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迅猛,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也对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思路,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从数量增长转向内涵性的质量提升。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现状,探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及对策,加强和改善学生管理工作,将是高职院校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现状与特征
1、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自信心不足。
近年来,各地高考录取率逐年升高,高职院校虽然学校层次不高,招生基本都能按计划招满。但录取分数普遍不高。 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自身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差。有一部分学生担心难以顺利完成学业,难于就业,学无所成。 压力未能及时转化为动力,开学短暂的新鲜感过后开始厌学,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选择退学。
2、个人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也都有过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经过高中的努力,希望踏入自己理想的本科重点院校。但是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考上理想的高校,由此产生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表现出学习没有目标,不思进取,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对班级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很难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
3、学生生活环境优越,自我意识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这批学生普遍生活环境优越且独生子女比例高。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出现在高职院校校园中,并且逐渐成为校园的主体。独生子女在学习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独生子女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个人主义、自我意识较强、不懂得关心和体谅他人。
4、思想放松、缺乏进取心,但思想活跃呈现出多元化。
高职学生刚刚脱离父母,初步自立,思想不成熟。有些学生认为高考结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意味着“享受生活”,有了“熬出来了”、“该放松玩一下”的感觉,完全没有了高三那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争意识。不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在校表现为上迟到、逃课旷课、上课不认真、对学校的管理规定视而不见甚至严重违规。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思想却呈现多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会场上接受思想教育,还受到社会和国际上的影响,这使大学生们的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复杂多样。同时,一些错误思想和不健康的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互连网上的虚拟世界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不少学生把学习时间耗费在网上聊天、游戏上,个别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造成思想上的空虚。
5、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近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迅速,全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应届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应届毕业生供求关系出现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差异的矛盾;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差异的矛盾;毕业生过高的期望值与市场标准差异的矛盾。这种现状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弱后。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广大在校学生,他们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具个性的个体。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依然沿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尤其是中专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管理思想观念陈旧。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仍以管理者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还没有摆脱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来管理的缺陷,学生管理实施方法较为单一,采取较为硬性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既没有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又无法顾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管理理念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规律。
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高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能力、道德价值的选择能力、理智思考的判断能力, 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管理工作难度大。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高职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扎实,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入校后就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进取心,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有的学生则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端正态度,感觉前途渺茫,对专业不感兴趣,期望值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
当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出生在90年代后,学生成长时的家庭环境相对富裕,并且独生子女成为学生主体。他们很少参与社会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顾集体、他人感受,自私自大。这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3、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匮乏,不稳定。
2006 年 9 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所要求的辅导员数与所带学生人数之比为 1:200。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很多院校的专职辅导员配备远远高于之一比例。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专职辅导员,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外聘的辅导员队伍因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事务非常多,过于繁杂,如:催缴学费、日常监管、心理辅导、学生就业等。所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就会明显减少,使得大部分学生很少与辅导员交流。 另一方面,在学校中辅导员群体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扶持和培养,内心容易失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不能与同等条件的专职教师等同,使辅导员对自身前途感到迷茫,转岗、离职的较多。学生管理人员虽然事务繁杂、任务重,责任大,待遇却相对较低,付出与回报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1、“以生为本”,树立学生工作管理新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解放思想,顺应新形势,更新管理理念。要从学生特点和需求出发,树立“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
要确立学生校园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前提。要依靠学生会和班级干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工作。
强调“以生为本”并不是忽视管理者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新理念,一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二要提高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三要为大学生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使大学生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以生为本”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内在的成才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2、构建“以生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下,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结合自身学院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凸显的问题,高职院校学院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校风学风建设、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章立制,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是高职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的、可操作的、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规章制度。要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也才能在准确把握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做到 “以学生为本, 以制度为准”。此外还要建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改变以往的从属和被动地位;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成长背景等特点进行差别化管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建设一支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辅导员及学工干事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打造在一支专业能力强、高素质、相对稳定的辅导员与学工干事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首先要创新和完善辅导员及学工干部的选聘方式,应选者的整体素质作为招聘辅导员的主要标准,同时完善试用期和退出机制,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得到加强;其次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和进修,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避免“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积极组织学生管理工作者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形成以岗位自学为主,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培训新模式。再次是要完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传统激励方法指限于提高经济利益,这样虽然能得到短期的激励效果。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定制度,职务晋升制度等,在辅导员聘任过程中以职级制落实其待遇。
面对高职院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选聘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确保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激励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学生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为学校教育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双会.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5).
[3]罗峥.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3).
[4]魏芬.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 科技创业, 2011(5).
[5]盖晓芬.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7(8).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从数量增长转向内涵性的质量提升。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现状,探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及对策,加强和改善学生管理工作,将是高职院校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现状与特征
1、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自信心不足。
近年来,各地高考录取率逐年升高,高职院校虽然学校层次不高,招生基本都能按计划招满。但录取分数普遍不高。 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自身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差。有一部分学生担心难以顺利完成学业,难于就业,学无所成。 压力未能及时转化为动力,开学短暂的新鲜感过后开始厌学,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选择退学。
2、个人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也都有过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经过高中的努力,希望踏入自己理想的本科重点院校。但是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考上理想的高校,由此产生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表现出学习没有目标,不思进取,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对班级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很难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
3、学生生活环境优越,自我意识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这批学生普遍生活环境优越且独生子女比例高。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出现在高职院校校园中,并且逐渐成为校园的主体。独生子女在学习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独生子女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个人主义、自我意识较强、不懂得关心和体谅他人。
4、思想放松、缺乏进取心,但思想活跃呈现出多元化。
高职学生刚刚脱离父母,初步自立,思想不成熟。有些学生认为高考结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意味着“享受生活”,有了“熬出来了”、“该放松玩一下”的感觉,完全没有了高三那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争意识。不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在校表现为上迟到、逃课旷课、上课不认真、对学校的管理规定视而不见甚至严重违规。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思想却呈现多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会场上接受思想教育,还受到社会和国际上的影响,这使大学生们的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复杂多样。同时,一些错误思想和不健康的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互连网上的虚拟世界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不少学生把学习时间耗费在网上聊天、游戏上,个别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造成思想上的空虚。
5、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近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迅速,全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应届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应届毕业生供求关系出现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差异的矛盾;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差异的矛盾;毕业生过高的期望值与市场标准差异的矛盾。这种现状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弱后。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广大在校学生,他们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具个性的个体。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依然沿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尤其是中专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管理思想观念陈旧。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仍以管理者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还没有摆脱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来管理的缺陷,学生管理实施方法较为单一,采取较为硬性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既没有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又无法顾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管理理念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规律。
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高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能力、道德价值的选择能力、理智思考的判断能力, 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管理工作难度大。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高职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扎实,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入校后就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进取心,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有的学生则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端正态度,感觉前途渺茫,对专业不感兴趣,期望值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
当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出生在90年代后,学生成长时的家庭环境相对富裕,并且独生子女成为学生主体。他们很少参与社会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顾集体、他人感受,自私自大。这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3、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匮乏,不稳定。
2006 年 9 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所要求的辅导员数与所带学生人数之比为 1:200。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很多院校的专职辅导员配备远远高于之一比例。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专职辅导员,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外聘的辅导员队伍因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事务非常多,过于繁杂,如:催缴学费、日常监管、心理辅导、学生就业等。所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就会明显减少,使得大部分学生很少与辅导员交流。 另一方面,在学校中辅导员群体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扶持和培养,内心容易失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不能与同等条件的专职教师等同,使辅导员对自身前途感到迷茫,转岗、离职的较多。学生管理人员虽然事务繁杂、任务重,责任大,待遇却相对较低,付出与回报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1、“以生为本”,树立学生工作管理新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解放思想,顺应新形势,更新管理理念。要从学生特点和需求出发,树立“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
要确立学生校园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前提。要依靠学生会和班级干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工作。
强调“以生为本”并不是忽视管理者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新理念,一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二要提高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三要为大学生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使大学生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以生为本”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内在的成才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2、构建“以生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下,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结合自身学院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凸显的问题,高职院校学院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校风学风建设、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章立制,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是高职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的、可操作的、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规章制度。要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也才能在准确把握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做到 “以学生为本, 以制度为准”。此外还要建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改变以往的从属和被动地位;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成长背景等特点进行差别化管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建设一支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辅导员及学工干事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打造在一支专业能力强、高素质、相对稳定的辅导员与学工干事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首先要创新和完善辅导员及学工干部的选聘方式,应选者的整体素质作为招聘辅导员的主要标准,同时完善试用期和退出机制,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得到加强;其次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和进修,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避免“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积极组织学生管理工作者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形成以岗位自学为主,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培训新模式。再次是要完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传统激励方法指限于提高经济利益,这样虽然能得到短期的激励效果。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定制度,职务晋升制度等,在辅导员聘任过程中以职级制落实其待遇。
面对高职院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选聘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确保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激励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学生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为学校教育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双会.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5).
[3]罗峥.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3).
[4]魏芬.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 科技创业, 2011(5).
[5]盖晓芬.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7(8).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