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物理课程标准》不只是教材改编的指导工具和对教学内容的充实与完善,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说明。它要求物理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 新课标 素质教育 物理教师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73-01
所谓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特定行为方式,深入到课堂教学技能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与教学理论而采用的一种可观察的、可描述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1 导入技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我常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实验,给学生以真实感,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例如在讲授“压强”这节课时,我在木板上预先钉好一百个钉尖朝上的钉子,然后将一个灌足水的薄膜塑料袋平放在上面,再将一个同样的薄膜塑料袋放在预先钉好只有三个钉尖朝上的木板上,让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情况,发现第二个塑料袋很快就破了而第一个却安然无恙。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同学们皆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我便在这样浓厚的求知氛围中开始了关于压强知识的讲授。
还可以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质量”一节时,我左手拿着一根铁棒,右手拿着一个小铁钉,这便引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接着我提问道:“我左手是什么?”同学们答:“铁棒”,“我右手是什么?”同学们答:“小铁钉”。“哪个物体含有铁这种物质更多?”同学们凭借日常经验马上就能够得出答案,我也可以很自然地过度到“质量”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一节课的好坏,导入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它既起到联系新旧知识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出色的课程导人技巧。只要我们注重观察生活、细心总结和积累,便能够将诸如上面几个例子中的那些趣味性十足的实验现象或小故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精彩的课程导入。
2 语言的表述技能
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频繁使用的传播工具,教师向学生叙述科学的事实、概念、方法、原理等教学内容,都要凭借语言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还应满足直观易懂、比喻恰当的条件。如分子运动论一节,在讲到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热运动时,我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炎热的夏天,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便可以发现,在街道里的路灯下面有许多小虫子绕着灯头乱飞,毫无规则,而分子的运动便类似于这种情况。因为例子贴近生活,学生感觉很形象很直观,对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形便更容易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修炼自己的语言,尽量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必须做到口齿清楚、语言简练、条理性强,还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与节奏。应做到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宣,低而不闪”,态度要亲切,精神气要足,这样学生听课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演示技能与提问技巧
教师的演示节能是指教师借助教具(或电教媒体)向学生传递或帮助学生处理教学信息的技能。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如果教师演示实验的技巧性强,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如果画图的技巧强,便可采用作图的形式来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讲解。同时,如果教师对某种教学技巧有突出的掌握能力,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学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下面再谈一谈提问技巧,这也是教师应具有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获得信息反馈,进而达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巩固学生新旧知识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新知识,提问要有启发性,循序渐进,使学生对新知识先有个感性认识过程,然后通过学习,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旧知识,则要做到提问明确,循循善诱,使学生先完成对旧知识的回忆再对其加深印象。提问一定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题目,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4 重视反馈 激发兴趣
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就是一种方式的反馈,所以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仔细地、有目的地听。如关于温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曾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冬天相同的室外的温度下,用手摸铁做的双杠和木制的双杠,感到前者比后者的温度低,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我进行了如下解答:因为铁的导热性比木头好,用手触摸铁制的双杠时,热量很快顺着铁散失掉了,而木头由于传热慢,手摸到后热量不会很快散失,所以才会感觉铁制的双杠比木制的要冷一些。另外,我们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看到的现象是太阳绕地球转,但实际却并非如此。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事物所反映出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客观规律。有了这个解答,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就非常地透彻和清晰了。由此可见,我们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课难学,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转变他们对物理课的思维定势和消极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从事学习这项活动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记忆力也明显增强,思维相当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措施。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希望能够和同行们一起研究、探索物理课的教学方法和规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 新课标 素质教育 物理教师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73-01
所谓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特定行为方式,深入到课堂教学技能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与教学理论而采用的一种可观察的、可描述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1 导入技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我常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实验,给学生以真实感,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例如在讲授“压强”这节课时,我在木板上预先钉好一百个钉尖朝上的钉子,然后将一个灌足水的薄膜塑料袋平放在上面,再将一个同样的薄膜塑料袋放在预先钉好只有三个钉尖朝上的木板上,让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情况,发现第二个塑料袋很快就破了而第一个却安然无恙。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同学们皆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我便在这样浓厚的求知氛围中开始了关于压强知识的讲授。
还可以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质量”一节时,我左手拿着一根铁棒,右手拿着一个小铁钉,这便引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接着我提问道:“我左手是什么?”同学们答:“铁棒”,“我右手是什么?”同学们答:“小铁钉”。“哪个物体含有铁这种物质更多?”同学们凭借日常经验马上就能够得出答案,我也可以很自然地过度到“质量”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一节课的好坏,导入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它既起到联系新旧知识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出色的课程导人技巧。只要我们注重观察生活、细心总结和积累,便能够将诸如上面几个例子中的那些趣味性十足的实验现象或小故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精彩的课程导入。
2 语言的表述技能
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频繁使用的传播工具,教师向学生叙述科学的事实、概念、方法、原理等教学内容,都要凭借语言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还应满足直观易懂、比喻恰当的条件。如分子运动论一节,在讲到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热运动时,我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炎热的夏天,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便可以发现,在街道里的路灯下面有许多小虫子绕着灯头乱飞,毫无规则,而分子的运动便类似于这种情况。因为例子贴近生活,学生感觉很形象很直观,对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形便更容易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修炼自己的语言,尽量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必须做到口齿清楚、语言简练、条理性强,还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与节奏。应做到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宣,低而不闪”,态度要亲切,精神气要足,这样学生听课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演示技能与提问技巧
教师的演示节能是指教师借助教具(或电教媒体)向学生传递或帮助学生处理教学信息的技能。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如果教师演示实验的技巧性强,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如果画图的技巧强,便可采用作图的形式来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讲解。同时,如果教师对某种教学技巧有突出的掌握能力,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学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下面再谈一谈提问技巧,这也是教师应具有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获得信息反馈,进而达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巩固学生新旧知识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新知识,提问要有启发性,循序渐进,使学生对新知识先有个感性认识过程,然后通过学习,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旧知识,则要做到提问明确,循循善诱,使学生先完成对旧知识的回忆再对其加深印象。提问一定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题目,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4 重视反馈 激发兴趣
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就是一种方式的反馈,所以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仔细地、有目的地听。如关于温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曾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冬天相同的室外的温度下,用手摸铁做的双杠和木制的双杠,感到前者比后者的温度低,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我进行了如下解答:因为铁的导热性比木头好,用手触摸铁制的双杠时,热量很快顺着铁散失掉了,而木头由于传热慢,手摸到后热量不会很快散失,所以才会感觉铁制的双杠比木制的要冷一些。另外,我们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看到的现象是太阳绕地球转,但实际却并非如此。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事物所反映出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客观规律。有了这个解答,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就非常地透彻和清晰了。由此可见,我们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课难学,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转变他们对物理课的思维定势和消极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从事学习这项活动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记忆力也明显增强,思维相当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措施。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希望能够和同行们一起研究、探索物理课的教学方法和规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