好天气,没有雾霾的朗朗晴空,天蓝得很梦幻。在这些天里,我刚好有个长长的假期,每天去附近的操场上转悠。顺着操场走到尽头是一片湖,湖水静谧,我一走近,栖息在湖边的野鸭子就簌簌地惊起,在水面划出一长溜“人”字形。近年来生态保护得好,湖里的天鹅也展翅飞起,停在高高的房檐上冷冷观望,白鹭也是这片湖的主要居民,但白鹭的速度太快,只能看到它像一条白线从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