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探微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认识,这是由于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从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加之在中学有相当多的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学习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是一次飞跃,即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飞跃,从单因素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复杂逻辑思维的飞跃。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一、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二、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容易受情绪左右。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时一般都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中好奇的成分居多,带有盲目性,对学习中将要遇到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所以在进一步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兴趣减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正确指导,培养成就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物理的兴趣发展升级:从好奇一乐趣一志趣。志趣是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知难而进,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2、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
  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在全面感知现象的基础上去发现和认识世界,把好奇心引向分析思考,从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这一精辟见解说明: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学生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学习的需求和认真琢磨的兴趣,学生的“力”要使其“自奋”,“用”要使其“自致”。教学要有新异感,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景,如一个发人深思的提问,一个饶有趣味的比喻,一种动人心弦的情景设计,亦或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都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
  三、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习惯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深刻变化: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民主平等。然而在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导致了行为上
摘要: 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中学化学教学 爱国主义 环境保护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 人生观 价值观真善美 教育  德育是学校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活动。
一、打造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额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佳绩,2007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7亿美元,比1
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将来没啥用处。另外,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而数学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农村中学的数学 教育 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下面就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和认识提出几点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
目的通过研究开结汤对腺嘌呤所致CRF模型大鼠肾组织肾小球、肾小管的结构变化及TGF-β1、MCP-1的表达状况,大鼠血清中BUN、Scr、P、Ca、IL-6、TNF-α的含量变化,探讨开结汤对慢性肾衰大鼠的影响。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腺嘌呤灌胃复制CRF模型大鼠。选取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0ml·kg-1·d-1),开结汤低剂量组(3.1g·kg-
抓好秋冬种作物生产,必须坚持如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看天、看地、看苗情”,做好“查苗、查墒、查病虫”。二是依靠科技,促控结合。三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1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位政治教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实施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轻松而又愉快的掌握课堂知识,能力又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是政治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一贯处于尴尬状况的重要原因。  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
“童话创作”贯穿小学教学过程的始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进而开辟学生习作之路.“童话作文”富有童趣、童真,语言更符合孩子们的需求,能让他们的写作更具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学生只要对一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锲而不舍地主动去探索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调查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其中有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我抽样调查了我校的学生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