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的三种中国意象:乡愁、对比、愿景

来源 :开放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to20099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20世纪上半叶的辜鸿铭、罗素与罗梦册所描写的中国意象及其内容,并比较这三种中国意象之异同,指出:辜鸿铭笔下的“中国”是一种文化的乡愁;罗素笔下的“中国”是一种作为西方文化的对比;罗梦册笔下的“中国”是一种“天下国家”,不同于西方历史所见“帝国”或者“族国”,“天下国家”是未来中国的愿景.三者之同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地将政经社会问题化约为文化问题,并认为文化具有优先性与重要性,呈现某种“文化化约论”的倾向;其次,都强调“中国”之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性”,将“中国”加以理想化,这种思路与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性”的强调互相呼应;第三,有心美化中国的“过去”,以引导“现在”中国的发展,勾勒“未来”中国的蓝图.而最终,这三种中国意象之所以构成“乡愁”“对比”“愿景”的差异,乃因辜鸿铭与罗素以西方人作为阅读对象,罗梦册的发言对象是中国同胞,尤以他的“中国”论述最扣人心弦,并展现出世界史的宏观视野.
其他文献
提起古代文章的声调,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骈文.但实际上,古文亦不能无声调,只不过它没有骈文那样严格、固定的规范而显得更为自由.历代优秀的古文家在创作中都非常讲究声调,清代桐城派更是从理论上总结了古文声调的文体意义.不过,他们没有系统说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通过梳理可知,古人大多注重通过“养气”和“行气”以实现自然优美的声音效果,这是古文区别于骈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强调“行气”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否定具体的调声之法.具体说来,古文主要是通过句式的伸缩变化和笔法的综合搭配来实现其声调美的,而这又往往和炼字尤其是
明清时期江西洪涝灾害频发,共计发生水灾933次,其中14次特大水灾和32次重大水灾,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受灾程度均十分严重.频繁的洪涝灾害往往会造成人民漂没、城垣倾圯、桥梁坍塌、冲毁堤坝、山崩田壅等一系列危害.在严重的水患面前,国家和地方社会都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有效的应对机制,不仅国家组织实行官方的蠲免赈济措施,地方官员、士绅同样各尽其力,捐资赈济.此外,国家和地方社会还会在灾后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庇佑,以此达到安抚百姓的效果.
从价值论的视角来看,普世价值指事物对于人类共同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当今国际上所宣扬的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普世价值的根源在于哲学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普遍主义理念.西方价值观中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理念不能作为普世价值.当前,中国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反击西方普世价值的挑战.我们提倡的是共同价值而不是普世价值,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数据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强势,整体地改造了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刻地改造着大学思政教学实践的全貌.在当前,不少高校思政教学的改革是以技术化、信息化的改革作为主要导向,翻转课堂、混合课堂、智慧课堂等技术教学的形式成为当前大学思政教学改革的主流.“学习通”软件成为不少大学思政教学工作者的首选教学平台.文章以“学习通”等智慧教学软件作为研究对象,肯定大数据技术对大学思政教学产生的创新效应,同时也反思技术理性之下其对师生主体价值产生的异化效应.警惕技术反噬主体的现象,明确重塑人文性价值主体的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安源因此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秉持为安源路矿工人群众谋取幸福的初心使命,采取了开展工人教育开启民智、组织工人俱乐部维护工人权利、举办经济事业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措施,得到了路矿工人群众的真心拥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展为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汨罗是韩少功的“文学的根”,作家以丰富的创作建构了文学中的汨罗世界,文本中流露的情感倾向和对汨罗地域文化的态度转变,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文化寻根”热潮中,汩罗一度成为国民劣根性批判的对象,但是这种“远距离”的观照,“文化外来户”的凌空蹈虚的想象性书写,事实上已经给作为被书写对象的地域内外的人们造成了“伤害”或者“侵犯”.直到马桥的出现,作家对于汩罗才有了“静观”的欣赏与流连,而八溪峒的一切具有无比鲜活的生命力,万物生长,村民和谐,在低调进取的“次优主义”观念的指引下,韩少功以这种返璞归真的书写,寄
选题是研究生以研究者的姿态进入环境,动态地认识到专业行为与改造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表达出这种意义关联的过程.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在构成因素包括:个人知识、实践经验和专业精神.研究生选题时的内在困境表现为,因缺失个人知识而信马由缰式选题,因忽视实践经验而照猫画虎式选题,因缺乏专业精神而南辕北辙式选题.可以引导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进行自我追问:是否理解了选题中的核心概念,是否掌握了应对选题的理论工具,是否拥有了改造现实的勇气.
通过整合引入三元交互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归因理论探究相关外部变量,最终完成网络暴力行为群体极化效应模型.模型所包含的潜变量有:网络环境、态度观点、主观规范、道德情绪、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各潜变量间的假设关系.在挖掘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影响因素之间多层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模型检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由司马迁所开启的两种治史传统的矛盾结合,即对历史真相的客观探求精神与对历史叙事的主观建构意识,仍然支配着20世纪以来人们对最初中国的解读.对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由点到面不断展开,以及对上古文献的梳理和真伪辨别,推动了早期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进步.与此同时,非学术的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其中既有不同时代的政治氛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有不同学派之间为主导学术空间、建立话语霸权所展开的争夺,还有人们出于地方情结而对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所产生的移情效应.近百年来的总趋势是,随着学科演进和技术发达,人们的古史认知越
自东晋陶渊明以来,“归田园”似乎是城里人摆脱都市纷扰的诗意向往.然而生活不仅仅需要安居,更重要的是乐业.城里人向往青山绿水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田园生活,村里人却为了更好的生活纷纷涌入城里打工.rn大学刚毕业时,我和爱人很努力地想在大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跳出“农门”.由于我的专业是农学,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不多,转行做业务,也因不善于交际处处受限.在大城市生活虽温饱不成问题,但想到未来,我俩都一筹莫展.那是人生中低沉郁闷的几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