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美浓墨重彩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全书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之作,后40回由无名氏续写。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必然。这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程伟元、高鹗整理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史称“程甲本”),经萃文书屋以活字本付梓印行,从而结束了《红楼梦》的手抄本时代。此时距曹雪芹谢世,已整整30年。书中24幅别具风格的“绣像”,人物造形俊美,神态生动,如锦上添花,更增强了读者的兴味。所谓“绣像”,原指用丝线绣成的佛像或人像,明清以后亦指附于通俗小说卷首的人物图像。程甲本的问世,不仅是文学与绘画珠联璧合的一种优秀的文化样式,而且拉开了《红楼梦》绘画创作恢宏、绚丽的序幕。在迄今220余年的历史风雨中,“天下第一奇书”《红楼梦》像一座无与伦比的巨大金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画家的勇敢探索和辛勤开掘。于是,数以千计的红楼画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组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长廊中一道特色纷呈、引人入胜的奇观。
  清代的红楼画,就其绘制目的和创作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木刻插图、画家绘本和民间艺术三大类。木刻插图除开先河之程甲本外,又有藤花榭藏版《绣像红楼梦》、王希廉评本《红楼梦》、姚梅伯评本《石头记》、红豆邮樵《红楼梦传奇》和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等各种版本传世。
  画家绘本在红楼画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这是因为这些文人画家抑或民间画师,都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他们具有全面、深厚的笔墨功底,又能在原著的基础上突破藩篱,开拓创新,故其表现技巧之多样、艺术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就形式而言,既有简洁朴素、以线条表现不同力度之美的白描,又有意韵生动、形神兼备的小写意;既有恣情描绘山水风光的工笔重彩,又有精心刻画亭台楼阁的界画,以及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壁画等。这个画家群体以顾洛、改琦、汪圻、费丹旭、孙温、钱慧安、吴友如、周权、沙馥、王墀、王钊等为代表,其中尤以嘉庆、道光年间的改琦最负盛名,其笔下的红楼仕女以秀润素淡和纤弱之美,开创了晚清仕女画的新格体。
  清末,红楼画多层次发展,波及皇家宫殿、社会市井,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化时尚。从方寸素笺到巨制屏风,从灯彩、瓷画到民间年画等,广为流布,雅俗共赏,构成一派万紫千红的动人景象。故宫长春宫体元殿四周游廊内的18幅红楼故事巨幅壁画,推测为庆贺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所作。天津杨柳青年画更是流光溢彩、一枝独秀。因其采用木版水印套色,又以人工填色重绘,充分发挥了民间艺人的创造性才能;一些“老字号”画店还专门聘请诸如海派宗师钱慧安、曾入如意馆为慈禧画像的人物画家高荫章等从事年画创作,大大提升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民国初年,红楼梦连环画开始兴起。李菊侪和李翰园的《金玉缘图画集》,卷帙浩繁,传世388图,是现存最早的红楼梦连环画。
  当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红楼画不仅长盛不衰,而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品位高、技法新、多样化等特点。特别是红楼梦连环画更是热潮滚滚,势不可挡,参与创作的画家及涌现的佳作,不计其数。以巾帼画杰王叔晖,海派大师程十发、刘旦宅、戴敦邦,京津画派巨匠陈少梅、黄均、刘继卤、刘凌沧,以及6岁便开始画红楼梦的百岁画家晏少翔等为代表的画家群体,视野开阔,实力雄厚,采中西融会、工写结合、借古创新等创作方法,把古典重彩装饰与现实化人物形象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气盎然又不失古典美的新时尚,极大地丰富了红楼画的艺术宝库。
  现精选古今红楼画10幅,略作品赏,以飨读者。
  清 萃文书屋本《红楼梦图赞》之“元春”(图1)
  贾元春,为贾政与王夫人所出,是贾宝玉的长姊,因“贤孝才德”应选人宫,起初掌管王后的礼职,充任女史,不久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故称“元妃”。她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却至为重要,大观园即为其省亲所造。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
  此图描绘《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礼仪太监请升座受礼,两阶乐起……”这一情节,表现元妃及宫女、太监的仪态举止和音容笑貌。画面繁复,线条工致,设景布图,颇合章法,人物形象灵动活脱,呼之欲出;而将排班上殿的贾赦、贾政等留于画外,勾人联想。
  清 汪圻《红楼梦粉本》之“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图3)
  此图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初秋时节,由探春发起组织海棠诗社,成员包括黛玉、宝钗、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宝玉及李纨8人(画中仅6人),旨在“宴集诗人于风庭月榭,醉飞吟盏于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是大观园鼎盛时期,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寻求个性解放的一种文化创举。
  《红楼梦粉本》(画稿)共12幅册页,此为其中之一,布局巧妙,绘制精美,情景交融,于不经意处,得自然之妙。而将一盆海棠置于树后,半掩半露,别具匠心。
  汪圻(1776-1840年),字句卿,号惕斋,安徽旌德籍,生于江苏扬州,是清代著名诗人汪三屏之弟。所绘仕女,以秀丽工整、布景细致著称。道光中叶其画大行其道,有人愿出四百金延请,被其推辞。
  清 改琦《红楼梦图咏》之“林黛玉” (图2)
  此图描绘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形象及其所居潇湘馆外景。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因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改琦笔下的林黛玉,形象娟丽,笔姿秀逸,体态纤瘦,开清代仕女画阴柔之美的先河。
  画中“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象征林黛玉不屈不挠的品行和风姿绰约的魅力;一只与之朝夕相伴的鹦鹉,伶俐乖巧,既会模仿丫环殷勤张罗,又能惟妙惟肖、长吁短叹地吟咏黛玉的《葬花词》,别有一番情趣。   改琦 (1778-1829年),回族,字伯蕴,号香白、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华亭(今上海松江)。“其人物之工致,布景之精雅,可与六如(唐寅)、章侯(陈洪绶)抗衡”,是江南名重一时的大画家。改琦创作的本版画册《红搂梦图咏》共50幅,成功地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妙玉及晴雯、尤三姐等女性形象,成为后世红楼画和其他艺术形式取法的楷模。
  清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之“史湘云”(图4)
  此图描绘史湘云醉卧芍药花丛的情景。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五,是一个处于中间地位的角色。但曹雪芹对她的性格和人品喜爱有加,以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使其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湘云心直口快、性情豪放、不拘小节,且思路敏捷、才情超逸、心地善良。正如《红楼梦曲》所唱:“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屯止。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十二金钗图册》,绢本设色,每开纵20.3厘米,横27.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史湘云,于香艳中更显妍雅之美,洒脱中极尽自然之致。画家以没骨法绘制点景山石、树木,构筑出特定的人物活动环境,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情感,画面饱满而饶有情趣。
  费丹旭(1801-1850年),字子苕,号晓楼,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擅画人物、花卉,尤精补景仕女,秀润素淡,潇洒自然,格调柔弱,用笔流利,轻灵洒脱,有“费派’之称。
  清 孙温《全本红楼梦》之“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图5)
  此图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描绘贾宝玉为悼念晴雯焚烧祭文。晴雯是宝玉心爱的丫环,也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弱者,因王夫人的摧残含恨而死。宝玉于月夜将自己创作的祭文泣涕而念,连同四样晴雯所喜之物,挂在芙蓉枝上焚帛祭茗,犹依依不舍。而丫环香菱则藏于山石后,欲作取笑,天真烂漫,情趣生动。
  《全本红楼梦》,现存230图,绢本设色,每幅纵43.3厘米,横76.5厘米。大连旅顺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从题款可知绘于同治丁卯(1867年)至光绪癸卯(1903年)年,历时36年,耗尽画家半生心血。
  孙温,1826年生,生卒年不详,字润斋,漫阳(今河北丰润)人,民间画师。
  清 钱慧安《误人怡红》(图6)
  此图描绘《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误入怡红院一事:刘姥姥遇到了一面“西洋镜”,“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全图视角新颖,布局奇特,衬景删繁就简,只绘一棵大树和半边山石。以一个乡村老妪的“可笑”之举和两个丫环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烘托出刘姥姥的憨厚可爱和贾府的富贵奢华,极具戏剧色彩。
  钱慧安(1833-1911年),字吉生,号清路渔子、清溪樵子,上海浦东高桥人。其仕女图笔意道劲,神态闲雅,姿容姣丽,将诸家之法融会贯通。为早期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
  清 杨柳青年画《潇湘清韵》(图7)
  此图题识:“水精帘卷月迟迟,瘦倚秋窗意太痴。一种情怀无处诉,但凭弦上寄相思。甲辰仲秋,模华秋岳笔意,于雪鸿山馆西窗下。桐轩高荫章戏作。”
  据此可知杨柳青年画《潇湘清韵》为著名画家高荫章(1835-1906年)所作。其内容选自《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描绘一个月白风清的秋夜,黛玉对着宝玉送给她的旧手帕和上面自己的题诗,感怀往事,抚琴低吟;正在潇湘馆外的妙玉与宝玉,忽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
  此图画风严谨,精工之至,格调秀雅,真切感人,犹如身临其境。
  现代 刘旦宅《双玉读曲》(图9)
  《双玉读曲》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回,描绘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情景。在一片桃花盛开、春意盎然的背景烘托下,两人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倾吐内心的爱慕之情。
  全图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以诗化的绘画语言和韵味悠长的意境,创造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人见人爱的中国古典少男少女形象。
  刘旦宅(1951-2011年),原名浑,后改名旦宅,别名海云生,浙江温州人。其古典人物画,工写兼长,造型清俊,情思横逸,秀拙相蕴,生动别致。所绘《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及《双玉读曲》邮票图稿,荣获新中国最佳邮票奖,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现代 王叔晖《王熙凤》(图8)
  这幅红楼画写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求见王熙凤时的一个场面。由丫环平儿的视线所向和王熙凤眼神的流转,可知“穷亲戚”刘姥姥已在门外。画家对这位满身锦绣、珠光宝气的“双面女性”,从神态表情到从服饰的花纹、款式、质地,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细致的描绘。同时,环境陈设,也尽以工整的线条画出,随类赋彩,着意烘托,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非凡的造型能力。
  此图绢本设色,纵88厘米,横57厘米,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王熙凤精明强干,高踞于贾府“管家”的宝座:“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然“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王叔晖 (1912-1985年),女,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
  现代 戴敦邦《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图10)
  此图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描绘中秋螃蟹宴后,宝玉和众姐妹在藕香榭赏桂吟诗,共作12首菊花诗。黛玉以((咏菊》((问菊》和《菊梦》三首夺魁,其中“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又被评为“魁中之魁”。
  全图构图缜密,疏可走马,密不插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宝玉、黛玉、李纨、宝钗、探春等人的心理刻画,尤见精彩。庄重古雅的设色,展现出不同女性的风采情韵;清朗开阔的远景,烘托出月色下优美的意境。
  戴敦邦(1958—),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人。自学绘画,擅长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工写兼长,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画风雅俗共赏。所绘《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及英文版《红搂梦》插图,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月舫的瓶子  瓶子是零九年从网上买来的,在我家柜子上一站五年,也该算旧藏了。  刚到手时的情形历历在目:包装比较单薄,能够完整安全抵达实属侥幸。入眼略感粗糙,手摸上去釉面有细小的颗粒,是窑灰。边缘的剥釉有些剌目。网上的图片看不到这些,所以觉得品相与自己原来的想象不符,有点小小的失望。  在柜子上放了两天,感觉好多了,毕竟两面山水画得好,瓶型也特殊,是件极少见的老物。虽未署年份,看胎釉画工,应为同冶
期刊
人有四雅:琴、棋、书、画;  艺有三绝:诗、书、画。  诗言志,诗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美好事物的筛选和加工,也源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梦想。所以,诗歌被称为艺术之母,是体现意境的最高形式。该诗、书、画组合的作者孔祥庚先生,乃“中国诗词”顾问,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玉溪市市委书记。孔祥庚先生工作之余,以诗为乐,他的诗典雅清通,正中求变,寓于哲理,寓意不凡,令人叫绝!  书法是
期刊
初冬季节,西安钟鼓楼博物馆与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在钟楼联合举办“木人石心——西安民间收藏石刻展”,共展出60余件从北魏到唐宋的石刻艺术品。  展期从11月9日开始,至2015年1月20日结束,展出的60余件石刻作品主要包括石佛造像、石刻人物、石狮等。这些古代石刻艺术品虽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览的石刻艺术品由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
期刊
陈畏,男,1968年生于北京,1996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出版有《陈畏油画作品集》、《陈畏——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系列》和《陈畏油画肖像作品》。作品曾发表于《美术》《中国油画》《中国美术教育》《美苑》《美术大观》《装饰》《美术观察》和《中国文化报》等多种专业核心期刊。  学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
期刊
2014年10月28日,西安秦绣博物馆(筹)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举办了丝路瑰宝“秦绣”收藏品展暨艺术渊源研讨会。来自陕西各地的文博专家、刺绣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收藏组织及收藏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秦绣”艺术渊源研讨会。  本次展览展出陕西省民间收藏家成建军先生收藏的陕西地区古代及近现代刺绣艺术品数百件,这些丝绸刺绣的历史遗存物,见证在三秦大地的传承与发扬,为研究陕西的经济发展和历史
期刊
黄飞,1963年生,河南太康人。现为青岛荣德文化发展集团艺术总监,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黄飞先生是我的知音与好友,也是我结识的写字人中悟性非常好的一位年轻书法家。  我喜欢他这个人,正直坦荡;也欣赏他的字,干净含蓄。人高洁,字一定不俗,他的字不受“污染”,无俗气,很安静,这在当代很是难得。我们俩年龄相差较人,可在对书法艺术的看法和思想观点上,却有很多共鸣和相似之处,自然也就能谈得
期刊
北宋三彩莲花孩儿枕  荷叶童子是瓷枕中最多的造型。  这件三彩莲花童子枕,高18厘米。塑造了一侧卧的童子,手持一枚荷叶,荷叶边缘向上翻卷,荷叶硕大而浑圆,叶心向内凹陷,正好作睡卧用的枕面。童子侧卧,圆头圆脑,胖胖的脸庞,似在怡静中睡眠,煞是可爱。  莲花童子题材来源于佛教传说故事,《杂宝藏经》中记载:古代波罗奈园有一座仙山,仙人梵老在山上修行,他经常在山石上方便,一只雌鹿路过于此,并舔食了他的便溺
期刊
在玉石类宝石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翡翠、和田玉、绿松石、青金石等宝石。这些宝石以其特有的品质和颜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但近年来,在玉石大家族中,另一个成员,它以其特有的气质和斑斓的色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珠宝爱好者的关注,它就是被世界珠宝界誉为宝石“调色板”、“十月生辰石”的欧泊石。对欧泊美丽的赞叹如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的那样:“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般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
期刊
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西安艺菲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致力于中国画工笔花鸟画及写意画的创作与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及美国、挪威、日本等多家机构收藏。2006年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陕西省高校摄影展,作品《遗迹》获三等奖;2009年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造福万代》入选并收
期刊
程门的浅绛瓷画作品百分之八十都是山水,这些山水瓷画无疑都是沿着董源、巨然所开创,米氏所点染的温润秀丽、烟云飘缈的江南山水画系统走下来的。在他的瓷本绘画里,多数是远山近水,雾气缭绕,林梢出没,山脊隐现,表现出了丰富的烟云供养的境界和极为高古的意趣。这样的审美意境从近日所得到的“晚清程门四时山水瓷板”上最能体会出来。因为此瓷板为大小一样的4块,分别为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所绘内容和题款与当年梁基永先生《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