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唐代箕形砚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平时喜欢收藏砚台,也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只是少有见到古砚实物,常感遗憾。
  一日偷闲去农村,有老乡让看点东西,于是就去了他家。在其东厢房,见墙角堆了些薄胎碎铜器的大片,隐现纤细纹饰,似唐代风格。还有一件陶器,我一眼看出,那是书上曾经描述而本地鲜有遇到的箕形砚,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赏玩。这方砚台品相完好,挖出时粘了层泥,呈土黄色。底部有两处小块锈斑,晶莹碧绿,擦搓不去,显然是在地下紧挨铜器留下的印迹。露胎处显青灰色,砚堂、砚池尚留用墨痕迹。陶质较细,其中有微小颗粒闪现,应是古人制坯时掺入的利于研墨的剂料。砚首方圆形,外翘而内陷,砚尾长弧状,砚两边随砚首圆顺折起,酷似一小簸箕。底部首端着地,近砚尾处有二乳足支持,稳壮有力。砚厚薄适宜,轮廓简洁而流畅,砚式独特,形体优美,朴素大方。托底抄起时,顺手自然,重心集中不偏移。砚长25厘米,砚首宽约14.5厘米,高3厘米,砚尾宽约17.5厘米,最高处4.8厘米,器壁厚1厘米左右。后上网查看,知故宫博物院藏有两方唐代陶砚。其一箕形陶砚为唐代较为流行的砚式,和此方砚台的造型、皮壳多有相似处。另一“李颢”款风字形砚也颇具唐代风韵,和此方砚台体量很是接近。砚堂与墨池在一斜面上,砚边高起,贮墨多,符合唐人好大字的书写习惯。故推断此砚是一方唐时较为实用的箕形陶砚。
  唐时经济发达,石质砚材有了突出的发展,出现了红丝石、端石、歙石、洮河石等独具特色的砚材。这些优质砚材历经千年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但优质石材资源分布并不广泛,相比还是较为稀缺的。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开采难度亦大,所以陶砚特别是箕形陶砚在唐代使用量最大,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唐中期后,家具的发展,慢慢改变了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砚台的使用也逐步由地上移到桌上。
  此砚劲挺的二乳足,似说明其制作、使用是在唐朝人尚席地而坐的年代。其时,两砚足多制成稍尖的锥状或乳钉状,它和落地的砚端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式,即使所放地面稍有不平整亦可使用。后来箕形砚又发展出二梯足,其形更便于用石材制作,其着地面相比锥状更平阔,更适于置放桌案上稳定研墨,且对家具的磨损更轻。再慢慢演变成抄手式后,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双足箕形砚便渐次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砚台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别具文化内涵的工艺美术品而被人们玩赏。一般陶砚使用起来也比石砚要稍嫌质粗、性燥、吸水多。这方唐代箕形陶砚,经过地下一千多年的埋藏,现在也不适宜盛墨掭笔了。但它那尘封既久重现于世的优雅曲线身姿,却向我们展示了繁华盛唐的造型艺术,似乎也映射出古代文人吟诗作画的浪漫情怀。
  
  (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鲁迅上海故居现存两处,分别是景云里23号和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 Lu Xun (1881-1936), t
本文采用时域法对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测控系统被控对象模型进行辩识。首先在生产现场测得的“广义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再由该曲线确定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In this paper, t
本文针对电热蒸气锅炉加热管烧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电热蒸汽锅炉上加装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法。该保护系统能延长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为用户减少了不必要的经
冠词在英语中属小类词,但它在英语运用中却频频露脸,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同学们可千万别小看了冠词,有它无它,是谁非谁,意义反差还真大!一起看看吧! The article in Englis
天空中稀薄的云层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直径数百米的大窟窿,那是穿洞云!可周围环境中明明没有风,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个疑惑困扰了人们数十年,而关于它的超级猜测也从未停止…
中芯国际宣布,其45纳米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将延伸至40纳米以及55纳米。这些新工艺技术进一步丰富了中芯国际现有的技术能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包括
话题背景2007年2月28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马维亚在该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现在中国每年被盗自行车400万辆,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为此,公安部、中央综治办、建设部、国家
组合数运算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组合数的基本公式,但有些题目直接用公式运算较繁,因而要用到一些技巧。常用技巧有:
在英语中,很多表达都与地点有关。这些表达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并且大多有着自己的故事。下面就为您介绍几个这样的表达,快来看看你和他们是否“相识”吧! In English, many
数年前,笔者于重庆古玩市场偶得一铜香炉,落有“家藏珍宝”篆体方款。现介绍如下:  铜香炉,三足双耳鼎式。高26.5厘米,口径17.3厘米,重4750克。香炉主纹饰为开光錾花山水人物图。绳纹双耳,足为三狮鼎立。器型古朴大气,做工精美,可能是官宦或大富人家的家藏珍品。  “家藏珍宝”铜炉,普遍认为出于清代中期,按其优美的造型和精致的纹饰,估计为乾隆时期的艺术品。  在明清时代的铜炉中,明宣德时期铸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