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人的川菜情结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仙、诗圣都和川菜有着不解之缘。诗仙李白幼年随父迁居锦州隆昌,即现在的四川江油青莲乡,直至25岁才离川。在四川近20年的生活中,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厨师宰鸭后,将鸭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各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大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持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宝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食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将此菜命名为“太白鸭”。诗圣杜甫长期居住四川草堂,在他《观打鱼歌》中唱出了关于“太白鸭”的赞美诗歌。宋代川菜越过巴蜀境界,进入东都,为世人所知。
  无独有偶,宋代也有两位大文学家、词人同川菜有千丝万缕的情思,那就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陆游。
  苏轼从小受川菜习惯的影响,20岁时随父亲到京城应试。冬天的开封天寒地冻,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靠收藏的一些蔬菜度日。在苏轼的诗歌中,写以蔬菜入馔的特别多,如“秋来霜露满冬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羊,冒土出熊掌”。这些是写诗人对川菜的怀念,真不愧为著名的美食家,他不但撰写了脍炙人口的《老饕赋》,还创制了东坡肉、东坡羹等佳肴。享年85岁的陆放翁在为官从政与爱情生活方面皆不如意,但其高寿应当是受益于豁达的气度和合理的饮食。陆游虽是浙江人,却奉皇命在46岁时入蜀,54岁出川。其间九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孝宗念其久外,趣召东下,然心固未尝一日忘蜀也。”尤其是四川的饮食使他难忘。从唐宋两代文豪遗篇中亦可见在此期间川菜的风味。
  虽然川菜自古以来受到了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川菜一般麻辣口味较重,不习惯辣味的人吃多了可能会肠胃不适。因此,辣菜最好和一些清淡的菜肴搭配来吃,可以使自己逐步适应川菜的口味,也不会对肠胃造成过多的刺激。
其他文献
肚子一饿,常会想起桂林米粉来。桂林米粉是一道极其普通的小吃,将生榨圆米粉(或切粉,广东人称河粉)用滚水略烫一下,加些骨头汤、卤水、几块肉片,再配上一些酸菜小食和辣椒粉辣椒酱之类,就是一顿美食了。不知何故,这种本来在桂林随处可见的普通街头小食,十几年来,竟然在全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起来。  桂林米粉这些年在全国受追捧,靠的当然不是自恋自吹的手段,而是得益于它的独特风味。传统的桂林米粉,最讲究卤水和米粉
期刊
为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本文主要论述择伐的含义、应用对象等进行论述。
在2003年成功推广“3S”产品理念的基础上,2004年伊始,广州五十铃全面启动“价值传递”计划,将“客户至上”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营销行动。高档客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
岁时节令食俗有许多是从民间传承的,像是遵循圣训,平时不吃,应时到节,必吃不可,“酒俗”亦然。它伴随着食俗演绎流传,有着浓郁的民风乡情。  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是按气候变化农事生产的节律安排的,尊崇节令起于远古,延续至今。节令饮酒的习俗,史书有不同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称,公元前2 000多年就已经有了饮酒习俗。《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记载,酒俗始于夏朝仪狄发明酿酒以后。而《事物纪源》则
《语文课程标准》起步作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
期刊
文章着重介绍了松树生长时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以及松树的特性,并详细阐述了种植松树的技术要点。
锅巴肉片主料:大米锅巴200克,猪肉(用里脊即可)150克。辅料:香菇15克,水发玉兰片50克,姜、蒜片各5克,葱15克,四川泡椒10克。调料:盐5克,酱油15克,白糖15克,醋20克,料酒15克,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消化健康、并追求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里有几个推动因素。首先,不少人已经意识到,目前全球人口的平均每日纤维摄入量约10-15克,只有日推荐量25克的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