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的培养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与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的缺失不无关系,为此必须建构高校生命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建构生命教育意识下的教师素质,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师;生命教育意识;培养
  
  一、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的缺乏
  
  大学生漠视生命,诸如吸毒、自杀、杀人的现象不断见之于报端,而且越来越严重,我们往往将其原因归结为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有一个原因容易被忽视,或者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的缺失。意大利教育家蒙立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完整的、丰富的生命是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教育的产生源自人的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提高生命的质量,教育的进行也必须通过人的生命来实现。关注人的生命,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才是教育的本质。印度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唤起人们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1]然而很多教师没有生命教育的理念,有背教育的本质,关注的只是学生生活的技巧和专业知识的获取,忽视了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有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从不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来看,缺乏对学生生命关照。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学会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却不能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丢失了应有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受到忽视,甚至被压抑,学生知识的增长以情感的麻木和冷漠为代价,最终导致了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走向极端。
  生死观教育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但高校教师常常回避这一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使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半岛都市报》曾报道,某学校老师在讲完课文《生命生命》后,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做一篇悼词:先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老师的初衷是让学生以此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人生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可此举立即引起家长的强烈反对,国内不少媒体也借机炒作,认为有违社会风俗。受其影响,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回避死亡教育的内容,害怕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即使偶尔涉及到也闪烁其词。当然,教师回避死亡教育与高校没有设置死亡教育课程不无关系。在大多数的学校中根本就没有关于生命,尤其是关于死亡方面的基本教育。目前极少院校开设的生命伦理学课程,虽也涉及生死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侧重医学高科技对生死传统理念的挑战。而对生死观的引导较少。长期以来,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对于“死”意味着什么,缺乏最常识的了解和思考。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系统的死亡教育,相当多的青少年不知道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会死,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避免不必要的死亡,怎么正确对待死亡,等等。有的青少年对死亡表现出极端的恐惧、害怕;有的则认为死亡只是一场游戏,根本不算什么,人死可以复生。国外很多学校开设有死亡教育课程。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小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英国教师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因为很多人自杀都是以情绪失控为起点的。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会遇上生死的问题。唯有加强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有效遏制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
  除了教学内容的欠缺,在教学方式一些高校教师亦存在问题,他们往往采取反生命教育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学的对象看成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没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常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从而忽视了人的生命意义。从已经产生的大学生的漠视生命的问题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的病理性语言的讽刺挖苦,如老师一句“孺子不可教”“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无尽的精神压力和精神虐待;这种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权的反生命的教育,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
  所有这一切都彰显着高校教育中教师生命意识的缺失,为此,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使教育重新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强烈生命教育意识。
  
  二、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其生命质量,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培养高校教师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是有效抑制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的前提,为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构高校生命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生命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无疑培养一支具有强烈生命教育意识的专业生命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台湾教育当局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初期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相当重视对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以培养他们的生命教育意识。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指派教师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加强生命教育观念的宣导、举办读书会、现场观摩教学、观看视听教学资料、制定教师手册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2006年7月初,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苏州市教育局在苏州联合主办了首期“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陆及台湾地区一流的生命教育专家前去授课,极少数高校的教师受到培训。2009年6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和浙江传媒学院在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浙江、云南等地部分高校教師受到培训,这两期非官方性质的培训比较专业,但受众面极小。云南省教育厅自2008年以来举办了两期高校“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全省共有59所高等学校近2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种官方组织的培训比较系统,针对性强,但仅限于云南高校教师。加快高校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步伐,以培养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迫在眉睫。
  建构生命教育意识下的教师素质。第一,教师要有爱的品质。在生命教育意识下的教师素质建构中,首先我们把爱视为一种品格并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爱的教师会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自爱,然后应博爱,而后则应充分体现对学生教育的爱。第二,教师既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生命状态,更要洞察到学生生命的状态,有效地捕捉生命教育的机会。“一个自身生命没有被关注的人很难有关注他人生命的意识,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2],一个意识到自己生命状态的教师必定富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积极的情绪,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一个能洞察到学生生命的状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天性有所认知,充分把握学生个性。让学生按“人”的发展规律焕发潜力并充分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赋予教育生活以生命活力。教师应活化教材,开展富有生命活力课堂教育活动。第四,教师应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发展的自我成长机制。自我成长机制对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具有自我成长能力的教师习惯对个人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进行体验感悟、反思整理,能够不断追求着教育的更高境界,并能够通过启发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机制。[3]
  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大学生公共课程改革时,应该加入生命教育内容,开设“生命教育概论”、“生命发展与关怀”等必修课程,辅以宗教、伦理、生死教育、自我成长等领域的选修课程,通过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方式,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并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生命教育平台。这是提高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最直接的途径。在台湾,为加强大学生对人生与生命的体认,东海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大二以上学生必修“生命教育概论”、“生命发展与关怀”及“自然科学与信仰”三门课程,以及宗教、伦理、生死教育、自我成长与人际互动和服务实践5大领域选修课程,修毕这些课程者将获颁“生命教育”课程结业证书。辅仁大学早已将“人生哲学”课程列为共同必修课程,并成立“专业伦理课程委员会”在各系推动专业伦理课程,将人生哲学、大学入门与专业伦理3门课合称为“全人教育”的基础课程,希望学生们经过这样的学习后,能更加珍视生命。在我国高校,尚未全面推出“生命教育”课程,在一些高校初见端倪。自2005年以来,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开设了“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全校公选课,分为“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学会养生”五大板块,取得了一定效果。复旦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研究”的选修课。该课程通过分享青年人的成长故事、生命感悟和人生困惑,以及交流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对人生的思考和关怀,帮助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哈尔滨医科大学设计并实施了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心理危机的识别、有效自助、他助与求助等。2008年以来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开设了《生命学与生命教育》、《身心灵全人生命辅导》等全校及校际公选课,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等广东高校相续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云南所有的高校开设了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这些教学实践只在为数不多的高校进行,课程设置各异,且多借助公选课来进行。在一些高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内容有很大差异,是个自生命教育价值取向不一的表现,我们虽然不必完全统一其内容,但规范其内容还是必要的。
  建构生命教育意识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教师课堂生命教育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質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生命意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一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把学生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二要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从课堂学习中的“我教你学”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学习;三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教育者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从动态生存的观点看课堂教学。生成的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4]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0.
  [2]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J].教育科学,2004,(2):2-3.
  [3]薛文平.生命教育,给教育注入生命活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4(1-2):2.
  [4]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6:259.
  
  本文为湖北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09A029)“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道友(1968—),湖北安陆人,孝感学院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房产测绘行业也相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对房产面积进行测绘,增加房产测绘机构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意味着
西塘是一座沉睡在闹市中的古镇,周遭喧嚣的车马声被阻挡在外,如何也透不进来.河水在古镇中蜿蜒而过,所以西塘有很多桥,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日子里,古镇始终呈现着一幅“人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也给了档案功能发挥以重要前提.但是一方面在一些地区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同时在另
提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质量对于推广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力求根据重庆大学语言文字工作的现状和实践,探求非师范类高等院校关于普通话培训、水
1月8日,2014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知名企业家、品牌专家、品牌经理人和媒体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以“品牌女性,温暖新征程”为主题,
近日,据新疆尉犁县招商局介绍,该县已成功引进广东东莞嘉洲实业易特路(香港)有限公司年产600万~1000万件针织服装制衣项目。这是该县引进的第一个服装成衣制衣项目,标志着该
Last year proved a bumper harvest for Hollywood films in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market. China’s box office sales hit 17.07 billion yuan($2.74 billion) in
期刊
现如今,各个行业机构都必须有明确的故障制度,尤其对于一个企业,合理的利用资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由为重要.而资金的筹措和利用方式对于生产过程也有着很大的
一、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自然地理概况rn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管辖小陇山林区全部和西秦岭、关山林区的一部分,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
期刊
在西班牙语中,巴伦西亚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巴伦西亚大区;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指该大区的首府:巴伦西亚市.rn巴伦西亚大区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地中海,拥有广阔、肥沃的平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