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社会价值在于迎合岗位需求、培养当代护士、缩小院校差距。课程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建、课程标准开发和教学方式创新等内容。教材开发分为规划、实施和完善三个阶段,要求内容紧贴临床应用、结构组成模块项目、强化实践技术操作、安排思考实训作业。教学改革实践中,案例导入教学、实践穿插理论、一线护师授课、模拟医院环境等方式收效明显。当然,《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还要更新观念、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关键词:《护理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30-04
  一、社会价值
  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厘清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行性,三是实效性。[1]关于必要性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护理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有人认为护理信息技术就是护理技术融合信息技术;更多人认为是信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在形成的共识为:护理信息技术是集护理、管理和信息三方技术有机合成的新兴职业技术,它能促进护理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范围领域,给人体康复带来便捷和实惠。关于可行性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材、教师和实训条件等三方面。至于实效性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效应和学习效果方面。课程改革创新所追求的理想效应和效果,经过医院、学校和企业三方教师的共同努力、临床的实训操作和课程的改革实践等,已初见成效,形成以下社会价值。
  (一)迎合岗位需求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临床护理实践之间比较突出的差距在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内护理专业大多不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而临床护理的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十分普及。新进医院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取得注册护士资格者),上职岗位培训的第一项就是学习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否则无法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学校率先实施《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2]正迎合临床护理岗位应用的实际需求。
  (二)培养当代护士
  当代护士与传统护士之间的明显区别,不在护理理念的理解和护理服务的态度上,而在于护理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上。数字化的护理仪器设备和信息化的护理技术应用,使当代护士明显胜出传统护士。擅长应用护理信息技术的临床护士,能够很快克服难题,找到方法对策,实现优质护理,满足健康需求。关键在于她们的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信息化,能彻底改进效率低下的传统护理流程,多快好省地实现护理目标,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拓展护理服务的领域范围。
  (三)缩小院校差距
  现代医院的信息化走在学校的信息化之前是不争的事实。所谓“零距离”培养人才,目前的主要方法是开展院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教科研同步。尽管如此,院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建设仍是学校的“短板”所在。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3]实现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接轨,最终能带动学校护理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和护理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改革的积极效果是: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明显缩短院校之间的信息化及管理差距。
  二、课程建设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和创新教学方式等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目标的内容应纳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尤其是在《方案》的第一部分“学制与培养目标”中,要明确描述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护理信息知识,掌握临床常用的护理信息技术,必须具备的护理信息素养等。在第三部分“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中,应阐述护理信息化的价值和岗位需求,护理信息采集处理与护理服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列出《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名称。在第四部分“主要课程与设置”中应将《护理信息技术》列入专业必修课程,规定教学总学时及学分,提出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实训要求。
  (二)课程教学体系重建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含有横跨护理、信息、工程、管理等四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知识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该课程应列入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块。若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考虑,其教学应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实施为宜。因此,需重建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融入《护理信息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重新开发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案例分析等七方面进行阐述。即《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具有应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基本理念是培养信息知识丰富,信息技术能力突出,信息素质良好的当代护士;基本设计思路是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护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相渗透,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补充;课程目标由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方面组成;内容标准分六个模块(后述,详见“教材开发”第二项内容——结构组成模块项目),每个模块由内容标准描述、案例分析和应用建议等三部分组成;实施建议包括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四方面;案例分析则从医院临床护理一线的应用实例中选取。
  (四)教学方式创新改进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分别落到来自医院、学校和企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肩上。团队人员均是《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建设课题组成员。课前实施集体备课,编制授课计划,参与“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与“两课”(研究课、示范课)评比,安装实训模拟环境。按照“理实一体化”和“教科研”相结合模式组织授课,以实用为先,需求为重,效率提高为本,实施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学。
  三、教材开发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开发。国内《护理信息学》等相关书籍数量少,内容窄,理论知识偏重,实践应用不足,改革创新程度不够,难以胜任护理服务信息化需求。   实践中,《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开发分为规划、实施和完善三个阶段进行。规划阶段着重解决内容、形式、体例和争议问题;实施阶段重点解决装备、实验、试讲和质控问题;完善阶段注重评价、取舍、调整和提高问题。课题组应对能够全程参与并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发人员精心选拔,以保障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形式和体例结构对教材的生命周期和开发前景至关重要,以下再分四点阐述。
  (一)内容紧贴临床应用
  关于《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取舍,取得的共识是:紧贴临床护理应用,[4]明显提高服务效率,具备普及应用前景,体现护理理念的信息技术率先纳入。以实用、先进,能够为护理服务带来实效,为护理对象带来实惠为原则选材。不分国家和地区,不拘专护和特护,凡有先例已在临床应用的护理信息技术,兼收并蓄,分类筛选,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护理信息管理应用技术、物联网人体生命信息采集技术、[5]循证护理技术等被率先列入教材内容。
  (二)结构组成模块项目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现分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护理信息管理平台操作、临床护理信息技术实务、护理文书信息化拓展、护理科研信息采集和护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安排4 ~7个学习项目,累计有28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内安排3~5个学习任务。[6]
  (三)强化实践技术操作
  六个模块各含3~ 4个学习项目,均以案例导入法引入项目学习的主题。围绕主题,突出技术应用与操作。技术技能的实训操作,既符合护生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又切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还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训性质,由此确定《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实训实践课程的地位。
  (四)安排思考实训作业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授课总学时规划在36学时(2学分)内。课后思考与实训作业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拓展部分,包括问题思考、调查研究、创新设计、文献查阅、技术循证、探索讨论等,都不是常规的是非题、选择题、判断题、解释题和问答题。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走进医院和社区,其目的是拓展护生视野,扩大实践范围,深入临床护理,密切院校合作,培育信息素养,强化操作技能。《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已于2011年8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教学改革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要求其教学方式应有新颖性和创新性。教学团队两学年的实践教学,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一)案例导入教学
  从众多的护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中挑选出具有典型教学价值,反映客观现实问题,能够揭示问题本质且正在护理服务中实施的项目,以故事情节方式讲述,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本质,阐明内在道理,寻求技术解决方案。这样的导入方式也为护理信息化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思维空间。
  (二)实践穿插理论
  教学改革实施提倡教师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前提下,穿插基本原理的阐释,贯通技术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应用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三)一线护师授课
  让临床一线护理带教授课,尤其是让参加医院护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有国外医院访问阅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护理服务的护师授课,比专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授课效果更好。她们有专业护理技术,有信息技术应用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护理信息化的精髓,上课生动直观形象,临床实际联系紧密,护生非常欢迎。
  (四)模拟医院环境
  医院护理信息化环境与校园护生实训环境之间的差异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一是医院提供见习环境,二是医院管理软件开发公司提供测试环境,三是学校提供仿真环境。实践表明,三种环境组合才能解决《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问题。开始阶段,第三种解决途径比较现实。因为医院要求正式在岗护士凭密码身份才能登陆系统环境,软件开发公司不可能提供数百个操作工位给学生使用,唯有学校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才能解决批量实训的问题。提高阶段,需要三种途径结合,建设医院仿真环境的实训教室,移植部分临床护理数据建库,让护生进入仿真的医院信息系统,体验护理信息处理的实际流程。
  五、观念更新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般由医院、学校和企业三方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各位教师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课程观念(课程观),正确的课程观将决定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和采用的教学方式,从而呈现不同的教学质量。
  《护理信息技术》的课程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课程面向广阔的健康护理领域,不分时空,城乡社区,直至每位居民;(2)课程重点关注临床应用,实用为先,质高为优;(3)课程难点是把握技术要领,包括深刻领会、重点把握、融会贯通护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技术等;(4)课程宗旨在于培养护生心智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地完成课程规定的若干教学任务。
  更新《护理信息技术》课程观,目的是让授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持续创新教学方式。
  六、反思建议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已有两个学年,尚需从以下六方面继续改进。
  (一)“院校企”三方合作开课
  《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离不开医院、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合力。医院临床护理服务需求是新兴课程建设的原动力,信息技术开发公司是课程建设的技术保障,学校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力量。学校成立由“院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为《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量体裁衣,把脉问诊,科学规划《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方向,开发切实适用的课程教材,解决实验实训的软硬装备问题,促进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改变当代护士的培养模式。
  (二)实验实训室可建在医院
其他文献
3月21日,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机化专业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成效和经验,部署2013年的农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麦的长势越来越好,当前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提前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高产有保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小麦红蜘蛛防治方法及农药推荐。
用严充酸和硫化硫酸盐的溶液浸出浸铜渣回收银,研究了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堆浸的作用问题。对于含银200g/t的浸铜渣,银的回收率达80%以上。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控制策略;一个是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模式。
电动车是节能、环保、低耗、便于人们普遍应用的交通工具。使用中如何减少故障以及故障后怎样修理,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1轮胎轮胎内壁折裂。这种故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气压
(本刊讯)2013年3月20日,由德国农业协会举办的"Agritechnica——德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北京发布会在凯宾斯基大宴会厅举行,伴随着乐队演奏的美妙旋律,发布会缓缓拉开了帷幕。中
小麦属于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高产作物,3、4月份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小麦该施什么肥料?
苏州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区域内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有效对接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应对接产业需求,课程设
介绍了一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专用芯片AD9850,讨论了DDS芯片的基本原理,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及软件:提供两种在电测仪表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实际效果实行了对比分析.
千年末的建筑学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现实中许多现象令人迷惑 ,路在何方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告诉我们 ,西方漫长的建筑史提醒我们 ,今天的许多事实向我们证明 :人民大众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