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得当 人自均优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piaos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书法拓展性课程长时间的教学中,不难从平时练习作业中发现书法功底差不多的三类学生,临创转换后的书法作品分别呈现出三种层次:临创无形、临创无章、临创无神。临创转换是指从临摹到创作的一种能力,即在临摹字帖过程中学会用笔、掌握结构收放、关注整体变化,并且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笔法、结构和整体章法布局等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和创作的综合能力。笔者追溯三类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临创转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书法教学中提升学生临创转换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书法拓展性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书法拓展性课程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探讨分析如何在书法拓展性课程中提升学生临创转换能力。
  关键词:书法拓展性课程 临创转换 相关策略
  一、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现状
  笔者从事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教学20余年,发现临创转换不足的问题最为普遍,学生难以从临帖顺利过渡到创作,甚至临摹基本功优秀的学生的表现也不可言状。书法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作品风格与水平层次排比也对推动书法教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根据过往的比赛作品加以分析,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现状并不容乐观,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临创无形:单纯的集字创作都做不到位,作品没有临摹的痕迹,毫无出处;临创无章:集字创作能够完成,但是无法运用临摹作品的章法,字虽像,但毫无章法;临创无神:能够简单地做到字与章法高度统一,但缺少对临帖的理解,作品整体死板。如图一到图三是基本现状最直观的表现。
  二、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现状原因分析
  1.炫技:过分关注技能,忽视书法审美过于追求结构的精致,忽略作品的通篇考量,在章法和气息上毫无原帖风貌,虽可大致看出作品出处,却仅得原帖皮毛,实属基本功的炫技,忽视书法审美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篇的格调与气息。
  如图4为《韭花帖》原帖,图5为学生临创作品。《韭花帖》为唐末杨凝式所书,通篇风神简静、端庄温雅,用笔一丝不苟,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再看学生的仿作,显然学生基本功扎实、结构精巧、线条流畅,但入笔收笔略显做作,章法收放实属夸张,过分炫技。
  2.苛同:刻意强调模仿,忽视内涵理解集字创作是学生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较广的手法,容易上手,但这也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刻意强调模仿,忽视内涵理解。
  如图6为《胆巴碑》局部图,图7为学生临摹作品,图8为学生临创作品,以上三图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都几近相似。不难看出,赵孟頫的字具有典雅醇和、秀逸清丽之貌。再看学生仿作,虽不能要求过高,但基本的碑帖气息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灌输基本的内涵表现理念。
  3.追星:盲目跟随名家,忽视自我成长
  这里所指的名家是当代名家,他们通过一生的学习而领悟出属于自身的书法风格,特征明显,初临容易细研难,但学生们把它当成是学书的一条捷径,缺少自己感悟书法的过程。
  图9—10为学生临创作品。东坡先生说到:“笔突千管,墨磨万锭”。学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跬步至千里。不难从学生作品中可以看出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审美还未成熟,还未定标以前,盲目追随名家,未学肤受,影响了整个学书生涯;二是思想惰性,想通过捷径进行临创,忽视了厚积而薄发、滴水之石穿的道理。
  三、提升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临创转换能力的意义
  1.临创转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文化
  王羲之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即便是书圣,也是从钟繇、张芝等先辈们的书法中先传承再发展。临创转换要求的是先学习古碑经典书作、书论、书法史,再将其运用到创作中去。因为书法的文化可以从书中大量的获取,但是亲身实践才知道其中的易难,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临创转换让学生更快地提升书法技能
  书法技能包括字法、笔法、墨法。这三个大点都是学生在大量临摹过程中积攒的。书法的临创转换是学生最快提升书法技能的练习,将原碑帖的点画特征运用到创作中,熟悉运用的规律和技巧,不断地尝试新的组合,领悟创作者的运用初衷,更快地提升书法技能。
  3.临创转换让学生更优得实现自我成长
  临创转换过程是痛苦的,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否定自己,也不断地成长。“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书法的临创,就是锻炼心性,再不断地碰壁中静下心重整思绪再创作。当一幅满意的临创转换作品终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是自我鼓励和认可,然后更加珍惜努力成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是正向的。
  四、提升小学生书法拓展性课程临创转换能力实践策略
  (一)临中激创:认知书法文化,孕育临创萌芽
  1.走进书法世界,激发学生临创兴趣
  书法拓展性课程的存在是促进和激发书法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老师在课堂组织书法游戏、书法竞答、书法调研等与之相关的技能以外的趣味辅助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间接刺激临创的思路。还可以如图11的拓展性课程学生研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书法拓展性课程活跃起来,学生的临创想法分享,作品的天马行空思路,拓展性课程的思维碰撞是刺激学生临创最好的环境。
  初学书法学生认知有限,是需要老师引导参观书法展厅的学习与欣赏,近距离观察古人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吸收古人作品中的气息与格调、用笔与章法。通过各个名家的作品讲解,了解不一样的书法发展方向,多参观正规的大型现代名家展览和书法博物馆,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思维。
  2.浸润书法文化,培养学生理解文化
  让学生了解书法历史,寻找临创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传输书法历史故事、名人事跡、书风形成故事会在很大程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学生在初学阶段毕竟会有迷茫期,书法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应接不暇,学生的主动性是需要引导和肯定的,在不同的书法环境,不同的周边环境下,学生所迸发出的新思维也会不同。学习前人在书法的理解和整理让学生在书法的探索上少走许多弯路,使学生能够感悟更多的书法流派,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   3.学会书法欣赏,提高学生书法眼界
  书法是一项技能型的艺术表现,临创的学习过程也需要通过碑帖的相似点,通过不断地欣赏整理同一学书路径书家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吸收碑帖中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理解临创的奥妙,更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运用。还有学生的互评和专家的指导也是极为重要的,好的引路人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专家会根据他们的修为和见识给引导性的建议,指引学生探索的方向,学生会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认识。
  (二)边临边创:夯实书法技能,推动临创生长
  1.体验笔法的差异实现临创转换笔画作为字体的组成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临创过程中只需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出入锋、运笔的提按,或者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加入一些,在不影响作品整体感的情况下,若有笔画的变式,会让临创作品生动的多。图15、图16是最直观的笔画变式训练,通过“永”字笔画方向、粗细的改编,达到风格统一,但已成姿态动势的变化。
  笔势是重要的基本训练,书法之所以区别于现代科技打印技术,是因为汉字的结体与笔势外加组合千变万化,笔势的练习可以为学生在临创过程中增加可运用的技巧,而不是一味地死板书写。
  很明显,从图17与图18中看出学生练习笔势的重要性,图18显得灵巧的多。而且图17的笔势很多并不严谨,甚至又带有现代名家痕迹,图18不仅是结构上的创新,整体格调很高,审美舒适。
  2.在结构的差异中实现临创转换同字变势是通过线条和结构的巧妙组合,从而让文字生动起来,同时可调控其字势,为的是使作品更具丰富性与表现力。图19是古人的“之”字变换的示例图片,可以看到单纯“之”字的结构、字势、字形、空间都不一样,甚至在组成的笔画中也会加以形状和笔势的变化。一幅作品的丰富性,需要以点带面,同字变势即是“点”。
  倚正疏密是在字势的基础上增加丰富度,增加疏密关系使画面的审美感提升,疲劳感下降,使作品整体的专业度和丰富度上升,这也是古人的碑帖中无所不在的运用。
  例如图20的倚正疏密较图21的略显呆滞,而图21则生动的多,这是在小学书法拓展性课程中很少用到的课程内容,但临创转换需要是作品的层次提高,这是不可缺少的训练之一。
  3.在章法的差异中实现临创转换
  小章法训练:“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这是王羲之阐述的小章法训练方法。小章法的训练可以理解为对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左右关系的训练,而不再是笔意的训练,包括字间承接、左右映带、上下延连。
  图18 是关于大章法训练:借用董其昌的话:“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临创转换的作品如果不考虑章法,皆形于表。
  图24、图25就是关于大章法临创转换的训练。不论是空间关系、疏密关系还是字势和笔法都趋近于名碑帖的章法进行临创训练,图中的临创虽还不尽完美,但基本保持原帖章法。
  (三)忘臨自创:融入多重元素,实现临创迸发
  1.融入不同风格,创新完整篇幅
  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杂乱无章,篇幅必须统一,大到整体章法的呈现,小到点画的特征。书法又分为很多派系和风格,互相之间可以相互融合。集字创作是临创中最基本的创作方式,也是练习如何融合完成一幅作品的必经之路,古帖中也有通过集字完成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小学生在临创转换中至少掌握最基本的集字能力,为临创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原帖来说,不论是风格样貌,气息格调还是结构组成与点画运用都有可学之处。这是一种对书法的自我理解,是一种艺术思维,是提升小学生书法临创转换能力的方式之一,是激发学生临创潜能的最有效方式。
  2.融入不同形式,创生自我特色
  不同材质纸张彰显不同效果,精细的字用很细腻的熟纸,拙朴的字用粗糙的纸。不同的纸张所表现出的笔墨效果大有不同,大致分为生宣、半生熟纸、熟纸几种。生宣渗化效果好,枯湿浓淡的笔墨语言容易表达,半生熟渗化效果适中,最能展现作者的线条质感。(如图28、29)
  不同纸张幅式效果不一:书法作品的幅式根据悬挂方式可分为横式、纵式两种。横式主要有手卷、册页、扇面等,竖式主要有条幅、对联、中堂、斗方等。
  根据作品幅式的不同,可以展现出不同的作品风格。手卷、册页一般多用于小字,观赏距离通常较近,适合典雅端庄的作品;对联、中堂等幅式可以书写字径较大的作品,一般在远处观赏的效果更佳,适合体现苍茫、雄浑风格的作品。
  3.融入开放题材,实现自然生发
  临创转换是一个不断形成的学习过程,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书体,小学生也会在创作的过程中凸显出楷行篆隶的风格倾向,有的是喜好,有的是笔感,有的是追崇,不论哪一点都可以进行尝试,增加临创转换的多样性,以达到同字不同书、同题不同境、同书不同法的创作效果。
  如图32与图33的作品展示同样的书写内容,用不一样的书体展示所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更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如图34与图35同样的作品内容,改变其中的笔画、结构或者是整体书体的转变,外加形式风格,材料上的运用,从而达到新的境界。
  如图36与图37较为清晰地展现学生作品中同书不同法的概念,结构风格、书法出处都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的章法排布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图36较图37略逊才情,但更为稳重,各有千秋,这也是能力的体现,是学生临创转换自如的表现。
  五、作品展示与反思追问
  书法教育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还不够成熟,还在成长阶段,开拓书法教育的方式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举措。
  图38、图39为学生通过临创转换提升后所创作的作品展示,也通过外部资料整理、咨询相关专家,得到一些关于书法临创能力提升的反思与追问:
  1.书法属于艺术领域,书法风格千姿百态
  艺术本就是无固定框架和限制的领域,书法距今已几千年历史,发展至今风格万千,使得系统化的书法引导和发展难上加难,本文仅仅讨论如何提升临创能力,仅为细分的一块研究讨论。
  2.书法属于传统领域,超高学识涉及面广
  中国地大物博,这片土地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更是百科全书也道不尽,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广泛,无法面面俱到地引导,更多地选择了门派的发展,而不是统一的入门指导课程研究。
  3.书法属于文化领域,小心翼翼摸索前行
  书法本就属于文化领域,文化是永远道不尽的话题,它不是实物,是一种潜藏在心中的信仰和寄托,是由心而发的表现形式,所以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天赋提升临创能力,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01.
  [2]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06.
  [3]雷作溶.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
  [4]虞晓勇,郑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策略与基本模式[J].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15.01.
  [5]陆鸿飞.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些思考[D].文教资料,2014.12.
  [6]胡锋.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N].美术报,2007.
  [7]瓦克利.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及出路[N].伊犁日报.2009.
  [8]丁博. 我国小学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D]. 2019.
  [9]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03.
  [10]钟明善.对建立中国书法教育体系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11]班锦.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杭州市古荡第一小学 浙江杭州)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美术作业中存在的忽视创作过程,导致美术作品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的现状,笔者以“拼贴艺术”为突破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创意、制作、情感”等维度帮助学生提升美术的核心素养。围绕上述目标,从“概念拼贴”“意向拼贴”“表现拼贴”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从拼局部到拼整体循序渐进,以过程为导向,逐步在拼贴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创意点。通过自主思考、同学互助、小
期刊
编者按:为进一步完善书画考级,辅助各考级机构做好考级工作,提升考级管理和辅导效率,提升考级人数,全国艺术等级考试教材编辑委员会开发了学生考级培训材料,方便学生参加考级,促进书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期推荐硬笔书法三级课程。  一、考纲指引  考纲要求:  1、書写一幅40字以上硬笔作品,内容连贯成句;  2、点画用笔有轻重之分;  3、结构安排较为合理;  4、能初步协调作品内容与落款位置的关系,整
期刊
李啸:中國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名称:杨维桢《吴农谣》  注释:吴农竭力耕王田,王赋已供常饿眠。邓通董贤何为者,一生长用水衡钱。
期刊
杨时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名称:杨维桢《诗三首》  注释:六宫戏婴图 黄云复壁椒涂苏,银床水喷金蟾蜍。宜男草生二月初,燕燕求友乌将雏。芙蓉花冠金结楼,飘飘尽是瑶台侣。宫中个个承主恩,岂复君王梦神女。栴檀小殿吹天香,新兴髻子换宫妆。中有一人类虢国,净洗脂粉青眉长。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哑哑未生齿。侍奴两两舁锦(衤朋),不是唐家绿衣子。兰汤浴罢春昼长,金盘特泻荔枝浆。雕笼翠哥手擎出,为爱解语通心
期刊
宋华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名称:杨维桢《精卫操》  注釋:水在海,石在山,海水不缩石不刊。衔石向海女,口血离离海同干。
期刊
楊耀扬: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名称:杨维桢《蔡君俊五世家庆图诗》  注释:蔡家肉谱繇司徒,西蜀蔓衍云间居。胡笳一洗怨女孤,世世解读中郎书。传家五叶忠孝俱,郁葱佳气无时无。有母有母徐卿徐,生儿滚滚麒麟驹。
期刊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在抗“疫”斗争中,人人都积极参与,投入其中。尤其是我们的美术教师,用自己特有的武器来奋力抗“疫”。疫情期间编者在与很多美术教师的网络交流中看到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在这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例如缙云县美术教研团队的“艺”说抗“疫”系列活动,杭州西湖区美术教研组的以艺战疫停课不停学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章献明连续制作了五十多期的“在家学美术”公益微课堂
期刊
张卫东: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名称:杨维桢《风日好》  注释:春来风雨颠,未見风日好。今朝风日好,美人在远道。美人招未来,相思把瑶草。长鸟舞春风,为我一颠倒。
期刊
张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名称:杨维桢《道人一亩宅》  注釋:道人一亩宅,乃在清江浔。山童解迎客,开户花木深。幽草有远意,仙禽无俗言。剑气或成虎,丹光欲流金。丸中探日月,画前见天心。
期刊
小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领域中的设计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强调。“物以致用”是该领域核心的设计思想。但当前,笔者发现小学美术高段“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中存在教师教学往往只求形式表面、缺少实用功能考虑的现象,使得学生设计能力扁平化。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遵循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来进行这一领域的教学,即“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