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德化育民族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舜以自己的德泽教化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并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明的鼻祖;舜德文化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解决我国当前青少年道德缺失和家庭教育道德贫困现象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舜德文化 家庭教育 道德贫困
  
   朱庆澜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比喻为“三道染缸”。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七岁进了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出了学堂,到社会上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1]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或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在“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去掉。如果到学校和社会上,遇上不良之人,就会将“黑底子”一层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脱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1]我认为,朱先生在这里所强调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是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来讲的。
   我国对于家庭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中国的父母恐怕也是在家庭教育上投入最多、世界上最累的父母,然而,家庭教育却成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中的热点、焦点与难点,这是为什么呢?困惑之中,我想起了舜和舜德文化。
  
   一、舜和舜文化的德教思想
  
   舜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世称之为“舜帝”。他首倡的德、孝、仁、诚的道德文化与炎帝所创的农耕文化、黄帝所创的政体文化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母源。其身体力行的“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德政实践,千百年来一直为华夏子孙所景仰推崇。
   在舜的传说中,以孝闻名的故事特别为后人所关注。舜生活在民间,早年生活在一个畸形家庭。《史记五帝本纪》载:“舜父瞽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变爱后妻子,常欲杀舜,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2]面对父亲、后母和弟弟的迫害,“舜能和谐,大杖则避,小杖则受。”[2]舜一方面用自己的智慧避开了家人对他的伤害,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和善行为来感化教育家人。长大后,为人亲善,“舜耕于历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于窳。”[2]舜为帝以后,举用贤达之人,赏罚分明,天下太平。
   翟满桂先生认为舜的德教思想主要有:(一)持家在德。舜尊重家庭,孝顺以孝悌,身体力行,德行于世;(二)为人在德。舜修身为本,待人诚实,乐于助人,踏实做人;(三)治政在德。舜实施善举,推行五教,擢贤任能,用人惟绩,心怀天下[3]。国内外许多学者也认为,舜文化中突出的内涵首先在于倡导孝道和宽容,使社会的基本的单位家庭得以和谐[4]。我认为这样的概括是符合实际的。
   更为可贵的是,舜帝时代属氏族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家庭尚处于雏形。但舜帝高瞻远瞩,以他睿智的人类先祖的眼光,预见到“家庭”将是未来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因而,他以身作则,在处理家庭关系中能超越私利和个人恩怨,坚持自己的人生理念——尊重人的道德,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社会合理的人伦关系,以“德”、“慈”、“孝”、“友”等最朴素的形式,维护“家庭”这一新生事物的发育与成长,使得他成年后在“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过程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即以利益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时能很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出一个重人伦、重道德、重和谐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二、当代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
  
   舜帝长在那样一个畸形的家庭,无故遭父母及弟弟的侮辱或毒打、陷害,都能爱心不泯,孝敬长辈,爱护弟妹和族人。反过来讲,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一个个身处温暖、健康、充满了关爱与呵护的家庭,就更应尽孝悌之心,显亲爱之情才是,可是,结果并非如此,他们是一群自私、娇惯、冷漠的“中国小皇帝”。其原因,不仅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结构有关,更与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关。
   中国今日家庭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孩子(一般为独生子女)集家庭圈多元的爱于一身,父辈祖辈莫不以孩子为中心。当然这种情况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保持稳定的家庭结构,可以延续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某些方面,重视孩子的社会化。但是,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长辈过分的照顾和呵护,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想象,抑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忽视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甚至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无益于孩子的道德实践和健康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中央综治办和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通过对2000余名未成年犯和1000余名普通未成年人的比较显示,忽视道德教育是未成年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调查显示,未成年犯家长中对待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娇生惯养,什么事都顺着孩子;一是要求非常严格,什么事都要管,分别占到40%左右,而对孩子的家庭暴力只排在第三位。”[5]
   这一调查表明,我们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有:1、过分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放纵、任性、自私等不良个性。2、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独立思考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影响了自信心的发展。3、与学校、社会的德育系统缺乏协调,影响了整个德育系统的效果。4、重智力,轻德行。不少父母追求学业上的高分,把孩子当作考试的工具。教师在学校“满堂灌”、搞“题海战术”,家长也往往在家中“督战”,要孩子加班加点。但是,对于孩子的道德操守却不问不管。
  
   三、将舜德文化引入家教的必要性
  
   面对我国家庭教育问题,一些有识之士不仅给予关注,也给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是,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在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道德文化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道德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因素的前提下,找寻新的出路,而将舜德文化引入家庭教育,应该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教化中的基础作用
   中国丰富、发达的传统家教文化,是传承华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尊老爱幼、礼让敬贤,守礼尚节、诚实有信,勤劳节俭、团结友爱,这些发端于家庭、外推到社会、传承至今天的传统美德,深深地渗入中华子孙个体生命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维系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
   国际上一些学者在研究世界文化时发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出现了文化断层,唯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绵绵不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道德文化起着连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作用。这充分体现了道德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而舜德文化正是道德文化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效果看,它们根植古代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高度重视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教化中的核心作用、基础作用,实现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的有效连接和高度贯通,这在世界各民族的教育实践中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内容,与高度重视个体道德权利的西方道德教育不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强调以“忠、孝”为核心、以整体至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具有突出的民族性。
   目前,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家庭危机、道德危机,而中国周边的新加坡、日本、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却能以发源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抑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的家庭、人际关系及道德方面的危机,令西方国家感到惊奇。美国公理会教教士明恩溥在一百多年前就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在别的民族还在仰仗物质力量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依靠道德力量了”,“一想到中国的道德从古到今对民众产生的神奇的约束力,无不肃然起敬。”[6]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实施“八荣八耻”教育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沦丧等种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不少社会学家认为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由舜德文化发展而来的“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积极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标准的重建。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道德。”[7]因此,开展对舜德文化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是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范英先生曾指出:“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教育是从真空状态下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根深蒂固的大本源,不可能加以全面否定。”[8]美国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支持传统美德教育的势力非常强大,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美国课堂道德教育的主导。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精华对于现代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以舜德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儒家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积淀而成,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所蕴涵的很多道德原则和范畴具有了超时空、超民族的品质。她的博大精深,及其中蕴涵的普遍价值为世界所认知。韩国、新加坡等发展飞速的国家,都高调地将儒家伦理编成德育教材,中国已经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在此背景下,我国很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已经认识到:中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发育时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将舜德文化引入家庭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学习中养成优良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
   我们不否认,舜德文化有其历史时代的局限性,但它的基本精神、思想和原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当前,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 “八荣八耻” 的倡导,其内容属于社会主义道德德体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因此,将舜德文化引入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荣辱观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奠基作用
   3、有利于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实现家庭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是通过文化来育人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9]文化实质就是“人化”,即“化人”,教化人,熏陶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文化传承和熏陶,可以使受教育者体会道德背后的价值意蕴。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过于关注“智力教育”,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育在充分挖掘个体的内在潜力和人的个性的完善,使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这种以升学为目的,以培养“龙凤”为最高目标的家庭教育,使教育蜕变成培养工具,必然会使培养的人成为人格不健全的“残疾人”。将包含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舜德文化纳入家庭教育,坚持以开发“人”的潜能、德智并重、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人为目标,有助于消除应试教育观对家庭教育的扭曲和误导,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4、有利于健全德育系统,提高德育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惑,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实效性欠佳、甚至负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分强调了德育为经济和上层建筑服务的职能,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及内心需要;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不协调也是重要的原因,视德育仅仅是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事,忽视学校、社会尤其是家庭环境育人的作用。其次,传统的德育课存在即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重共性、轻个性等现象。对此,必须调整思路,寻找新的方式。部分德育专家提出隐性德育策略,这种了无痕迹的德育是透过文化的引导来实现,而家庭教育常常是在父母亲情与日常生活中借助于言语行为来实施,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舜帝的德教方式,不仅注重家庭在德育中的基础作用,也注重为教者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来感动人、感染人、感化人,是对隐性教育的最好诠释。因此,将舜德文化引入家庭教育,是最适合的德育方式。
   总之,将舜德文化的积极因素,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家庭教育,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现实条件,无疑将促进德育理念的转变和德育手段的改革,提高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龙.成功家长的40条教子良方[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M].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
   [3]翟满桂.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J].湖南社会科学,2002(1)
   [4]文玉.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八届年会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05(4)
   [5]鞠青.关注未成年人:失足少年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J].好家长,2007(13)
   [6](美)明恩溥著,秦悦译.中国人的素质[M].学林出版社, 2001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选[M].学习出版社, 2006.
   [8]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海天出版社, 1991
   [9]张继缅.中华儒学精髓[M].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
  
   Enlighten the nationality with the filial piety and the morals
   ——About Shun emperor's moral culture and home education brief discussion
   Moshunbin Huangyangya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Yongzhou 425100)
   Abstract:Shun Di enlightened the common people with own morals to win later generation's respect, and became the Chinese tradition morals civilization first ancestor; The Shun German and the home education have the close inner link, is solves our country young people morals flaw and a current home education morals impoverished phenomenon medicinal preparation effective prescription.
   Key word:The Shun emperor's moral culture;Home education;The morals are impoverished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7-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 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通过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认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建设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 问题与不足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76-02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
期刊
摘 要:四百多年前约翰·米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阐述了对出版管制的观点和看法。现今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回顾这部作品时,对从由出版自由逐渐引申出的言论自由的各种形式有了新的领悟。  关键词:思想控制 言论自由 新闻审查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78-01     苦读了两遍约翰·米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无奈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依旧无法完全理解和
期刊
摘 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要树立全新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变“行政管理专业权威”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服务合作为本”。以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信任,知人善任;以活动为中介,促进教师团队和谐、融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校内资源管理同社区家庭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全新管理模式。一个能够建设“和谐
期刊
摘 要: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美国的“现代经典”。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霍尔顿的描写,表达了他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思想——关注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小说的生态哲学思想,关注作品中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隐喻主旨。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72-02    在当代
期刊
摘 要:通过介绍用EWB分析“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探讨该电子技术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以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EWB 整流 滤波 直流稳压电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02-02    在模拟电子线路的教学中, 有一些典型电路, 如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分析、振荡电路的起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52-01    学生是一个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永远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定要摆正师生这样的关系。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教学,就应特别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围绕教学而进行每一步工作的时候,
期刊
摘要: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基层民主的启动阶段、提高阶段以及规范化和程序化阶段。随着我国基层民主的迅猛发展,有两个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普遍关注:农村一些地方的村组织两委关系紧张,村书记、村主任争权夺利,中共中央采取了许多监督村干部的政策措施,有效遏止了矛盾的尖锐化;我国农村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薄弱,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补充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知识,对村民进行必要的民主启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对话,合作拓宽了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轻松和自由。   关键词:化学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调查研究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期刊
摘 要:“法”一词是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其英文对应词在不同场合含义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研究法律英文原版书籍中law 和act 的用法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卡方测试对其在英文语料库MEE和LOBA 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显著水平分析从而得出结论。law是常用于指抽象的泛指的一般意义上的法的总称,而act是指具有立法权的立法机构制定并得到实施的具体的部门法。   关键词:法 法系 部门法 语料库 卡方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