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纳米粒子对玉米生理效应影响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有效地评估纳米粒子对植物潜在的生物毒性,选取玉米和氧化铁纳米粒子为研究对象,探讨氧化铁纳米粒子(nanoFe2O3)对玉米生理效应的影响。同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的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当受到氧化铁纳米粒子胁迫时,玉米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但这会激发玉米本身的保护机制,导致整个机体的抗氧化预防能力增强,使得机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降低,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通过玉米根的荧光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可以得出氧化铁纳米粒子从上皮层运输到皮质层主要是通过质外体途径,并且能够进入玉米细胞中。这些为评估纳米粒子对植物的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氧化铁纳米粒子;生理效应;运输途径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398-03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bio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towards plants, choosing corns an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nano-Fe2O3) as objects,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owards corns were discussed. 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 contents of malondiadehyde (MDA)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happened in the plant treated with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stimulate the selfprotection mechanism of plants and reduce the damages of body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superoxide radical. The fluorescent image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plant roots show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ransport between cell to cell from epidermis to endodermis by the apoplastic pathway and can penetrate into the cell of corns. These will lay founda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nanoparticles towards plants.
  Key words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Physiological effects; Transporting pathway
  纳米技术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象征。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粒子具有许多新的物理化学特性, 如小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极高的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等[1]。近年,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粒子被广泛地应用到生命科学、环境、能源、日常消费品、医药等领域中[2-3]。由于它在这些领域被大量地使用,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环境中,而人们对于纳米粒子对生命体和生态环境的潜在毒性影响仍不得而知。目前,纳米粒子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已被研究[4-5],但对于植物很少。植物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很有必要评估纳米粒子对植物的影响。
  纳米粒子对于植物的影响不仅与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且与植物种类相关。Lin等[6]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铝纳米粒子、氧化铝纳米粒子、锌纳米粒子、氧化锌纳米粒子5种纳米粒子对6种不同的植物(萝卜、油菜、黑麦草、生菜、玉米、黄瓜)根生长和根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就根的萌发率而言,除锌纳米粒子和氧化锌纳米粒子外,其余对根的萌发没有影响。但是,在根的伸长试验中,各种纳米粒子对各种植物的根的伸长率的影响就不同。当锌纳米粒子和氧化锌纳米粒子在浓度为2 000 mg/L时抑制所有的植物生长,但对于萝卜而言其半数致死率(IC50)浓度为50 mg/L,而对于油菜和黑麦草就只需要20 mg/L。然而,大多数的关于纳米粒子对于植物的影响主要是从宏观水平上进行研究的[7],通过观察根的萌发率和根的伸长率等来对其进行评估的,而在分子层面(包括酶、蛋白质、基因等)上,纳米粒子对植物的影响研究仍很少。
  为了进一步研究纳米粒子对植物的影响,选取氧化铁纳米粒子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氧化铁纳米粒子对玉米生理效应的影响,通过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所组成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来对其进行评估。同时,研究了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玉米体内的运输途径。这些结果为研究纳米粒子的暴露对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的潜在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为进一步评估纳米粒子对植物的影响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玉米种子由湖北农业科学院提供。其他试剂均购自武汉申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2.1 种子的处理。玉米种子先用反渗透水进行充分地洗涤,然后每30颗为一组,分别浸泡在浓度为20、50、100 mg/L的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3 h。在28 ℃下,种子在湿润的滤纸上萌发,当长成幼苗时移栽到不含铁离子的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把没有用氧化铁纳米粒子处理的玉米幼苗分别移栽到含铁离子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作为对照。当玉米幼苗长到两叶一新阶段时,分别测定叶片中SOD、POD、CAT酶的活性和MDA含量等生理指标。每个生理指标重复测量3次,最终结果用平均值±方差来表示。   1.2.6玉米根切片的制作。在21 ℃把发育好的玉米幼苗的根浸泡在含2×10-6mg/L荧光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溶液中6 d,然后取出玉米的根,用PBS缓冲液洗净,再浸泡在浓度5%多聚甲醛溶液中4 h进行固定,然后用锋利的刀片进行徒手切片,最后把制作好的植物组织切片放到荧光显微镜上观察即可。而对于用于透射电镜中观察的切片,其前期的处理相同,只是把荧光氧化铁纳米粒子换成氧化铁纳米粒子进行培养且浓度保持不变,当被浓度5%多聚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后,再用浓度1%四氧化锇进行覆染,覆染后再在酒精中进行脱水,最后用丙酮进行包埋,经过这些步骤处理过后的根用超薄切片机切片,再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图3不同浓度氧化铁纳米粒子所对应的玉米中抗氧化物酶的活性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氧化物酶的活性CAT、SOD与POD是作为细胞中防御氧化损伤十分重要的3种酶[8]。其中,SOD作为细胞氧化防御体系中的第1道防线,被用作清除细胞中的氧自由基,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变成O2和H2O2。从图3A可以看出,当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浓度为SOD活性都比对照组要高,并且最高时比对照组高30%左右。这说明在氧化铁纳米粒子存在下,玉米体内有大量的O2-存在,使得SOD活性增强。作为细胞氧化防御体系中的第2道防线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把生成的H2O2转变成H2O和O2。一般来说,当H2O2在体内积累时,CAT与POD的活性会增加[9]。从图3B可以看出,当化铁纳米粒子的浓度活性最高,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急剧下降。图3C可以看出,POD活性刚开始时就比对照低,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POD活性快速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玉米在高浓度的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刺激下发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刺激玉米自身的保护机制,导致整个机体都在协同抗击氧化,使得相关的酶自身活性降低。
  2.2MDA含量MDA是植物在受到外界胁迫时膜脂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它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植物膜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图4不同浓度氧化铁纳米粒子所对应玉米中丙二醛的含量注:A.玉米根的表皮在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切片图;C.玉米根在紫外光激发下的横切荧光切片图;E.玉米根的透射电镜切片图。图B、D和F分别是图A、C和E方框处的扩大图。
  理的玉米叶中MDA含量都比不用氧化铁纳米粒子处理的对照组少。这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推断。这是由于当玉米在受到外界胁迫而导致氧化损伤时,整个机体的抗氧化预防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体内氧自由基的积累,导致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减少,使得体内的MDA含量降低。
  2.3玉米根切片为了研究氧化铁纳米粒子对玉米这些生理效应的影响究竟是由氧化铁纳米粒子本身还是其进入植物体内后转化为离子或其他物质造成的,十分有必要弄明白氧化铁纳米粒子是否能进入植物体内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被荧光分子修饰了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紫外光激发下显青色,而玉米自身则显蓝色。因此,从玉米根的表皮切片图5A和5B可以看出,大量的荧光氧化铁纳米粒子存在于细胞壁的间隙中,而从其根的横切切片图5C、5D分析可得荧光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进入玉米根后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这表明氧化铁纳米粒子能够进入玉米根里面,同时从上皮层运输到皮质层主要是通过质外体途径[10]。此外,玉米根的透射电镜切片图被用来验证氧化铁纳米粒子能进入玉米体内。从图5F可以看出,黑点的尺寸约20 nm。这和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大小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判断这些黑点就是氧化铁纳米粒子[11]。由此可知,氧化铁纳米粒子已进入玉米细胞体内,并且存在于细胞质里面。这证明氧化铁纳米粒子能进入玉米细胞体内。
  3 小结与讨论
  该研究主要介绍了氧化铁纳米粒子对玉米生理效应的影响,通过CAT、SOD与POD所组成的抗氧化酶体系的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来评估。CAT、SOD与POD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表明,当玉米在受到氧化铁纳米粒子胁迫时,玉米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但这会激发玉米自身的的保护机制,导致整个机体的抗氧化预防能力增强,使得机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降低,减少对机体的损害。由此可知,氧化铁纳米粒子对玉米这种植物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生物适应能力。同时,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玉米根内从上皮层运输到皮质层主要通过质外体途径,并且能够进入玉米细胞中。这为进一步评估纳米氧化铁对植物的影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等.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3):42-48.
  [2] 竺柏康,王北福.处理油库污水的改性PVDF超滤膜结构与性能[J].化工学报,2013,64(10):3658-3664.
  [3] 张亚臣,吕宝经,赵美华,等.纳米药物载体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7):502-504.
  [4] 陈亨宇,付爱玲,赵宝全.应用斑马鱼模型评价纳米粒子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2):251-254.
  [5] 王晶,洪铁,张英鸽.纳米粒子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2):242-246.
  [6] LIN D,XING B.Phyto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inhibi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 growth[J].Environment Pollution,2007,150(2):243-250.
  [7] YANG L,WATTS D J.Particl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totoxicity of alumina nanoparticles[J].Toxicology Letters,2005,158(2):122-132.
  [8] REN H X,LIU L,LIU C,et al.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owards chinese mung bean[J].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2011,7(5):677-684.
  [9] LI J,CHANG PR,HUANG J,et al.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owards watermelon[J].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13,13(8):5561-5567.
  [10] ZHAO L,PERALTAVIDEA JR,VARELARAMIREZ A,et al.Effect of surface coating and organic matter on the uptake of CeO2 NPs by corn plants grown in soil: Insight into the uptake mechanism[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2,225(226):131-138.
  [11] YAN S,ZHAO L,LI H,et al.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electively influence maize root tissue development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 in the related gene expressi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3,246(247):110-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国内外女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成果出发,对国内高校女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综述,旨在探索新时代高校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为高校女职工职业生涯发展实践提供理论保障,并推动女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研究,为建设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女职工;高校;职业生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8)02-00
期刊
摘 要:《国宝档案》栏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预设,并在跨文化交际和字幕英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在对文化预设的处理上可以从意义着手,结合字幕本身的局限性,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对文化预设采取保留、迁移或消解等方式,将《国宝档案》中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点,准确到位地传递出来。  关键词:《国宝档案》;字幕翻译;文化预设  中图分类号:F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特点,对安徽芜湖高职院校29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调研,揭示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整体较高,其中专业认知、价值认同相对较弱,存在专业学习困难,实践频率较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经验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专业认同度,需要减少学习困难,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注重职业规划引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认同;认同因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发现新疆公立医院在进行跨境合作时面临法律、服务、结算等方面问题,如跨境医疗得不到法律保障,收费方式不合理,外汇结算面临障碍等。因此,应建立跨境医疗资格准入机制,完善跨境医疗的服务标准,加强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建立诊后跟踪机制,完善DRGs收费模式的使用并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  关键词:新疆公立医院;跨境医疗;外汇结算;跟踪机制  中图分类号:R-05;F752.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甬优1540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配的杂粳稻新组合。重点介绍该组合在苏州市的试种示范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粳组合;示范;机插;超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354-02  Abstract Yongyou 1540, is a new japon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bred
期刊
摘要苏玉34(原名DJ703)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D5835为母本,D124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于2007年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夏播全生育期96 d左右,株高220~250 cm,穗位高90~100 cm,穗长18~20 cm,穗行数16左右,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能力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 为混播种植方式在提高玉米幼苗光合能力以及油污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探讨石油胁迫下混播对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石油污染对玉米幼苗叶绿素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无论在常规还是在石油污染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与大豆混播值均高于相应品种玉米单播值。[结论] 混播对土壤石油污染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在玉米增产和油污土壤植物修
期刊
摘要通过成都市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探索该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分析关于成熟期延迟、化学除草效果较差、田间杂株较多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注意水稻品种的选择、除草剂的选择与应用、前1年水稻收获时秸秆的及时处理等相对应的技术措施,最后阐明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
期刊
摘要 受“保障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政策以及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影响,商丘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但是,在商丘市农村普遍存在建设用地布局松散、闲置与废弃地比重较大等问题。该研究根据商丘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划分不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分区——城中村改造区、近郊集中整治区、农业综合整治区、
期刊
摘要[目的]丰富园林绿化中黄色系的芍药属植物种类,也为牡丹(Paeonia suffuruticosa)远缘杂交新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牡丹新品种‘金波’物候期的观测,研究其与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的关系,掌握其生长规律。[结果]‘金波’从3月4日开始萌动,萌动期12 d;4月10日进入风铃期,持续10 d;4月28日进入开花期,花期持续22 d,此期间平均气温14.8 ℃,地温14.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