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绘画中体会到乐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收到最好效果,才能对绘画产生更大兴趣。对于校外美术教育来说,它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只有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使他们更热爱学习,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在笔者看来,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对他们的兴趣点进行持续引导,使之不断增强。这一任务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做的,也是校外教育的意义所在与最终目标。
一、以范图展现绘画的魅力
每次当笔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精美范图时,学生都会瞪大眼睛,惊叹地说:“哇,太漂亮了!”“我也要画一幅这么漂亮的画。”范图能给学生带来“惊艳”之感,这是我辛苦作图的一大目的,因为学生的兴趣和绘画欲望很容易受到漂亮图画的影响。向学生展示范图时,尽量不用印刷品和电脑投影,而是和学生一起用颜料、画笔绘画,学生只有多画,才能产生自己的独特体会,才具有绘画动力。
和校内教育不同,校外教育少了很多限制,教师能选择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泛,因此,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性格、年龄、爱好、认知特点等符合的教学范图。
以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教育为例,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喜欢一些丰富、艳丽的色彩和简单、有趣的绘画内容。如果孩子还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初步绘画知识引领,让他们感受绘画之美,认识各种色彩,多拿画笔涂涂抹抹,从中体会绘画的乐趣。范图可以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一朵美丽的喇叭花,也可以是天边的一道彩虹。当孩子到了幼儿园中班或大班,简单的涂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生理发展已经进入到较高阶段,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小手,教师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描绘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卡通片里的动物形象,或童话故事中的城堡,有的孩子喜欢画各种形状的机器人。到了小学阶段,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就是一些趣味浓厚的绘画技法了,进行范图展示时,教师可以在用色和内容上多下一番工夫,也可以通过各种神奇的表现技法,将绘画如同变魔术般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逐渐产生想要尝试的念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体会到素描中的线条美、韵律美,感受到光影的变化,色彩在油画中的堆砌作用及国画留白的巧妙等,绘画的神奇之处能体会得更深入,从中收获更多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绘画自信心
笔者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他一直都很抗拒,老师怎么说也不想拿起笔画。我便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画画,相反他很喜欢画画,每天都在家里画个不停。但是他有点腼腆,到了绘画班里就害怕了。我顿时明白了,这个孩子是缺乏绘画自信心。于是,笔者让他下一次绘画时将自己的“作品”带来,并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大作”,结合他所画的内容进行交流,对其中较为优异的地方进行表扬。然后笔者和他一起观察其他学生的画,并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说着说着,就拿起画笔画了起来。
课外来上绘画班的孩子大多有一定的绘画兴趣,好多个有绘画兴趣的学生聚集到一起,能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绘画氛围变得更浓厚,原本兴趣不高的孩子也受到有效激发。但是,对于某些较为内向、腼腆的孩子而言,小伙伴这么多,他们都画得这么好,孩子对绘画的信心可能会突然丧失。
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结合现有情况实施教学。尤其低幼阶段的孩子,他们在操控画笔方面尚有很大不足,同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当欣赏水平高于自己的实际绘画能力时,就容易产生沮丧心理,丧失绘画信心。
笔者经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画不好。”“老师,你来帮我吧。”当笔者拒绝后,他们甚至会说:“××老师都是帮我画。”笔者反问学生:“如果老师帮你画,你自己是不是很难学到本领啊?”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困难的地方多讲解几次,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引领他们多尝试。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笔者会及时送上自己的赞美:“你画得真棒!”“老师知道你能行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取得成功,内心是极为愉悦的,绘画让他们感受到了很大乐趣,信心在一次次成功中建立起来。
三、教师要具有评价的智慧
多年前,笔者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不喜欢临摹范图,而是运用一些教师所教的绘画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绘画作品是与众不同的,也是异常丰富的,但是,受年龄影响,画面较为拙略、稚气,家长对此很不理解,也不太赞同这种绘画方式,经常给他一些“画得乱七八糟”、“画画不认真”之类的评价。
有一次,笔者教孩子画鸟,其他孩子都在认真临摹范图,他也低头认真地画,当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交上来之后笔者发现他的作品非常奇特:画面中有很多不同形态的鸟,下面还有好多“石头”,有的鸟在空中飞,有的鸟落在石头上。我把他叫过来问道:“小林,这是你画的小鸟吗?他们在干什么呢?”他用小手指着飞在空中的鸟说:这个是鸟妈妈,这些都是它下的蛋(指着下面的石头)。鸟爸爸想要让小鸟赶快出来,在帮鸟妈妈孵蛋。这些是小鸟的哥哥姐姐,他们都想飞到妈妈那里。
这番“介绍”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极为差异,原来那些不是石头,而是鸟蛋。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虽然线条还比较杂乱,却能真实反映出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感知。这种创意和想法相比较那些力求相像的临摹来说,要强上好多倍。这样的作品,如果教师或家长给予其野蛮、武断的评价,就会扼杀孩子的童心,以一句“画得不像”阻碍孩子对艺术的向往,消减孩子的绘画兴趣。课余时间,笔者经常将小林叫到身边,听他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有时候也会将他的想法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孩子纯净的心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通过倾听他的想法,我有了很多感触与收获。
在我看来,无论是校外美术教育还是校内美术课堂,只要教师能放下身段,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评价,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美术课堂必然会成为收获成功、感受艺术魅力的沃土。
一、以范图展现绘画的魅力
每次当笔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精美范图时,学生都会瞪大眼睛,惊叹地说:“哇,太漂亮了!”“我也要画一幅这么漂亮的画。”范图能给学生带来“惊艳”之感,这是我辛苦作图的一大目的,因为学生的兴趣和绘画欲望很容易受到漂亮图画的影响。向学生展示范图时,尽量不用印刷品和电脑投影,而是和学生一起用颜料、画笔绘画,学生只有多画,才能产生自己的独特体会,才具有绘画动力。
和校内教育不同,校外教育少了很多限制,教师能选择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泛,因此,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性格、年龄、爱好、认知特点等符合的教学范图。
以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教育为例,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喜欢一些丰富、艳丽的色彩和简单、有趣的绘画内容。如果孩子还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初步绘画知识引领,让他们感受绘画之美,认识各种色彩,多拿画笔涂涂抹抹,从中体会绘画的乐趣。范图可以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一朵美丽的喇叭花,也可以是天边的一道彩虹。当孩子到了幼儿园中班或大班,简单的涂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生理发展已经进入到较高阶段,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小手,教师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描绘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卡通片里的动物形象,或童话故事中的城堡,有的孩子喜欢画各种形状的机器人。到了小学阶段,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就是一些趣味浓厚的绘画技法了,进行范图展示时,教师可以在用色和内容上多下一番工夫,也可以通过各种神奇的表现技法,将绘画如同变魔术般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逐渐产生想要尝试的念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体会到素描中的线条美、韵律美,感受到光影的变化,色彩在油画中的堆砌作用及国画留白的巧妙等,绘画的神奇之处能体会得更深入,从中收获更多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绘画自信心
笔者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他一直都很抗拒,老师怎么说也不想拿起笔画。我便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画画,相反他很喜欢画画,每天都在家里画个不停。但是他有点腼腆,到了绘画班里就害怕了。我顿时明白了,这个孩子是缺乏绘画自信心。于是,笔者让他下一次绘画时将自己的“作品”带来,并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大作”,结合他所画的内容进行交流,对其中较为优异的地方进行表扬。然后笔者和他一起观察其他学生的画,并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说着说着,就拿起画笔画了起来。
课外来上绘画班的孩子大多有一定的绘画兴趣,好多个有绘画兴趣的学生聚集到一起,能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绘画氛围变得更浓厚,原本兴趣不高的孩子也受到有效激发。但是,对于某些较为内向、腼腆的孩子而言,小伙伴这么多,他们都画得这么好,孩子对绘画的信心可能会突然丧失。
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结合现有情况实施教学。尤其低幼阶段的孩子,他们在操控画笔方面尚有很大不足,同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当欣赏水平高于自己的实际绘画能力时,就容易产生沮丧心理,丧失绘画信心。
笔者经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画不好。”“老师,你来帮我吧。”当笔者拒绝后,他们甚至会说:“××老师都是帮我画。”笔者反问学生:“如果老师帮你画,你自己是不是很难学到本领啊?”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困难的地方多讲解几次,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引领他们多尝试。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笔者会及时送上自己的赞美:“你画得真棒!”“老师知道你能行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取得成功,内心是极为愉悦的,绘画让他们感受到了很大乐趣,信心在一次次成功中建立起来。
三、教师要具有评价的智慧
多年前,笔者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不喜欢临摹范图,而是运用一些教师所教的绘画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绘画作品是与众不同的,也是异常丰富的,但是,受年龄影响,画面较为拙略、稚气,家长对此很不理解,也不太赞同这种绘画方式,经常给他一些“画得乱七八糟”、“画画不认真”之类的评价。
有一次,笔者教孩子画鸟,其他孩子都在认真临摹范图,他也低头认真地画,当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交上来之后笔者发现他的作品非常奇特:画面中有很多不同形态的鸟,下面还有好多“石头”,有的鸟在空中飞,有的鸟落在石头上。我把他叫过来问道:“小林,这是你画的小鸟吗?他们在干什么呢?”他用小手指着飞在空中的鸟说:这个是鸟妈妈,这些都是它下的蛋(指着下面的石头)。鸟爸爸想要让小鸟赶快出来,在帮鸟妈妈孵蛋。这些是小鸟的哥哥姐姐,他们都想飞到妈妈那里。
这番“介绍”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极为差异,原来那些不是石头,而是鸟蛋。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虽然线条还比较杂乱,却能真实反映出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感知。这种创意和想法相比较那些力求相像的临摹来说,要强上好多倍。这样的作品,如果教师或家长给予其野蛮、武断的评价,就会扼杀孩子的童心,以一句“画得不像”阻碍孩子对艺术的向往,消减孩子的绘画兴趣。课余时间,笔者经常将小林叫到身边,听他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有时候也会将他的想法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孩子纯净的心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通过倾听他的想法,我有了很多感触与收获。
在我看来,无论是校外美术教育还是校内美术课堂,只要教师能放下身段,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评价,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美术课堂必然会成为收获成功、感受艺术魅力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