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e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戏剧的突出特征之一,它能让戏剧的矛盾冲突更激烈,文本结构更紧凑,文本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笔者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为例,具体谈谈。
  一、利用巧合,读懂矛盾冲突
  戏剧的矛盾冲突通常被称为戏剧冲突,它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而巧合往往是形成冲突的诱因。因此,阅读戏剧文本时,读懂了矛盾冲突也就基本读懂了文本内涵。
  《威尼斯商人》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剧本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物的鲜明形象,反映出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剧中有两次关键的“巧合”。
  第一次是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签订了“一磅肉”的契约。契约约定,若安东尼奥到期还不了欠款,夏洛克便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作为抵偿。作为富商,安东尼奥完全有能力偿还那笔钱,所以就签订合约时的情形判断,这款约定形同虚设,根本不可能变为现实。这或许正是安东尼奥敢于增加这个条款的原因。巧合的是,海上天气突然恶化,安东尼奥的货船遇礁石失事。破产的安东尼奥无力偿还欠款,不得不履行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的约定。这正中夏洛克下怀:安东尼奥是性格宽厚的富商,他借钱给朋友不要一文钱利息的做法触犯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利益;货船失事让夏洛克找到了报复的机会,让他把生意竞争者送上了法庭。阅读文本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懂了这次巧合,学生就会明白,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看似个人恩怨,实则是当时英国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和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巧合发生在法庭上。法官审判时,夏洛克胜诉在即。其时,称肉的天平已经备好,鲍西娅提出找个医生帮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费用归夏洛克出。夏洛克拒绝了,他说:“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我找不到,约上没有这一条”。这句挑剔的话让聪明机智的鲍西娅找到了突破口,她以“约上没有说流一滴血”为由,让夏洛克作茧自缚,陷入“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公民的犯罪境地,最终落得倾家荡产。夏洛克拒绝给履行“割肉契约”的安东尼奥请医生,显示出他自私冷酷的本性;夏洛克巧合且偶然的一句话暴露出当金钱和其他一切发生冲突时,他唯利是图的本性。阅读文本时,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读懂了这次巧合,他们对夏洛克的冷酷、鲍西娅的机智、安东尼奥的守信等就会有清晰的认识。
  二、借助巧合,读懂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如戏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
  《江村小景》是田汉所写的一部独幕剧。剧本的主要内容是:龙潭江边某农家妇女有二子一女,长子外出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这时,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妹妹,便调戏她。妹妹大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于是兄弟俩发生了冲突。格斗中,两人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去。这个剧本内容较为繁杂,但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利用巧合。
  《江村小景》的情节安排处处巧合:妹妹刚刚出去,长子就回到家中;妈妈刚刚出去,妹妹就回到家中;长子刚刚调戏“谁家的花姑娘”(妹妹),次子就回到家中;而妈妈又刚巧是在兄弟二人互相枪杀之后才回家。从一般的生活现象看,这样巧的事情的确不多,但艺术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更强调事理发展逻辑能够成立,而这些巧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这四次巧合也合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妹妹出门,是妈妈让她去给最疼她的二哥买点肉,打几两酒,而此时长子回家;妈妈出门,是为了借身便衣给十六年没回家的长子换上,以躲避搜查,而此时妹妹回家;长子调戏妹妹,是因为常年的兵痞习性作祟,而此时次子回家;次子与长子搏斗,是为了保护妹妹,也是因为两人所效力的军队阵营不同,结果兄弟相残,双双殒命,而此时妈妈回家。
  巧合也离不开时间的安排。作者在时间设置上颇具戏剧性。妹妹在长子回来之前去买东西,为长子和妈妈见面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妈妈出去借衣服,为长子调戏妹妹,兄弟二人发生冲突、激化矛盾留下了时间和空间。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处结构紧凑、情节严谨流畅的悲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个独幕剧时,如果能让他们抓住巧合读懂这种结构安排,学生就会发现,这个剧本看似处处巧合,其实内容上、情节上、时间上都安排得十分严谨。他们或许还能再进一步,体悟出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人民妻离子散、兄弟在战场上自相残杀的悲剧不仅存在可能,而且并不少见,从而认识到战亂对人性的扭曲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运用巧合,读懂文本主题
  巧合除让戏剧更具有艺术魅力外,还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本的深刻主题。
  《陈毅市长》是沙叶新创作的海派话剧经典。教材选入的片段讲述了陈毅夜访化学家齐仰之的故事。剧中有两次巧合:第一次,齐仰之勉强同意与陈毅谈话,内心却一直抵触与共产党合作。陈毅话锋一转,提出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这是齐仰之多年的愿望,他大喜过望,立即对谈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次,两人言谈正酣时,电灯突然熄灭了——停电了。齐仰之感觉与陈毅相见恨晚,要与他秉烛夜谈,陈毅却因其他公务不得不离开。
  这两次巧合,不动声色地反映了剧本的主题:陈毅市长对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热情,对科学文化极其重视,对知识分子极其尊重。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科学家,他清高、固执、急躁、政治观念淡薄、科学态度严肃。对于陈毅的造访,他不但无受宠若惊之态,反而将其拒之门外。陈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谈话使齐仰之了解到共产党造福人民的意图。这激发了他的爱国之心,所以当陈毅提出建药厂时,他立即响应。双方心愿的契合,反映了陈毅市长对科学文化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尊重这一主题。极具戏剧性的停电让陈毅和齐仰之的谈话画上了句号,但齐仰之谈兴正浓,他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想要和陈毅再谈上三天三夜,而陈毅却说,“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当时上海刚解放,经济萧条,百废待兴。这一巧合反映了陈毅市长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以及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如果从这两次巧合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读,学生不仅能够读懂文本主题,而且可以认识到,作者所要表现的这一主题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离不开对知识、人才的重视。
  四、借用巧合,读懂人物形象
  每一处戏剧,作者都会致力于塑造典型人物的形象。阅读剧本时,读懂了人物形象,也就理解了戏剧的内涵。教师抓住剧本中的巧合,能引导学生读懂人物形象。
  《一厘米》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剧本。作者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妈妈陶影带年幼的儿子小也去公园,因为公园的尺子出现了一厘米的误差,管理员误认为陶影是有意逃票。剧本中的巧合出现在中间部分——母子二人遭受了公园检票处红衣青年的无理指责和围观群众的误解后,掉头走出公园。儿子怕公园尺度不准,主动向妈妈要了钱,到街头一个卖冰棍的老奶奶那里再次量了身高。巧合的是,老奶奶为了哄小孩开心,让孩子妈妈高兴,便故意多量了一厘米。
  这个巧合让陶影有理也说不清了。检票的红衣青年随意地把小也多量了一厘米,却尖酸刻薄地指责陶影母子“逃票”;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一旁发出嘲弄的哄笑;小也含泪飞奔逃开,为证清白再量身高,最终却被老奶奶的“好心”以误证误,让小也认为妈妈确实为了逃票而撒谎。故事发展到这个程度,陶影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要么据理力争,还原真相。陶影选择了后者,她在得不到儿子理解和丈夫支持的情况下,给报社写信申述事实,却迟迟没有回音。失望之余,公园管理处的人找上门。在他们提出的几个解决方案中,陶影既不要金钱赔偿,也不要免费门票,只要他们告诉小也,“妈妈没有错”。
  陶影的这些行为,往往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她的丈夫就持这种态度。真是小题大做吗?不是,陶影致力追寻的是人的尊严。在她看来,这不是“一厘米”的小事儿,而是关乎自己在众人面前的尊严、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以及自己品行的大事。因此,即使遇到重重困难,她始终没有放弃努力。最终,事情的真相得以显现,陶影作为母亲、公民的形象得到维护。
  阅读这个文本,我们读出了这层意思,或许才真正读懂了陶影,而读懂这层意思的切入口,正是老奶奶因“好心而误量”这个巧合。
  (作者单位: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武当山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在不断更新换代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发展迅猛。神龙小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思想和手段,创建网络自媒体平台,促进和提升教师的领导力、合作力、创新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灵动。  一、“自媒体”时代,教育“心”发声  为更好地应对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学校积极与时代接轨,探索将现代自媒体与适性教育相融合。为充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摘苹果》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联系情境,合理估算  联系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建立估算的意识。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是小学低段数感建立的阶段性目标,把两位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是常见的方法。  教材中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
《鬣狗之路》一片是以加拿大军队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为背景的,展现了一支现代化的职业军队与装备训练都非常落后的武装力量之间的较量。片中的塔利班武装人员仍然装备着标志性武器AK系列枪械,还出现了使用82mm无后坐力炮攻击瑞恩等人所在房屋的镜头(不过,影片的翻译者显然没有搞清楚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的区别,将其翻译成了迫击炮)。而加拿大军队作为一支以西方标准装备起来的军队,其武器装备也基本上是美式的。不过,加
诵读法是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读通文律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这句话指
手持M16A1步枪的美军队员,该枪加装有M4A消声器人体工程学实验室的参选消声器  为了给美军提供消声器,美国陆军的人体工程学实验室(HEL)首先推出了HELM2消声器。HELM2是一种试验性的消声器,安装在M16步枪上使用。消声器长14英寸(356mm),内部装有24个消声碗和1个膨胀腔。  之后,在1966年5月,美国陆军越南分部(USARV,UnitedStatesArmy,Vietnam)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以落地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必须追根溯源,找到深度学习的源头——文本,只有深度解读文本,才能让深度学习变成有源之水。此文所谈文本,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范本,即教材选编的文章。本文以《猫》一文的文本解读为例,浅谈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深度的解读,从而获取深度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基于文章体式解读文本,实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难点,历年教学这个内容都要超出计划的课时数。即便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好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笔者列举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比、发现、提升。  归纳法教学模式:  一、情境引入,积累经验  生1:(4 10)×25=350。  生2:4×25 10×25=350。  师:你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1:我先算一共卖出几个篮球
课程整合的本意在于将教学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成意义丰富的整体,完成课程的意义化、内化、类化、简化。然而,现实中的课程整合往往只关注到其简化的一面:无论是从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切入,依据学段教学安排,调整教学顺序,以实现跨学科课程整合,还是从学科单元主题入手,将学科之间主题相近的单元整合,按照课程标准,分层次进行设计与训练,抑或是从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出发,通过课题式、课例式等项目推进,有效地实现
“综合与实践”活动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四个关注”,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诠释该课程的内涵,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一、关注问题——实施“综合与实践”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综合与实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实验、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从而能够数学地表达和思维。当然,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承载数学知识结构的“实物原型”必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特征的直观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矛盾,数学教学需要有意识借助实物直观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语言。因此,要依据实物直观外部形状、内部结构等对比演示,多层次、多角度观察、操作、想象、对比,从静态到动态、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