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批评话语分析工具及其对新闻语篇教学的意义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语篇是人们通过媒体经常能接触到的一种信息传播渠道。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与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新闻语篇形式的话语分析可以揭露各种权力,统治和偏见的来源。本文在总结批评话语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在英语新闻语篇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语篇 批评话语分析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07-01
  在现代,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体能够被人们很容易的接触到。新闻语篇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信息,知识,生活态度的主要来源。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新闻语篇通常被表现为真实事件的公正报道。但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新闻语篇通常不会像新闻报道者所声称的那样客观公正。新闻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控制人们的意识并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态度的形成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会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新闻语篇作为大众语篇的一个分支已经激发了很多学科的批评性研究。批评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认为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他们通过对语篇形式的分析研究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去揭露权力,统治,不平等和偏见的来源,进一步揭示这些来源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背景中发生,维持,再生和传播的。
  1.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分析工具
  批评语言学家们认为使用中的语言均含有下列三大基本的功能:一种为概念功能(ideational),第二种为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最后一种则为语篇功能(textual)。概念功能,也就是说话者对整个世界和相关现象所累积的经验,主要由语言的及物性系统和词汇系统中的词汇体系。人际功能,理解为说话者对某种特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做出的评价,使说者、听者双方形成某种密切的联系。语篇功能,则将前面提及的两项功能予以结合。语篇功能的存在,让说话者能够表达听者自身能够懂得的话语。该功能,能够让话语、前后文和篇章语境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
  1.1及物系统
  及物系统是能够对概念功能做出客观地呈现的系统。它将人类的客观、主观两个世界所产生的经历进行分割,使其变成多个“过程”;同时,对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及其“环境成分”做出具体的划分。它有六种比较典型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物质过程,也就是对某件事进行处理,参与者除了动作者之外,还有目标;关系过程体现的是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是表示生理活动的演变,参与者是绝无仅有的;言语过程,也就是以说话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交流;存在过程,相当于某个事物的具体存在,参与者同样仅有一个:存在者(existent)。批评性语篇分析阶段中,我们可考虑横向、纵向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对物性理论进行分析。横向比较,也就是以相同事件为例,观察多个语篇对该事件所做的报道,选择的用词和表达。找出其中最贴近事件真实情境的那种表达方式,分析其语场的基本要素;若均符合,意味着合适表达;反之,则为隐喻表达。纵向比较,则指的是相同语篇内,对于各个说话人选择多种方式,来对参与者及其环境成分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对语篇中的及物性做出纵向分析,能够体现新闻人物存在的“权力关系”。这里的“权力关系”,相当于新闻事件中,不同人物究竟是控制抑或是被控制。根据上述分析法得知:相同语篇内,各个参与者看似处于平等的地位,但及物系统可以对参与者所处的绝对主动,以及对其他参与者进行控制的角色予以呈现;另外的参与者,自然处在被动的状态下,其地位也是受到控制的。
  1.2情态系统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这里所说的人际功能,也就是人类通过语言的形式,和别人进行交流、交往,形成相应的人际关系。通过语言,对他人行为造成影响;用语言去思考和理解这个世界,甚至对世界做出更改。人际功能,多包涵语气(mood)系统、情态(modality)系统和语调(intonation)系统。任务可归结如下:第一个为提供(offer);第二个为命令(command);第三个为陈述(statement);第四个为提问(question)。它和态度、看法直接挂钩,是表达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在英语里,人称代词、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表达情态意义。
  1.3转换系统
  在对语篇中的转换进行考察时,有两个问题需引起重视:一是名物化;二是被动化。名物化,也就是说话者本可通过动词结构抑或是某个句子来对某种含义进行表达。不过,他最后使用了名词短语。可见,名物化相当于将其他词类转换成名词。名物化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予以实现:一种为增加相应的派生词缀,对其他词进行转换,使其变成名词;还有一种是使用名词短语来对动词结构抑或是句子进行替代。若名词性成分用的过多,则语篇将缺乏本身的动作感。被动语态,同样也是控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所以,语态分析也可理解为批评语言学的核心要素。英文语篇中,若选择主动语态,则主语将变成施动者。此时,主语必然要对某件事负任。但是,若选择被动语态,很多读者可能会忽略动作背后的主动者抑或是动作本身。摆在读者面前的,仅为事情的结局,静态的场面。可见,通过对被动语态进行转换,话语者能够对某件事的真相进行隐瞒,让它模糊。此时,话语者潜意识里的含义、思想也会实现隐性传播。从语篇功能上看,名物化大体类似于被动化。双方在分布方式、形成场合上比较接近,话语者可对其进行交替运用,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2.批评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快速发展的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鉴于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为了使读者对发生的事件有更好的理解,有必要让读者带着批判的观点去阅读新闻事件。对批评语篇分析,特别是新闻语篇做出批评性地思考和探究,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语言学特征下的意识形态。在语言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语言学特征教学为中心,比如词汇、语法、句法等,而忽略了教学语篇与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可能恰恰限制了英语学习者阅读技能的提高和对语篇的理解。因此,在英语新闻语篇教学中,有必要强调在了解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阅读语篇,我们可以把语篇和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批评语言意识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欣欣.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J],《东南学术》,2010
  [2]施光.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7
  [3]彭英;刘凡.批评语言学主要分析工具之简述[J],《安徽工业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09
  [4]辛斌(1996).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l):21-26
  [5]纪玉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2001,(3)
  [6]丁言仁.语篇分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戴炜华,陈宇.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M],《外语研究》,2004,(4)
其他文献
期刊
浙江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区域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浙江民俗存在于浙江地区民间,同时其来源与传承也与浙江民众的生产生活和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苏联忠于自己的义务,将尽一切可能同人民中国一道来维护两国的安全、维护远东和平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 The invasion of t
探讨了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灌溉回归水对稻田土壤和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污染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簿、浅、湿、晒"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回归水对稻田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翻阅腾冲,心中总会感喟这块土地的悲壮与幸运。而种种让人情绪复杂的感受,都融进老徐在《徐霞客游记》中写下的“极边第一城”五个蝇头小字里。就是这么一个无论是老徐笔下,
教材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毋庸讳言。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教材作为日本文学教材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对教师教育活动的实施,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于1971年春季麻疹流行中,研究一岁前接种麻疹疫苗儿童的免疫状况。 147名一岁前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儿童,经证明80%有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所用的疫苗类型对抗体或几何平均值
一一九五二年秋天,吕长炳从栖霞师范学校初师毕业出来,被分配到江宁县湖熟小学工作时,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小伙子。过去他进师范读书,是为了看到父亲种田劳碌了一辈子,还是个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青年团中央、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四个部门发出了一个关于举办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作品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水深情况下,对排水沟渠水体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可溶解性磷等5种非点源污染物质量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其他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