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10分钟新闻播讲”模式的实践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0分钟新闻播讲”模式作为实践性强的教学尝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学生获取海量新闻信息越来越便捷。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新闻播讲的固定开展有利于现在的学生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事小情;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会甄别海量信息的真伪;有利于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播讲开展的可行性、重要性、过程等方面阐述了此模式的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新闻播讲;模式;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64 — 02
  “10分钟新闻播讲”的想法源于笔者对新闻的喜爱。10年前,在网络媒体远没有今天发达的时候,每日看《环球时报》,每周四等《南方周末》,每半个月看《英语文摘》,每天看各类新闻节目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习惯。每每看到报章杂志上有与讲授的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文章时,就会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那时的学生,新闻获取的途径只有收音机、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但学生很少看报章杂志,更没有智能手机了解新闻,所以对于内容的选取完全是根据课程内容来定,并没有成为课堂讲授的固定环节。但因为新闻讲解深受学生喜欢,所以这种形式被保留了下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过。从2012年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智能化的普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播报新闻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在2012级学生中开始在每次课的前十分钟尝试让学生来分享新闻,并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10分钟新闻播讲”的雏形。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们任重而道远。怎么让90后的学生们回归社会核心价值,了解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大事小情,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社会责任心、提升学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忠诚度,自然而然地采取了“10分钟新闻播讲”的模式来督促学生多了解时事、多关心国家、多增长见识、多把自己与国家联系到一起。
  一、学生积极参与新闻播讲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当代大学生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手机。此外,校园内网络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学生上网更加方便,获取资讯的速度越来越快,获得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机APP应用来实现对各种资讯的时时掌握,信息量之大,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二、学生养成看新闻习惯的重要性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时期,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也愈加频密。中国的大国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突出,复杂的国际环境风云突变,这些都要求当代大学生能及时尽晓天下事。只有不断更新对国家、社会、世界的认识,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掌握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了解自己应该发展的正确方向。随时随地利用零碎的时间看看新闻,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大事小情,达到尽晓天下事的目的。学生看新闻的渠道众多,既有传统媒体的载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又有新媒体,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尤其是后者,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从诞生的那天起便是一把双刃剑,有真实的,就有虚假的。耳听未必虚,眼见未必实。学生必须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只有经年累月的广泛阅读,才能逐渐形成对一些事情的整体系统性的看法,才能逐渐提升去伪存真的能力,养成不人云亦云的独立人格。
  三、“10分钟新闻播讲”帮助学生养成阅览新闻的策略
  学生虽然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更多时候学生喜欢把手机作为聊天和游戏的工具,看新闻的学生并不太多,学生感兴趣的资讯也不同,去伪存真的能力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每日看有价值的新闻的习惯,很有必要开展“10分钟新闻播讲”的模式。
  1.布置任务。从第一次课开始,教师应该以新闻为开头,讲解分析最新的时事要闻,让学生了解分享新闻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分享的好处。在第一次课时,开始布置一个小任务贯穿一整个学期,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每次课前看两条新闻,视角、内容完全根据学生自己关注的点为依据,由学生自行选择。然后,在每次上课时,抽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请两位学生以新闻主播的方式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看到的一则新闻,且要求播讲内容不能过于简单,拒绝一句话新闻,要求学生完整介绍,并适当评论。
  2.检查任务。之所以增设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是因为思政课与时事热点关系紧密。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新闻,既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关注习惯。希望通过这样的环节,使学生能够逐步达到对国家的大事小情有一个广泛的基本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更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积累时事热点,对于教学效果而言事半功倍。经过两个星期的实施,学生由最初一周的生涩,到第二周明显有了一定转变,不仅准备更加充分,也更加自信,乐在其中。大家也乐于分享,课堂效果非常好。在学生分享完新闻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新闻进行一定的评论,然后也会把教师所关注的新闻给学生进行分享。在开始试讲新闻的头一个月,学生难免会出现忘记看新闻的情况,所以允许学生临时用手机查新闻和按照手机或自己摘抄的内容念新闻。但从第二个月开始,鉴于学生应该养成看新闻的习惯,于是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被点之后,不允许再临时查新闻和念新闻,而是要求学生必须提前看新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新闻,作适当评论。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对很多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有了完整的了解。   3.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口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10分钟新闻播讲”作为课堂头十分钟的固定形式时间长了,学生对这一环节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他们会明白这一环节的几个意义:一是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充实,二是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三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四是可以资源共享。学生认识上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在自媒体发展极快的今天,手机安卓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得现在的学生有了更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途径日益多样化,为课堂推行新闻播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新闻播报环节实践的深入,教师在题材选择上也越来越游刃有余。只要对学生自身发展有帮助,能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提升学生对困难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这些角度提供和解读新闻,学生都会喜闻乐见。当然,整个新闻播报中,教师的表达依然是吸引学生非常重要的载体,学生比较喜欢语言犀利流畅,风趣幽默的表达。生硬的说教早就不是大学思政教育应该有的状态。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在接受过多年的灌输式教育后,他们已不想再听一遍“道理是怎么样的”,而更想知道“道理是怎么来的”。“思政课应该是点对点的辩论场。一个好的思政课老师,应该像庖丁解牛那般,利用自己熟稔掌握的哲学思想,对各种历史问题、哲学话题、社会议题进行解剖。”?
  4.习惯成自然。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训练,学生由最初的生涩、生硬、吞吞吐吐,到后来养成看的习惯,表达也越来越流畅,选择上也越来越多样化,想法也越来越成熟。到了第二学期概论课,继续推行此环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学生经过近两个学期的训练,每天看有价值的新闻就会成为他们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在具体推行此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适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容易碰到以下几个障碍:一是学生在选择新闻的时候通常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兴趣偏向,一些新闻没有太多的分享意义;二是学生准备不充分,新闻播报吞吞吐吐或者声音很小,有碍效果突显;三是学生只是念新闻,无法对所讲新闻进行适当的评论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反复的训练,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给予学生信心。通常在一个月以后学生们一般都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随着新闻分享得越来越多,学生也会慢慢形成对新闻的敏感触觉,能分辨新闻的价值,提高对新闻的评价意愿和能力,不知不觉间,学生的口才也得到了锻炼。经过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学年,学生们会真心喜欢上这个环节,因为通过此环节,学生们确实收获颇丰,从知识面到综合能力都有全面提升。学生对此环节的肯定,也是教师能够持续这么多年的动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的大爆炸,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教师们有责任站在信息的风口浪尖,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传达社会正能量。而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更需要教师们的引路和指导。教师会继续不断的完善这个模式,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调整和适应学生的变化,让这样一个模式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信息的取舍,形成自身的看法,提升口才,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01.19
  〔2〕刘浩睿.让思想政治课澎湃起来.2014.03.28
  〔3〕文学少年(中学).三十天养成一个好习惯.2010.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成为促进城市繁荣和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潜力的人力资源,但由于身份的差异,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使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时期.一些行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部分优势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但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还是依靠引进和仿制.如果说过去在低端产
发展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在这项工作中.关键是要抓好企业集团中母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其按照《公司法》进行规范和改建.要在集团内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对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原因和依据进行探讨,指出节约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探讨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还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  全球融资服务体系在为“一带一路”融通商机的同时,“一带一路”也为其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机遇。而资金融通之路的不断深化
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市情普查工作为例,通过对全市现有资源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台州市经济特点、城市建设区域现状、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提出了台州市地理市
7月22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公布。榜单显示,有3家中国企业跻身前5位,中国石化位列第二,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中国上榜企业此前已连续14年增加,今年也不例外,达到129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世界500强榜单,折射出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历史性变化,而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  在顶级公司数量上,中国历史性地超越了美国在顶级公司数量上,中国历史性地超越了美国从总数上看,
记得一位朋友曾经和我说,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这批代表性的企业家,他们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跨度太大了,他们身上所承载的硬成就和软实力,均为世所罕见,对中国商业史乃至商业思想史都有着“活化石”般的标本意义。  本书所选入的企业家,基本上都具备了“活化石”的标准。本书所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并不是最新的,而是在这40年中,在每個人及其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最具有时代感和代表性、最能反映作者对事物本质认知能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