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丹麦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据2001年统计,丹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七,属于高度发达的国家。去丹麦前我查过资料,调查显示哥本哈根是全欧盟消费水平第二高的城市(第一是伦敦),看过一个当地日常用品的价目表,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搞错吧?然后就开始担心,要真这样可怎么活……
  总算到了丹麦,一看物价——还真叫“贵得离谱”。在哥本哈根的火车站,同行的一位交流生买了一瓶五百毫升的可口可乐,在我们学校超市卖两块五,在这竟卖二十克朗,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二十八元,是中国十倍的物价!
  当然,丹麦人的工资水平也很高。一个普通的蓝领工人,每月也有一万五千至两万五千克朗(约合二万至三万人民币)的收入。这些钱并不都能拿到手,在丹麦工作,收入的近一半要用来纳税,百分之二三十的所得税加上百分之二十五的MOMS(我一直不明白它是什么,但这百分之二十五的MOMS似乎加在所有东西上),一半的工资就没了。不过即使是税后工资,其数目还是相当可观的。我和丹麦的同学们,只是打打零工(在丹麦,中学生个个都有至少一份临时工作,而且在税收方面还有优惠),每月也有三千至六千克朗(合四千至八千人民币)的税后收入,所以丹麦的物价并没有我当初想得那么可怕。
  至于丹麦物价昂贵的原因,其实用一个字就足够解释了——税。丹麦是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福利之优越在我看来简直“过分”了。记得刚到丹麦时,有人自豪地告诉我:丹麦比美国好得多——“美国有穷人,我们丹麦没有”。后来经我观察,的确没有。据说只要是丹麦公民,即使是不工作,光领救济金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丹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乞丐,街头卖艺者只是一种职业(何况赚得不少),也没有无家可归者(政府保证提供住所),人们睡在街头的惟一理由是不想住在房子里……这听起来有点夸张,我也是半信半疑,但福利之好由此可窥一斑。难怪有交流生说,丹麦这样的地方,还真有点社会主义的味道。
  在丹麦,人们除非想买什么东西,一般不会存钱,没有什么要他们担忧的:子女的教育是免费的,医疗是免费的,退休以后自有政府出钱,万一失业也没关系……丹麦人非常会享受生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魔戒》,我觉得丹麦人除了体形之外,简直就是霍比特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翻版——战争和灾难似乎离他们很远,他们爱好享受,喜欢美食,他们从不为生计操心,生活绝对是慢节奏的。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事能让丹麦人着急,他们可以花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修整花园和草坪,然后喝上几小时咖啡,闲话家常。
  丹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丹麦人对于古迹保护,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执著。漫步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头,若你的目光避开穿梭的新型汽车和林立的店铺招牌,单看道路两旁的楼房,会有恍然隔世之感。其实,在丹麦何止哥本哈根,到处都有古老的房舍,令人诧异的是,这些老掉牙的房子至今还被当作民宅或商铺办公室使用着!丹麦法律允许改变建筑的内部设施,可外部只能做必要的维护,不能擅自改变——这对所有老房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从辉煌的大教堂到草顶的小砖屋,你可以轻易地发现沧桑岁月在丹麦留下的痕迹,感受其中浓郁的传统气息。
  据说每年花在维修上的钱要远远超过建造新楼,可丹麦人却依旧乐此不疲。我住过许多接待家庭的老房子,其中一幢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卫生间的马桶样式很古老——我第一次使用时觉得有些古怪,抬头一看,“1936”四个数字赫然铸在拉柄上——敢情这马桶还经历过“二战”呢!由此我想起国内一座座推倒重来、日新月异的城市,以及富裕者购买、装修房屋时尽赶新潮的时尚。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东西需要保护,有很多东西实用即可,何必为了满足虚荣而浪费那么多不可再生的资源,甚至毁坏历史呢?
  正如万事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丹麦这样的富裕国家,弊端和优点一样明显: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人变得好吃懒做,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他们想,反正不工作也能过好日子,又何苦去受累呢?这样的人我就见过好几个,像我第一个接待家庭的大姐,学校毕业后一直失业,赖在父母家白吃白喝,整天在房间里打电玩。我对这种人很鄙视,“正常”的丹麦人也何尝不这样想:为何我辛苦工作赚来的钱,还要被拿去养活这些懒汉!这就造成了一些矛盾。但据我观察,努力工作的丹麦人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这还算令人欣慰。
  丹麦的高福利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涌入,有来自欧盟较不发达地区的,也有来自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打工者——他们还算是较好的外来者,世界各地的难民也大量涌入丹麦:为逃避战乱,他们明智地选择了丹麦这个世外桃源。在这里吃饭不成问题,环境不错,子女的教育、全家的医疗皆为福利,如果找到工作那更是锦上添花!于是乎,前南国家的难民,非洲的难民,中东的伊拉克人和库尔德人,西亚南亚的阿富汗人和巴基斯坦人……在丹麦随处可见,我住的南日德兰这一仅3000人的小镇,就有两家近二十名非洲难民,他们分别来自苏丹和利比里亚,年纪大的找到了工作,小的在学校上学,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当然花了不少丹麦纳税人的钱。由此可见,养活这些难民成为丹麦一个很大的负担。更不幸的是,难民本身也形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有些人除了领钱外,基本不做什么事情,他们形成十分闭塞的小圈子,拒绝学习丹麦语,拒绝与其他人交流,许多年轻人整天游手好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事实上,他们的确使丹麦一些地区的犯罪率升高了不少。丹麦等于花钱养着一帮人在自家后院捣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丹麦若要维持高福利制度,必定要征更多的税,一来会造成纳税人更多的不满,二来会降低其商品的竞争力。税收一高,不工作的拿钱不比工作的少,就会有更多人选择放弃工作,从而造成更大的负担……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社会可能会崩溃。不过我说的有点杞人忧天,毕竟丹麦是一个发达国家,人民也绝不会坐视不理的,如今丹麦已通过不少法律和措施来克服种种弊端,局势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丹麦人相当谦和,但他们也从不掩饰自己的骄傲。丹麦著名诗人皮特·海恩曾说:“丹麦人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而像在其他所有方面一样,在谦虚这一点上,丹麦人也比别人做得更好。”这种谦谦风度中掩饰不住的小小骄傲,正是丹麦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于永正老师古诗《草》的教学堪称经典。华东师范大学李伯棠教授用“四有”来评价于老师的这堂课,遗憾的是李先生没有展开评述。我今天借用李先生的“四有”,并将其压缩成“三有”:有趣、有奇、有味,来具体赏析(因为“有感”似可与“有味”合二为一)。  一、有趣——情趣盎然  于老师的“五重教学”第一就是“重情趣”。于老师说:“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杨九俊先生说:“好玩是课堂
独立还是依赖,是衡量一个人个性心理成熟与否的一对重要标尺,独立性强的人自己作判断,自己作决定;而依赖性强的人则处处附和别人的主意,常因各种原因放弃自己的主见。你是一个善于自己拿主意的人吗?    1. 在某项工作或活动中,你愿意——  和别人合作。(0分)  不确定。(1分)  接受一项确切的任务,埋头把它干好。(2分)  2. 在接受困难任务时,你总是——  有独立完成的信心。(2分)  不确定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庞加莱(Poincare,1854—1912,法国)敏锐地指出:“逻辑并非不毛之地,它那里生长着矛盾。”即使成就辉煌的大数学家康托尔,在他首创的理论之中也蕴含了危机和矛盾。历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产生了“公理集合论”这一数学分支,而哥德尔的不可判定理论推翻了曾经统治数学的“希尔伯特纲领”。    3.第三次数学危机——产生公理集合论  悖论不是谬论,悖论中充满着令人惊奇的内
主持人语  当下的数学课堂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然存在的“知识课堂”,另一种是应然存在的“生命课堂”。当然,这仅是一种大体的分类,并不是科学的界定,因为知识与生命总交织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前者的着眼点在于数学知识的授受,后者的着眼点在于儿童的生命成长。  实然是现实的存在,应然是理想的状态。如何从实然的“知识课堂”转向应然的“生命课堂”?我们研究团队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
2005年4月8日,一艘名为“MV蓝色梦想”的货轮缓缓驶进深圳港口,这艘船上载着4万多吨加拿大小麦,这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对中国持续26年的粮食援助中的最后一笔。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对华粮食援助于2005年底全部停止。这意味着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将从联合国的粮食受援国名单上消失,而成为粮食纯援助国。    停止援助为哪般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
这幅照片显示的是一位美军训犬师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用摘除了口罩的军犬恐吓囚犯的场景。这位训犬师名叫麦克尔史密斯,今年3月22日,他因此被美国军事法庭判处6个月监禁。至此,已有10名在阿布格里卜监狱参与虐囚的美军士兵被判刑,刑期最长的为10年。  然而,关于“虐囚”的话题还远没有结束。  今年2月14日,正是西方的情人节。而在德国的柏林,人们关注的却是一部正在柏林电影节上首映的电影——《关塔那摩之
我醒来,醒在一片黑暗中,阳光在很远的地方龇牙咧嘴地笑。我摸了摸枕头下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钞票了,但也只能抽小一张递给阳光。终于,屋子现出了一丝可怜的光亮。如果今天再没有阳光,我想,我伯是要借着这微弱的光,我发现金鱼缸卫已经长出了厚厚的苔藓,鱼将自己隐藏在水底。我把口袋里仅有的几个硬币扔了进去,这些势利的东西便一只只跳了出来,耀武扬威地游动。  认真地打量着这个蛰居了很久的地方,那些摆设早已因为主
【摘 要】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依托吴江“千年水天堂”的独特地理优势,充分发掘水的文化内容和教育意蕴,创立“水文化”校本课程。课程以水的高尚品质为育人目标,以水科学、水文学、水精神和水审美为课程内容,通过以水资源优化教学、用实践活动活化学习、借课题强化实验和凭案例研讨深化研究等路径与方式进行系统的课程实施。  【关键词】校本课程建设;“水文化”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曾经难以启齿的“性教育”如今正透过网络,落落大方地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中。近日,广州市首家“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开通了“绿网通道”。有着“性”疑惑的广大青少年不用再“捂着”、“掩着”,完全可以用QQ、博客留言等方式向专业的健康导师咨询。  广州经过“青春健康”计划6年试点拓展运作后发现,越来越多青少年对活泼互动的性教育方式表示欢迎。因此,广州市计生协会与市青年文化宫共同建起了“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希望能
可以背上行囊到处旅行美其名曰采风,可以白天睡到自然醒美其名曰因为晚上才能集中精力,可以去逛画廊、泡咖啡厅美其名曰寻找创作灵感,可以大看特看各种漫画书美其名曰充电,可以窝在家里工作美其名曰SOHO,可以随心所欲用奇装异服装扮自己美其名曰艺术家气质——这样的人是不是很令你们羡慕?嘿嘿,在我朋友们的眼中,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我是个画漫画的SOHO一族,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其实我家就是工作室,工作室就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