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为什么温文尔雅?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人常说“台湾是保存中华文化最好的地区”,甚至开始引进台湾国学教材。对此我想说,台湾年轻人的语言之贫乏甚于大陆,我们不宜妄自菲薄,但一以贯之的古文教育,确实能让台湾得意不少年。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最近追完了《十月围城》(电视剧版)。这部讲民国缔造过程的大戏,主创没有台湾人,但最让人振奋的几场戏都以半文半白的文字写就,某集还拿出近四分之一篇幅搞了个千字演讲——这俨然在挑战五分钟定律(一般人看剧五分钟看不明白就会换台)和得大妈者得荧屏定理,即使没有换台的观众,大多也只停留在不明觉厉的层次上吧。然而,这种“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业界良心不多了,所以我果断买了剧本。
  不过,从编剧的努力中,我看到了无力感。譬如,剧本中诀别信里出现了“父亲大人敬禀”这样的开头语。我估计,编剧本来想写“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吧?好编剧也做不到全无疏漏,这不难理解。因为用惯了“此致敬礼”的大陆人忽然改用“顺颂时祺”,自然不那么顺溜。写诗也一样,古人用韵信手拈来,今人却必须去查平水韵——知识只有成了习惯,才能内化成性格。而若这种远离大陆人生活的文字由台湾人来写,事情会不会有所改观?
  当下,新一批赴台求学的陆生就要奔向未知的前程了,且其中有人会从台湾知名公立大学的本科读起,因此本文想为陆生写点什么。而近来流行“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句让台湾人大悦的话,对陆客来说,了解“台湾人”这种风景也不无裨益。那就随我一起溯端竟委,探讨一下为什么台湾人大都表现得温文尔雅吧!
  两岸民众最初接触对方的区域文化时,第一次心理冲突必定来自对方的语言。红得空前绝后的《还珠格格》中,苏有朋和林心如口中的“和(hàn)”音震撼了一大票大陆小伙伴,以致人们觉得“国语”不科学或太台湾腔。但有趣的是,这是一位老北京造成的——台湾光复后,齐铁根老先生在电台里推广的“国语读音示范”,就是台湾人所说“国语”的源头。“hàn”音取自北京土语的轻声“han”音,而齐老先生读轻音时比较用力,结果就变“hàn”了。甚至,只因他的个人发音习惯,现在“国语”基本没有轻音字了。对此,台湾作家何欣说:“他(齐老先生)的话就是法律”——可见,语言环境对人的影响之深。
  语言如此,文字亦如此。我研究了一下台湾指考和学测(都相当于大陆高考)试卷,发现各界常为文言文的比例变化争吵不休,但其实台湾试卷中的文言文比重一直都在六成左右,而这正反映了台湾“国文”教学“重文言轻白话”的现象。因为接受了更多的文言文教育,台湾人已习惯了说白话但写起东西来能一秒钟切换成文绉绉模式。我有时会收到台湾学者或地方政府的来信,其行文基本都按传统书信礼仪来,反观大陆,书信用语就没那么高大上,连输入法都不默认“妆次”之类传统用语。
  不过,台湾学者、政客并非在秀文化自信,而不过是习惯使然。因为太习惯,连战、宋楚瑜来大陆时自然写出“黉宫”、“侉离分裂力谁任”,害大陆学者表现出了“不识字”的一面,这不怪大陆学者,因为咱没有“识字”的氛围。一位历史教授告诉我,有的本科生考研选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原因是不愿读史书,因为读不懂。专门学国学之最重要部分的“高材生”尚且只想混个“断代史”学位,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大陆人看到文言文就头疼,《百家讲坛》就是这么热起来的。然而,“识字”便是“小学”,跟学史一样,须从根本学起。换言之,对于一个字,人们规定它应该怎么读写或人们懂得了怎么读写,只是一种手段,理解、会用才是目的,也才能证明你认识这个字。
  大陆学校教育中,有时片面推崇数理化,有时拿英语当命根子,就是不肯好好弄弄母语,以致语文教育很差,古文教育尤甚。每年大陆高考过后,作文都是焦点,有“真相帝”说,因为咱们只看得懂这个,数理化讨论不起来。然而这真是真相么?上高中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拿回家38张卷子,后来的大陆年轻人以撕书的行为艺术给我当时的心情做了很好的注解,这是连卖废品都不足以表达对文字的恨意吧?然而,我听说台湾一些地方仍保存着“敬惜字纸”的传统,而在如今的大陆年轻人眼中,传统中国的“焚字炉”已跟被历史淘汰的“A盘”一样属于天方夜谭了。
  更搞笑的是,大陆高考作文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用所谓“文言文作文”博眼球,此风大概是从《赤兔马之死》开始的,后来越演越烈,有人干脆用死去的甲骨文写作文。大家还记得古文运动么?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的文字,是最会写文章的古文大家极力批判的。因为无论什么时代,文章都要有思想,要让人看得懂,“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之流佶屈聱牙、怪异生涩的文字,连古代科举都混不过去,却能穿上高考作文的马甲骗“赞”,这不是一种倒退么?
  对于文言文教育的作用,台湾人的认识非常清醒。龙应台说:“白话文写得好是因为文言文的素养”,“你如果要扬帆而走四海,总要从一个村落作为起点,这个村落是你走遍了天下,都是你心中最结实的东西,如同脚踩的泥土,那个其实就是传统文化。”换言之,我们要有古文底子,不是为了让人不明觉厉,而是为了写出更简明更有思想的白话文。我上中学时最爱背文言文,因古人写作通篇无一废字,字字用得有规矩,背起来比白话文顺得多——白话文行文基于作者的性格,而文言文基于一个“理”字。台湾学测、指考试卷极少如大陆高考一般出似是而非的题目,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我相信,若文言文学多了、学好了,古人惜字如金的态度渗透在现代人的骨子里,这样写出的白话文便不至于废话连篇不知所云。
  大陆人常说“台湾是保存中华文化最好的地区”,甚至开始引进台湾国学教材,对此我想说,台湾年轻人的语言之贫乏甚于大陆,我们不宜妄自菲薄,但一以贯之的古文教育,确实能让台湾得意不少年。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今年指考考了“于归”、“桃觞”、“福证”等柬帖用语,对大陆人而言,这些词都已死了,但在台湾,这是可以用的活文字。台湾人若想通过台湾高考(台湾公务人员考试的一种)等考试混个公务员,就得懂“铨叙”、“缺”、“职”、“麾下”等传统官场用语,也得懂“空格示敬”等传统官场规矩,而这些,都是大陆人语境中没有的东西。
  将传统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中,让每个人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才是教育的根本,故而,台湾人注重让传统深入生活。譬如,大陆基本只有大学校歌才用古雅的词,但台湾正式场合的歌都是这风格,在这种土壤中,很容易生长出周杰伦这样的歌手;譬如,包括小孩子在内的台湾民众争相参与祭孔大典,穿上汉服,扮演倄生,拔聪明毛,把沿袭传统当成有滋有味的众人之事;譬如,在庙比学校多的台湾,热衷拜拜的台湾人,经常有意无意接受各种楹联和经典的熏陶;譬如,台北故宫的康熙朱批被做成文创产品,孙中山和蒋介石有了卖萌无极限的Q版公仔——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这样一步步地,台湾人多了书卷气,这体现在台湾书店的通宵迎客、台湾学者的谈吐温雅、台湾政客的出口成章中。
  这些气质影响到了台湾的方方面面。我每次去金门,都看不到几个本地人,然而在今年的某个晚上,站在新开的免税商场门口,我看到乌泱泱的金门人涌出,一时忽然很感动——毫无疑问,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来蹭空调和WiFi的。不过,商场欢迎他们,因为在金门的公共场合,WiFi没有密码。服务的人性化,基于商人相信“人性本善”,而这就是儒学传统。
  所以,台湾人善于替古人立言,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很习惯。其实台湾人的脑子也常出BUG,譬如从小读经典的马英九,曾在《康熙来了》中讲张敞画眉的故事,误将张敞说成晋朝人;在史学界颇有建树的杜正胜曾以“音容苑在”贻笑世人;陈水扁曾以“罄竹难书”贬义褒用笑掉不少人的大牙——事实上罄竹难书偶可褒用,但大家看得出陈水扁错用的几率更高。
  现在您明白为什么您在台湾遇到的台湾人都温声细语地跟您说各种敬语了吧?学历史的人常因“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句话而失落,因为传统中国人明明那么心思缜密,那么才华横溢,那么遗世独立……或许,我们纠结于一辈子要去一次台湾,是想去找找看,那种传统中国人的性格和文化基因,会不会活生生体现在这个曾被外族殖民50年的小岛民众身上?
  又到了7月,又到了众人误用“七月流火”的高峰时段。其实这几年,望文生义已成主流,“槑”、“囧”的本意已没人在意,在这个人要看脸的时代,字也只看模样,似乎便够了,但若文字都成了游戏,传统的香火将如何安放?
其他文献
杨韬的故乡在宁化,是闽赣交界的一个小县城,从厦门开车回宁化大约四五个小时。杨韬说会选择定居在厦门,最重要的原因是离家近。  十年前杨韬从中国美院毕业,他没有选择留在杭州或上海,而是来到了厦门。抛开家乡的因素,作为设计师,当时的厦门却不一定是最适合生存的土壤。但总结过去十年在厦门的生活,杨韬说的最多的是厦门的闲适。这样的闲适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审视“设计”这件事,也让他从浮躁中抽身,让设计能回归到真正
期刊
过去三年,因为参与沙坡尾避风港及周边社区保护与更新发展规划,李谦频繁来厦门调研。此前,这个上海人就经常到厦门探亲访友,他对厦门的印象是,这是一座非常干净的城市,有点小情调,人口不多,但充满活力,整个城市的状态很生活。这也是大多数外地人对厦门的印象。  与来厦门的一般外地人不同的是,李谦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对厦门作为旅游城市的看法更加深入也更宏观。他所在的UAM都市发展咨询机构,是一家长期致力于研究现
期刊
背媳妇跑:  “丈夫”大战“寡妇”制造者!  时间:每年10月哥伦布日所在周周五  地点:缅因州Newry  报名费: 50欧元  哪儿有型?  古代芬兰的“抢婚”风俗如今演变成跑步大赛。除了跑步以外,你还需要有一名至少100斤的媳妇(年满17周岁的女朋友和女队友也可),以任意姿势背上她狂奔——目前比较火的背媳妇姿势包括肩扛式(类似柔道的“肩车”)、消防员救援式(Fireman's carry),
期刊
你为什么跑步?  这个问题在跑步风席卷全国的时候被一再提起,主流的答案从一开始的健身意识觉醒,变成众多跑友感受到跑步中自我面对和超越的乐趣,如今,村跑重新注释跑步的意义——逃离城市,穿越时空,感受跑步在自然里的回归趣味。  跨越时空美景线路  “有人说,走路太慢,开车太快,骑行刚刚好,  我想说,奔跑才是我穿越时空的速度。  我跑在黄墙灰瓦间,鸡犬相闻,  一路跑进儿时放学的路,母亲的饭菜在家中等
期刊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厦门其实不是一个沉默缓慢的城市。当时的闽籍艺术家黄永砯、蔡立雄等人在厦门新艺术馆举办了名为“厦门现代艺术展”的当代艺术展览,引发了当时国内艺术界对当代艺术发展的一场思考,而这场足以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激进事件后来被称为“厦门达达”。  厦门在短暂的波澜之后恢复了平静。在往后三十年间,厦门从一个二线岛城到近十年来慢慢成为国内旅游热门城市,平静悠闲的生活和日益发达
期刊
设计师刘旻是福州人,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Min。从小在福州长大的她,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女装本科,200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著名的Viktor & Rolf 时装屋实习,后来担任PORTS女装设计师,迁居厦门。2010年,刘旻创办了自己的时装品牌Ms MIN。创办这个品牌的初心很简单,用她的话说,是为了“创造美,做我所爱,爱我所做”。刘旻的美来自于她对艺术与文化的衷情并从中汲取灵感,她的作品一致秉
期刊
飞机在穿行,不在云端,亦不在云下。万里晴空不是蓝色,而是像手机里60年代风格滤镜的灰。南北都是皑皑的雪山,往下看,河谷层次分明的田野,有着密密一圈的苹果树。这里是斯利那加河谷,克什米尔的心脏。  机场倒是跟印度一般地方机场的硬件也无甚差别,单层。机场工作人员都有一种公务员中产阶级的矜持,不要指望他们像火车上的市民一样热情而烦扰。走出大厅,门口一排官员坐在桌椅后等着登记,你才发现这里到底是不同的,一
期刊
每年狂欢节期间,上百万游客涌入巴西,奔向巴西不同城市风格迥异的狂欢节。萨尔瓦多15英里的街头游行规模宏大;圣保罗的桑巴舞学校上千人的斗舞大PK每年拥趸无数;弗洛里亚诺玻利斯市则因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人和变性人的聚众狂欢一枝独秀,还有著名的pop gay选美大赛吸睛。在众多的狂欢节中,里约的狂欢节历年来在参与人数上都力压群雄,“MOMO”王登基的瞬间,整个里约市以拉美之王的名义开始一场舞蹈与荷
期刊
朋友约我写这篇文章,题目是《厦门装腔指南》。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里的“腔”字是另一个字眼的雅称,通常也可以以“X”代替。而各种“装X指南”在网路(注:“网络”的装腔式表达)上早已泛滥,几无腔调可言。所以,如果是为了臻于装腔式表达起见,本文其实可以使用一个杜撰而略为拗口的标题《厦门的腔调养成学》——虽然我不确定这门学问是否存在。  作为早已获得ISO认证的装腔圣地,厦门的街头巷尾,放眼望去,来自
期刊
Yucco对设计的追求,是在日常中多出那么一点的诗意。在武夷山长大的她,对大自然的花草与动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她的个人独立品牌Yucco便是这样的森林记忆负载于在厦门生活的日常。  Yucco从小喜欢画画,在做自己的品牌之前,画漫画一直是她的兴趣。开始做衣服,也只是因为简单而任性的“买不到自己想要的衣服”。口袋上绣着独角仙的棉麻裤、有着绿色小树图案的呢大衣,到最新一季以“Little Blue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