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近三年相思湖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影响相思湖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因素,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途径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同类院校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就业工作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经济新常态呈现的九大特征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决策。在此基础上引导的产业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社会人才储备的需求,从而给高校人才培养、输出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升了更大难度。而自教育部提出中国近600所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以来,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受到教育部和各大高校的热烈关注,从而形成各大高校的转型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独立学院这种相对特殊的高校群体,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将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独立学院顺应时代的转型发展趋势刻不容缓,其就业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也迫在眉睫。
本文将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近三年相思湖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影响相思湖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因素,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途径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相思湖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相思湖学院2016届毕业生1969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6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4.72%。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36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2.92%;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第二大选择,共13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45%;自主创业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13%;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10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47%;出国(含国外读研)7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81%;部队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27%。 毕业生未就业人数104人,通过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未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7人,6.73%;拟参加公招考试10人,9.62%;拟创业4人,3.85%;求职中78人,75%;其他原因暂不就业5人,4.18%。
相思湖学院2017届毕业生1697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7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6.29%。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16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1.05%;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第二大选择,共2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3.4%;自主创业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9%;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12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89%;出国(不含国外读研)6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22%;部队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43%;毕业生未就业人数63人,通过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未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6人,9.52%;拟参加公招考试9人,14.29%;拟创业5人,7.94%;求职中41人,65.08%;其他原因暂不就业2人,3.17%。
相思湖学院2018届毕业生1576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5.0%。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14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6.37%;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第二大选择,共2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4.62%;自主创业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7%;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9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01%;出国(不含国外读研)2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74%;部队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53%;毕业生未就业人数78人,通过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未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8人,10.26%;拟参加公招考试6人,7.69%;拟创业5人,6.41%;求职中55人,70.51%;其他原因暂不就业4人,5.13%。
从整体上看,相思湖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企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载体,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相对持平,所占比例不高,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而出国就业和应征入伍的学生比例也有所上升。同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出国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
二、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各大高校招生人数持续上升,扩招的情况直到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將保持相对稳定,连续十三年的扩招才开始趋于稳定,即便如此,毕业生人数还是在逐年递增,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795万人,2018年高校毕业人人数突破八百万。这意味着企业的选择范围更广,学生的竞争压力更大。“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决策。在此基础上引导的产业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社会人才储备的需求,使得一部分专业的人才过剩,之前累积的未就业人数,都加大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生就业的难度。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用人单位的可选择范围增大,一部分企业或者单位在招聘中对学校的性质也做出了要求,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甚至连投递简历或者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拒之门外,使得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心受到打击,有些毕业生甚至产生逃避和怀疑的心理,认为自己读了四年大学用处不大,逃避就业。 (二)学校原因
第一,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本身存在缺陷。独立学院最开始的发展大多主要依托母体学院的社会声誉、办学场地、优势专业和优良师资。如相思湖学院,虽然属于综合类的大学,但是文科专业优于理科专业,在相同专业上,由于母体学院的学生在师资和实践方面的条件都会优于独立学院,母体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在专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同样优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本身基础较弱的独立学校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独立学院的毕业就业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同时也考虑办学成本的问题,通常没有设置足够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因此在大学生从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的培训、就业心理动态跟踪和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有些就业创业课程的老师并非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信息相对滞后,加上学生对相关就业课程的态度重视不够,课程效果不够理想。
(三)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改善。独立学院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录取的时候分数相对不高,由于没法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心灰意冷,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自律性不强,有些学生更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通常表现为对学习和社会实践的不积极;而且独立学院的学费较普通本科学院学费偏高,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较好,使得一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这使得学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表现不尽人意。而今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考核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对专业素质的考核,对学生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和人文修养等颇为看重。求职期间各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环节下来,也会让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对求职产生恐惧心理。
第二,学生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课本的知识和考试的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常训练较少。当今就业市场比较紧缺的岗位大多数是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这样的岗位要求学生专业素质过硬,并且更倾向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样对于专业实践能力还在成长阶段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很难适应。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用人单位也没有给学生太多成长的时间,这也是应届毕业生求职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不足。大部分学校的就业工作从学生大四上学期的期末也就是12月开始,这时候一些用人单位就会开始招聘自己急需的人才,这时候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会相对较高,而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毕业生依然忙着上课、准备期末考试、毕业论文或者毕业实习等,大部分学生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就业上,错过许多就业的机会。一部分学生持就业观望心理,感觉后面的就会机会更多、就业岗位会更好,还有一部分独立学院的毕业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毕业之后不考虑马上就业,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一次次的错过就业机会,直到毕业之后还没有找到工作。
三、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業的相关途径
(一)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的就业政策,做好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第一,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工作文件,加强宣传引导。独立院校可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政策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全院性质的宣传教育。比如可以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面”就是学院可以通过学院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和学院自己的就业APP推送等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毕业生和在校生可以同时对国家的就业政策有初步的了解;“线”就是通过就业创业课程教师、毕业生辅导员、毕业生班主任通过课程、班会和谈话的方式的多线宣传,加深学生的认识;“点”就是学院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咨询和辅导部门,由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咨询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宣传,让想了解相关政策的毕业生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政策解读。
第二,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研究。学院可以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团队。首先,就业团队对学院今年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就业的因素;其次,就业团队专门对国家和地区的就业政策和经济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熟悉国家地区就业政策,以便更好的解读和宣传,又可以根据研究突出促进就业的手段;最后,对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可形成就业可行性报告,更有利于学院掌握经济和就业形势,为增设新专业和新课程保障理论基础。
第三,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独立学院学生相较与其他本科学院的毕业生而言,就业竞争压力更大,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首先,独立学院的学费普遍较高,四年下来的经济投入让学生对薪水的期望更高;其次,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低于其他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容易让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产生挫败感。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就业的心理建设,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和挑战。
(二)紧跟社会经济形式,加强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减少毕业生就业壁垒
第一,独立学院虽然很多的专业依托母体学校的办学和师资优势,但是在管理方面确更加灵活,自主性更强,可以考虑在已有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设立就业市场更为紧缺和专业和课程,对于一些就业相对疲软的专业,可以对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度的调整,使其毕业生更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就业。同时,在教师的聘任上,独立学院可以考虑聘任在相关专业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人员作为外聘教师,给相关专业学生上课,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更加充分的了解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第二,促进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减少学生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差距。独立学院本身就有企业的背景,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加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一来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学校所学的知识,二来对于学生毕业之后到相关企业去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增加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许多高校的就业工作都是按照“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办公室+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的模式来完成,似乎毕业生工作的人员很多,但是实际上真是完全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通常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这就意味着就业工作人员是不足够的。出于人手、经费、培训名额限制等原因,有机会参加国家或者自治区级别的就业指导人员培训比较少,因此学院的专业指导人员较少,很难形成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较难开展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独立学院可以增加通过人才引进和本土培训的方式,增加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加强就业团队建设,形成比较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也有利于将来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区域和行业就业
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多元化就业。第一,鼓励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到国家需要的地区就业。首先,继续加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投身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鼓励学生参加“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基层;其次,鼓励学生到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地方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最后,鼓励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入伍,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入军营,也能让毕业生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第二,鼓励学生出国就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關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从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人文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相应的就业岗位,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出国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二来学生可以在国外的工作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无论将来是选择继续在国外工作还是回到国内工作,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鼓励毕业生以多种形式创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产业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会打破旧的市场格局,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这就给新兴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大学毕业生作为贴近时代发展、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和熟悉现代化技能的群体,可以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创业。国家和政府都出台了许多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优惠政策,各大高校也在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技能的培养,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利好的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和高校就业的压力。
最后,还可以鼓励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就业创业。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也符合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需求。
参考文献:
[1]董丽娜. 刍议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J].轻功科技, 2015(04).
[2]陈丽娟.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3]荣现磊、潘沛沛. 转型时期独立学院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16(02).
【关键词】新常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就业工作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经济新常态呈现的九大特征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决策。在此基础上引导的产业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社会人才储备的需求,从而给高校人才培养、输出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升了更大难度。而自教育部提出中国近600所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以来,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受到教育部和各大高校的热烈关注,从而形成各大高校的转型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独立学院这种相对特殊的高校群体,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将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独立学院顺应时代的转型发展趋势刻不容缓,其就业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也迫在眉睫。
本文将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近三年相思湖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影响相思湖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因素,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途径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相思湖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相思湖学院2016届毕业生1969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6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4.72%。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36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2.92%;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第二大选择,共13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45%;自主创业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13%;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10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47%;出国(含国外读研)7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81%;部队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27%。 毕业生未就业人数104人,通过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未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7人,6.73%;拟参加公招考试10人,9.62%;拟创业4人,3.85%;求职中78人,75%;其他原因暂不就业5人,4.18%。
相思湖学院2017届毕业生1697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7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6.29%。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16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1.05%;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第二大选择,共2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3.4%;自主创业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9%;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12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89%;出国(不含国外读研)6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22%;部队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43%;毕业生未就业人数63人,通过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未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6人,9.52%;拟参加公招考试9人,14.29%;拟创业5人,7.94%;求职中41人,65.08%;其他原因暂不就业2人,3.17%。
相思湖学院2018届毕业生1576人,均为本科毕业生,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5.0%。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就业为主,就业114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6.37%;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就业第二大选择,共2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4.62%;自主创业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7%;自由职业的就业人数9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01%;出国(不含国外读研)2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74%;部队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53%;毕业生未就业人数78人,通过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未就业原因归纳为下列5类: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8人,10.26%;拟参加公招考试6人,7.69%;拟创业5人,6.41%;求职中55人,70.51%;其他原因暂不就业4人,5.13%。
从整体上看,相思湖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企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载体,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相对持平,所占比例不高,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而出国就业和应征入伍的学生比例也有所上升。同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出国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
二、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各大高校招生人数持续上升,扩招的情况直到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將保持相对稳定,连续十三年的扩招才开始趋于稳定,即便如此,毕业生人数还是在逐年递增,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795万人,2018年高校毕业人人数突破八百万。这意味着企业的选择范围更广,学生的竞争压力更大。“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决策。在此基础上引导的产业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社会人才储备的需求,使得一部分专业的人才过剩,之前累积的未就业人数,都加大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生就业的难度。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用人单位的可选择范围增大,一部分企业或者单位在招聘中对学校的性质也做出了要求,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甚至连投递简历或者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拒之门外,使得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心受到打击,有些毕业生甚至产生逃避和怀疑的心理,认为自己读了四年大学用处不大,逃避就业。 (二)学校原因
第一,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本身存在缺陷。独立学院最开始的发展大多主要依托母体学院的社会声誉、办学场地、优势专业和优良师资。如相思湖学院,虽然属于综合类的大学,但是文科专业优于理科专业,在相同专业上,由于母体学院的学生在师资和实践方面的条件都会优于独立学院,母体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在专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同样优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本身基础较弱的独立学校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独立学院的毕业就业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同时也考虑办学成本的问题,通常没有设置足够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因此在大学生从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的培训、就业心理动态跟踪和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有些就业创业课程的老师并非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信息相对滞后,加上学生对相关就业课程的态度重视不够,课程效果不够理想。
(三)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改善。独立学院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录取的时候分数相对不高,由于没法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心灰意冷,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自律性不强,有些学生更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通常表现为对学习和社会实践的不积极;而且独立学院的学费较普通本科学院学费偏高,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较好,使得一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这使得学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表现不尽人意。而今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考核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对专业素质的考核,对学生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和人文修养等颇为看重。求职期间各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环节下来,也会让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对求职产生恐惧心理。
第二,学生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课本的知识和考试的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常训练较少。当今就业市场比较紧缺的岗位大多数是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这样的岗位要求学生专业素质过硬,并且更倾向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样对于专业实践能力还在成长阶段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很难适应。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用人单位也没有给学生太多成长的时间,这也是应届毕业生求职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不足。大部分学校的就业工作从学生大四上学期的期末也就是12月开始,这时候一些用人单位就会开始招聘自己急需的人才,这时候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会相对较高,而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毕业生依然忙着上课、准备期末考试、毕业论文或者毕业实习等,大部分学生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就业上,错过许多就业的机会。一部分学生持就业观望心理,感觉后面的就会机会更多、就业岗位会更好,还有一部分独立学院的毕业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毕业之后不考虑马上就业,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一次次的错过就业机会,直到毕业之后还没有找到工作。
三、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業的相关途径
(一)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的就业政策,做好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第一,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工作文件,加强宣传引导。独立院校可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政策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全院性质的宣传教育。比如可以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面”就是学院可以通过学院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和学院自己的就业APP推送等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毕业生和在校生可以同时对国家的就业政策有初步的了解;“线”就是通过就业创业课程教师、毕业生辅导员、毕业生班主任通过课程、班会和谈话的方式的多线宣传,加深学生的认识;“点”就是学院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咨询和辅导部门,由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咨询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宣传,让想了解相关政策的毕业生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政策解读。
第二,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研究。学院可以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团队。首先,就业团队对学院今年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就业的因素;其次,就业团队专门对国家和地区的就业政策和经济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熟悉国家地区就业政策,以便更好的解读和宣传,又可以根据研究突出促进就业的手段;最后,对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可形成就业可行性报告,更有利于学院掌握经济和就业形势,为增设新专业和新课程保障理论基础。
第三,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独立学院学生相较与其他本科学院的毕业生而言,就业竞争压力更大,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首先,独立学院的学费普遍较高,四年下来的经济投入让学生对薪水的期望更高;其次,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低于其他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容易让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产生挫败感。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就业的心理建设,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和挑战。
(二)紧跟社会经济形式,加强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减少毕业生就业壁垒
第一,独立学院虽然很多的专业依托母体学校的办学和师资优势,但是在管理方面确更加灵活,自主性更强,可以考虑在已有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设立就业市场更为紧缺和专业和课程,对于一些就业相对疲软的专业,可以对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度的调整,使其毕业生更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就业。同时,在教师的聘任上,独立学院可以考虑聘任在相关专业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人员作为外聘教师,给相关专业学生上课,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更加充分的了解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第二,促进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减少学生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差距。独立学院本身就有企业的背景,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加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一来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学校所学的知识,二来对于学生毕业之后到相关企业去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增加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许多高校的就业工作都是按照“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办公室+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的模式来完成,似乎毕业生工作的人员很多,但是实际上真是完全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通常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这就意味着就业工作人员是不足够的。出于人手、经费、培训名额限制等原因,有机会参加国家或者自治区级别的就业指导人员培训比较少,因此学院的专业指导人员较少,很难形成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较难开展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独立学院可以增加通过人才引进和本土培训的方式,增加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加强就业团队建设,形成比较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也有利于将来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区域和行业就业
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多元化就业。第一,鼓励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到国家需要的地区就业。首先,继续加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投身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鼓励学生参加“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基层;其次,鼓励学生到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地方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最后,鼓励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入伍,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入军营,也能让毕业生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第二,鼓励学生出国就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關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从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人文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相应的就业岗位,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出国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二来学生可以在国外的工作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无论将来是选择继续在国外工作还是回到国内工作,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鼓励毕业生以多种形式创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产业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会打破旧的市场格局,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这就给新兴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大学毕业生作为贴近时代发展、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和熟悉现代化技能的群体,可以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创业。国家和政府都出台了许多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优惠政策,各大高校也在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技能的培养,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利好的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和高校就业的压力。
最后,还可以鼓励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就业创业。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也符合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需求。
参考文献:
[1]董丽娜. 刍议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J].轻功科技, 2015(04).
[2]陈丽娟.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3]荣现磊、潘沛沛. 转型时期独立学院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