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的构想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馆配电子书市场的最大“痛点”—电子书匮乏的原因入手,分析了目前馆配电子书市场中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的市场关系,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期望以全新的区块链技术视野开拓高校数字图书馆电子书文献建设发展的新维度和新空间。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区块链技术 馆配市场 电子书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5.009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reason for the shortage of E-book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hich is the biggest pain point of the E-book supplier market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ublishers, library suppliers, and the libraries in the E-book market. It propos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block chain technology in the trading platform for library-supplied E-books. Furthermore, it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block chain utilization in the building of the publishing and trading platform for library-supplied E-book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block chain technology utilization would open up a new dimension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supplied E-books inventory building.
  Keywords Digital library. Block chain technology. Library-supplied market. E-book.
  區块链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 也称为价值互联网。它用开源软件把密码学原理、时序数据和共识机制相结合,保障了分布式数据库中各节点的连贯和持续,使信息能即时验证、可追溯,难以篡改,从而创造了一套隐私、高效、安全的共享价值体系。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认为,区块链 (Blockchain)是继蒸汽机、电气化、计算机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预计2025年之前,全球GDP总量的10%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储存[1] 。目前,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资产和价值等行业领域,其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保护和交易应用是最契合实践的应用之一。据世界经济论坛估计,超过25个国家正在投资区块链技术,已申请了2500多项专利,投资13亿美元。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集视角,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的大胆构想,期望解决馆配电子书市场的“痛点”问题—由于盗版无法遏制和利益分成不够透明,导致电子图书无法进入“纸电同步”出版发行的良性市场生态圈。
  1 馆配电子书市场生态状况
  在我国图书市场中,馆配商,也称图书供应商、书商,是指向图书馆提供图书和配供服务的供应商。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共同形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市场关系[2]。馆配市场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馆配商也伴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壮大,与出版社、图书馆一起形成互利共赢、相互依赖的生态产业链。
  1.1 馆配电子书平台上线
  20世纪末始,数字图书馆从概念的引进到实践应用,其载体和服务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以用户为中心的电子资源的采集、检索和传递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数字化资源在收集组织和检索传播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图书馆空间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功能转换,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大规模采集数字资源。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里,电子书的采购已经占有相当大比例。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里,电子书采集却因为种种利益博弈而陷入困境。
  伴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出版社还是馆配商都和图书馆一样意识到传统纸质图书馆配市场必须转型。2015年被业界誉为“电子书元年”。在这一年中,北京人天书店集团和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时宣布进军电子书领域。人天公司和三新公司分别开发的“畅想之星”和“田田网”上线运行,开启了电子书馆配时代。笔者对“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在售的八家较大型出版社的电子书以出版时间、出版种数两项指标对照纸质图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目前电子书的出版状态无法很好的满足高校数字图书馆对于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需求。
  1.2 电子书盗版抑制馆配电子书平台发展
  自从进入数字化阅读时代,借助于链接、社交分享、云端网盘及P2P等技术进行大量盗版的侵权行为,使电子书盗版呈现有出上传迅速、下载快捷、扩散广泛、成本低、时间短的特点,其结果严重制约着电子书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正是由于电子书自身的易复制性、易传播性特点,致使掌握大量纸质图书版权的出版社持谨慎态度出版电子书。有研究者曾经针对中文馆配电子书出版市场状况对全国90家出版社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最后得出结论:(1)数字版权保护不完善引起的盗版问题;(2)电子书盈利能力弱;(3)缺乏透明的发行渠道和平台;(4)电子书是的出版会冲击纸质图书的销量;(5)出版社没有图书的数字版权[3]。这些导致馆配电子书出版市场发展成为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市场中的最大“痛点”。因此,数字出版交易市场迫切需要数字出版物在版权登记、版权确认、版权保护和版权维权等方面具有变革性技术支持。   2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出版交易的关联性
  区块链技术对于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数据块内部结构的版权登记功能,而区块链共识机制与P2P网络也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版权交易提供了直接渠道,这些特征使其在数字出版物的版权确认、版权交易、版权维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而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提供了可能。
  2.1 版权确认
  以电子书出版为例,传统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书其版权一般是在出版社和作者手中,版权方将作品的电子文本数据提供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出版交易之时,其实是上传到分布式公共账本上,同时可以依托区块链技术在电子书文档数据上附加类似于DNA的版权协议,所进行的更新也会被时间戳记录下来,关于是否原创,可以基于区块链的内容识别系统对发布者上传的作品进行全网特征码对比,若未超过预定阈值,则判断为真正的原创作品,进而可以集合发布者信息与时间戳一起写入区块链,获得全网唯一的版权ID标志。如果发现了另一份内容同时存在,将会通过溯源记录来确认版权的所有者,如果智能合约没有发现另一份类似或同样的内容,那么该作者的工作将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其作品将被赋予专有版权。
  2.2 版权交易
  事實上,版权确认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版权交易。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在这个平台上要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将约定的交易合约写入代码执行,并由加密货币形式进行支付存入其钱包,交易流程中版权加密数据,区块链上点对点的版权交易,且交易记录不可篡,从而对版权持有者形成高强度保护。这个过程对平台所有参与成员公开透明,交易费用低廉。从而解决电子书平台出版社与馆配商的“利益分成”不够透明的问题。
  2.3 版权维护
  对于已经确认原创版权的电子书在交易使用或分享过程中,区块链系统平台能忠实记录下全部痕迹,这就解决了人工追溯的过程繁琐,而且正确性、可信度和取证效率都是不可比拟的。其次,区块链对电子书原始信息使用了加密技术及电子签名技术,从技术上对版权信息做进一步的验证处理,这为取证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解决了目前我国的数字版权登记需由权威管理机构授权,存在一定的版权取证成本高、材料递交步骤繁琐与审核周期长的低效率。保证出版社或作者的著作权利益,不论是定价权利还是版权收益分成,技术与平台提供商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出版社或作者无法真正拥有其作品的所有权。三是版权维护有证据,低成本,可追踪。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的架构理念和设计
  3.1 基础架构理念
  从目前的情况看,区块链技术朝两种应用方向发展:一是完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的验证机可以任意加入,不受限制。每台验证机都可参与全网的工作验证和收益获得的分配。其主要特点是机机平等、所有节点平等、人人平等。优点就是保证公平,其缺点则是无法保证效率。比特币、以太坊是公有链的常见技术表现形态。另一种是有限的去中心化的应用,区块链上的验证机受管理机构的限制,只有通过授权的节点才能加入。授权后的节点享有同样的权益。其主要特点是以相对的平等换取一定的效率。优点是效率较高、更易商业化,其缺点则是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技术表现形态多为私有链、联盟链。具体架构[5]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区块链的基础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数据层、网络层与应用层。首先,在数据层上,区块链是一个只可追加、不可更改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其次,在网络层上,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和对等网络的基础上的一个分布式系统;最后,在应用层面,一方面区块链可以代替传统的登记、清算系统,另一方面,区块链平台能够提供编程环境让用户编写智能合约。应用于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则各层级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6]。
  根据张岩博士在其文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的设想,区块链的基础架构与功能分布共分为四个主要层级(见表1)。其中,客户端编辑器的嵌入与扩展层的去中心化存储是实现区块链上媒体文件传输的关键,而基于数据层的版权在线登记则是平台能够进行版权交易的前提。同时,区块链侧链具备强大而易用的可编程功能,可为第三方开发者、出版商等企业用户提供简单快捷的扩展服务,把音频、视频、动漫等有声数字出版物及各类电子商务等纳入进来,让数字出版区块链的生态系统业务范围更加广泛[6]。
  3.2 联盟链
  基于上述理念,由于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出版社和图书馆的机构组织成员,可以肯定其建立在某个行业内部,具体规则由行业的参与者自己来设定。尽管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但它其实是弱中心的联盟链的架构设计。准确说属于具有私有链属性的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按照“去中心”的程度,划分为强中心化的私有链,弱中心化的联盟链和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三者基于不同的信任体系,私有链基于内部组织框架的个人或企业信用,联盟链基于商业契约的联盟式信任体系,公有链基于密码学的陌生人信任体系。
  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的所有者有权控制和管理此区块链的参与者。成员加入节点需要申请和身份验证并签订协议,采用基于协议的共识机制,由预设的某些节点进行记账、建立区块,实现分布式账本。联盟链利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使错误检查更加严密,也使数据流通更加安全。
  3.3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这一概念由密码学家尼克·萨博最早提出,基本含义就是可以把业务规则转化成在区块链平台自动执行的合约,是一类将合同和计算机运算结合起来、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合约。智能合约最显著的技术特征为自动执行性。其次,由于智能合约是将业务规则写入代码并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强制执行,无需执行机构的人为介入,因而执行结果公证稳定,排除了人为地解释合约条款对执行合约的影响。
  另外,根据高校图书馆对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采购和使用经验,图书馆购买的电子书也一定存在使用权限问题。出版社(著作者)、馆配商和图书馆就此会进行激烈的博弈,如授权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限,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这些条款一经签署,要被智能合约包含并被合约代码自动执行。   3.4 内容数据存储
  一般来说,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架构中,区块链的处理能力普遍不高,很难应对大规模的交易数据和交互流量,特别是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必须解决庞大的电子书数字内容数据存储和交互流量问题。基于弱中心的联盟链的架构理念,而采取主链与侧链分离的架构设计,平台提供者充当了“超级用户”角色,对元数据、交易数据与内容数据进行主链与侧链分别存储,将庞大的读者阅读的内容数据文件通过API接口存储在侧链“数据湖”里。从而化解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处理能力不高,无法应对大规模的交易数据和交互流量问题。
  4 法律的挑战
  挑战之一:加密货币是构成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缺乏关于与加密货币的地位和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密码货币与法定货币相互能否进行法律意义的转换,成为在知识产权领域区块链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的货币结算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
  挑战之二:版权登记的合法性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平台的版权登记与权威机构授权集中登记式的版权登记机制相比,区块链平台利用哈希值与时间戳生成唯一版权标志,版权登记方式收费低廉,方便快捷。但不同于国家版权局下发的著作权登记证书,区块链提供的版权证明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只能作为著作者依法维权过程中的辅助证据。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上的电子图书,基本都是出自出版社授权的纸质图书,其本身附加纸质图书的版权条款,但平台若接受自出版的电子书版权就要考虑此类问题。根据国家版权局《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依法禁止出版和传播的作品,登记机关均不予登记。”区块链版权登记模式若不能满足法律范围内的登记标准,就很难在维权过程中得到法律机构认可。
  挑战之三:缺乏理解什么是智能合同的法律依据。这类合同是否只是一部自动履行当事人某些义务的代码,或只是一项以计算机编码形式存在的利益攸关方的一般约束协议,还是具有合同法同样约束力协议,尚有待观察。基于区块链的版权管理系统中的相关记录能否作为版权所有权的信息来源,需要现行的相关法律的适时调整和修订。
  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从技术和法律角度针对智能合同的 “执行、生命周期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为其制定标准文件。由于ISO的文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所以短期内不太可能获得结果[7]。事实上,即使一般意义上——仅针对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智能合同”获得了法律的许可,那“联盟链”也需要对“超级用户”制定特别的豁免规定,以便它对出版交易系统行使管理权力,这也是“聯盟链”系统的“智能合同”复杂性所在。
  5 区块链技术变革中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与数字化资源出版在版权保护和产品交易的深度融合,必将促使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采集和服务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5.1 参与研发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源出版势必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图书馆界同仁要积极投身其中,积极参与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发,明确表达需求,以使区块链技术能在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市场中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方的博弈和谈判中要遵从公平和效益的原则,如何向出版社申请授权许可实现图书馆阅读权限最大化,相信区块链技术支撑的电子书出版交易的实现,让出版社和馆配商有足够的信心与图书馆合作,另外联盟链技术为“信用背书”也保障了购买方的使用者对信用的珍视。
  5.2 更新理念
  尽管最近十年提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口号,但目前的图书馆馆员还是围绕着“图书馆中心”的资源展开读者服务的。而区块链技术以技术手段为“信用背书”,以技术手段规制“信用”,完善“信用”。读者在合理使用的阅读权限范围内进行电子书的知识利用和知识交流。“信用”将由社会道德规范转换为每个社会个体必须遵守的社会法律规范,技术的突破将又一次带来人际关系的变革。数字图书馆管理提倡的“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在区块链技术时代会被重新定义,读者与图书馆馆员的关系也将呈现崭新的格局。
  区块链技术使文献采集完全去中心化,它将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快速、更注重隐私保护的上网体验。
  未来除了可以实现馆配电子书交易平台系统内成员之间的数据管理和交易以及共享,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打通与其有交叉关系的系统相连接。比如,大型的文献数据库、博物馆系统的实物文献、专利文献数据库等多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以进行高效、丰富、开放并且非常安全的价值互通的网络信息数据库。
  6 结语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出版交易领域目前在国际上处于初始阶段,但它是建立在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密码学原则之上的,这种由技术本身提供的“信任”包涵了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8]。2016年10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对中国区块链未来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和基本判断,指出中国将领跑全球进入“区块链可信数字经济社会”。我们面临区块链重大的产业机遇,在这样一个历史机遇面前,图书情报界应密切关注数字出版交易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应该积极参与进行数字资源出版交易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特别是跨链融合、加密算法等重点标准的落地,抢先掌握区块链技术行业应用的国际话语权。希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够突破目前馆配电子书市场的瓶颈,迎来纸电同步出版的全新格局,从而开拓高校数字图书馆电子书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新维度和新空间。
  参考文献:
  李博,郑博,郭子阳,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向应用的发展及展望[J].应用科学学报,2019(3):151-162.
  杨淑琼.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机制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6(7):33-37.
  肖婷,张军.中文电子书馆配研究:基于全国90家出版
  社的问卷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15):22-27.
  唐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
  货币、商业和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3-16.
  张波.国外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情况及相关启示[J].金融科技时代,2016(5):35-38.
  张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J].出版科学,2017(6):13-18.
  SAVELYEV A. Copyright in the block chain era: promises and challenges[J].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2018,34(3):550-561.
  LAWLOR B. An overview of the NFAIS conference: block chain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J].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2018,38(3):111-13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为例,从组织目标及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分析了联盟在管理、经费投入、资源建设、信息传递以及资源推广等5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图书馆联盟 数字资源 共建共享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0.
期刊
摘 要 本文选取了公共图书馆1957—2018年发表在国内38种图情领域期刊上的38 198篇学术文献的相关信息,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统计,从发布总量、期刊分布、作者、关键词、被引量、所属学科等多个角度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按文献产出时间进行阶段性划分。论文充分利用Python、pyecharts等大数据分析工具,用表格与可视化方式揭示七十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图情领域学术研究特征与趋
期刊
摘 要 总结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的三次迁移,以及JALIS联盟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近5年来的变化。从全球技术发展的视角,对比10年来的创新成果,分析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的经验、问题和挑战。根据全球范围内技术发展的趋势,论证图书馆管理系统与学术图书馆联盟的关系,提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应用系统下次迁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迁移的范式变化和原则。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平台 同构化环境 图书馆
期刊
摘 要 论文主要从思想史和书籍史等视角入手,对《不列颠百科全书》前三版的编纂出版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论文试图指出对苏格兰启蒙精神的继承,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的改良,促进知识在社会中的传播的愿景,是该书最终超越法国《百科全书》,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百科全书之一的几个最重要因素。同时该书早期的体例创新和编纂方式创新,也为现代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树立了重要的风向标。  关键词 英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日本大学图书馆空间利用情况,探索空间与资源相结合的图书馆空间发展途径。本研究东京大学等日本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访谈,并对考察中遇到的具有共性和代表性的空间利用现象进行汇总和介绍。日本大学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将空间与馆藏资源相结合,共同为读者提供服务。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空间 图书馆服务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
期刊
摘 要 文章旨在探究中国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为的影响因素,选取移动音频付费的领军者喜马拉雅FM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基于MOA理论构建影响用户付费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路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兴趣动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学习能力以及消费能力为喜马拉雅FM用户付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加强沟通、版权保护以及提升知识付费内容质量三方面为促进知识付费
期刊
摘 要 数据科学时代,科研数据管理工具对推动科研工作发展、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基于DataONE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将科研数据管理工具分为数据管理计划、存储、分析、标识与引用工具,并对19所“双一流”和10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工具应用现状展开调研。验证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工具开发应用具有片面性与完整性的巨大偏离、个性化与标准化并存、开源成为主要趋势的特点。据此提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构建“生物医学工程知识库联盟”为例,通过数据解析、整体构架、服务功能的设想与思考,探讨专业学科领域知识库联盟的构建模式,并提出构建知识库联盟的建议,目的在于推动国内专业学科知识库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以期促进各相关行业服务功能智能化、便利化的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专业学科 知识库 生物医学 联盟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
期刊
摘 要 妮娜·西蒙(Nina Simon)著作《参与式博物馆》一书,从两个层面讨论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构建与实践,一个是理论层面,另一个是实践层面。全书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参与”模式,描述了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线路,为不同区域,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了一整套方案,包括图书馆机构,十分值得思考与学习。  关键词 博物馆 图书馆 参与式 文化机构  分类号 K250  DOI 10.16810/j.c
期刊
摘 要 国际图联发布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8新进展》延续了《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7年新进展》的论题模式,采集和整合了4位专家对于图书馆情景规划、图书馆所受攻击及其反击、图书馆重要性、社区网络与图书馆双赢合作等方面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报告内容,通过皮尤研究中心报告的数据分析了美国公众对于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提出我国图书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公众对图书馆重要性的宣传工作,积极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