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去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哲人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事实上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人品、学习、工作等受赏识,更何况是思想心理等方面发育还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稳定,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其希望得到别人认可、赏识的心理就更加强烈。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实施“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几年来,我坚持全面开展“赏识教育”,历届学生在赏识氛围中的种种表现,无不证实了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
一、赏识,重树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正如同秧苗需要阳光。轻易否定学生,不仅容易抑制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1998年,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黄光华。当我未见其人时,他初中班主任近两百字中竟找不到一个赞赏之词的评语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生报到那天,他第一个走进教室,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哎,你就是班主任吧。”我笑着答道:“我不姓‘哎’,我是你的班主任谭老师。”他居然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当时心里为之一震,暗自思忖:这孩子知耻,绝不像他初中班主任写的那样一无是处。办理完繁琐的报到缴费手续后我才发觉自己匆忙中忘记安排学生打扫教室了,当我环顾四周时,教室里只剩下他和一位女生,于是我请他们俩和我一起搞大扫除,他二话没说,提了桶子就去打水。在整个清扫过程中,我发现他既不怕脏、不言累,又干得认真细致。将近12点时,我对他说:“你家离校很远,就先走吧,别耽误了吃午饭的时间。”他说:“我走了,你不会干到更晚?你不也要回家吃饭吗?”他一直默默地干着,直到把每扇窗户都关好后才离开。开学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就重点表扬了他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善解人意的优秀品质。我平常而实事求是的赞赏,居然令他当晚因兴奋不已而彻夜未眠。第二天,他对我说:“我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听到老师表扬我,而且是当着全班新同学的面,老师您实在是太抬举我了!”我说:“不是老师抬举你,你本来就一个优秀的孩子。”2001年,黄光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他在给我的书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曾经厌恶学校的一切,是您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让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体味到了校园生活的乐趣。如果没有遇见您,我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功。您是改写我人生的恩师!”其实,改写他人生的是他自己,我只不过是通过“赏识教育”引导他正确认识了自己,重树了他发愤图强的自信心。
二、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面貌和命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生,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
96级学生陈中奇是高一“四大金刚”之首,在我担任他的班主任之前 ,对其性情古怪且不学无术,课堂上好出风头,常以顶撞老师招惹他人注目为乐趣早有所闻。高二一期,我接任他班班主任。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传入耳膜的是此起彼伏的口哨声,其中尤以他的哨声冗长刺耳。面对这种蔑视师尊的挑衅,我没有生气,而是面带微笑地说:“谢谢你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欢迎我。如果这哨声能配合协调,并且是在课间吹起,那将会像《北京的夏天》主题曲那样悦耳动听。但在此时响起,如同身穿泳装出现在周末舞会上,大煞风景!”我说这话时,看到陈中奇脸上轻蔑的冷笑渐渐消失,逼视我的目光渐渐移开。随后这堂课,他听得很入神。后来通过家访我才知道,他八岁时因粗心大意间接导致其父亲从高楼坠落并当场摔死,虽然他为此内疚不已,但其母亲却因此而积怨在心,每当她不堪生活重负时,便责骂甚至殴打他。天长日久,他由自怨自艾走向自暴自弃,直到恣行无忌,由一个品学兼优的骄子,沦为了举校闻名的“烂仔”。我为该生的过去而痛心,决定通过“赏识教育”帮助他走出“自责——被责——无责”的误区。通过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发现他为人言而有信,胆大心细,知情懂义,并且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我鼓励他竞选班干部。我的赏识使他的灵魂被震撼了,就像绿茵场上拉拉队的呼喊声激发了运动员拼搏的勇气。他终于成功地当选了纪律委员。记得那学期组织学生去岳阳旅游,出发前我宣布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集体自由行动的纪律要求。游君山那天,我发现陈中奇精神不振。班长告诉我他前一天晚上通宵未眠,因他自幼受他当医生的母亲影响,从不习惯在旅社住宿。我问他为何不向我说明原由,请假去岳阳他叔叔家投宿,他说:“岳阳有亲戚的不只我一人,如果我离队就是带头违反‘统一行动’的戒律,作为纪律委员,率领全班同学严守纪律是我的职责,我必须首先起一个表率作用。”在他的协助管理下,这个原被公认为全校最差的班级于9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
三、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多,却极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92级学生周鲲天资聪颖,自幼爱好书法与绘画,便性格孤僻,平日寡言少语,上课不专心,喜欢异想天开,常在课本上涂画一些想象之作。一节语文课上,我看到他撇开课堂练习,却在精心绘画一匹“天马”。当他发现我站在他身边时,惊慌失措,面红耳赤地耷拉下了脑袋。我当时什么也没说,直到下课后才要他带上他的“天马”到我办公室来。他原以为我会没收他的作品并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不料我却在认真阅览了他的佳作后对他说:“我很欣赏你的灵气与才气。从这幅作品来看,你有美术特长,我想邀请你加入宣传组,参与元旦晚会的背景制作,不知你是否乐意?”“当然!”结果,93年元旦晚会背景的排版设计与制作均由他一手操办,并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在宽松的赏识氛围中,他的特长淋漓尽致地被挖掘、被发挥。第二学年,他成功地竞选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长。毕业后,他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装潢设计专业。
四、赏识,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
发自内心的“赏识教育”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从而信任自己,欣赏自己,并通过激励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最终超越自我。
2002级学生张云翊历来组织纪律散漫,个性霸道好斗,上课厌学,常常伏桌而睡。虽经班主任老师多方教导,仍秉性不改。一节应用文写作课上,我问伏在桌上的他是否不舒服,他沉默不语。我说:“如果不舒服就去看校医;如果没病,就请你站着听课。”他大声地反驳道:“不就是伏在桌上睡睡觉吗,我不睡就是了,凭什么要让我站着听课?我偏不站!”我说:“行。让你站的目的就是醒醒瞌睡。刚才你说的‘我不睡就是了’这句话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但愿你能说到做到。”我当时说这句话只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与他发生冲突,没想到他从此再也没在我的课堂上睡过觉。一天下课后,我主动走到他身边,真诚地对他说:“张云翊,我很欣赏你言而有信的品质,你是名真正的男子汉!”他惊愕地望着我,似乎不相信我是在赞赏他。这以后他的行为习惯渐渐好转。2003年校运会上,原来漠视集体,绰号“独行侠”的他接过4×400米的最后一棒奋力奔跑,力争突破他班积分为零的纪录;校艺术节上,他潇洒的台风、浑厚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为他班争得了优胜荣誉奖。待到高三时,他已不再是班主任的心头之患,反而成为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混合班的副班长。
五、赏识,体现了真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而当代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则强调:“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而“赏识教育”正是真爱教育的具体体现。一个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挚爱,就不会有恰到好处的“赏识教育”。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我想对我的同行说,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因为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十几年的“赏识教育”实践证明,赏识可以促使每个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赏识是促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
对于一个人一生来说,赏识是另一种必要的阳光。这一缕纤细的阳光,能使将要跌入生活暗谷的人,及时得到一丝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从而最终引领他走到光明的未来。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哲人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事实上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人品、学习、工作等受赏识,更何况是思想心理等方面发育还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稳定,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其希望得到别人认可、赏识的心理就更加强烈。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实施“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几年来,我坚持全面开展“赏识教育”,历届学生在赏识氛围中的种种表现,无不证实了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
一、赏识,重树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正如同秧苗需要阳光。轻易否定学生,不仅容易抑制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1998年,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黄光华。当我未见其人时,他初中班主任近两百字中竟找不到一个赞赏之词的评语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生报到那天,他第一个走进教室,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哎,你就是班主任吧。”我笑着答道:“我不姓‘哎’,我是你的班主任谭老师。”他居然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当时心里为之一震,暗自思忖:这孩子知耻,绝不像他初中班主任写的那样一无是处。办理完繁琐的报到缴费手续后我才发觉自己匆忙中忘记安排学生打扫教室了,当我环顾四周时,教室里只剩下他和一位女生,于是我请他们俩和我一起搞大扫除,他二话没说,提了桶子就去打水。在整个清扫过程中,我发现他既不怕脏、不言累,又干得认真细致。将近12点时,我对他说:“你家离校很远,就先走吧,别耽误了吃午饭的时间。”他说:“我走了,你不会干到更晚?你不也要回家吃饭吗?”他一直默默地干着,直到把每扇窗户都关好后才离开。开学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就重点表扬了他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善解人意的优秀品质。我平常而实事求是的赞赏,居然令他当晚因兴奋不已而彻夜未眠。第二天,他对我说:“我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听到老师表扬我,而且是当着全班新同学的面,老师您实在是太抬举我了!”我说:“不是老师抬举你,你本来就一个优秀的孩子。”2001年,黄光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他在给我的书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曾经厌恶学校的一切,是您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让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体味到了校园生活的乐趣。如果没有遇见您,我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功。您是改写我人生的恩师!”其实,改写他人生的是他自己,我只不过是通过“赏识教育”引导他正确认识了自己,重树了他发愤图强的自信心。
二、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面貌和命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生,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
96级学生陈中奇是高一“四大金刚”之首,在我担任他的班主任之前 ,对其性情古怪且不学无术,课堂上好出风头,常以顶撞老师招惹他人注目为乐趣早有所闻。高二一期,我接任他班班主任。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传入耳膜的是此起彼伏的口哨声,其中尤以他的哨声冗长刺耳。面对这种蔑视师尊的挑衅,我没有生气,而是面带微笑地说:“谢谢你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欢迎我。如果这哨声能配合协调,并且是在课间吹起,那将会像《北京的夏天》主题曲那样悦耳动听。但在此时响起,如同身穿泳装出现在周末舞会上,大煞风景!”我说这话时,看到陈中奇脸上轻蔑的冷笑渐渐消失,逼视我的目光渐渐移开。随后这堂课,他听得很入神。后来通过家访我才知道,他八岁时因粗心大意间接导致其父亲从高楼坠落并当场摔死,虽然他为此内疚不已,但其母亲却因此而积怨在心,每当她不堪生活重负时,便责骂甚至殴打他。天长日久,他由自怨自艾走向自暴自弃,直到恣行无忌,由一个品学兼优的骄子,沦为了举校闻名的“烂仔”。我为该生的过去而痛心,决定通过“赏识教育”帮助他走出“自责——被责——无责”的误区。通过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发现他为人言而有信,胆大心细,知情懂义,并且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我鼓励他竞选班干部。我的赏识使他的灵魂被震撼了,就像绿茵场上拉拉队的呼喊声激发了运动员拼搏的勇气。他终于成功地当选了纪律委员。记得那学期组织学生去岳阳旅游,出发前我宣布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集体自由行动的纪律要求。游君山那天,我发现陈中奇精神不振。班长告诉我他前一天晚上通宵未眠,因他自幼受他当医生的母亲影响,从不习惯在旅社住宿。我问他为何不向我说明原由,请假去岳阳他叔叔家投宿,他说:“岳阳有亲戚的不只我一人,如果我离队就是带头违反‘统一行动’的戒律,作为纪律委员,率领全班同学严守纪律是我的职责,我必须首先起一个表率作用。”在他的协助管理下,这个原被公认为全校最差的班级于9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
三、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多,却极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92级学生周鲲天资聪颖,自幼爱好书法与绘画,便性格孤僻,平日寡言少语,上课不专心,喜欢异想天开,常在课本上涂画一些想象之作。一节语文课上,我看到他撇开课堂练习,却在精心绘画一匹“天马”。当他发现我站在他身边时,惊慌失措,面红耳赤地耷拉下了脑袋。我当时什么也没说,直到下课后才要他带上他的“天马”到我办公室来。他原以为我会没收他的作品并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不料我却在认真阅览了他的佳作后对他说:“我很欣赏你的灵气与才气。从这幅作品来看,你有美术特长,我想邀请你加入宣传组,参与元旦晚会的背景制作,不知你是否乐意?”“当然!”结果,93年元旦晚会背景的排版设计与制作均由他一手操办,并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在宽松的赏识氛围中,他的特长淋漓尽致地被挖掘、被发挥。第二学年,他成功地竞选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长。毕业后,他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装潢设计专业。
四、赏识,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
发自内心的“赏识教育”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从而信任自己,欣赏自己,并通过激励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最终超越自我。
2002级学生张云翊历来组织纪律散漫,个性霸道好斗,上课厌学,常常伏桌而睡。虽经班主任老师多方教导,仍秉性不改。一节应用文写作课上,我问伏在桌上的他是否不舒服,他沉默不语。我说:“如果不舒服就去看校医;如果没病,就请你站着听课。”他大声地反驳道:“不就是伏在桌上睡睡觉吗,我不睡就是了,凭什么要让我站着听课?我偏不站!”我说:“行。让你站的目的就是醒醒瞌睡。刚才你说的‘我不睡就是了’这句话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但愿你能说到做到。”我当时说这句话只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与他发生冲突,没想到他从此再也没在我的课堂上睡过觉。一天下课后,我主动走到他身边,真诚地对他说:“张云翊,我很欣赏你言而有信的品质,你是名真正的男子汉!”他惊愕地望着我,似乎不相信我是在赞赏他。这以后他的行为习惯渐渐好转。2003年校运会上,原来漠视集体,绰号“独行侠”的他接过4×400米的最后一棒奋力奔跑,力争突破他班积分为零的纪录;校艺术节上,他潇洒的台风、浑厚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为他班争得了优胜荣誉奖。待到高三时,他已不再是班主任的心头之患,反而成为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混合班的副班长。
五、赏识,体现了真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而当代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则强调:“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而“赏识教育”正是真爱教育的具体体现。一个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挚爱,就不会有恰到好处的“赏识教育”。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我想对我的同行说,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因为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十几年的“赏识教育”实践证明,赏识可以促使每个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赏识是促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
对于一个人一生来说,赏识是另一种必要的阳光。这一缕纤细的阳光,能使将要跌入生活暗谷的人,及时得到一丝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从而最终引领他走到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