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已经成了大家日渐关注的特殊人群。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显现,下岗、失业人员逐渐增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也在不断增长,弱势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弱势群体教育就成了社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弱势群体;两极分化;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实践
1.加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教育培训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它指的是具有农民户籍又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不高。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我们首先把农民工基本技能训练放在核心地位,让他们学了就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是更新农民工的思想观念,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政府部门主抓、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社区组织实施的一条链式服务模式。教育和服务同步,教育和活动同步,教育和就业同步,切实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强化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下岗失业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弱势群体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1)强化技能训练,提升技能水平;(2)发挥社区的保障功能,提供一定的教育经费和平台,保障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3)针对拥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人员,开展业前培训和创业指导,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3.构建老年人员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老年人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社会等级、社会地位与社会联系也逐渐减弱,针对老年人员这个比较典型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也就势在必行。最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创办老年学校、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等,搭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平台,让社区中的老年人员融入社区教育当中,增强社会归属感,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二、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开展弱势群体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意识不够强烈
部分社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整体的宏观角度看到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新的要求与需求,也没有能够长时间服务于此的师资力量。
2.服务能力不够完善
由于对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很不足,所以有些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都无法展开与发展。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的缺乏也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不能够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措施不够得力
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来保障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但是具体落实下来还是不够完善,特别是落实措施不够得力。在进行社区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发展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相应的举措没有落到实处。
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加强政府统筹,推动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一,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社区教育的主要性质还是一项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各个部门的融合,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统筹。第二,社区教育在我國的发展还比较年轻,对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一定的高度,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事物,它需要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支持。
2.增加经费投入,为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教育经费的多少是社区教育能否正常运转的前提,所以增加教育经费,以保障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转,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是目前急需保障的前提。而增加教育经费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解决:(1)政府通过预算给予一定的拨款;(2)增加教育宣传的力度,通过鼓励个人与集体参与捐款来增加经费的投入;(3)发行教育彩票,可以参考体育彩票与福利彩票的发行经验。
3.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完善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体系
(1)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增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地调整现有的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如校园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都可以拿来共享。(2)充分发挥已有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使得弱势群体通过教育培训在和谐社会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潜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弱势群体教育是一项独具特色而又复杂的工程,利用社区教育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历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朱观龙.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编辑 刘俊婷
关键词:弱势群体;两极分化;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实践
1.加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教育培训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它指的是具有农民户籍又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不高。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我们首先把农民工基本技能训练放在核心地位,让他们学了就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是更新农民工的思想观念,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政府部门主抓、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社区组织实施的一条链式服务模式。教育和服务同步,教育和活动同步,教育和就业同步,切实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强化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下岗失业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弱势群体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1)强化技能训练,提升技能水平;(2)发挥社区的保障功能,提供一定的教育经费和平台,保障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3)针对拥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人员,开展业前培训和创业指导,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3.构建老年人员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老年人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社会等级、社会地位与社会联系也逐渐减弱,针对老年人员这个比较典型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也就势在必行。最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创办老年学校、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等,搭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平台,让社区中的老年人员融入社区教育当中,增强社会归属感,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二、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开展弱势群体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意识不够强烈
部分社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整体的宏观角度看到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新的要求与需求,也没有能够长时间服务于此的师资力量。
2.服务能力不够完善
由于对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很不足,所以有些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都无法展开与发展。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的缺乏也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不能够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措施不够得力
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来保障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但是具体落实下来还是不够完善,特别是落实措施不够得力。在进行社区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发展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相应的举措没有落到实处。
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加强政府统筹,推动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一,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社区教育的主要性质还是一项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各个部门的融合,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统筹。第二,社区教育在我國的发展还比较年轻,对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一定的高度,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事物,它需要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支持。
2.增加经费投入,为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教育经费的多少是社区教育能否正常运转的前提,所以增加教育经费,以保障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转,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是目前急需保障的前提。而增加教育经费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解决:(1)政府通过预算给予一定的拨款;(2)增加教育宣传的力度,通过鼓励个人与集体参与捐款来增加经费的投入;(3)发行教育彩票,可以参考体育彩票与福利彩票的发行经验。
3.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完善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体系
(1)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增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地调整现有的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如校园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都可以拿来共享。(2)充分发挥已有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使得弱势群体通过教育培训在和谐社会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潜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弱势群体教育是一项独具特色而又复杂的工程,利用社区教育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历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朱观龙.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编辑 刘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