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至深处皆文章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所感触领悟,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法。感触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以为能触发学生写作欲望与灵感的支点,都是感悟的内容。“感悟习作”训练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训练,旨在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它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升华提高的,是符合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写作欲望的训练手段。
  
  一、观察生活。引发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番话道出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摸、亲身去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他们敏锐的感觉会捕捉到许多习作的信息。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走进社区的活动,小区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一边在活动,一边在用心感受社会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全新体验。社区居民的朴素、真实,慰问孤寡时见到的感人场景,都将成为学生截取的素材片段。活动结束,《我在小区》《美,在这里体现》等习作便应运而生。
  
  二、丰富知识,促进感悟
  
  掌握知识与促进感悟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若要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对象,并对此有所感悟,必须具备一些有关那个对象的知识,否则感悟无从谈起;二是“你读的书中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你的心,可以触发你写作的冲动,于是你拿起了笔。”(王蒙语)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意完全吻合。丰富学生知识的途径之一便是引导他们多看书、勤读报,欣赏有关电视节目,并注意积累。如精彩语句的积累,报纸内容的剪贴,电视新闻的记载等,结合阅读组织朗读比赛、故事会……把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向一个个广阔的天地。当学生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后,心灵一旦被某个新鲜事物所触动,他们立刻就能纵横联系,使自己的感悟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其实,这也正是证明“感悟”不能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抽象地进行,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任何思想与情感的表达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两者是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我在班级中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丰富他们的感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充满特色的读书笔记,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使他们乐于写,乐于设计美化自己的簿本。“每周一诗”“每周一览”“每周一段”等栏目虽小,却可容纳百川,唐诗宋词、名家名段,再写上自己读后之感,滴水成川,积累下来的文学知识不可谓不丰富。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品词、读文中受到了优秀文学语言的熏陶,厚积薄发,这笔文学财富为“感悟”习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三、交流收获,相互感悟
  
  由于各人素养、见识不同,观察、阅读的角度也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一致。学生将自己观察生活、课外阅读的所得所感,尽情地述说出来,把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由此激活写作的灵感,使感悟的内容得以交融。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绝好机会,用词的准确,语句的通顺,内容的完整都可以得到体现,教师和同学的相互评议也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感悟的内容才有了承载的依托。
  1 单向交流。如某同学把多拿货摊上几个鱼钩的事告诉好友,好友说服他向摊主认错并付钱,一经传开,童心激荡,《不讲私情的真朋友》《友情与真情》等感悟之作呼之欲出。
  2 多向交流。班级中开放的墙报,学生可随时把自己的所悟、所感展示给同伴,同学可以对任何一篇感悟之作加以评点,相互交流看法。我班的墙报每周更换一次,学生随时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涂鸦之作向宣传委员推荐,如果稿源较多,就把候选的习作公示一天,以得票多少决定谁的习作可以上墙。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他们也在此类的评比中听到同学、教师对自己文章的评点,即使不能选上,也是获益匪浅的。
  
  四、勤于练笔。升华感悟
  
  练笔在于平时的积累,学生在读书笔记上随时记下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点滴感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用“日记式”,也可以用“诗体式”等多种形式。
  一次,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主题召开的辩论会结束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看法、经历、感受,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真实的习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情的流露,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习作啊。活动促感悟,感悟化感受,习作自然不难写。
  作为教师要利用或创造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借鉴别人的“悟”,勤动笔墨录下对生活的“悟”,还应在启迪“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感悟点”架起两者联系的桥梁。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存人头脑中可写出来的材料就丰富了,见解也随之深刻,感至深处皆文章自然也就不是难事了。
  (作者单位:常州市盛毓度小学)
其他文献
《硬笔习字册》和教材配套,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练习的作业本。怎样用好它,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呢?  一、认读生字。抓好字形的教学  《习字册》的使用应该与语文教学同步进行。字形的掌握是写好字的第一步,每一课的生字在《习字册》上都得到了呈现,蓝字是范字。字形教学时,可让学生打开《习字册》,看着范字默默地想:用什么好方法能够牢牢记住生字?两分钟之后,让学生集体交流,站起来回答的同学要将《习字册》合起
本文深入探讨了SV3X型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问题,首先利用D-H参数法确定了机器人的运动学规律,并由此提出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问题。然后使用分解消元法求解出各个关节变量θi;结合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对运动学逆解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多重逆解时的最优解搜索原则和无逆解时的处理方法,并经实验验证。
“民以食为天”,吃为我们生活需求之首,所以,我首先拟议的就是将语文教学与“吃”进行融合,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品出些滋味.rn一、为什么要“吃”?rn如果把小语第二学段的阅
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而且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rn一、迁移仿写rn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常会在课堂上采用“填空”的练习方式。怎样巧妙地设计“填空”,并适时地运用它们,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研读感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处人手,展开练习设计。    一、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进行练习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因此,“概括主要内容”应当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
一堂尴尬的习作课    根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2》的要求,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注意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第二天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交流一下作业完成的情况。为了便于学生习作,我在内心设想着:要引导学生具体说说爸爸妈妈听了“我爱你”后激动的表现,比如,脸上神情的变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等等。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学生都不举手。“怎么啦?作业没完成?”
根据笔者的实践,让习作课堂充满情趣,顺应学情见机指导,是实施有效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rn一、投学生所好.呈现情趣rn在现实生活中,看动画片是学生们的最爱,其夸张可爱的
为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从低年级写话教学人手,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旨在帮助学生们越过写作障碍,激发他们的写作智慧和热情。这种教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选儿歌导入。日积月累  一年级写话教学,可以从拼音教学结束之后的阅读开始。最初,我要求学生们读儿歌、背儿歌。我在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信中这样写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请家长给孩子买一本《365夜儿歌精选》。下周一我们就开始
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者应瞻前顾后,整体把握习作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既夯实学生的基础,又拓展其知识面;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高其写作能力。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背名言,悟深意    统观教材五上《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安排了三句名言,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它们分别是:  观
要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从题目切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小“题”大作,开启学生的阅读之门。  1 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要求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题眼,思考题目中“青海高原”能不能去掉,“一株”能不能去掉,从而,展开全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