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讯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一个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NAGE)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征收碳税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有所下降,从长远看,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弱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征收碳税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经济代价十分高昂。
本文讨论了在国际气候谈判上中国立场背后隐含的主要担心和考虑,中国声称,发达国家的具体行动是发展中国家采取任何行动的先决条件,中国对京都机制持怀疑态度,同时始终不同意讨论发展中国家的量化限排目标,然而,中国关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态度已经由怀疑主义趋向一个注重利益最大化的更为实际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从成本观念上,而且从“高级政治”和策略上的思考,可以解决中国立场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的内外动力出发,值得探究一下坚守当前立场将在多长时间内仍对中国有益。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化工行业,不仅属于能耗大的“碳”密集部门,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高碳物质作为生产原料,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与化工行业密切相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化工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中国的化工行业生产相对粗放,单位产品能耗大。面对这一新的全球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利用发展中国家当前免于减排承诺的有利条件,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冷战结束以后,在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存的影响和冲击下,全球出现力量分散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安全挑战多样化和美国实力相对的衰落和逐渐回升的现象。美国国内因此出现了推进西方民主、建构国际制度和承认文化多元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一种折中选择。
“勒庞现象”既是法车左派衰微而导致的结果之一,同时也是包括法国社会党在内的欧洲左派进一步衰微的一个标志,包括极右翼在内的右翼在整个欧洲的回潮,使得社会民主党及其信奉的社会民主主义面临危机。
本文论述了“宗教因素”的含义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和作用。“宗教因素”体现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不可忽视宗教极端主义所起的精神诱导作用。“9·11”恐怖袭击事件虽不是宗教的产物,却是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因素”的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观念性的宗教意识形态,演变为攻击并危害社会的巨大破坏力,完全是基于“宗教因素”的作用,“宗教因素”往往也会对经济、政治产生反作用。关注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十分必要。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无体系的体系”时代,各国拥有了选择汇率制度的自由。但是,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汇率制度选择问题上往往容易陷入两难困境,即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均有缺陷或不适用性,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对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指出困境的根源在于国际金融体系的不平等性,并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
本文从美国政府(Government)与行政当局(Administration) 的概念辨析入手,就当前国内大量公开的国际问题论著、媒体报道、翻译作品和内部资料及政策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定律,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探讨了美国决策机制的实践特色,对未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名称规范及对美外交工作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